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免疫复习题库
病原生物免疫篇一: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附答案)
免疫学部分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B.易发生超敏反应C.易发生感染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E.易发生免耐受
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
A.有利的反应B.不利的反应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E.以上都不是
4.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
A.<10kDB.<9kdc.=10kdd.>10kDE.>100kD
5.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6.TD-Ag得名,是因为它
A.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
7.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B.抗原的大小C.抗原的电荷性质D.载体的性质E.抗原的物理性状
8.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异嗜性抗原B.抗体C.补体D.半抗原E.细菌多糖
9.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
A.人与人之间B.动物与动物之间C.植物与植物之间D.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E.不同种属之间
10.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示:
A.自身耐受的终止B.机体易受微生物感染C.免疫监视功能被抑制
D.免疫应答被抑制E.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
11.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两种抗原分子的:
A.特异性B.交叉反应性C.分子量大D.异种性E.化学结构复杂
12.HLA是人类的
A.同种异型抗原B.异嗜性抗原C.自身抗原D.肿瘤抗原E.佐剂
13.有关半抗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是蛋白质和多糖等大分子B.本身没有免疫原性
C.只能诱导体液免疫D.与载体结合后才能与抗体结合E.具有多个表位
14.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分子的
A.物理性状B.分子量大小C.异物性D.结构的复杂性E.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
15.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称
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独特型抗原
16.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VHB.VLC.CHD.CL
17.下列备选答案中,哪个是错误的
A.分子量最大的是IgMB.血清含量最高的是lgM(是IgG)
C.个体发育中产生最早的是IgMD.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是IgE
E.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IgM
18.能与肥大细胞表面FcR结合,并介导1型超敏反应的Ig是
A.IgAB.IgMC.IgGD.IgDE.IgE
19
.下面哪一类Ig参与粘膜局部抗感染?A.IgAB.IgMC.IgGD.IgDE.IgE
20.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
A.IgAB.IgMC.IgGD.IgDE.IgE
21.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的Ig是
A.IgA类抗体B.IgM类抗体C.IgG类抗体D.IgD类抗体E.IgE类抗体
22.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T细胞B.B细胞C.浆细胞D.NK细胞E.肥大细胞
23.Ig分子的基本结构是
A.由2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B.由1条重链和1条轻键组成的二肽链结构
C.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D.由1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三肽键结构
E.由4条相同的肽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24.人类血清中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的Ig类别是。
A.IgAB.IgMC.IgGD.IgDE.IgE
25.介导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有别于T细胞、B细胞的一类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发挥ADCC效应(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Ig主要是
A.IgAB.IgMC.IgGD.IgDE.IgE
26.来自母体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症的Rh抗体是
A.IgA类抗体B.IgM类抗体C.IgG类抗体D.IgD类抗体E.IgE类抗体
27.关于抗体的生物学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中和外毒素B.中和病毒C.杀伤胞内寄生菌D.免疫调理作用E.参与I、II、III超敏反应
28.发生宫腔内病毒感染时,新生儿血液中可出现高水平的:
A.IgGB.IgAC.IgM(可作为感染的早期诊断)D.IgEE.IgD
29.抗体可用来结合抗原的部位为:
A.骨架区B.铰链区C.恒定区D.可变区E.Fc片段
30.关于补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存在于人和动物新鲜血清中B.具有酶活性C.其性质不稳定
D.其作用是非特异性E.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31.补体参与的反应是
A.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B.过敏性鼻炎C.移植排斥反应
D.系统性红斑狼疮E.血清过敏症
32.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的激活物质是
A.抗原抗体复合物B.凝集的IgAC.炎症期产生的蛋白与病原体结合
D.IgG1-3E.以上都不是
33.关于补体的生物学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溶菌、杀菌与细胞毒作用B.促炎症作用C.调理作用D.中和毒素作用E.免疫黏附作用
34.参与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的成分是
A.C2B.B因子C.C1D.C3E.C4
35.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淋巴结和脾脏B.胸腺和骨髓C.淋巴结和胸腺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E.淋巴结和骨髓
36.人体中体积最大的免疫器官是
A.胸腺B.法氏囊D.淋巴结E.骨髓
37.周围免疫器官是
A.淋巴结、脾脏、胸腺B.胸腺、淋巴结、粘膜组织
C.脾脏、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E.扁桃体、淋巴结和骨髓
38.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骨髓C.法氏囊D.脾脏E.淋巴结
39.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是
A.骨髓C.中枢免疫器官D.胸腺E.腔上囊
40.T、B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是
A.骨髓C.中枢免疫器官D.胸腺E.血流
41.切除胸腺的新生鼠的淋巴结中缺乏何种细胞?
