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乡愁的散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愁的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愁的散文1
我不是远离故乡的人,我一直在守望着家乡,但我也有乡愁,我的乡愁就是家乡那段遥远的记忆……
合峪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有满、回、蒙古等少数民族,满族和蒙族由于人数很少,随着岁月的变迁渐渐地和汉民别无两致了。回民有一百多口人,有一所清真寺,就在我家的旁边,回民一直保持着民族风俗和宗教传统,还保留着饮食习惯。
合峪回民食堂在我的记忆里是很气派的,一溜的土木结构砖瓦房,说是丁字街,其实向南老街延伸的那一部分很短,隔着一条小河,却没有桥,老街的人往新街去就得涉河而过,很不方便。回民食堂就在丁字街口,也是新街的中心。赶集的乡下农民,十分奢侈地到回民食堂要上一碗牛杂汤、一个火烧馍。回民奶奶热情招呼着,接过方形的三角形的木饭票。方形的饭票是一角以上的面额,颜色也多样,有红的绿的等,三角形的是五分面额。二角五分的一碗牛杂汤,五分的火烧馍,汤随便添,三角钱就可以吃饱。
合峪清真寺是一座毫无特色的瓦房小院,西向一侧三间普通的瓦房是穆斯林祷告的地方,瓦房的北山墙边接了两间小房子曾经住过阿訇。坐北面南的两间正房曾经是合峪村副业队做活的地方,一般是木匠活,聚集了全村十几个木匠揽活挣钱上缴集体。
早上上学的时候,经过丁字街的回民食堂时,我总要停下来张望一下,那个非常爱干净的回民奶奶已经把牛肉汤锅烧得直冒热气,那牛肉汤的香味窜入我的鼻孔,我不由地猛吸几口,回民奶奶戴着穆斯林常戴的白帽子正切着牛肉,看到我忙打着招呼:“上学呀,别迟到啦!”听到这话,我急忙走掉了。
回民奶奶的食堂那两角五分钱的'牛杂汤和五分钱的粉条豆腐汤,对我有着很大的诱惑力,令我垂涎欲滴……
牛骨熬汤,汤味醇厚浓郁,用片刀片肉,肉薄如纸,热汤一冲汤味直浸肉中,牛肉松软而饱含汤汁,加上切碎的葱花和牛油熟成的辣子,红绿相间中透过阵阵香味。
最叫绝的是“垛子肉”,每次路过回民食堂看到大师傅头用片刀在片垛子肉时,我总要驻足观看,那椭圆形的垛子肉在片刀的飞舞下一片片落到案板上,薄的透明,随便拈起一块迎着太阳能透过阳光来。
岁月是一把握不住的沙子,总是会顺着指缝间流逝。那位清清爽爽的回民奶奶已经仙逝多年,那些圆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木饭票早也不见了踪影。丁字街的回民食堂也不存在了,土木结构的房子成了楼房,一楼依然开着饭馆,只是成了汉民经营的面食馆。
路过丁字街口时,大师傅片垛子肉的映像依然会在脑海中反复闪现,回民奶奶的热情招呼声犹如耳边,“杂碎汤贰角伍分哦!粉汤五分哦!”
