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庄子》散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庄子》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庄子》散文 篇1
人在得意的时候,是不会想到庄子的。一旦失意,这才把庄子想起来,感觉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一样。其实对于那个溺水的人来说,这根稻草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但在心理上,起码有那样一点安慰,觉得自己抓住了一点什么,可能还是有救了。
人其实是很势利的。人对庄子的爱,其实就包含着这样势利的成分在。我是个爱庄子的人,我对庄子的爱,其实也是包含着势利的成分的。而且现在提笔遥望庄子,说明我的人生,可能又落回到某种低谷吧。
人其实不仅势利,有时是很容易灰心的。我觉得这是人性中难以抹掉的弱点。人一旦灰心了,就会想起《庄子》里那个“心如死灰,形若槁木”的经典形象来。其实庄子是非常诙谐风趣的一个人物,谈锋甚健,精力充沛,绝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半死不活”的形象。
所以,在我灰心的'时候,我是提着一个水桶来到庄子身边的。庄子应该是一口井,虽然他说过,“甘井先竭”,他怕自己是一口井,特别是一口盛满甘甜井水的井。可是,对天下那么多失意的人来说,也许根本谈不上失意,只是对暂时灰心的人来说,庄子就是这样一口井,人们需要从这口井里,汲取一点甘甜的井水,来润润干枯得发苦的喉咙和灵魂。
庄子虽然说“甘井先竭”,仿佛一个小气鬼的口吻,但庄子从灵魂深处,是喜欢别人提着木桶来到他的身边的。庄子有着大海般磅礴的气势,他的文笔,就像大海一样的汪洋恣肆,他瞧不起坐井观天的青蛙,自然是不会顾忌人们到他的井中打水的。庄子这口井的井水,是像大海一样永不枯竭的,就像《秋水》里写的大海一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庄子是那么大气磅礴的一个人,他怎么会计较几个精神萎靡的人到他的井中去汲几桶水呢?
人们需要庄子,就像在沙漠中长途跋涉的旅人需要一口井,哪怕是一口苦井咸井。而事实上,庄子这口井的井水,是多么清澈甘甜呀,每一个在精神上经过长途跋涉而显得疲惫不堪的旅人,都会贪恋这甘甜而清凉的井水,何况这井水在静夜中,还要倒映出那么美那么圆的一轮精神的月亮——庄子美丽的脸庞。
事实上,在精神的静夜中(是精神的静夜,也许在喧嚣的白昼,只要心静下来,就会进入那精神的静夜之中),每个人都能在这口井中看见庄子美丽的脸庞,带着葛巾的满月一样美丽的脸庞。一个在生活中受到点委屈的人,自然也有受尽委屈的人,一看到这张月亮般清明温润的脸庞,就会像受到委屈的孩子投入妈妈的怀抱一样,幸福的泪水像清泉一样奔涌。当所有的委屈都化为盈盈的泪水奔泻而出的时候,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升起一轮最盈满的月亮。
庄子,是一个能够掏出我们内心的委屈和灰心就像掏出我们眼底的泪水一样的人类精神的母亲。
所以我说,会有那么多精神上失意的浪子,围拢庄子像围拢一口井,像凄凉的冬夜围拢一堆篝火,像除夕夜所有的亲人围拢一桌热气腾腾的团圆饭。庄子是一口美丽的井,这口井掘得很深,一直联通到每个人灵魂的最深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精神上,还是一个哺乳期的婴儿,每个人都需要这口井甘甜的乳汁来哺育自己,特别是在自己精神上失意苦闷的时候。
汲取了庄子甘甜的井水之后,我们浑浊疲惫的眼睛一下子重新变得清亮,我们站在大地上,但我们的灵魂已经超拔于大地之上,我们变成《庄子》里那只“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我们把疲惫与灰心从羽毛上抖落,干净利落地全部卸落到大地之上,正如庄子这眼井呼啸着,从大地的深处直冲而上一样,我们这只大鹏,也从大地的表面直冲而上,大地迅速收缩,最终变成一颗泥丸,任你团弄。庄子的气魄与惊魂,就在这时附着在你的灵魂之上,真是“十日并出”,好不壮观的景象呀!