A.巨噬细胞B.B淋巴细胞D.干细胞E.粒细胞
42.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区别是
A.中枢免疫器官是T细胞的分化成熟部位B.外周免疫器官是B细胞的分化成熟部位
D.周围免疫器官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E.中枢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43.机体内最先发挥非特异性抗肿瘤作用的细胞是
A.CTL细胞C.LAK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
44.介导细胞免疫的细胞是:
A.B细胞B.中性粒细胞C.NK细胞E.Mφ
45.下列哪些细胞间作用受MHC-Ⅰ类分子限制?
A.APC与TH细胞B.TH细胞与TS细胞C.巨噬细胞与靶细胞D.CTL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与APC(抗原提呈细胞)E.TH细胞与B细胞
46.关于HLA(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分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A.(HLA-I能!)能与辅助受体CD8分子结合B.对Th细胞的活化起限制作用
C.由染色体上HLA复合体编码D.由两条糖肽链借非共价键连接而成
E.主要存在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
47.根据移植物来源,哪种肾存活率最高:
A.异种肾
B.亲属供体肾E.父母的肾
48.下列过程中,体现MHC
A.巨噬细胞吞噬细菌B.ADCC作用C.B细胞识别外来抗原
D.CTL细胞杀伤靶细胞E.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49.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达哪类分子:
A.只表达MHC-Ⅱ类分子B.只表达MHC-Ⅰ类分子C.同时表达MHC-Ⅰ、MHC-Ⅱ类分子
D.仅同时表达MHC-Ⅰ、MHC-Ⅲ类分子E.同时表达SIgM和SIgD分子
50.对人而言,HLA分子属于:
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异嗜性抗原D.肿瘤相关抗原E.超抗原
51.TH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与下列哪种成分无关
B.MHC-Ⅱ抗原C.IL-1D.IL-2E.协同刺激分子
52.巨噬细胞不具备的作用是
A.特异性识别抗原B.吞噬作用C.呈递抗原信息D.抗肿瘤E.分泌活性介质,调节免疫应答
53.能被CD4+T细胞识别结合的分子是
A.MHC-I类分子B.MHC-Ⅱ类C.抗原肽—MHC-I类分子
D.抗原肽—MHC-Ⅱ类分子E.HLA-DM
54.对肿瘤靶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中性粒细胞C.B细胞D.CTLE.NK
55.T细胞不具有的生物学作用是
A.直接杀伤靶细胞B.参与抗病毒免疫应答D.诱导抗体的类别转换E.产生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
56.细胞免疫应答产生的炎症反应主要是由
A.TH0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引起B.TH1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引起
C.TH2产生的细胞因子引起D.CTL细胞分泌的颗粒酶引起
E.M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引起
57.细胞间作用受MHC-Ⅰ类抗原限制的是
A.APC与Th细胞B.Th细胞与B细胞C.Th细胞与Ts细胞
D.CTL细胞与靶细胞(或APC)E.NK细胞与靶细胞
58.关于T细胞和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不正确的提法是
A.对TD-Ag的应答都产生记忆细胞B.对TD-Ag的应答均需APC处理和提呈抗原
C.均产生效应产物E.都能形成免疫耐受
59.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
A.Th1、Th2B.Th1、TsD.Th2、CTLE.Th2、Ts
60.免疫应答的过程不包括
A.Mφ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B.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应细胞的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61.再次应答时机体产生抗体的特点是:
B.亲和力弱C.主要是IgMD.潜伏期长E.维持时间短
62.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无关的是
A.迟发性超敏反应B.穿孔素溶解靶细胞C.Fas/FasL途径介导细胞凋亡
D.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E.分泌IFN-γ抗病毒作用
63.具有免疫记忆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中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NK细胞
61.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不需要
A.巨噬细胞的参与B.CTL细胞的参与C.Th细胞的参与
D.TDTH细胞的参与E.NK细胞的参与
62.与细胞免疫无关的免疫反应是
A.外毒素中和作用B.抗肿瘤免疫作用C.移植排斥反应D.接触性皮炎E.结核结节形成
63.体内最先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B.巨噬细胞C.B细胞E.T细胞
64.CTL杀伤靶细胞的特点是
A.无需细胞直接接触B.无特异性C.不受MHC限制D.不需要抗原刺激E.具有特异性
65.非特异性免疫具有的特点中不包括:
A.生来就有B.能遗传给后代C.无特异性D.能中和外毒素E.不需要抗原致敏
66.下列物质与固有免疫应答无关的是
A.组织屏障B.巨噬细胞C.补体系统D.细胞因子E.B细胞
67.下列物质中不能参与固有免疫的是
A.不饱和脂肪酸B.乳酸C.胃酸E.溶菌酶
68.同时具有吞噬杀菌作用和抗原提呈作用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B.树突样细胞D.B细胞E.NK细胞
69.下列有关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不正确的是