乡愁不仅仅是远离家乡的人的专利,它还是久居家乡的人对过去的一种怀念。在我的乡愁记忆里,乡愁就是那一碗浓郁醇厚的牛杂汤,那一碗回味悠长、九曲回转的粉条豆腐汤……
乡愁的散文2
乡村是我散文写作最厚实的根基,是我生命最初的源头,我用了全部感情把日渐荒芜的田园筑成了我最无法走出的梦乡。
——题记
岁月斑驳,轩窗玲珑。
诗一样清新婉约的婺源,以她秀美的姿态、婉约的气质让我心生一份爱到不能收的江南情结。当得知景德镇市作家协会与“景德镇在线”网联合举办一次百名作家“讲好景德镇故事座谈会”,并赴婺源观摩学习 “大型自然山水实景《我在老家等你婺源梦里老家》演出时,婺源,这个历代文人的精神家园,再次奢华而有质感地在我的心中流淌起来。
会议结束,天色已黄昏,我们一行即奔赴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
秋雨濛濛,江南的烟雨是美丽的,浪漫的,也是忧愁的,保留完美的明清徽派古建筑,烟雨中露出了它淡泊素雅、丽质天成的轮廓。一丝薄雾在村前屋后如白绢般萦绕,炊烟在白墙黑顶的马头墙后袅袅升起,粉壁黛瓦的古村落点缀在古树幽篁之间,宛如一幅恬静绝美的淡淡水墨画。一首田园诗就这样不经意地写上眉梢: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在缠缠绵绵的烟雨中,想象那份清幽的美丽,做着一生的江南烟雨之梦,真想给我一个梦里老家,梦里不再回首。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诗意的世界。
天街仿古,梯田花海,乡风民俗,还有温润的江南雨下的石板路……数不清的禅意,透出旧时光的痕迹,还有什么比这更诗意的呢?!
想起自己为了生计困顿在城市中,已经很久没去田野里走过了,但我始终没忘却少年时代在田野里的劳作和嬉戏,没有忘记月下追逐流萤赶好几里路的辛苦和欣喜。“半壕春水一成花,烟雨暗千家”故乡,永远伫立在灵魂深处。我想我被投入这苍茫的天地间,也许就是为了与这种宁静的慰藉偶遇吧。
今夜,穿过湿漉漉的石板路,沉迷,恍惚,只想把自己写进烟雨中,写进文字里,把伤感的美丽散落于如烟似雾的雨中。不去梦想着邂逅结着丁香愁怨的姑娘,而是想让连绵的秋雨带我走进大型山水实景《梦里老家》的演出现场。在这里,什么荣华富贵,都恍若烟尘,什么恩爱情仇,都一笔勾销。
由上海翼天集团斥资2.3亿元倾情打造的实景田园风光《梦里老家》凭借自然山水的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融合当前最先进的“声、光、电”技术,以目前最先进的大型可移动舞台技术,展现“隆隆而来”的环绕声响和“从天而降”的光影效果,再现古代诗词歌赋所描绘的“梦中家园”。演出中融入了具有婺源特色的徽州传统文化和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徽州、梦中的婺源,实现心灵上的回归。恢宏的气势,唯美的情节,将“乡愁”和婺源的四季展现的淋漓尽致,是一台融艺术性、震撼性、民族性于一体的视觉盛宴。
实景现场,巍巍青山下,错落有致的徽派建筑伫立在远处,清清的浣衣池,恬静的荷塘,幽长的石板路,肃穆的古樟……低影垂怜,幽幽勾起人对地域故乡的思念,对精神家园的眷恋。一场“雪韵”拉开了演出的帷幕:漫天的雪花飘过黑瓦白墙,母亲忍着离别的`悲痛撵孩子走上经商的路途,孩子一步三回,遥望家乡,不见母亲冒雪远眺的身影,只闻到雪中红梅送来的缕缕暗香……
整个演出气势恢宏,情节跌宕,分雪韵、枫韵、荷韵、蝶韵四部曲。
枫韵——红叶记录了少年与少女朦胧的情思,见证了五百进士衣锦还乡的历史;
荷韵——年轻的农夫想娶美如小荷的姑娘,一个种田人用五千年墨香推开荷香荡漾的洞房;