拥抱庄子,像拥抱一口井。拥抱一口井,像拥抱庄子。
《庄子》散文 篇2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怀揣宁静的心,祛除心中的躁动,在这喧嚣的世界,品一杯香茗。在竹藤椅上,悟《庄子》。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诸葛亮早年未遇命世之主,而怀揣匡扶天下之志的他从容淡定,躬耕于南阳,苦研兵法,知天文,通地理,晓时局,悉人事,抱膝长吟,隐居待时十年,青春年华随竹叶飞舞,东流之水明晓他不泯的雄心。皇天不负有心人,刘备哒哒的马蹄声使其积蓄多年的能量释放,谱写义肝忠胆的篇章。诸葛孔明是身不逢时,但若无十年的积淀,若刘备早早任用其,或许便只是一个小小的贤臣,或许便不会有“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令土木金刚卦爻,水面偏能用火攻”的诸葛孔明。
故曰,夫恬然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他选择清醒,
在众人皆浊的逐利世道上,他选择清白,
褪去华服,他选择荷叶制的衣裳,
逐出京城,他选择汨罗江的`波涛,
他呕心沥血著成的《离骚》被称为楚辞的最高成就,而满腹才华的他却选择用生命的代价来唤醒国民的无知。
他,便是屈原。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历史无数次证明了这个道理:
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
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
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納直谏,得有贞观之治;
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织粮,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
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
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
正如古书所记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国家之强盛,在于敢谏之忠臣,更在于纳谏之明君。
在数学的题海中遨游,我学会了缜密的思维,
在英语的小说中思索,我了解了各国的风俗,
而唯有《庄子》教会了我淡然,遍是生命的本质,更教会了我:相濡以沫,不如相望于江湖。
《庄子》散文 篇3
《庄子》以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但《庄子》毕竟是哲理散文,和其他诸子说理文一样,属于议论文。只是它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奇诡的.论辩风格。《庄子》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体味、领悟其中的哲理。而在论辩过程中,往往又表现出作者精辟的思辨能力。庄子站在相对主义的立场上提出的一系列命题,如齐是非、等寿夭、合同异等等,从形式逻辑上来说,都近于诡辩。
《庄子》中一些比较纯粹的议论文字,则注重逻辑推理,常运用演绎归纳等逻辑方法,层层推论。但若仔细考察其推论过程,在逻辑上并非十分严密。如《马蹄》、《骈拇》、《胠箧》等篇,都以一个假言前提为基础开始论述,但这些假言前提与推导出的结论,事实上并无必然的联系。《庄子》的论辩,与其说读者是被其逻辑推理所征服,不如说是被奇诡的艺术境界、充沛的情感所感染。如《逍遥游》末两段,庄子与惠子辩有用无用,均为寓言。惠子先说大瓠“无用”,庄子认为他是拙于用大,又在寓言中再套寓言,以“不龟手之药”,说明“所用之异”,无用即为有用。惠子再以大樗为例,说明庄子之言“大而无用”,庄子以狸牲跳梁,死于网罟为例,说明汲汲追求有用之害,然后是一段抒情意味十分浓厚的结束语: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因苦哉?
不仅回答了惠子的“无用”之辩,而且十分形象,情感浓郁地描述出全篇所追求的心灵自由,精神无待的至人境界,真是得鱼忘筌,大辩不言。这样的辩论,超越了形式逻辑的规则,进入了“无言无意之域”。正因为这样,庄子哲学充满了诗意。
《庄子》散文 篇4
庄子在诸子里其实是最充满理想化的一个人,没有一个人能够够上他的高度。
在他的理想里,自己就是那一条北冥的鱼,倏忽化而为鸟,飞上那苍冥之天,倏尔化而为鱼,潜入那苍冥深深之中。青天和苍冥啊,就是他那理想中翱翔和漫游的舞台。“背负青天而莫能夭阏者”,蓝天也,抑或苍冥也。蓝天和苍冥,一个是何其高,何其大;一个是何其阔,何其深;对于漫游的鱼儿和翱翔的鸟儿来说,无拘无束,无阻无遏,无边无际,无弋无射,轻松往来,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就是无上的幸福。
故而对于这条始终都想自由飞翔的鱼儿来说,他始终都保持着对高官厚禄的警惕性,故而他宁愿做一条在泥潭里拖着尾巴的鱼,也不愿做一条在高贵的匣子里供奉的龟。他生怕匣子束缚了自己的鳍,让自己变成了一条缩头缩脑的乌龟。在他看来,即使是泥潭里拖着尾巴的鱼,也有可能游到广阔的大海,也许只要一场大雨,一次河流的泛滥。因为在上古时期,林木丰茂,植被众多,雨量充足,一条即使暂时受到困难的鱼,也有随时获得驰骋大海的机会,只要到了大海,就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何人可以约束自己呢?