A.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无关
B.固有免疫应答可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C.固有免疫应答影响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D.固有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E.固有免疫应答在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70.Ⅰ型超敏反应又称为:
A.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B.迟发型超敏反应C.速发型超敏反应
D.细胞毒型超敏反应E.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71.Ⅳ型超敏反应又称为:
A.迟发型超敏反应B.速发型超敏反应C.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D.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E.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72.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有:
A.Ⅰ、Ⅱ、Ⅳ型超敏反应B.Ⅰ、Ⅱ、Ⅲ型超敏反应C.Ⅰ、Ⅲ、Ⅳ型超敏反应
D.Ⅱ、Ⅲ、Ⅳ型超敏反应E.Ⅱ、Ⅳ、Ⅴ型超敏反应
73.下列哪项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的机制?
A.过敏性休克B.血清病C.类风湿性关节炎D.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E.系统性红斑狼疮
74.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新生儿溶血症B.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C.接触性皮炎D.自身免疫性疾病E.血清过敏性休克
75.
A.新生儿溶血症B.系统性红斑狼疮C.血清病D.接触性皮炎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76.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新生儿溶血症B.输血反应C.血清病D.接触性皮炎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77.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新生儿溶血症B.支气管哮喘C.血清病D.接触性皮炎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78.下列哪种疾病的变应原是半抗原?
A.系统性红斑狼疮B.血清病C.青霉素治疗后发生的溶血性贫血
D.风湿性关节炎E.对移植肾的排斥反应
79.下列哪种因素与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发病无关?
A.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B.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
C.激活补体活化产生大量C3a、C5aD.大量IC形成E.大量淋巴细胞局部浸润
80.一般不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
A.豕草花粉B.青霉素C.鱼、虾D.动物皮屑E.结核菌素
81.关于Ⅰ型超敏反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病原生物免疫篇二: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复习参考资料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第一篇医学免疫学
1、固有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无针对性的防御功能。
2、固有免疫3个特点:①非特异性、②可遗传性、③效应恒定性。
3、固有免疫3个组成:①组织屏障作用、②免疫细胞的非特异性作用、③体液因子的作用。
4、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在机体与抗原物质接触后获得的有针对性的防御功能。
5、适应性免疫3个特点:①特异性、②习得性、③效应递增性。
6、免疫系统的功能:
①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的能力。
②免疫自稳: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组织的能力。
③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
7、中枢淋巴器官: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①胸胁: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②骨髓: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8、外周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①淋巴结:T、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过滤作用(微生物、毒素、癌细胞、大分子物质)。②脾脏:T、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过滤作用(突变细胞、衰老细胞)。
③相关淋巴组织:是人体重要的一道防线。
9、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与肥大细胞。
10、抗原(Ag):指能和T、B细胞受体(TCRBCR)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在体内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又称免疫原。
11、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病淋巴细胞的能力。
12、免疫反应性: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病淋巴细胞的能力。
13、半抗原:仅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14、完全抗原:具备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可由半抗原与蛋白载体交联而成。