蝶韵——无边无际的油菜花让天下人眷恋,蝴蝶飞舞着梦里老家的悠闲,诉说着梦里老家一个个美丽的寓言。而我唯独记住了“雪韵”,记住了故乡母亲的凌寒守望。这些文化记忆,引起了很多人的强烈共鸣,只有引起人强烈共鸣的,才能真正做到文化传承。
人们只看到富甲天下的婺商,却看不到他们漂泊异乡对家乡的守望。他们的祖先在某年某月游弋到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有过战争,有过饥荒,洪涝频繁光顾,天灾人祸不计其数,王谢旧族一样逃不脱没落的命运,也许并非一直现世安稳,经世经年的静好。他们世代劳作,走出去,又回来,无数个打拚的夜晚,浊酒一壶,望窗前明月,刻骨的思念化作一行清泪悄悄滴落他乡。
乡愁,深藏内心的一个温暖而忧伤的词语,无数次涌上他们的心头。
这么多年,我心中的乡村是寂寞的,色彩斑斓的村庄一直生长在童年的画面里,随着时光的逝去,她已斑驳得面目全非,所谓“清晨爬高山巅顶,烹煮打扫,午后读一本书,晚上在树下喝酒聊天,直到夜色和露水清凉,醒来时,我尚年少,你未老”,只是一种诗意的想象。大凡有过背井离乡的经历的人,故乡一缕炊烟,一声乡音,都会勾起对家乡亲切的怀念和浓浓的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里说:没有乡愁的土地是苍白的,没有乡愁的国度是缺少根基的,乡愁是无以排解的愧,是风尘不变的情。一个失落了乡愁的人,一定会失魂落魄无家可归。 今夜,在这里,在婺源,在梦里老家,面对大爱如梅的母亲凌寒守望,我灵魂深处的思乡之情顷刻被打回原形。
漫天的雨丝打湿了舞台和演员的衣襟,也淋湿了我们浓浓的乡愁。走出演出现场,华灯闪烁。想起20世纪初,面对俄国当时工业对峙乡村,破坏对峙自然的境况,叶赛宁 发出了“我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的慨叹。今天,面对古老而又崭新的梦里老家,我们不做乡村最后一个诗人,因为还有田园未芜,因为还有故乡可归。
你听,香樟树上的青鸟唱歌了。
你看,老家婺源的枫叶红了。
你蓦然回首,灯火阑珊。
乡愁的散文3
工业化浪潮铺天盖地而来,吞没了我们身边大片的田野风光。或许我是一个恋旧的悲观主义者,这几年来一直关注着城市资本涌入农村后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关注于传统乡村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曾经“鸡鸣桑树颠”、“墟里升孤烟”这类的田园景致只能留存在记忆里了。人们不禁要问,面对日益扩张的城镇化进程,我们固有的乡景、乡情、乡愁还有寄托的载体吗?
最近,我带着这样的心情去浏览了故乡一处新开发的风景——花源木香生态园。该园位于坝上草原到竹程的路边,是个占地1300多亩的现代园林基地,用石头做成的仿古树大门很是醒目,目前正在建设中。大约正在施工中吧,你能清楚的看到原有的田园野趣正一点点消亡,现代的园林景观正一片片生成,这更增加了恋旧的情结!
我有幸看到了花源木香的效果图,待建成之日,这绝对是一个现代化的园林生态园。无论是樱花大道、大树观赏区、花海观赏区,还是地被景观、滨水休闲区,都透射着浓浓的城市气息,表达城市里有闲群体对园林的解读及他们审美情趣。
就以占地200多亩的.山湾水库为例,这儿本也是波光粼粼,水鸟游弋,浅滩处摇曳着芦苇、蒲草。可建成后,环湖修有木栈道、观景木亭,还有大大小小的亲水石矶,一派人工痕迹,失去了天真。
再说那迎阳的山坡,躺在松软的厚厚的野草上,仰看蓝天白云,远处或许还有一头低头吃草的老牛,那是多么温馨的场景!可今后将被红花草、石蒜、葱兰、二月兰等分割,游人只可肃穆的观赏,而不能和它们亲昵,放纵一下慵懒和散漫。
由于是建设中,原有的几处乡村野景还残留着,只怕下次再来时已经不复存在,于是我掏出相机尽量多的把它们保留下来。