在自由漫游的那一刻,在自由飞到了极高的程度,不就可以由必然王国飞到自由王国里了吗?而自己何必要做那奴性十足缩头缩尾的王八呢?固然做乌龟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有穿不完的绫罗绸缎,死后还可以以贵重的棺椁入葬,接收后人的供奉;但是错了,庄子他看到的是匣子是和棺椁一样的价值。他知道一旦自己接受了楚王的邀请,那么无异于就像把它装进了一个棺椁里,死去的不仅是躯体,还有可以自由飞翔来自由飞翔去的思想——他的可爱的思想不就是那一条快快活活自自由由的飞鱼吗?享受了别人的俸禄,接受了别人的馈赠,自己还不就随时变成了一条任他人宰割的鱼了吗?
庄子是透彻的,清醒的,他看到是俸禄是可怕的鱼饵背后的鱼钩,是套住飞翔的翅膀的鸟笼。于是,他潇洒地挥一挥手,做出一个让许许多多的人都想不到的事情,甚至拒绝了一个让许多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于是,有人嘲笑他,认为他痴;有人讽刺他,认为他傻,甚至认为他是疯子,于是楚王也放弃了对疯子的戒备,回使的人也轻轻松松的完成了任务。其实谁也不知道,这位令当时人认为疯子的家伙却是一条实实在在自由快活的鱼,他逃离了随时都可以钓到他的鱼钩,随时都可以触到他的网。
他的老师老子虽然比他清醒,常常说到:“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看透了是看透了,但是却没有他那么轻巧,那么洒脱,那么自由自在,那么狂奔无羁,因为他毕竟是史官出身,说话还是着天靠地,依着对于历史的高度总结而言,做起来总还不是那么自由奔放。而到了他的时代,他就无所羁縻了,无所羁绊了。因为那是一个昏聩的时代,是一个大混乱的时代,儒家的仁义之名被大盗窃夺,儒家所谓的仁义成为大盗们伪饰的袈裟,成为欺世盗名者追名逐臭的锐利武器。所以他恣意放肆,荒诞之言,荒谬之语喷薄而出。妻子死去,他鼓盆而歌,不仅不悲泣,反而敲盆而歌,还洋洋自得的解释,彼从无中来,复到无中去,何言其有,何言其无,真是旷世一奇人!他把生和死看做一样,即使是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也有终结生命的时刻,更何况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呢?那么,只有什么不死,就是思想,就是他日日夜夜都想做的那一条飞鱼,永远想飞翔在人类的思想的长河里,至今而鲜活腾跃的自由思想。
而今庄子,那一条会飞的鱼,不是世世代代都飞翔在热爱自由,热爱理想的人们的心中吗?