15、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基团,是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又称抗原表位。
16、交叉反应:是指抗体不仅与其诱生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也可与某些非诱生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现象。
17、抗原的分类
①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分类
T细胞依赖性抗原:是指需在APC及Th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辅助的抗原。
②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异种抗原:指来自于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种。如病原微生物、细菌外毒素类毒素、动物血清。
同种异型抗原: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抗原。如人类血型抗原、人白细胞抗原(HLA)。
自身抗原:指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如胚胎期从未与自身淋巴细胞接触过的隔绝成分。(△)
异嗜性抗原:在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
③根据抗原是否在APC内合成: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④根据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作用:移植抗原、肿瘤抗原、变应原、过敏原、耐受原。
⑤根据产生的方式:天然抗原、人工合成抗原。
⑥根据物理性质: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
⑦根据化学性质:蛋白质抗原、多糖抗原。
18、免疫球蛋白(Ig)的基本结构:①2条相同的重链、②2条相同的轻链、③二硫键。
19、人类免疫球蛋白有5类:IgM、IgD、IgG、IgA、IgE。
20、Fab作用:Fab段能与抗原结合,不过它是单价的,在体外条件下不能形成肉眼可见的结合反应。
21、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与效应
①Fab段可特异性结合相应抗原,有效阻断抗原本身危害,体现其保护作用,被称为中和作用。
②Fc段能够与相应细胞膜上的Fc受体发生选择性结合,并介导相应免疫效应的产生。
22、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①IgG:含量最多、半衰期最长、较强的抗感染中和毒素调理作用、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介导III型超敏反应。②IgM:分子量最大、天然血型抗体、出现最早的Ig、抗感染的先锋抗体、介导IIIII型超敏反应。
③IgA:血清型IgA由肠系膜淋巴细胞产生,分泌型IgA(SIgA)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产生。④IgD:是B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准、膜型IgD构成BCR(抗原受体)。
⑤IgE: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Ig、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IgE受体结合、与过敏反应有关、与寄生虫免疫有关。
23、单克隆抗体:是由识别同一抗体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同源抗体。
24、补体系统的组成:①补体固有成分(C1-C9)、②补体调节蛋白、③补体受体。
25、补体系统激活途径:①经典激活途径、②MBL激活途径、③替代激活途径。
26、经典激活途径特点:
①激活剂:Ag-Ab复合物(IgG、IgM);②参与成分:C1-C9;③过程:识别阶段、活化阶段、膜攻击阶段。
27、经典激活途径从C1开始,MBL激活途径从C4开始,替代激活途径从C3开始。
28、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①抗感染与介导炎症反应:
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补体的调理作用、补体的炎症介质作用(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作用、趋化作用)。②参与免疫自稳及免疫调节:
补体的免疫黏附作用、补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29、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
30、HLA: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称为人白细胞抗原(HLA),其编码基因称为HLA复合体,定位在第6号染色体短臂,分成三类基因区。
31、HLAI类分子4个区的作用:
①肽结合区:决定I类分子的多态性。
②Ig样区:是HLAI类分子T与CD8分子结合的部位,有助于I类分子的表达和天然结构的稳定。
③跨膜区:将I类分子锚定在细胞膜上。
④胞质区:可能参与跨膜信号的传递。
32、HLAII类分子4个区的作用:
①肽结合区:决定II类分子的多态性,决定其与抗原肽结合的特异性以及对T细胞的亲和力。
②Ig样区:是与CD4分子结合的部位。
③跨膜区:将II类分子锚定在细胞膜上。
④胞质区:可能参与细胞内外跨膜信号的传递。
33、HLA分子的分布
①HLAI类分布在几乎所有核细胞。
②HLAII类分布在APC和活化的T细胞。
34、CD分子:是人类不同谱系细胞在不同分化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标志性细胞膜分子。
35、与T细胞功能相关的CD分子:CD2、CD3、CD4、CD8等。
36、与B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相关的CD分子:CD79a、CD79b、CD19、CD20、CD21、CD22、CD40、CD45。
37、细胞因子:是细胞分泌的、具多重生物活性的、采取自分泌与旁分泌作用方式的小分子蛋白和多肽。
38、细胞因子按生物学作用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
39、免疫细胞的组成:①淋巴细胞、②单核-巨噬细胞、③树突状细胞、④粒细胞与肥大细胞。
