初中会考考点生物知识点梳理

时间:2023-06-28 10:41:51 偲颖 生物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会考考点生物知识点梳理

  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会考考点生物知识点梳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会考考点生物知识点梳理

  知识重点:

  1、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植物的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

  2、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3、动物体的组成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比植物多系统这个层次)系统由器官构成,器官由组织构成。人与动物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4、物像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5、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非生物成分:指阳光、空气、水、土壤等;b生物成分:生产者(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指人和动物)、分解者(指细菌、真菌)

  6、建立自然保护区(最为有效的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如动植物园、水族馆、海洋馆等。

  7、自然保护区与保护对象:四川卧龙:金丝猴/大熊猫;可可西里:藏羚羊。

  8、植物类群从低等到高等依次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①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被子”的含义是指果皮。②煤是由古代蕨类植物形成的。

  ③含叶绿素能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占大气含氧量的70%的是:藻类植物。

  含碘,能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藻类植物是:海带和紫菜。

  ④一般生长于阴暗潮湿处的是: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⑤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是:苔藓植物。海洋赤潮与淡水水华形成的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植物过度生长。

  9、脊椎动物从低等到高等依次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四大家鱼指青鱼、草鱼、鳙鱼、鲢鱼。

  ③河蚌:软体动物;④青蛙:两栖动物;⑤爬行动物的特征是:肺呼吸,变温动物。⑥家鸽:鸟类、恒温动物。

  ⑦昆虫的特征:呼吸器官是气管,气门的开口在腹部;

  ⑧蚯蚓——环节动物,身体由相似体节构成。距环带较近的一端是前端。

  10、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生物的分类体系的七个阶层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1、人体所必须的六大类营养物质指: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含量占第二的是:蛋白质。遇碘液变蓝色的是:淀粉。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维生素C。遇高温凝固的是:蛋白质。用力挤压能在纸上留下油斑的是:脂肪。

  三大供能物质:

  糖类——主要的供能物质,提供70%能量。

  脂肪——主要的储能物质,热价最高。

  蛋白质——构成细胞修复细胞必不可少的成分。

  12、缺维生素C—坏血病缺维生素D或缺钙—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成人)。

  营养物质主要的吸收部位是:小肠的小肠绒毛。小肠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①小肠长②小肠内有皱襞和绒毛(扩大小肠内表面积)③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仔细咀嚼米饭有甜味的原因: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由肝脏分泌,能乳化脂肪)。

  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即生产者)。如:草→兔→狼

  必背知识:

  1、加了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的现象。血液可分为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数量功能相关病症:

  红细胞男:5.0ⅹ1012个/L(血红蛋白120-160g/L)女:4.2ⅹ1012个/L(血红蛋白110-150g/L)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过少:贫血病

  白细胞(4—10)ⅹ109个/L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过多:炎症。

  血小板(1—3)个ⅹ1011个/L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过少:流血不止。

  2、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3、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5、血浆: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血清: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6、血液的功能:1)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

  2)防御保护作用3)体温调节

  7、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8、比较三种血管的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及出血护理?

  9、毛细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管腔最小。

  10、心脏可分为四个腔,四腔的关系是:同侧心房心室相通,异侧心房心室不相通。心脏由心肌构成,当心肌收缩时,血液送到全身,当心肌舒张时,血液回心脏,此时心脏处于休息状态。

  11、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见书38页图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12、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χ心率

  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运动员主要通过提高每搏输出量来提高心输出量。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13、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

  1)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2)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14、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常考知识:

  1、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睾丸,作用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输送生殖细胞的结构主要是输精管。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卵巢,作用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送生殖细胞的结构主要是输卵管。

  2、睾丸:精子

  卵巢: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成受精卵,分裂后形成胚泡,植入子宫内膜,最后胎儿通过分娩产出。胚胎发育初期的营养由卵细胞内的卵黄供给,后来通过胎盘由母体供给。

  3、青春期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4、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5、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人体中的主要供能物质是糖类,备用的能源物质是脂肪。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6、患夜盲症是缺少维生素A,神经炎、脚气病是缺少维生素B,坏血病是缺少维生素C,佝偻病缺少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对钙的吸收。

  7、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转变成麦芽糖。

  8、消化腺有①唾液腺、②胃腺(分泌胃液,含盐酸和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③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④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⑤肠腺(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

  9、三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顺序:淀粉从口腔开始消化,蛋白质从胃开始消化,脂肪从小肠开始消化。

  10、人体内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长约5---6米,内表面的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吸收的面积。

  1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对空气起清洁、湿润、温暖作用。

  12、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肺便扩张,肺内的气压相应缩小,于是气体就被吸入。呼气反之。

  13、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14、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所需的营养和废物。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它没有细胞核,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功能是运输氧气。

  15、贫血是指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这样的人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16、毛细血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分布广,数量多;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17、心脏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这与它推动血液进行体循环有关。

  体循环的具体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的具体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

  18、手臂静脉注射治疗下肢发炎,药物所经的路线: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下肢发炎部位

  19、成年人的血量相当于体重的7%---8%,一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20、排泄是指: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它包括三条途径:主要方式是以尿液形式排出,其次是出汗和呼出气体。

  2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每个肾有大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2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中,这叫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就形成了尿液。

  23、人体排尿,不仅起到了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重要的作用。

  24、眼球中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的是晶状体,光圈的是瞳孔,暗室的是脉络膜,胶卷的是视网膜。

  25、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6、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物像的形成在视网膜,视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或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

  27、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靠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能看清明暗不同的物体是靠虹膜调节瞳孔的大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看远处时正相反。

  学习技巧:

  一、“先记忆,后理解”,掌握基本知识要点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学科不一样的特点:面对生物学,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这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3.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三、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能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四、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有利于知识形成整体网络

  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五、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统领生物学的学习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以下生物学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体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

  5.生物进化的观点。

  生物界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6.生态学观点。

  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初中会考考点生物知识点梳理】相关文章:

初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梳理大全11-30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重点梳理12-01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11-24

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01-27

初中生物重要的知识点梳理03-17

初中生物会考重要的知识点01-26

初中生物会考必备的知识点12-06

初中会考生物必备知识点总结12-22

人教版初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