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生物考点解析
生态系统是高考的命题热点之一,命题常以典型案例、坐标图、结构图等为背景,侧重于考查从材料、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相关规律和原理的迁移应用能力。下面对生态系统中的几种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希望对学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群落+无机环境=所有生物+无机环境)。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其中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还可划分为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
例1 以下可被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及无机环境
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一块田野里的所有蝗虫和植物及无机环境
解析 湖泊中的生物不仅包括浮游生物和分解者,还有其他的植物、动物等,A项错误;池塘中的生物除水蚤和分解者,还有很多种类,并且该系统没有无机环境,C错误;田野里除了蝗虫和植物,还有许多种生物,D错误;B正确,该装置既包括所有生物,又包括无机环境,两者形成统一整体。
答案 B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碳循环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体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能将无机物直接转化形成有机物,主要是绿色植物,也包括蓝藻、光合细菌等光能自养型生物和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化能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异养型生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包括大多数动物,还包括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和寄生在活体内的细菌如大肠杆菌以及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等。分解者属于异养型生物中的腐生型生物,主要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包括腐生细菌如枯草杆菌,腐生真菌如霉菌、蘑菇,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共同构成生物群落,而非生物体的物质和能量归为无机环境,是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生态系统进行碳循环时,其循环形式表现为: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这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经生产者固定后成为有机碳,而生产者和消费者经过自身的呼吸作用,以及它们的遗体和排出物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以二氧化碳形式返回大气中;在生物群落内则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这是因为捕食关系的存在,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被消费者同化,成为消费者体内的有机碳。由此可见,建构碳循环模式图时,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为双向箭头,而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有箭头指向无机环境。
例2 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甲、乙、丙、丁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CO2和CO
B.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⑧过程提供的
C.丁经⑤⑥⑦过程获得的能量占甲、乙、丙总能量的10%~20%
D.丙处在第三营养级
解析: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碳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故图中大气中的气体X代表CO2;图中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丙为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由太阳能提供;捕食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答案: D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应把握如下几点:①寄生生物、腐生生物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组成;②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③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别相差一级;④在食物网中,不同生物不是固定于一种食物链上,两种生物之间有可能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到最终各个营养级生物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特点表现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的分流问题分析如下:①能量来源分析: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各级消费者的能量一般来自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所含能量)。 ②能量去路分析:每个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热能散失;每个营养级生物一部分能量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中;每个营养级生物的遗体、粪便、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未利用能量(作定量不定时分析时,该部分能量最终被会分解者利用)。
由于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营养级,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进行定量计算,计算公式为: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高效率为20%,最低效率为10%,若涉及能量的最值计算,可以遵循以下规律:①最高营养级获得最多能量选20%,获得最少能量选10%;②最高营养级消耗生产者最多选10%,消耗生产者最少选20%。
例3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与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等于草的呼吸作用消耗+遗体残骸+①;分解者可从各营养级获得能量,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最少;①和②分别表示兔和狐的同化量,因此②/①表示兔传递给狐的能量传递效率;兔的同化量①=摄入草的能量-兔的粪便量③=②+④+兔的呼吸作用消耗。
答案:D
