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归纳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的归纳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的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生物基础知识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其中前三类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孢子植物。
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可以作为水污染的指示植物。
3、苔藓植物有茎、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没有输导组织);假根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4、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如:满江红、贯众)
5、菜豆种子结构: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
6、玉米种子(果实):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一片子叶)、胚乳
7、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例子:银杏、兰等)
8、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根据子叶、叶脉、有无胚乳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竹子)和双子叶植物(梅)。
9、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10、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12、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水、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程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3、根尖的结构: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成熟区(有根毛,吸收水和无机盐)。(自下而上)
14、芽还可以发育成枝条或花。
15、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氮、磷、钾)和有机物
16、花的结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里有胚珠)、雄蕊(花药,花丝)最重要的是雌蕊和雄蕊
17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的方式:昆虫传粉(虫媒花)、风传粉(风媒花)、人工授粉
18、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的过程。
19、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受精完成后:凋落(花瓣、雄蕊、花柱、)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受精卵发育为胚。
20、区分果实与种子
果实:苹果、葡萄、西瓜、葵花籽、豆角、玉米
种子:蚕豆、绿豆、芝麻、花生、西瓜子、杏仁
21、水在植物体内的作用:a重要组成成分b保持姿态、硬挺c有利于光合作用d帮助无机盐的运输
22、水在生物圈中分布是不均匀,也影响了植物的分布
23、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24、导管: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自上而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25、木本植物茎横切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有形成层植物能长得很粗);木质部(有导管)。
26、蒸腾作用的意义:a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b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c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d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27、观察叶片的结构:表皮(上、下、气孔)—保护组织、叶肉(叶绿体)—营养组织、叶脉—输导组织,徒手切片法
28、气孔:气孔一天的变化(水、风的影响);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组成;从气孔进出的气体有: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
29、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30、节水农业:畦灌、喷灌和滴灌的用水比例大约为10:5:3
3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a暗处理、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消耗b叶片遮光、对照实验c酒精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d加碘染色、碘遇淀粉变蓝
3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能
33、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原料、产物、条件、场所、能量变化
3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满足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
②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③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④提供氧气
35、叶绿素的生成需要光(韭黄、蒜黄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光下会变绿)
初一生物基础知识
了解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高山上,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影响植物的分布。南橘北枳,也是温度。沙漠里水影响植物的分布。光影响海带的颜色。)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藻类与真菌的共生,根瘤与固氮菌的共生、蛔虫与人的寄生)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沙漠中的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适应、海豹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旗形树对大风环境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答题时不能写生物改变环境,只能写影响!
3.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又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适应性有普遍性和相对性,不能永久适应。现存的生物是环境对生物的自然选择,自然界总是存在不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但是环境总是会选择适应性强的有利变异。所以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如:自然界总是存在抗药性细菌和非抗药性细菌,但是药物会选择抗药性细菌,所以抗药性细菌越来越多,一代代选择下来,所以会出现超级细菌。
4.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如:鱼的形态结构,游泳是与它生活在水中相适应的。
四、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一条河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不能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只有生物部分。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食物链: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答题时注意有些吃与被吃关系最好填捕食关系
4.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
6.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生产者数量最多,总能量最多;最高消费者数量最少,总能量最少。
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最高消费者有毒物质最多。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最复杂,所以稳定性最强。
五、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划分只是大体的划分,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六、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提供70%氧气)、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最差)等。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生态系统之间是彼此互相影响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物中考知识点
一、苔藓植物
1、常见种类:葫芦藓、地钱、泥炭藓、黑藓
2、主要特征: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只起固定作用)。所以苔藓植物植株矮小。
3、意义:苔藓植物的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二、藻类植物
1、淡水藻类:蓝藻、水绵、衣藻、刚毛藻、轮藻、小球藻
2、海洋藻类:海带、紫菜、石花菜、裙带菜、马尾藻、鹿角菜
3、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4、藻类的经济意义:
①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还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可供地球90%的氧气)。
②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
③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三、蕨类植物
1、常见种类:真蕨、卷柏、贯众、满江红、肾蕨、中华水韭
2、主要特征: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注意:整个地上部分都是蕨类植物的叶)。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①有些可食用(如蕨菜);
②有些可供药(如卷柏、贯众);
③有些可供观赏;
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3.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只有破坏细胞膜,细胞内的物质才能出来!
4.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植物在晚上必须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遗传信息:受精卵内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由父母传下来的,因而叫做遗传信息
2.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克隆羊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①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存在于细胞核中,具有双螺旋结构
②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
3.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整体4.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三、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3.染色体
①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由于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
②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是遗传信息DNA的载体。
③每一种生物的细胞核中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④染色体数量的恒定对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要的。
⑤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4.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图:
5.细胞分裂的过程
①染色体进行复制
②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③细胞质分成两份
④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形成两个新细胞
4.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而且新细胞核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生物中考知识点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类别概念举例
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叫做非生物。机器狗、电脑病毒等。
生物具有生命现象的物体,叫做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等。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要看它有没有“生命”现象,其依据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概念举例
应激性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应激性】向日葵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含羞草叶子一旦被碰到就合拢起来等。【反射】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生长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小树长成大树;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殖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和分类法等,其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但一般要与“观察法”的有机结合。
2、实验法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3、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说明实验法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定计划以“光”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如:“光照与阴暗”。
实施计划做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得出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表达与交流写出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的归纳】相关文章:
2017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归纳11-30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11-08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01-27
中考常用知识点归纳08-03
初中生物知识点整理归纳06-20
初中生物知识点的归纳总结06-20
2017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11-30
苏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12-04
初中生物重要知识点的归纳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