进门后不久,在道路的左边有两方池塘,一大一小,中间有小埂隔开。正是初春三月,几株老柳轻摆着半绿的枝条。池中几丛是去年的蒲草,枯叶残败中别有一番韵致。仔细看时,发白的根部已经窜出嫩嫩的绿色的新芽。池水是蓝蓝的,映着远处的盘山和高速公路上疾驰的车辆。就在我流连之时,几只麻鸭急匆匆的从蒲草里游出,在水面上画出一道道舷波。
工程指挥部坐落在一家农家小院里,院旁有一片竹林。这是本地产的低矮翠竹,竹林里正叽叽喳喳着一群麻雀之类的小鸟。这样的竹园没有园林修竹的挺拔、岸伟,却也别有一番野趣。无论是夏日的夜晚,在月光下婆娑摇曳,还是冬日压着积雪,偶尔有一只小鸟飞出,落下片片雪粉,那都是一道道可以入画的风景。小竹林的上方有几颗高大的杨树升出,其中一棵上面还有一个喜鹊窝,两只喜鹊轮番的进出。
沿大道向前行,在两个小山坡中间是个水濑。现在是枯水期,底部只有浅浅的一汪清水映着蓝天的一角,但看着里面低矮、枯瘦的芦苇,也可想象着雨季里也是生意盎然的情景。几场春雨后说不定还有蝌蚪在怡然的游动,或者有野生鲫鱼光顾这里繁衍后代。我最喜爱的是那几杆枯败芦苇,会让人联想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境。
沿路左折通向山湾水库,在水库边有一块红土地,几个农人正在上面敷土。据说这红土不长植物,所以要从别处运来黄土覆盖在上面,当时我就晕了。留下这红土不是一个别致的景观吗?说到这红土还有一个传说。据说以前这儿并没有红土,是的,在竹程这一带包括六合北山区还真的很少见到红土。大约是在1940年前后,新四军一个营与日军的一个中队在这里发生了一场遭遇战,有50多名战士为国捐躯,血洒山岗。之后,当地老百姓就发现这片土地是红的。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被载入新四军战典中,在六合文史资料中也有记载。
从花源木香回来已经有好些日子了,心头一直闷闷的,提不起精神。我不知道如我这样固守着那份乡愁的人有几个?但至少当地的农人是没有的,看着他们愉快的挖土、栽树场面,还有一个手指夹着香烟指挥着的小队长充满笑意的面庞,知道他们并不留念往昔的村景。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工业化浪潮是大势所趋,谁也阻挡不了,我只愿我的这篇短文能够对那些即将淹没的乡景留个纪念。倘若投资者能够看到它,在施工时,保留下一处两处原来的野景,也算是给后人想起乡愁留下一个去处吧!普希金说,逝去的都是美好的!
乡愁的散文4
今天走在拥挤的街道上,看到人们纷纷拿着月饼礼盒,水果礼盒,坐在车上,匆匆往家里和亲戚家里赶去,
到处一片繁忙的景象,中秋节来了,人们都在忙碌在各自的生活里,卖礼品,送礼品,收礼品,忙的不可开交。
在车站里的人们也是匆忙的拿起礼品行李往家赶,因为中秋是一个家的团圆的节日,
赶在中秋之前回家,就可以过一个团圆的全家节日了。
亲爱的你,回到家没,看到家人没有。如果中秋回不去,就是一种乡愁。
记得小时候就学过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先生的乡愁绵延情浓,一张邮票,一艘轮船,一汪海峡,也载不动那些乡愁,
故乡的明月照四方,先生却不得回去看,中华乡愁变成一种情节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华人,只要明月升,必定会想起故乡。
记得小时候,我们有一个四间的'瓦屋和两间平房的家,还在院子里架起树枝篱笆,八月十五那天,在院子里摆上一些芋头豆角花生和月饼,恭敬天神,那天晚上,一家人团聚桌前,讲起嫦娥和玉兔,月宫的故事,那些纯朴的生活,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里,