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依据其性质和产生方式,一般可以划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等类型。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①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②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③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信息传递既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存在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并且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例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来源既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植物的信息传递既可以是化学信息还可以是物理信息等;食物链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解析D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和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能力)两个方面。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方式的普遍存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能力的大小是不同的,而且两者一般是相反的关系,但在自然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两者往往都比较弱,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简单地说,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需要适当地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以增加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例5 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稳定性
B.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相反关系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成相反关系
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恢复力稳定性则相反。但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不会总是随着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增加而增加,,必然存在一个最佳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达到最大。对一个生态系统而言,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低,反之亦然。
答案:B
作者简介:周伟,生物奥赛主教练。主要从事生物教学与奥赛培训研究,近年来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吉首大学学报》、《新高考》、《考试报》、《素质教育报》、《中学生理化报》、《中学生学习报》、《当代中学生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60多篇。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例题分析
例1 下列关于氨基酸、tRNA、遗传密码的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种氨基酸由一至多种遗传密码决定,由一至多种tRNA转运
B.一种遗传密码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C.同一种氨基酸的遗传密码与tRNA的种类一一对应
D.遗传密码与氨基酸在种类和数量上一一对应
评析 氨基酸、tRNA、遗传密码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遗传密码与氨基酸在种类上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数量上更不是相等的。
答案 D。
例2 在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不包括( )。
①DNA复制 ②RNA复制 ③转录 ④逆转录 ⑤翻译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③④
评析 此题考查对中心法则的理解。人体细胞内的RNA不能进行复制,它们都是通过DNA转录产生的。RNA的复制只发生在RNA病毒的繁殖过程中,逆转录发生在少数RNA病毒的繁殖过程中。
答案 B。
例3 下列关于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核内的基因控制着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B.信使RNA直接指导着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C.核糖体在信使RNA上每次移动一个碱基
D.转运RNA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翻译者
评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的理解。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最终受到基因的控制,但DNA不能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需要转录后形成的信使RNA,携带遗传信息去直接指导蛋白质合成。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信使RNA分子移动,每次只能移动三个碱基(一个密码子)的距离。转运RNA的两端都具有特异性:一端能与氨基酸进行特异性的结合,另一端的反密码子能与信使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特异性的互补配对,所以转运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承担着将密码子翻译为氨基酸的功能,起到翻译者的作用。
答案 C。
例4 在右图碱基序列中,从1处开始阅读并在2处插入一个碱基A,若分别按照非重叠式阅读和重叠式阅读,则不会影响的氨基酸数目分别是( )。
A.1个、2个 B.1个、3个 C.2个、3个 D.2个、4个
评析 从AUG开始,在2处插入一个碱基A之前,非重叠式阅读的遗传密码为AUG、UUC……重叠式阅读的遗传密码为AUG、UGU、GUU、UUC……在2处插入一个碱基A之后,非重叠式阅读的遗传密码为AUG、UUA……重叠式阅读的遗传密码为AUG、UGU、GUU、UUA……)
答案 B。
例5 已知一个蛋白质分子由2条多肽链组成,共含有198个肽键,翻译形成该蛋白质分子的mRNA中有A和G共200个,则转录形成信使RNA的基因中,最少应含有C和T的个数是( )。
A.200 B.400 C.600 D.800
评析 有关基因碱基数目与氨基酸数目的计算,分析图解如下:
答案 C。
例6 根据下图,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甲所示为遗传信息的 过程,图乙为 的结构示意图。
(2)RNA有三种分别是 、 、 。如果图乙中的反密码子为UAG,则对应的密码子是 ,转录出该密码子的基因模板链的对应碱基是 ,对应的氨基酸是 。
(3)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 和 两个过程;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有两种方式: 和 。
