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随笔:像“蜗牛”一样可爱
编者按:“逢秋”的日子里,我遇见了“和美课堂”。两天下来,课堂师生心灵碰撞的火花、孩子们和文本的知音对话,让我感到名师们的课不仅仅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更是一堂堂让人念念不忘的课。
“劳动的”课
这些琐碎的日子里,陈秀娟、王崧舟、陈琴,这三个人的名字总在我耳畔回响。
福建优秀青年教师陈秀娟执教《渔歌子》。陈老师,穿旗袍,浅浅一笑,柔腔软语,让我想到了一个词“温婉”,她的课是那样的“斜风细雨”、“娟秀唯美”,陈老师的课是“倾听的课”、“劳动的课”,陈老师要求孩子们学会倾听,听老师说,听同伴说,要求孩子们抛开资料书,从课堂中发出自己有个性、有生命化的声音,不允许重复别人的话,不能出现“形象、生动、具体”这样的词语。
陈秀娟老师对这首词的处理则是另一翻风味,她是掰开词中单个的意象,让孩子们组合成画面,最后让孩子们通过画面来感知词人的意境。陈秀娟老师还借助《天净沙.秋思》这首词,引导孩子们发现不同的意象组合会呈现不同的'画面不同的意境。景图
陈秀娟老师在讲座中提到,词人心中有了意境,才有了画面,才选取意象组合,而她的教学设计刚好是倒过来的。我想:如果每一堂课都从创作的源头来设计教学,我想孩子们在这样的思维锻炼下,不愁孩子们写不出好的词句。
“诗意的”课堂
一说到“王崧舟”老师,我们就会想到“诗意的课堂”。确实,王崧舟老师一开腔,就能吐出诗一样优美的语言,王老师整个人感觉也和他的课堂融为一体。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初中的课文,王崧舟老师却给六年级的孩子们上,呈现的课感一点儿也不违和。老实说,我以前不太喜欢听六年级的公开课,印象里六年级的孩子不愿开口,课堂会稍显沉闷。但王崧舟老师带着孩子们抓住一个“独”字驶入作者张岱那孤傲不凡的心去湖心亭看雪,张岱眼中的湖心亭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时,王崧舟老师让孩子们质疑“与”为什么出现三次,可不可以去掉呢?孩子们思考明白,“与”字不能删,与代表天和云、云和山、山和水是融为一体的,这才是完美的画面,张岱也和天、云、山、水融为一体,这也交织成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当一个人出现“天人合一”的境界,人的思维会发生奇妙的变化,此时眼前的景物就变得那么渺小。课文的重难点在王崧舟老师诗意的点拨里巧妙的突破。
王崧舟老师的教学语言是“教科书”级,值得我好好揣摩的。当抛出一个问题,孩子们没回答出来,王崧舟老师说:“正常”;当孩子们回答出来了,王崧舟老师则说:“超常”;当叫一个孩子读文,那个孩子读得太快,王老师点评说:“孩子没人和你争和你抢,你从从容容地读。”课堂里,随处可听到这种艺术化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对白言语。
想到日常教学,我张口评价孩子就是“你很棒”、“你读书很有感情”、“你回答得真好”,瞬间一对比,感到自己“词穷”。原来,评价语不仅是一种修行,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艺术。
“吟唱”的课堂
“素读”、“吟诵”这两个关键词糅合,就会让人想到“陈琴”老师,想到她执教的《诗经.卫风.木瓜》。我想陈琴老师的一节课打开了孩子们喜欢读“诗经”的心门,也打开了我想读“诗经”的心门。整堂课,孩子们始终处于一种学习兴奋的状态,乃至陈琴老师的课堂一拖再拖,孩子们久久不愿离开座位,这样的教学场景实属罕见。听课的老师们也一直沉醉在陈琴老师的“歌诀踏浪式读法”,浸染在陈琴老师的吟诵里。原来,我们的读书声可以这样的荡气回肠,我们的诗是可以这样的吟诵,一个没上过音乐课的老师也可以成为吟诵家。
陈琴老师吟诵的秘诀就是“平长仄短,读准声调音不转”,短短11个字,吟诵起来宛如天籁,我们陶醉在诗经的美好。
我把陈琴老师的“吟诵”、“歌诀踏浪式读法”带到了我的课堂,孩子们也是读的意犹未尽,但我不得不承认,“歌诀踏浪式读法”可以现学现用,但诗歌“吟诵”的长短、音不转,太难把握了,易吟诵的偏离规则。“吟诵”真的是技术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这次听课,于我而言,是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一次精神上的撼动。
名师们的课,总是让人感到美的动人心魄,又让是总人感到遥不可及。
我愿意做一只可爱的蜗牛,不急躁,不焦虑,慢慢前行。
【本文作者: 熊颖颖。(公众号:分宜二小语文工作室)】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课堂教学的随笔:像“蜗牛”一样可爱】相关文章:
像风一样生活随笔08-19
像水一样软弱美文随笔03-27
像鸟一样飞翔随笔散文06-19
像没病一样活着随笔散文06-29
小鸟像花儿一样开放的随笔07-03
感动像花儿一样随笔散文07-01
像风一样消逝-散文随笔06-24
像残落的花一样随笔散文06-30
像风一样自由散文随笔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