《庄子》散文 篇5
庄子的《秋水》(节选)虽然只是一篇自读课文,但我还是把它当作一篇讲读课来处理,这也许是我对庄子这位大师特喜爱的原因吧。
说到庄子,就不能不说他那一切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具体地说,不能不说他的性情率真,胸襟博大,汪洋辟阖,如鲲鹏展翅击水三千里,远离滚滚红尘,又如蝴蝶款款而飞,悠游自在,心有所适,自得其乐,行之所安;不能说他一心向往逍遥之游,不为外物所拘,不为俗议所限,风流倜傥,潇洒自在,视名利荣华为生命之枷锁,故弃之如粪土;不能不提他拒意识形态于千里之外,因为他认为,那是自由思想的羁绊。一切顺应自然,虽然不免有些绝对化,也不免太过于消极,但生活在滚滚红尘的人们,都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中,万事万物,本来就如此。
正如庄子所说的:“巧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舟。”你能说生活,人生不是如此。确实,谁心灵手巧,谁的一生就注定了是劳累的一生;谁的智慧超群,谁的一生就注定了各种忧愁和烦恼将永远伴随着他(她)走完漫漫人生路。什么人活得最开心,最潇洒,就是那些无能者,就是我们这些文明人所指的那些愚昧无知的人。
我半开玩笑地对我的学生们说,教室里在座在的青年男女,要想真正地活得潇洒,活得开心,活得无忧无虑已经不可能。我说他们现在的处境是骑虎难下,或者说已经叫上了“贼船”,想金盆洗手,已经不可能。因为他们已经在有意和无意中,卷进了蔽于人欲而不知天道,争名夺利,乐生恶死,斤斤于是非之争,汲汲乎仁义之辩,最终难以逃脱人性的丧失的竞争漩涡之中。那该怎么办,只有克服重重困难,迎接各种挑战。结局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是唯一的选择。
要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越丰富,见识越广,知道的东西越多,忧愁与烦恼就会越多。别的不说,仅就求知而言,那是学到的越多,越觉得有更多的东西要去学,正如孔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求无涯,殆也。”活到老,学到老,这就够烦一辈子,够苦一辈子,够累一辈子。
在激烈的竞争中,你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别人的成功而自己仍一事无成而“望洋兴叹”;在艰难的求知生涯中,你无论你有多大的成就感,你都不能自满,要不然就会“贻笑大方”。这也是庄子《秋水》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读完高中,有的被迫走入社会。是农村的,不可能再向父辈一样心甘情愿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尽管那种生活无所谓太多的`忧愁和烦恼。进城吧,但是你这个农家子弟与城市的生活之间还有好大的距离,几年拼死拼活地奋斗,又有几个能成功,又有几个能衣锦还乡,又有几个能真正溶入城市的生活。是城镇的,拿着一张高中文凭,找份工作,同样是何等地不容易,要想生存,同样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在动脑筋想办法。
再拿上大学的来说吧,别以为他们一跃成了天之骄子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如果高中生活是虎口,那么大学生活就是狼窝。只能是出了虎口又进狼窝。
大学毕业,又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四年的风风雨雨,四年浪漫,四年的苦读,换来的是什么呢?一是面对各种各样激烈的竞争,一是考研再深造。不论是哪种结局,都不得好过。再往后,那才是庄子所说的“巧者”和“智者”,那才叫做不“劳”就“忧”。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人的生活。
《庄子》散文 篇6
”逍遥哲学”【1】是庄子散文的基本思想。“庄子思想发源于对人的精神自由逍遥的追求”,庄子思想的核心是他的人生哲学【2】。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大鹏,它的活动范围非常之大,”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上能达到九万里的`高空,远能自北海飞至南海,行为及其豪迈壮观,貌似逍遥,实际上,它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进需凭飓风之力来托付,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必须上至高空才能不受山峦之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的嘲笑,认为它过于费力了。小鸟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其实这正反应了它无能为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生暮死的小生物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中发生的事情;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这是生命短的局限。生命长的亦是如此,能活到20xx年的灵龟和3.2万年的大椿,它们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从这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