(4)遗传密码是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其阅读方式是 。
评析 本题考查了RNA的类型和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RNA有mRNA、tRNA、rRNA三种,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阅读方式是非重叠的。图乙中tRNA的反密码子为UAG,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对应的密码子是AUG,转录出该密码子的DNA模板链的对应碱基是TAG。查密码子表可知,该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的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1)遗传信息的翻译 tRNA
(2)mRNA tRNA rRNA UAG AUG TAG 甲硫氨酸
(3)遗传信息的转录 遗传信息的翻译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的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mRNA 非重叠的
高中生物知识五种记忆方法
一.五官并用法
学认为,记忆实质上是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所以*多种感官感知则比单*某一感官感知留下的痕迹要多、要深。在曰常的中,大多数同学只知道用单一感官感知,要么只用眼看,要么只读,要么只是手写,而很少多种官并用,故记忆的效果就差。为此,我们要求在记忆过程中,尽可能调动多种感官,协调记忆,做到眼看、耳听、口读、手写、脑记,其中最重要的是脑记,切莫心不在焉。
二.化整为零记忆法
化整为零记忆法的根据就是整体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要素、环节构成的。一本书、一课、一节都可看作是一个整体,都是由若干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的,要把握所要掌握的,就需要化整为零,循序渐进地记忆。化整为零记忆法使复杂、繁锁的问题简单化,强化了记忆的效果。
三.分层记忆法
许多知识是层层深入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采用分层记忆法,就能深刻理解、把握知识。
四.比较记忆法
就是对所记忆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别与联系的过程。
五.结构体系记忆法
此种记忆多用于。学完一节、一课、一本书总要进行巩固,这就需要学生必须了解所内容的结构体系。首显灰出贯穿于知识的主干部分,再根据知识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把分支内容串联在主干之上,抓住主干顺序记忆分支内容,再把每一分支中更细小的内容填充进去,个个知识点犹如“冰糖葫芦竹签串”,可以有效地避免遗漏或张冠李戴的毛病。
总之,记忆知识的方法很多,以上五种是比较常用且行之有效的 高中化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掌握了好的学习记忆方法,可以提高学习,化繁为简,既能完整地记忆生物课的基本知识,又能提高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考生物必备考点:植物的激素调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名词:
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高二。
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语句: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实验过程:A单侧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B单侧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单侧光照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长。——达尔文对实验结果的认识: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影响胚芽鞘的生长。(2)温特实验: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B把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运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长。(3)郭葛结论:分离出此物质,经鉴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进生长,故取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长素是在尖端(分生组织)产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运输,顶芽向侧芽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在进行极性运输的同时,生长素还可作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
3、生长素的作用:a、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浓度的高低是以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划分的,低于最适浓度为“低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为“高浓度”。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在高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根、芽、茎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10-8、10-4(mol/L)。
4、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a、在低浓度范围内: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条,可促进枝条生根成活;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b、在高浓度范围内,可以作为锄草剂。5、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发育中需要生长素促进,而生长素来自正在发育着的种子。
5、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脱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组织中,促进果实成熟)。
6、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种激素相互作用来调控的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
众所周知,生命科学是二十一世纪发展最快的科学,而且生命科学将成为将来决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科学制高点。学好生命科学,对于我们在将来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学好生物学呢?
1.构建知识网络。我们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抓住生命基本特征这根主线,理清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把所学内容有机地与人类的生产实践、日常生活相结合,此外,还要密切关注生物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