40、T细胞膜分子:是T细胞识别抗原、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接受信号刺激并产生应答的物质基础,包括TCR-CD3复合体、TCR共受体、共刺激分子等。
41、TCR-CD3复合体作用: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
42、TCR的共受体:辅助TCR识别抗原,参与T细胞活化信号的传导。
①CD4:结合MHCII类分子,外源性抗原(抗原提呈细胞)。
②CD8:结合MHCI类分子,内源性抗原。
43、共刺激分子:CD28、CD154、CD278、CD2。
44、T细胞的亚群
①Th属于CD4+T细胞,是辅助T、B细胞产生应答效应的功能亚群。
②Tc主要为CD8+T细胞,是具有免疫杀伤效应的功能亚群。
45、B细胞膜分子:参与抗原识别,以及免疫细胞间及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分离和鉴别B细胞的重要依据,包括BCR-CD79aCD79b复合体、共刺激分子、激活共受体等。
46、BCR-CD79aCD79b复合体:可将抗原识别信号向胞内转导,为B细胞活化提供第一信号,BCR也可介导抗原内化,以便提呈可供T细胞识别的抗原肽。
47、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CD40是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的主要来源。
48、激活共受体:CD19CD21CD81CD225复合体。成熟B细胞表面表达CD19。
49、B细胞的亚群
51、NK细胞的免疫生物学作用:①抗感染、②抗肿瘤、③免疫调节作用。
52、单核巨噬细胞生物学作用:①抗原提呈、②天然防御、③炎症反应。
53、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表位),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进而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包括抗原识别阶段、淋巴细胞活化阶段、抗原清除阶段。
54、CD4+T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
①第一信号:CD4+T细胞接受外源性抗原肽与MHCII类分子形成的复合物。
②第二信号:CD4+T细胞得到CD80等共刺激分子非特异性的共刺激信号。
55、CD8+T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
①第一信号:CD8+T细胞接受内缘性抗原肽与MHCI类分子形成的复合物。
②第二信号:CD80等共刺激分子、或CD4+T细胞诱导靶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或CD4+T细胞直接刺激CD4+T细胞。
56、CD4+T细胞的效应
CD4+效应T细胞(Th)可分泌IFN-γ、TNF及其他致炎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并诱导炎症反应。
57、CD8+T细胞的效应
CD8+效应T细胞(Tc)可高效、特异性地杀伤胞内寄生病原体(病毒、某些胞内寄生菌等)的宿主细胞、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而不损害周围正常组织。
59、CD8+效应T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杀伤靶细胞:
①穿孔素颗粒酶途径、②FasFasL途径、③TNF-TNFR方式。
60、B细胞活化两个信号
①第一信号:BCR直接识别TD-Ag。
②第二信号:由Th提供。
61、抗原清除阶段
抗体是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唯一效应物质,由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通过中和作用、调理作用、ADCC及激活补体系统活性等,以清除抗原性异物。
62、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又叫细胞免疫,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又叫体液免疫。
63、就抗感染免疫而言,细胞免疫可有效清除胞内感染的病原体,体液免疫主要防御细胞外微生物感染及中和毒素。
64、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
初次免疫应答:抗原初次进入机体所产生的应答。
再次免疫应答: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抗体所产生的应答。
66、凝集反应:是指颗粒型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而发生的颗粒凝集现象。
67、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而发生沉淀的现象。
68、人工主动免疫:是指给机体接种疫苗或类毒素,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从而建立有效免疫保护的措施。
69、人工被动免疫:是指给机体输注免疫效应物质(如抗体),使之获得短暂免疫保护的措施。
第二篇病原生物学
1、病原生物:能引起生物感染,并具有一定致病能力的病原体。
2、医学病原微生物3类8种
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3、正常微生物群:在人体特定生理时期、特定解剖部位定植的主要以共生方式生存的生物群落,又称正常菌群。
4、正常微生物群分部:皮肤、口腔、鼻咽腔、肠道、尿道、阴道、外耳道、眼结膜。
5、正常微生物群生理作用:①生物拮抗、②营养作用、③免疫作用。
6、微生态失调:正常微生物群的数量或种类比例失常,由生理组合变成了病理组合。
7、微生态失调原因:①菌群更替、②菌群易位、③宿主免疫功能受累。
8、感染:是病原体的致病力同宿主的抗抵抗力相互作用的过程。
9、消毒:杀灭或去除物品上病原生物的过程。
10、灭菌:杀灭或去除物品上所有微生物的过程。
11、防腐: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防止有机物腐败变质的过程。
12、无菌:物体中无任何活的生物存在。
13、无菌操作:防止病原生物进入人体或者物品的操作方法。
14、高压蒸汽灭菌法:适用于所有耐高温物品,如基础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敷料和注射液的灭菌。
15、紫外线:穿透力较弱,只适合物体表面及空气的消毒。
16、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
①破坏病原生物的细胞壁、②引起细胞蛋白变性或凝固、③改变核酸结构。
17、病毒基本特性:
①体积微小、②结构简单、③专性寄生、④以复制方式繁殖子代病毒。