那些过往满满家和故乡的味道。
明天赣榆的明月就会照耀赣榆大地,月亮上将洒下晶莹剔透黄黄的月光,
赣榆的一切都染上了神奇的月色,在外地的赣榆人们,记得一同看那尊明月,因为天涯此时,月亮共圆,故乡的明月也很好看。
明月会懂得那些在外拼搏的人们的辛苦的,值此中秋佳节之际,
祝大家团团圆圆,中秋快乐。
乡愁的散文5
小时候
乡愁是一个小小的风筝
我在这头
梦想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封长长的书信
我在这头
亲人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座层层的牢笼
我在外头
思想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本厚厚的记忆
我在这头
童年在那头
小时候,
友谊是一个小小的跷跷板,
我在这头,
伙伴在那头
长大后,
友谊是一条长长的电话线,
我在这头,
朋友在那头
后来呵,
友谊是一片奢华的庭院,
我在外头,
知己在里头
而现在,
友谊是一段淡淡的回忆,
我在这头,
童年在那头
年幼时
童年是一条清清的溪流快乐在里头
烦恼在外头
稍大些
童年是一道弯弯的虹桥
稚嫩在后头
懂事在前头
成年了
童年是一场甜甜的美梦
单纯在心头
负担在肩头
年老了
童年是一张小小的照片
童心在那头
人生在这头
小时侯,
乡愁是一份浓浓的思念,
我思念家乡,
我思念家乡的一切。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洁白的信纸,
纸上什么也没有,
只有我对家乡的怀念。
后来啊,
乡愁是一本厚厚的书籍,
书里留下了我的回忆,
回忆是童年的往事。
而现在,乡愁是我对童年的留恋,
我不再需要它了,
因为,我长大了。
席慕容散文《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乡愁》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够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乡愁的散文6
过年的几天,饭后站在阳台上,默默地抽烟。困了,睡。睡前或是睡醒,睡着还是睡不着,我的思绪却一直飘忽不定,犹如天空的白云。
虽然,我居住的城市离老家几十公里的路程,但终究不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电视上不断播放着各地的过年风俗,也不断地勾起了我思念老家的愁绪,且越来越浓,越来越密,化解不开。
老家树多,水多,山多,草多,花也多。
回趟老家其实不难,但回去又能怎样。老家已不是原来的老家。城镇化已使老家不复存在。老家的人们都已住在城里楼上,他们的日常生活已跟我无多差别。
我想润一下老家的牛毛细雨。就那种密密的,绵绵的,无声,像牛毛一样的细雨。让那湿漉漉的气息浸在我的身上。
我想淋一下老家屋檐上的滴水。就是那种雨后初停,屋檐上一串一串地滴下来,先还是密的,连着珠儿,后就缓了,晶莹的,亮的,苑如白色的葡萄汁一样的,砸在地上声音有琴意的水珠儿,让它砸在我的头上、脸上、心上、脚上。
我想听一老家的狗咬声。就是那种流动着夜气,没有星星月亮,黑气浓密得化不开,无边无际的黑夜里,在黑暗中走夜路的恐惧中,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突然听到的狗叫声,让那好像是黑暗中的灯、更像是亲人般的温馨似的狗叫声,让我的心松下来。
我想和一下老家的蛐蛐声。就是那种每当夜静人睡的时候,蛐蛐那一声长一声短来跟我说话时,那种不离不弃的态度,那种不高不低的耳语,在我觉得孤单时,当我心里有了什么郁闷时,我叹它也叹,我喃它也喃的蛐蛐声,让它伴着我,安慰我,直到天亮。