《庄子》散文 篇7
从不曾想在城市的周边竟然有这么一个令人想象的地方。当你踏上这一片土地时,你以为回到上个世纪或者上上世纪,几乎每个地方都保持着最原始的形态,仿佛就是那个你寻觅了许久的桃花源,那样静谧、安宁。然而,它确确实实存在着,它有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名字,一个叫人难以忘怀的名字——庄子。
庄子,这个地处榆次东南10公里处的所在,自然风光秀美,山路蜿蜒曲折,空气清新透亮,如果你不曾来过,你永远无法想象在城市的近郊竟然会隐藏着这样一个令人心神安谧的地方。幸运的是,我们来了,我们美利达骑行队来了。
这一天,20xx年10月15日,美利达骑行队来到了庄子,参加20xx生态庄子体育旅游嘉年华暨“得天缘杯”环黄彩山乡村公路骑行徒步游。
早晨,还不到五点,我们就从武乡出发了,笑笑为了接我和简单,绕道县城十几里外的地方,沿榆黄公路一路奔庄子而去。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路上能见度极低,我们的皮卡车几乎就是在挪动。同去的另两辆车也召集好了人马开始出发,幸运的是其中一辆皮卡车在大雾开始前从武乡上了高速,另一辆车与我们同一方向行驶,同样被大雾裹挟着步履艰难。一路上跌跌撞撞,一路上也有点心急如焚。一边要安全行驶小心翼翼地缓缓而行,一边又怕误了事情执着而专注地急赶。此时真真切切地明白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抉择的艰难。
天渐渐亮了,雾也慢慢散了。第一辆车已经到达庄子,做好了签到录入的工作,我们也经过艰难跋涉渐渐靠近了目的地。前方现场已经做好了迎接各骑行队入场的接待准备,车辆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停泊在庄子中学的操场。我们这辆车上拉着四个人,正好有四辆自行车。
我拿到了宁静致远的车子,生平第一次骑这种车子,感觉和平常的自行车大不相同。骑上车子,仿佛骑在棉被上,硬邦邦的道路立刻变得软绵绵的。好友说,这是因为避震的缘故。骑车上路,有点蹬重。原来车子有档位,调整好了便蹬轻,沉重的身子也轻飘起来,有点翩若飞鸟的感觉。
转眼便到骑行的起点,也是骑行的终点,庄子乡政府门前。时间尚早,来自长治、榆次等地区的骑行队员陆续到位。威风锣鼓声响亮而高远,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五百多人的队伍几乎塞满了政府门前的大路。
开幕式结束,骑行队员旋即飞驶而去,虽然这次骑行徒步游不争夺名次,可一旦骑上车子,很多人还是使出看家的本领,疾驶而去。
这次骑行徒步游总长57公里,其中徒步线路5公里。行程安排为骑行——徒步——骑行。在骑行过程中需要完成三个团队任务和八个自拍发朋友圈任务。主办方安排的行程比较轻松,不光可以悠哉悠哉地骑行游玩,听风赏景,还有四个补给点可以补充能量。
我们从庄子乡政府出发,依次经过了需要完成团队任务的下黄彩村,白田村和西赤土村,也顺利完成了剥玉米,锯木头,摆造型任务,轻松取得了任务完成后的每一枚徽章。一路上,队员们除了迫不急待地完成团队任务,同样也在各个观景台流连驻足,毕竟拍照是另一项任务。
骑行路上一共设置了八个观景台。有几个观景台上新建的亭子还散发着新木头的味道,没有油漆彩画过。站在亭子旁边,极目远眺,一片祥和,安宁。山是温和的,天气微冷,可一路的骑行下来,很多的队员还微微出着汗,甚至可以看到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热气。同行的队员一边留恋着这温润的山色,一边又惦记着前方,边走边拍。我们骑行队里笑笑是坚持最久的女子,从庄子一路骑行到了徒步起点寨底村。我是骑行时间最短路程也短到应该忽略不计的一个。
在路上最艰险的地段当是西赤土到寨底一段。山路陡峭逼仄,斗折蛇行。我们几个女子除笑笑外全坐上了皮卡车。在车里几乎不敢看山下的道路。一段路走着走着,硬生生来一个急拐弯。走不远,有时又是直立着近乎八九十度的陡坡,只要稍稍不注意,底下便是深渊。心里咚咚咚跳着,为司机捏着汗。只怕一不小心可能就把小命交代在寨底的'这条路上了。我戴着笑笑的安全帽坐在皮卡车上,笑笑没有安全防护却骑行在路上,我的心里惴惴不安,生怕有什么事情。幸运的是笑笑安全到达寨底,我也松了一口气。骑行中真的是险象环生,简单差点摔倒在山路上,好在反应敏捷,只是惊吓一场。而武乡来的另一个骑友似乎就不那么走运,着着实实地摔倒了,实实在在是捡了一条命。见到他时,他说,好险,差点交代在这里。可接下来就开始心疼那条心爱的裤子了。“可惜了我的裤子了,现在买不到了。”他有点沮丧。好在人是安全的,只是蹭破了点皮。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寨底村,是徒步的起点,也是徒步的终点。寨底,也确实在山脚下。在村边农产品展示区品尝几颗红枣,山楂,嗅一嗅那有价无货的野韭花,拿个大苹果,补充一下体能,开始徒步。
出发!