18、成熟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称为病毒体,其大小以纳米计量。
19、病毒的结构和功能
①核心:只含一种核酸(RNA或DNA),决定病毒的感染增殖及遗传变异等各种生物学特性。
②衣壳:病毒的蛋白,保护病毒核酸、介导病毒核酸进入敏感宿主细胞内、参与感染过程、具有抗原性。
③包膜、刺突(子粒):保护病毒核衣壳、能吸附或融合易感细胞、有助于病毒的感染、具有抗原性。
20、病毒增殖7个阶段:①吸附、②穿入、③脱壳、④生物合成、⑤装配、⑥成熟、⑦释放。
21、病毒的人工培养:①动物接种、②鸡胚培养、③细胞培养。
22、病毒感染的来源:①患者、②病毒携带者、③被病毒感染的动物或携带病毒的动物、④被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生活用品等。
23、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①垂直传播、②水平传播。
24、垂直传播:指存在于母体的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将病毒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
25、病毒的感染途径
①经呼吸道感染: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水痘病毒、冠状病毒等。
②经消化道感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
③经皮肤伤口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狂犬病毒、出血热病毒等。
④接触感染:直接(或性行为)或间接接触。
⑤血液:如HBV、丙型肝炎病毒(HCV)、HIV等。
26、隐性感染:指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但不出现临床症状者,又称亚临床感染。
27、持续性病毒感染:①慢性病毒感染、②潜伏性病毒感染、③慢发病毒感染、④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28、潜伏感染:在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的宿主组织或细胞中,但病毒不复制,也不出现临床症状,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增殖,导致疾病复发而出现症状。
29、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①杀细胞效应、②稳定状态感染、③包涵体的形成、④细胞凋亡、⑤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30、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①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例如:登革热病毒与相应抗体结合后,黏附在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激活补体引发III型超敏反应,导致血细胞和血小板破坏,引起出血和休克。
②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例如:受HBV感染的肝细胞包膜表面存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Tc介导的效应具有双重性,既可以清楚病毒,也可造成肝细胞的损伤。机体对病毒感染免疫应答的强弱决定临床过程的转归。
31、干扰素(IFN):是病毒或其他IFN诱生剂使人或动物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主要是I型IFN。
32、IFN抗病毒的特点:①广谱性、②间接性、③选择性、④种属特异性、⑤高活性。
33、病毒感染可以引起细胞、体液免疫。
34、呼吸道病毒:指以呼吸道(气溶胶、飞沫等)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一类病毒。
35、流行性感冒病毒形态与结构:
流感病毒多呈球形,直径80-120nm,从患者体内初次分离时呈丝状,长短不一,由核衣壳和包膜构成。
36、核衣壳由病毒RNA、RNA多聚酶和核蛋白组成;包膜由基质蛋白、双层(类)脂膜和糖蛋白突起组成。
37、流感病毒按M蛋白与NP的抗原差异可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行最强。
38、甲型最易变化,由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称为抗原漂移。由基因组基因重新排列,抗原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称为抗原性转变。
39、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通过飞沫或污染的手、用具等传播。
40、防治:接种与当前流行株型别基本相同的疫苗。
41、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
42、脊髓灰质炎病毒:是肠道病毒属的一种代表性病毒,可引起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运动神经元,导致肢体肌肉麻痹。因多见于儿童,俗称小儿麻痹症。
43、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44、防治:使用灭活疫苗(IPV、SalkVaccine)和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45
、其他常见胃肠道病毒
46、肝炎病毒五型缩写
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
47、乙型肝炎病毒血中3种形态
①大球形颗粒:又叫Dane颗粒,是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颗粒。
②小球形颗粒:复制过程中过剩的外衣壳,无传染性。
③管形颗粒:复制过程中过剩的外衣壳,无传染性。
病原生物免疫篇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课堂教学计划
第
1
课堂教学计划
星期
课堂教学计划
2
课堂教学计划
3
课堂教
学计划
4
课堂教学计划
5
【病原生物免疫复习题库】相关文章:
高三生物《免疫调节的类型》复习重点归纳07-04
生物复习要点07-02
免疫与健康生物考点解析06-23
八年级的下册生物传染病和免疫知识复习07-02
高中生物关于免疫的习题精选06-20
生物复习实用妙招06-28
水中的生物复习学案06-23
生物高考的复习策略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