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知识点
1、欧文顿(E .Overtn)的发现和结论
⑴、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
凡是脂溶性物质都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⑵、结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1925年荷兰科学家的实验发现和结论
⑴、实验:提取人红细胞中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层分子。
⑵、发现:单层分子的面积为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⑶、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3、1959年,罗伯特森( .D .Rbertsen)的发现和论断
⑴、发现:电镜下,发现细胞膜有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⑵、论断: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4、“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的发现和结论(P—67图4—5)
⑴、发现: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370C下40in后,
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
⑵、论断: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5、1972年,桑格(S . .Singer)和尼克森(G .Niclsn)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⑴、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⑵、蛋白质分子或镶或嵌入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⑶、磷脂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6、糖被——糖蛋白
⑴、位置:细胞膜的外侧表面。
⑵、组成:蛋白质和多糖。
⑶、功能:细胞识别作用、信息传递等。
保护和润滑作用。如消化道、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
【高一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知识点】相关文章: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课后练习07-05
生物膜系统的生物知识点03-05
高一生物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知识点06-22
生物膜知识点专题复习06-27
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生物知识点总结03-11
高一数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知识点03-05
高一的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11-24
关于中职生物膜结构教学设计论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