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百文网手机站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重点

时间:2022-04-02 15:59:04 生物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重点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的知识不够丰富,只停留在对事物本身的认识。想学好生物这门课程,还需要不断吸收和积累知识。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必备的生物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重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重点1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肾脏:(由肾单位组成)形成尿液

  2.输尿管:输送尿液

  3.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注:尿的形成是不间断的,因有膀胱贮存尿液,所以排尿是间断的

  4.尿道:排出尿液

  二、肾的结构

  1.肾皮质:肾的外层,鲜红时呈红褐色

  2.肾髓质:肾皮质的内层,淡红色

  3.肾盂:肾内测凹陷处,呈漏斗状

  注:每个肾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

  三、肾单位的结构

  1.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2.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3.肾小管:肾小管与肾小囊腔相连通

  注:肾小球和肾小囊共同组成肾小体,肾小体位于肾皮质内,肾小管位于肾髓质内

  四、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过滤: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以外,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注:与血浆比较,原尿的成分少了大分子蛋白质;与血液比较,原尿的成分少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2.肾小管的重新吸收: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血液,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形成尿液。

  注:与原尿比较,尿液成分少了葡萄糖

  五、区别血液、原尿、尿液成分

  六、尿液形成及排出路线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集合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七、血液的流经路线

  肾动脉(脏血)---→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肾静脉(干净血)

  注:从肾脏流出的血(肾静脉),比进入肾脏的血(肾动脉)缺少的成分是尿素

  八、排尿的意义

  1.排出废物;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

  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九、废物的排出

  (一)废物排出方式

  1.排泄: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遗:食物残渣及水在大肠中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废物排出器官

  1.排泄器官:肾、皮肤、肺

  (1)肾——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2)皮肤——汗液(水、无机盐、少量尿素)

  (3)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

  注:水的排泄途径有3条,无机盐和尿素的排泄途径有2条,二氧化碳的排泄途径有1条

  2.排遗器官:大肠、肛门——食物残渣、水

  注:水的全部排出途径共有4条(与排泄途径比,多了一条排遗途径)

  (三)人粪尿中的成分

  1.无机物:水、无机盐(氮、磷、钾)

  2.有机物:粪便中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尿液中的尿素(小分子有机物)

  注:人粪尿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含量做多的无机盐是氮

  3.人粪尿不经处理,还含有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卵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重点2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贮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无机盐是调节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2、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

  3、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奶、蛋和豆类,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动物性食物含维生素A。

  4、夜盲症—--缺维生素A;坏血病—--缺维生素C;脚气病—--缺维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维生素B2;佝偻病—--缺维生素D和钙。

  6、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肠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7、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8、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会变蓝。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9、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环行皱襞、小肠绒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含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

  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

  消化液排出入的器官口腔胃小肠

  消化液所含的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蛋白酶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不含消化酶。

  10、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

  胃:部分水和酒精;

  小肠: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重点3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能源物质:

  糖类:人体日常活动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非能源物质: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水是人体需要最多的营养物质。

  生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知识点

  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软体动物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物质形成的。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2、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此外,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石鳖、蜗牛、乌贼都是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虾、蜘蛛、蜈蚣等,都属于节肢动物。昆虫除了具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外,还有昆虫独有的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翅等等。

  怎样背生物才能很快的记住

  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初中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

  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初中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突破难点

  有些初中生物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识一目了然。

  归纳总结

  在初中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重点4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呼吸系统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痰的形成: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纤毛,能不停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2)、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2)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

  3)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胸廓扩大和缩小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吸气和呼气

  4)体内气体的交换:

  二氧化碳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肺泡

  氧气

  氧气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3、空气的质量与健康: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

  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种类形态特点功能病症

  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贫血

  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发炎

  血小板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种类功能分布结构特点

  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较深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较深或较浅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构成

  有四个腔: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壁最厚

  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连接肺动脉

  左心房连接肺静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定的方向流动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毛细血管

  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输血与血量

  1)血型的发现: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2)血量:占体重的7~8%

  3)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所有血型都可以少量输入O型血,AB型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少量输血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重点5

  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4、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道

  (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3)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暂时贮存粪便,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6)肛门

  3、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肠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使土壤酸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使水质酸化,从而使水生生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的使用,开发新型能源。

  2、排入水中的有毒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增加基因突变概率,诱发癌症。水中、土壤中很多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镉、砷,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3、温室效应形成: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形成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台风更加频繁,土地更加干旱,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生存危机。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重点6

  1)1859年世界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提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是非洲迁徙过来的。

  3)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4)由猿到人进化关键的第一步是直立行走,后由于语言的产生终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

  5)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运动方式使人的形态发生改变: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劳动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生活习性以及语言的产生:赤身裸体懂得御寒、遮羞。

  拓展阅读:七年级生物学习方法

  (一)比喻记忆法。

  把难以理解、记忆的内容,打一个生动贴切、新鲜有趣的比方。如把神经纤维比喻为导线,而神经比喻为电缆。

  (四)特征记忆法。

  任何材料均有其特征,只有抓住特征,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如观察血涂片时,应从三种血细胞的最明显区别找出特征;蛙蹼内血液流动,应根据红细胞呈单行找到毛细血管,进而根据血流方向判断动脉、静脉;‘肾小球的结构,首先明确两端均为动脉。

  (二)歌诀记忆法。

  其目的是把零散的知识编成琅琅上口的歌诀,以加深记忆。

  如卿鱼的外部形态特点可概括为“身体呈梭形,有鳍能游泳,体表覆盖鳞,侧线多功能”;又如十字花科、豆科和菊科的主要特征“十字花冠十字科,四强雄蕊结角果;蝶形花冠是豆科,二体雄蕊豆英果;头状花序是菊科,聚药雄蕊长瘦果。”

  很有意思的事呢?如果你查阅历史书籍,还可以了解到古代上海渔民在江中用竹编的“息”捕鱼捉蟹,吴淞江下游一带有“雇读”之称,后来“息”演变成“字息”(繁体字),这就是上海简称沪的由来。相传战国时春申君黄歇疏凿黄浦江,故又称“春申江”,上海又有一个别称“春申”,这就是“申”这个上海别称的由来。

  七年级生物学习技巧

  1.简化知识,强化记忆。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发挥想象,创新记忆。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钼铜这六种元素,用谐音记忆铁猛碰新木桶,这样就记住了,而且不容易遗忘。

  3.列举纲要,有序记忆。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可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习方法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重点】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重点短语01-25

有关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重点06-14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重点:Unit 1004-10

【推荐】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重点短语01-08

【热】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重点:Unit 1001-07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重点短语汇总03-18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重点短语:Unit 1210-28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练习参考07-24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练习08-13

七年级生物期中知识点复习重点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