(1) 把握知识的纵向衔接,使知识连成一片。生物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第二章生命的基础中,了解生命的物质基础为掌握生命的结构基础作了铺垫,而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结构基础又给理解细胞的分裂打下了伏笔;又如遗传和变异这一章,不知道分离规律的实质根本无法继续学习自由组合规律。
(2)关注知识的横向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生物学科中的章节之间既有递进关系也有并列关系,内容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生命的基本特征这根主线,丰富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把生物知识汇成一张完整的网络。
2.完善理论体系。生物学的理论是大量的,它们贯穿在各个章节之中,如细胞学说、自然选择学说、基因理论等,因此,在学习生物学时,除了专用名词概念以外,一些基本理论也是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内容。
(1)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为什么人会有“白化病”、“白痴病”?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为什么说人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而是从古类人猿进化来的?为什么人类要保护鸟类?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应当运用正确的理论去合理解释,从而使人们能够自觉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 注意理论与生物基本概念的联系。理论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对诸多概念的正确理解上。例如了解内环境自稳态理论的前提是弄懂pH值、体温、血压、血糖、渗透压、氧分压、电解质浓度等;同样,生态平衡理论的运用也离不开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食物链、营养级等概念的掌握。
(3) 把握各理论间的联系。生物学各种理论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在广大生物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理论又不断更新、不断充实,使人们认识的生物世界越来越接近真实。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把某个理论放在整个生物理论体系中加以考虑,并通过实例来深化、拓展,使自己对生物理论的掌握更加完善,运用起来更加精确。
(4)提高解题技巧。近几年生物学高考题目主要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其中,非选择题有填充题、分析说明题、学科内及学科间的综合题。题型不同,要求也不同。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注意审题,搞清每一道题命题教师的考核意图;其次,要学会区分对立概念和相似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还是包含关系;接着,要知道生物符号的特殊含义和正确写法;最后,要具有分析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增长知识、熟悉理论,还应当培养实践能力、加强科技意识、训练创造思维能力。首先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明确实验的主要目的,规范实验的操作要求,了解实验的整个过程;其次要学会知识和理论如何与实际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从而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更加丰富、更加扎实、更加全面;接着要具有良好的科技意识,随着世界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许多新的内容不断涌入到考题之中,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转基因生物等,因此,学生有必要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能够关心科技时事、了解科技发展动态;最后,我们还必须经常进行扩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训练,尝试从一个现象联想到另一个现象、从一种知识迁移出另一种知识,让自己的知识和理论系统化、立体化,使自己的生物学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教师建议:
1、考试范围:必修二全册和必修三第一、二章。试卷上有50道选择题共50分,简答题50分,其中包括实验设计一道
2、复习注意:首先是下功夫,扎实细致地进行复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总是能反映在成绩上的。其次是注意复习方法,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特别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有针对性的多做一些习题,对做错的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要特别注意复习巩固、加深理解,避免再次出错;翻阅以前的习题、试卷,对一些以前出错的题重复做一遍;考试时先做简单的题目,先把稳得的分得到,仔细审题,抓住要点。
高一生物教案 人体的营养和健康
精华
1、 营养物质功能
提供能量:糖类、脂肪、蛋白质均能氧化分解供能。
其供能的顺序:糖类、脂肪、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组织的主要原料
提供构建和修复物质:糖类和脂类是构成细胞膜和神经组织的重要部分
Ga 、 Mg、、、P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
酶和一些激素是蛋白质
提供调节物质 碘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
2、 营养不良:
蛋白质供给不足,影响发育和抵抗力
营养供给不足 缺钙影响骨的发育
缺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营养过剩:如获取能量过多,导致肥胖
摄取营养的种类、数量、比例符合实际需要
合理加工食物,减少营养素的损失,提高利用率
3、 合理膳食: 食物对人体无毒害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膳食制度
题例领悟
例1、下列属于人体构建和修复机体组织的物质,最全的一组是:
①水②脂类③糖类④蛋白质⑤纤维素⑥无机盐⑦维生素
A、①③④⑤⑦ B、①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⑥⑦
解析:参与构建和修复人体组织的物质主要有水分、蛋白质、脂类、糖类和无机盐等。而纤维素是植物体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纤维素是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答案:C
例2、下列各项中不是成人每天要进食一定量蛋白质的原因是:
A、 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储存。
B、 蛋白质不能全部由糖类和脂肪在体内转化而成。
C、 蛋白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D、 体内蛋白质每天要少量分解一些,更换新的。
解析:蛋白质作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其虽可作为能源物质,但非主要的,体内物质供能的顺序依次为糖类、脂肪、蛋白质。
