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点及试题练习
初二生物试题之传染病
【—初二之传染病】,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1、(每空1分,共10分)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在发病过程中,不少父母在接触儿童前洗手,在使用奶瓶、奶嘴前后充分清洗并进行消毒。根据上述资料,回答问题:
(1)传染病的流行需要三个环节,它们是传染源 、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
已经患病的婴幼儿属于传染源 ,5岁以下的儿童属于易感人群 。
(2)依据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三类,手足口病属于 病毒性传染病 。
(3)上述资料中,人们是怎样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措施是
洗手 (从材料中找),这些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中的哪一种? 切断传播途径 。当医生诊断某儿童得了手足口病后:立即让他隔离治疗是为了 控制传染源 ,给周围儿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属于 保护易感人群 。
总结: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
八年级生物试题之光合作用过程
【—八年级之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
1. 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变过程是( )
A. 光能→ADP中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B. 光能→叶绿体中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C.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D. 光能→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
2. 下图为四种植物(Ⅰ、Ⅱ、Ⅲ、Ⅳ)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其中最适于在阴蔽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是( )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3. 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没有消耗的物质是( )
A. [H]和ATP B. 五碳化合物和酶
C.[H]和CO2 D. 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
4. 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够保证暗反应连续进行的是 ( )
A. CO2的固定 B. C3的还原
C. 葡萄糖的产生 D. 五碳化合物的再生
5. (2004江苏高考卷)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
B.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C. 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D.
6. 下面是光合作用的图解,其中正确的是( )
7. 含有Mg的色素是( )
A. 叶绿素 B. 胡萝卜素 C. 叶黄素 D. 花青素
8. 用容积相同的玻璃罩分别罩住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光照相同的时间后,罩内O2最少的是( )
A. 绿色罩 B. 黄色罩 C. 蓝色罩 D. 紫色罩
9. 欲测定植物是否进行光反应,可以检测其是否有( )
A. 葡萄糖的生成 B. 淀粉的生成
C. O2的释放 D. CO2的吸收
10. 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氧气、葡萄糖中的碳、葡萄糖中的氢、葡萄糖中的氧依次来自于( )
①二氧化碳 ②气孔直接吸收 ③水的分解 ④叶绿素的分解
A. ①②④③ B. ③①②④ C. ③①③① D. ①③①③
总结: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
初中八年级生物单元试题及答案
一、请你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相信你一定能选准,请把它填入答案卡中。)
1.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植物细胞的
A.叶绿体B.细胞核C.细胞壁D.细胞膜
2.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①细胞质平分为二,各含一个细胞核
②在细胞核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③细胞核平分为二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
3.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这主要是
A.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B.骆驼刺怕被风刮走
C.骆驼刺需要营养物质D.骆驼刺喜欢沙土
4.“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在验证实验结果以前要用酒精脱去叶绿素,目的是
A.避免叶子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B.避免叶绿素颜色干扰,以使实验结果更明显
C.增加叶片内淀粉含量
D.减少叶片内淀粉含量
初中生物: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1、三个热水瓶的温度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植物在呼吸的过程中,释放了热量.
2、结合能量变化的实验,谈谈这对我们平时在储存粮食、瓜果、蔬菜有什么启发?
生命活动释放能量的主要形式
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
一种叫ATP 的物质中。
预习纲要:
1、回忆实验一、实验二分别得出了什么结论?
2、分析“实验三: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的实验,猜测三个热水瓶的温度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得出了什么结论?
3、生物的生命活动释放能量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4、什么叫呼吸作用?试着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
5、光合作用的公式是什么?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异同?
八年级生物试题之动物地质年代表
【—八年级之动物地质年代表】,根据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源于海洋。早期的海洋动物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逐渐演化出各种分支,丰富了早期的地球生命形态。
下表为有关动物出现的部分地质的年代简表,据表说明:
地质年代 纪 距今年数 动物出现顺序
中生代 侏罗纪 2亿2千5百万年~7千万年 鸟类和高等哺乳类出现
古生代 石炭纪 爬行类出现
古生代 泥盆纪 古代两栖类出现
古生代 奥陶纪 5亿7千万年 低等鱼类出现
元古代 震旦纪 24亿年 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
(1)地层形成的先后和该地层所形成的化石种类的关系是 。
(2)所揭示的生物进化顺序是 。
(3)从上表的证据可以证明,脊椎动物起源于 。
(4)以上事实说明,化石是生物进化的 之一。
总结:地球上的动物仍以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趋势不断进化并繁衍至今。科学家们把现存的人类已知的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初中生物实验之探究母鸡的行为
【初中之探究母鸡的行为】公鸡在白天大概每小时打鸣一次,只不过早上那第一声鸡叫划破了黎明的宁静,临近的公鸡接力下去,让人印象深刻。
研究者将一只母鸡关在笼内(见右图),只许它伸出头来啄食。再用观察鸡的学习行为木板、铁丝等做一个食物槽,准备观察和研究鸡的学习行为。
食物槽上的有色塑料插片(一个为红色,一个为黑色)可以通过铁丝的拉动将食物杯盖住。食物杯为一凹窝,可放母鸡吃的`谷粒。在实验前,让母鸡饿36小时,然后在一只上面有红色插片的食物杯里放上几粒谷子,再把杯子靠近母鸡,母鸡欲啄食时,迅速将红色插片盖上。当母鸡啄黑色插片时,拉开插片,杯里无谷粒。当母鸡再啄红色插片时,拉开插片,便可吃到谷子。通过多次训练后 初中化学,母鸡就会只啄红色插片,而再也不去啄黑色插片了。
(1)请你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在做上述实验前,为什么要使母鸡挨饿?
(3)研究人员用了哪些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总结:一般情况下,夜里鸡都在睡觉。鸡的大脑里有个“松果体”。松果体可以分泌一种称为褪黑素的物质。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之隔离
【初二生物上册之隔离】隔离是指将一个种群分隔成许多个小种群,使彼此不能交配,这样不同的种群就会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就有可能形成不同的物种。
隔离
隔离常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两种。
地理隔离是指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地理空间上的隔离即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一定的地理隔离及相应区域的自然选择,可使分开的小种群朝着不同方向分化,形成各自的基因库和基因频率,产生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分类学上把只有地理隔离的同一物种的几个种群叫亚种。
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的后代的现象。一定的地理隔离有助于亚种的形成,进一步的地理隔离使它们的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继续朝不同方向发展,形成更大的差异。把这样的群体和最初的种群放一起,将不发生基因交流,说明它们已经和原来的种群形成了生殖屏障,即生殖隔离。如果只有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的小种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
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只能产生生物新类型或亚种,绝不可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保持了物种间的不可交配性,从而也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生殖隔离分受精前隔离和受精后隔离。教材中提到生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开花季节、花形态等的不同而不能受精属于受精前生殖隔离。胚胎发育早期死亡或产生后代不属于受精后生殖隔离。
总结: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真正的界线。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点及试题练习】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重点知识试题练习07-09
精选生物下知识竞赛试题06-23
健康知识竞赛练习试题08-09
2018广东高考生物基础知识同步练习试题08-26
2016年高考生物基础知识练习试题10-03
中考生物练习试题及答案12-28
生物进化论试题练习07-17
关于生物知识的巩固练习题02-22
生物遗传的相关知识点与练习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