沿着一条小土路,跟随着走在前面的来自不同地方的骑友,顺着插着彩旗的弯弯曲曲的泥泞小道向山上而去。我平时走路较少,此时没走几步便觉得有点气喘吁吁了。平穿着高跟鞋走山路最是艰难,可跑在我的前面,老彩夫妇倒是兴致极高。这时,有人在路上喊:不走了,不走了,死活不走了。有人调侃,为吃一顿饭,还要跑十里路,可吃上什么山珍海味呀!各种气馁,各种懈怠。有的索性躺在山坡上的草里,有的寻一块石头坐下。不想走了,真的走不动了呢!可只要有人给鼓鼓劲,那些草坡里的,石头上的人又抖擞抖擞精神站起来了,“行百里者半九十”,谁也不想当那个逃兵。
在一处近似直角的草坡上,崔为了少走几步抓着山上的草上去了。其他的人看到纷纷效仿。一霎时,坡上陆陆续续爬上好多人,老蔡,文,宁静……还有一些素不相识的骑行人。草坡上的草厚厚实实,偶尔有些酸枣树之类的小灌木点缀其中。手里紧紧地抓着草,脚下踩着松软的土坡,只能一步一步向上爬,不敢回头看一眼。倘若回头,怕是腿肚子一软,跌落草坡下了。在最陡的地方,简单和乾睿在最关键的时候帮了我,特别是乾睿,身体微恙又跑那么远的路,还托举我一把,而我也特别担心把瘦瘦的简单拽下坡下,好在终于上了坡顶,最后一个徽章也盖上了。
再走一段比较平坦的土路,远望可以看到遥遥相对的两处方形的土墙。有人说,那是古寨。那么寨底的得名或许是因了这两个古寨吧。登高远眺,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山是敦厚的温和的土山,近看庄稼已经成熟,苹果树遍地是,一地一地的苹果闪耀在枝头,是那种特别甜脆的果子,地上落了不少,鲜艳艳的诱惑着人的眼。一树树的红枣挂满枝头,让你有点不忍离去。这么高的山上,真不知道当地的百姓是怎么把这些果子运回家里的。后来听村民说,光是苹果也需要摘半个多月,不过暂时还顾不上,每家种着七八十亩的土地,光收秋也需要一个多月了。
赶紧走几步,能走小路的走小路,能走捷径的走捷径。多走一步也是消耗体力。大部分人已经骑行了30公里,有点精疲力竭了。行走间,偶遇一个昔阳的骑友,没有想到居然是个美食家。什么腌辣椒,炖牛肉,炸丸子,一样一样地给我和闺闺讲述着。已经饥肠咕噜的我们真有点越听越馋了。刚才因为腰疼无法骑行的闺闺好像忘记了疼痛,紧紧追随着那个美食家,而我也紧紧相随,唯恐误了描画中的美食。
从山路下来,沿河而行,溪水潺潺,在石缝间流淌,溪水清冽,空气清新。有人说,这真是一个天生的大氧吧。有的人对这景色恋恋不舍,摆出各种姿势,试图留住这水光山色。可更多的人更着迷于空气中的柴火味,那是家的味道,让人想起儿时的炊烟,让人想起温暖的土炕。逐香味而来,越来越浓的柴火味,烧烤味刺激着人的嗅觉,眼前似乎可以看到飘带般的淡蓝色烟雾,“香飘十里”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形吧。赶紧的,奔美食去!
顺着袅袅的炊烟,循着越来越浓的香味终于来到野餐点。人声鼎沸,热气蒸腾。蒸红薯,蒸土豆一层一层摆放在笼屉里,几个烧烤架上火红的木炭正在燃烧。烤馒头片串成串正冒着丝丝热气,此刻远足之后的米汤是最吸引人的也是最需要的。先喝一口米汤,平息一下疾行之后的喘息,在寨底享受一次野炊。
秋日的午后,天气渐暖,美利达人在这里集结,还有十几公里骑行路呢!男人们依旧精力充沛,女人们有点精疲力竭了。宁静致远还想再骑行一段,便随大部队出发了。而我们几个女人再一次享受了皮卡车的舒适,从寨底一路坐车回到庄子乡政府。也顺利拿到了庄子乡为我们准备的土特产大礼包。
骑行过去十几天了,回想那日情景,仿佛就是昨天。庄子那样淳朴,淳朴到和自己的家乡无法分清。庄子又是那样空灵,似乎要把人净化。庄子的山那样温和敦厚,庄子的水那样清澈明丽,庄子的果子鲜亮而味美,庄子,如果有约,我们还来!