答案:C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 下面关于人类营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蛋白质能参与各项生命活动,所以每天食物中以蛋白质含量最高为宜。
B、淘洗大米时次数不宜过多 高二,以防止维生素B1的损失。
C、蔬菜应先洗后切,大火快炒,防止维生素C的损失。
D、食物加工既要防止生物污染,又要防腐剂等过量带来的污染。
2、 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 ( )
A、纤维素 B、红细胞 C、蛋白质 D、激素
3、 某人由于营养不良,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 )
A、多吃蔬菜 B、多吃馒头 C、多喝豆浆 D、多喝水
4、 1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分别是17。15千焦、38。91千焦和17。15千焦,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三者都可作为能源物质
B、 蛋白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C、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5、 下列哪一组疾病是营养不良引起的:( )
A、脚气病和坏血病 B、夜盲病和巨人症
C、糖尿病和软骨病 D、佝偻病和心脏病
6、 一个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 )
A、盐增多,糖未增多 B、糖增多,盐未增多
C、两种都增多 D、两种都未增多
二、简答题:
体验生命之美
通过对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必修模块中对插图的分类、统计,分析图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地位和作用,阐明图片教学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类型的图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生物图片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和加强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的培养,探索在新课改理念下,对生物图片实施科学性教学的尝试。
一、生物图片教学的综合概述
生命之“生”是鲜活的.、生生不息的,包含了新陈代谢等许多的生命体征;同时生命也是美丽的。我们欣赏、赞扬生命的美丽、灿烂和辉煌!赞赏生命的伟大!就要破解生命的玄机。在人教版编著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编排了大量精美的插图,而且种类繁多,这些图片几乎全部为色彩鲜艳的彩图,组织实施这些插图的教学,是广大生物学教师面对的,值得关注的共同课题,这将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生物图片的彩图编排,是人教版教材的最大亮点之一,生物图片的教学,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重点知识更加直观化。打开教材,在目录中也编排了插图,都与本章教学内容正相关;必修模块的正文中也含有大量的生物图片,完全把课堂教学在教师引领下,让学生走进图片的生命世界中学习。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热爱生命科学,学习生命科学的激情,生物图片成为教师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因而正确实施生物图片的教学,是广大生物学教师值得研究的,本文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际工作中,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中,发现不同的教师对生物图片的教学方式是不同的,而恰好不同的教学方式又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主观上讲,表现在识图、填图的试题中,教学效果反映在分数上,只要学生机械的、生硬的记住了图片中的名称作用,就可以获得理想的成绩,这完全是一种片面的、肤浅的认识,它反映的只是一种有形的教学效果;客观上说,生物图片的教学,是教师教会学生识图的方法和技巧,面对种类繁多的生物图片,能在图片上找到更多的图文信息,并对图文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加工、转换,提炼出图中包含的各种概念、原理、规律等,对这样图文信息能进行有效处理,能够看图说话,并能实现图文转化,可以说这是一种圆满的、理想的、无形的教学效果,也是生物图片教学追求要达到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
在课程改革中,大量的生物图片已出现在必修模块,又出现在选修模块中,根据统计,篇幅约占教材的二分之一,构成教材的主体结构,可以说生物图片在教材中是遍地开花 高中数学,这些图片的编排,与倡导的探究性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一脉相承,生物图片的教学内涵是特别丰富的。
二、必修模块中生物图片的统计
对必修1、必修2、必修3教材的生物图片进行分类统计,分类的方法是:将有些图片又不属于生物图片,如:坐标图、原始海洋景观图、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图片、温室中红色日光灯、汽水、渗透现象示意图片等非生物部分的图片,又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有关,这些不好归类的图片全部归类到其他图片中,表中的流程图包含很多的小图片,如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图有九幅小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包含六幅小图片,只计算为一幅流程图片,所有遗传图解,都归类于流程图;表中的人物图片包含科学家肖像和实验图片,还有普通的人群(如白化病等)等。图片统计中包含必修模块三册教材,除练习题中的概念图以外的一切图片,均属于统计范围,不完全统计见表1:
表1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模块中各类图片的统计表(单位:幅)
必修模块
模式图
细胞或细胞器
分子结构
流程图片
动物体、植物体
人物
其他
合计
分子与细胞
11
78
32
29
11
23
34
218
遗传与变异
12
16
39
35
32
19
30
183
稳态与环境
8
12
15
75
19
42
171
合 计
31
106
71
79
118
61
106
57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模块一,细胞或细胞器插图多,与 “分子与细胞” 正相关;模块二,流程图和分子结构图片多,与“遗传与进化”正相关;模块三:动物体、植物体图片多,则属于本模块(生态学方面)的重点教学图片,与“稳态与环境”正相关。
