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的生物记的知识点非常多,我们要做的就是灵活记忆,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最好把所有的知识点连接起来,举一反三。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生物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七年级生物知识
了解生物圈
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性质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4、光对鼠妇生活影响
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
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
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
5、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
捕食关系(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
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
寄生关系(蛔虫、猪肉绦虫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的体内)
6、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7、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8、生态系统组成:⑴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9、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运动
11、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12、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从总体看,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
13、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14、生物圈范围:以海平面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共2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5、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七年级生物知识要点
一、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被称为“绿色水库”的是森林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它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二者缺一不可。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竞争关系(争夺食物、空间等)、合作关系。
5,食物链:起点是一定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消费者(动物)。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二、显微镜细胞的结构
1,显微镜所看物象是倒像,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总数越少(大暗少)
2,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光线强时: 用小光圈、平面镜
3,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应滴加一滴清水;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应滴加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二者均用稀碘液染色,目的是为了更好观察细胞结构。
4,动植物细胞的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无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植物的绿色部分,一般在叶片中才有,当然部分茎也有)
5,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膜、核、质)
光合作用的器官是叶,场所是叶绿体;动物植物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液泡:存在酸甜苦辣等物质
三、细胞的生活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数目和形态结构和原细胞一样
2、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形态结构的细胞群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4、绿色植物细胞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5、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胞织器系人)
6、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7、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通过表膜进行呼吸,通过食物泡消化食物
8、病毒:个体微小,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仅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八年级生物知识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 生存 和 繁殖后代 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2、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骨和关节构成骨骼。
3、人的骨骼由206块骨连接而成,约占提供的20%。骨连接包括不活动的连接,半活动的连接和活动的连接(即关节)
4、关节组成: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腔 、关节囊 。
5、关节囊及其外面的韧带有增强关节牢固性的作用;关节腔内的滑液和关节软骨具有增加关节灵活性的作用。(关节软骨可起到缓冲作用,并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6、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
7、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骨骼肌起提供动力作用。
8、 骨骼肌的组成: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一块骨骼肌两端的肌腱着生在至少两块骨上。
9、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
10、骨的运动靠骨骼肌的牵拉,骨本身不能运动。
11、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12、屈肘时,肱二头肌 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
手体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
人体任何动作的产生都需要多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而且要通过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
13、动物运动的意义(了解)
14、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15、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强 ,学习行为越 多,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16、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学习行为 能让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17、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 观察法 和 实验法 。不同动物的学习行为不同,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因素等的影响,即使条件一样,学习速度也会有差异。
18、“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
19、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分工 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等级 。
20、蚁王:与蚁后交配。 蚁后 :产卵。工蚁: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保卫蚁巢 。
21、群体中的 信息交流 是群体分工合作的必要条件。
动物的 声音 、 气味 和 动作 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蚂蚁靠气味进行通讯)
蝶蛾类雌雄虫之间利用 性外激素 交流信息,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易挥发的物质。
可以用来诱杀农业害虫的原理: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无法交配。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相关文章: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知识点归纳11-14
初中七年级生物学习知识点方法介绍06-23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06-20
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05-27
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08-17
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考知识点06-12
放射生物学知识点讲解06-20
七年级上册重要的政治知识点11-02
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归纳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