《庄子》散文 篇8
《庄子》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比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于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庄子》散文 篇9
摘要:《逍遥游》作为《庄子内篇》之首,既是庄子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的总体概括,也是庄子散文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更对的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为例,重点分析庄子散文的主要艺术风格,阐述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逍遥游》;庄子散文;艺术风格;影响
《逍遥游》堪称庄子散文的扛鼎之作,也称得上是先秦散文的代表著作。可以说,庄子散文,乃至先秦道家学派散文的艺术风格在《逍遥游》之中得到了集中的表现。本文结合先秦散文的艺术风格,试以《逍遥游》为例进行分析探究,力求洞悉庄子散文独特的艺术风格,继而阐述庄子散文积极思想和消极思想共存、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交织的创作风格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和推动作用。
一、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地位
要洞悉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就必须要对先秦诸子散文有一个宏观了解。可以说,先秦诸子的散文多是哲理著作,多用散文表达自己的学派思想和政治主张,其内容大多博大精深,内涵着深刻哲理,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学性和文学因素。先秦的诸位思想家大多是写文章的行家里手,除了《庄子》,还有《荀子》、《韩非子》等等,几千年过去了,这些典籍至今都还值得我们当做文学作品来品读。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散文这种文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其中,又尤以庄子的散文为代表,其创作的散文大多想象丰富,多用寓言,善用比喻,辞藻雄浑壮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先秦文学散文的典范,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并间接影响着后世散文及其他文体的发展。
二、以《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
(一)想象丰富,夸张奇特
庄子创作散文最显著的艺术风格就是想象丰富和夸张奇特。庄子的散文中,想象的场面、虚构的情景、夸张手法的运用随处可见,纵横捭阖,恣意发挥,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逍遥游》从文章的一开始,就酣畅淋漓地展现了这种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几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在文中,庄子用其丰富、大胆的想象力和奇特、诡异的夸张手法,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动人心魄、怪异奇特的画面:在漫无边际的北海中,一条不知有几千里长的大鱼在随处游动着,突然之间,这条鱼就像变戏法一样,变成了一只背不知有几千里宽的大鹏。当这只大鹏在空中展翅高飞的时候,它的两只翅膀就像从空中垂下来的云彩一样遮天蔽日。这只鹏有着超强的能力,在南海中可以激起三千里的浪花,其宽大的两翼借着大风可以直接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在庄子的神来之笔下,鱼能够转化成鸟,展翅高飞;鹏能够水击三千里,借助风力直插云霄。奇特诡异的想象在庄子的文中信马由缰,任意奔驰,从而绘制成了庄子心目中一个理想化的境界。
(二)比喻形象,以喻托志
首先,从比喻的数量来看,可以说随处可见。《逍遥游》全文800余字,小大比喻有20多个。其中大的比喻就是一个寓言或者虚构的故事,小的比喻也就是一句或几句话。全文主旨就是为表现庄子“有所待不算逍遥游,无所待才算逍遥游”的主旨思想。为了达到这个表述目的,文章一开篇,庄子先从自然界写起,而后循序渐进写到人类社会。整个过程精心虚构了“鱼化大鹏乘风迁徙南海”以及“小鸟飞行与蓬蒿”之间的故事以及“野马”、“尘埃”、“杯水芥舟”等众多比喻,这些形象的比喻将深邃的思想和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从而使读者能容易理解读懂文章。其次,从比喻的风格来分析,文中的比喻想象诡异,构思新奇,别致巧妙,扑朔迷离,使人觉得奇幻莫测,不知深浅的感觉,而后经过思考,在看似胡言乱语之中理解其深邃意义。如庄子用诡异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虚构了蜩和学鸠的寓言故事,一方面突出自己的思想志向。同时,读者在深思之下不难理解,庄子虚构自然界的鹏和蝉大小两方面的鸟,其实就是恰恰喻射了在人类社会中不同道德层次和人生追求的两种人。在庄子散文中,比喻本体大多是隐藏在背后的,给广大读者留下想象、体味的空间,只要读者用心地去体会、去想象,文章的深刻寓意就愈发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通读《逍遥游》,可以发现庄子行文比较喜欢用比喻,也十分善于用比喻,这也成为庄子散文的显著特色之一,他通过这些生动形象和诡异奇特的比喻将自己的哲学思想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