三、生物学图片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教材中,栩栩如生的动物、植物图片,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美的熏陶,认识生命之美(形态美)。对科学家的肖像,让同学们热爱科学家,记住他们为生命科学做出的巨大贡献,体验科学家是没有国界的,凡是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都值得尊敬和学习;面对模式图、细胞或细胞器图、分子结构图、流程图都是教学的重点所在,有的甚至是突破难点的,如“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流程图片,说明细胞是一个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模式图,说明这两类细胞的区别,是有、无核膜为界线来界定的,用来突破教学的难点;细胞器图片中叶绿体和线粒体是教学重点;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有利于对比和区分作用。因此,生物图片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在教材中占篇幅多,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和重要的窗口,是文字不能取代的,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生物图片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知识,可使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原理更加形象化,同时也促进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等,还有启发学生思维,以图代文之功效;有图片的地方,一定都有文字并存,对教学有生命现象,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都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给学生以美的陶冶。
四、科学识图,注意方法
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都向学生介绍这是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简单几句话就完成了肤浅的识图,这是最常见的,教师对图片蕴藏的知识末作剖析,又因图片小(可用多媒体解决),远处的学生无法看清楚,既没热情,又没激情,无疑识图的效果是较差的,因此,要注意识图的方法。
1.识图方法探索
在指导学生识图中,交给学生识图方法,对每一幅图片都应该有明确的交待,不同种类的图片,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教师应注意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使学生掌握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来对待今后相似的图片。
(1)课堂案例1──“模式图” 面对结构模式图(如动物、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1],识图方法围绕:仔细观察,抓住重点,辨别结构,记住名称,找出差异,知其功能,总结规律。
识图流程围绕:预习→对比→观察、讨论→结论(定性)。在“动物、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中,实际上一幅归纳总结图,该图片前每一种细胞器由1幅模式图和1幅亚显微结构图组成,
即:上述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共八幅小图片。对线粒体等图的识图流程:双层膜→分工:动力车间(细胞本身就小,车间面积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要想面积大,怎么办?)→引导学生观察:内膜发生折叠(有利用于化学反应的进行)→观察叶绿体(双层膜)→分工(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为什么?)→观察(内膜发生折叠了吗?它依靠囊状结构薄膜重叠使叶绿体内表面积变大)→内质网图片观察(单层膜发生折叠,使细胞的内表面积变得更大)→高尔基体(单层膜,大小囊泡和扁平囊,内表面积大)→结论:细胞小,但面积大,更有利用于细胞内复杂的化学反应在细胞质中完成,是细胞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认识以上的细胞器“组装”成的细胞,的确是一个特别精细的结构,再观察“动物、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品尝二个不同材料的“中秋月饼”, “品尝方法”依次围绕(外→内):膜→质(细胞器)→核,师生、生生互动,在各细胞器学习中贯穿探究、合作和讨论。教师小结:看到了细胞是一个比智能电脑更精巧的机器;发现了动、植物细胞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功能也存在差异;想到了生命的奥秘就在细胞内值得探究;感悟到了生命的伟大和艰辛,在于其内部结构的完整和精巧;得到了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结论是不同细胞器,有不同的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功能。教会学生注意比较之一:动物、植物细胞的区别;之二:与“细菌、蓝藻细胞结构模式图” 比较,加深对核膜的认识,澄清原核细胞及真核细胞分类标准的界定,有复习之功效。教师总结规律时,关注动、植物细胞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尤其是细胞的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和功能和谐统一的学科思想[2],建构细胞在生命活动中,“膜为边界,质为场所,核为司令”的生命体系。
(2)课堂案例2──“流程图的导言设置精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生物圈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发生、发展、繁荣的家园,是生命兴旺发达的基础。我们来到可爱的动物王国里,倾听鸟语;穿越植物家族的密林,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们细嗅花香,品尝甜美的花蜜;欣赏清澈见底的池塘,和那小溪潺潺的流水;生物圈也是上帝赐予我们人类的天堂,生命世界是如此的绚丽多彩,展开这幅美丽的生命画卷,让我们“走进细胞”,走进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让我们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流程图中畅游吧!
(3)课堂案例3──“……” 本文冗长,留给同行,我抛砖,同行抛出“玉”吧!
2,注重识图的科学性 在观察“动物、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中,要注重科学性的讲述,准确而不含糊。不同的颜色是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器,具有不同的形态,而有的细胞器确实是绿色,如:叶绿体含有叶绿素;而有的细胞器,如:液泡不一定是白色,有的含有花青素,体验和感悟花儿是美丽的奥秘,就在于液泡中含有花青素的缘故;而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中的液泡,的确无色的。
预习中的识图,要求学生对生物图片具有大致的印象,方法是将图周围有关的全部文字“溶解”在图中;新课中的识图,尤其是模式图、结构图、流程图,是教师引导(暗示和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结论是什么?)下,学生主动参与的“自由活动”;复习课中的识图是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生物图片,进行“加固”,防止遗忘,并注意相关知识的“串联”,记住和理解它吧,生物图片都是美丽的,它代表了生命。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200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5~46
[2]岳良举.2008.解读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教学.生物学教学[J].33(8): 18~21.
本文发表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年第6期
【生态系统生物考点解析】相关文章:
免疫与健康生物考点解析04-09
生物上册知识点之单细胞生物考点总结及解析03-25
生物细胞的生物考点04-09
生物生态系统组成复习07-04
注会税法考点解析10-06
生物与环境考点归纳04-09
生物易错考点04-09
SAT考试语法考点解析04-12
口腔执业医师考点解析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