(三)运用寓言,独特怪诞
寓言故事也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多指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庄子的文中哲理意味深厚,但他通常不坐而论道,不形而上地、抽象地阐述自己思想和观点,而是经常运用寓言来传达自己的观点。纵观《逍遥游》,可以说就是一篇由寓言组合起来的文章。但庄子运用寓言的手法,与先秦其他诸子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比如韩非较多运用一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传说与典故辅证自己的观点和意图,继而进行说理;孟子则较多采用民间故事作为自己的辩论依据。但而庄子的寓言很少引用现成的寓言故事,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力进行虚构和演绎。从这个意义上说,庄子也算是中国文学史上较早自觉运用虚构手法的文学创作者。例如《逍遥游》开篇写鱼化鹏,继而高飞几万里的故事就全部是虚构的。再如后面用拟人的手法虚构了蝉和学鸠的话语也是虚构的。纵观全文,庄子虚构的这些独特怪诞的寓言故事,环环相扣,引人深思,既达到了自己想要讽刺某些行为、某个人群的行文目的,又大大地提高了文章的吸引力,引人入胜,思想性和可读性面面俱到,着实值得后世文学创作者学习和借鉴。
三、庄子散文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文学创作的本质就是创造性想象的感性显现。而庄子散文在“创造性想象”方面独树一帜,具有一定典型意义。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庄子散文所形成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的创作与发展,有着深远的重大而又影响。从先秦文学一直延续到到近现代文学,在每个朝代、每个时期都有着都有体现和反映。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从具体实践情况看,就是积极思想和消极思想并存,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互交织。庄子的散文通过隐喻、夸张和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黑暗现实各种弊端的犀利讽刺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在中国文学史上,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近现代,后世的汉朝司马迁、宋代苏轼等文人身上都有体现。同时,庄子的散文在讽刺和批判黑暗现实的背后,也更多地流露着一种消极思想和悲观厌世的虚无主义情绪。庄子的散文在批判揭露黑暗社会和现实又无力改变现实的情况下,只有采用“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的生活态度。这种文风和生活态度对后世的文人及其创作造成了很大消极影响。历代生活境遇不好又不满黑暗现实的文人们,几乎都向庄子看齐和学习,他们思想上愤世嫉俗、放荡不羁,他们有的纵情于酒色、有的寄情于山水、有的归隐于山林、有的修道求仙。但“无心插柳柳成荫”,他们的作品往往大多具有强烈的追求自由的思想,内容大多能摆脱世俗思想的羁绊和束缚,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浩瀚的天地间自由飞翔,在唯我独尊的个人天地里抒发个人的最真实的情感。如“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嵇康,唐代的李白、现代的鲁迅,他们的作品大都随兴所至,肆意抒发,其作品往往具有十分强力的思想感情,往往更容易引起广大读者的思想共鸣,从而造就了许多非常高的艺术作品,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艺术风格。总之,庄子的散文想象丰富、奇特夸张,比喻形象、以喻托志,善用寓言、独特怪诞,在表现手法、语言特色、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开创了中国文学创作的先河,其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他任意驰骋的丰富想象力、向往飞翔的自由精神和颇具浪漫主义的文风为中国的文学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对后世历代文学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
作者:杨彦科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2]阮忠.庄子创造论[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
[3]郭绍虞.古代文论选[M].上海:卜海占籍出版社,20xx.
【《庄子》散文】相关文章:
庄子名言,庄子语录12-27
庄子的名言01-09
庄子的名言02-06
庄子经典名言09-25
庄子的经典名言12-11
庄子的名言11-28
庄子经典名言12-30
《庄子》译文03-01
庄子的名言11-28
庄子的经典名言大全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