我想看一下老家倒沫的老牛。就是那在槽前卧着,半轮残月,两只牛眼,一嘴白沫,透着安然、宁人的老牛。让老牛的牛粪气味氤氲黄昏,在那种混杂着各种青草杂料的气味散发出来的气场里,让我自如、自贱、心态低低的,更加安祥,更多淡然。让我聆听老牛那像是要把日子定住的“哞”声。
我想钻一下老家静静的场院后的麦草垛。就是那种在天空宛着圆圆的月亮的秋日的夜晚,我钻进去扒一个窝儿,头朝外爬在里面,或是头朝里躺在里面,静静地胡思乱想的麦草垛。天上一个月亮,净净的,晶晶的,就照着地上一个我。其实,也没想什么,就是老想……该多好。
我想在老家的黄土墙上钉一个木橛儿。就是那种经汗手无数次摩挲出来,在岁月里已发腥发黑发亮的楔在墙上的那种木橛儿,或叫木楔儿。让我在上边挂些套牲口的皮绳、皮拥子、皮笼头;挂些镰刀、木杈、木锨、木斗;草帽、扫帚、筐子,筛子;挂些红红的辣椒,金灿灿的麦穗,白中带绿的'萝卜干和落满灰尘的艾叶,还有一团一团的女人的头发,或许还要挂一包遗忘很久了的、纸已发黄了的菜籽或老鼠药什么的,让我体会那种敢于遗忘但又不能遗忘的陈旧和挂出来、晒出来的日子。
当然,因为在过年,我最想吃一顿老家的北山羊肉。就是妈妈煮的自家养的那种吃北山草长大的羊肉,那虽缺乏调味品,只放些粗盐粒,连花椒、姜片也没有,开锅后撇掉沫子,汤白白的,肉烂嫩嫩的羊肉。还有吃完肉,锅里再放些土豆块,泡些馍馍,撒些香菜,能吃好几顿的羊肉汤,让我重温一下妈妈的味道。
年过完了,我的愁绪还没化开。人一上年纪,就会怀旧。怀旧,总会想到风俗。想到风俗,自然会想到吃的。不在老家,总会想念老家。想念老家,总会想念老家的一切。其实,乡愁,就是想念老家的一切,包括老家的过去。也是老家给自己身上传承和打上烙印的一种文化,跟现有的大致相同但却有差别的文化的碰撞。乡愁是从树上落下的一片飘荡异地的叶子,难以回到树上的无奈,跟乡里的人坐在家里为过日子而发愁是两个概念。
越来越无味的年,惟思念老家的情思越来越浓,浓的化解不开。
乡愁的散文7
乘着末班车,又回到了我这阔别已久的家乡。
我在外面的时间多于了在家乡的时间,饱含着浓浓的乡愁,踏上这片哺育我的土地,一份舒适,一份温馨,填塞我空虚的灵魂。回味着昨日的芳香,望着头顶那朵似曾相识的流云,伸手拾起那片被秋风吹的自惭自秽,无奈落地的树叶,一丝苦涩入我心……
回到家中,美美地睡上一觉。当阳光悄无声息地泻进我的小屋,我不由自主地睁开了沉睡的双眼。透过小窗,鸟儿们叽叽喳喳地在树上嬉戏玩耍,不在乎天已转凉,树已泛黄。
父母早早的就已经出去劳作了,我起了床,连饭也没吃便出了家门。路上碰见几个儿时的伙伴,忍不住寒暄几句。望着那一张张熟悉的笑脸,因而不仅跌入了记忆的童年:我们整天玩在一起,快乐一起分享,痛苦一起承担,就算有时我们也会出现矛盾,但最终我们得到的总是甜蜜。真想让时光倒流,让我再重新走一遍童年,重新感受那段再也得不到的时光。怪流水无情,怨时光不停,夺走了部分生命,带走了整个童年。
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回家做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等父母回家。父母今天去收秋了,那金黄色的玉米,父母感到无比的欣慰。在饭桌上他们一个劲儿的夸我做的饭菜好吃,他们说下午就不去田里了。饭后他们便睡着了,看来他们今天特别的累,端详着他们的`脸,皱纹又多了一些,头上一缕白发特别的显眼,不想打扰他们,于是我便关上了门出去了。
在外面随便一转,便快要到傍晚了。天边晚霞映在清澈的河面上,一片泛黄的树叶落下,顺着河流,划向远方。村中炊烟袅袅升起,一粒接着一缕,向着天空的云彩,渐行渐远,消失在视线中。漫步在这广阔的大地上,随着秋风吹得沙沙作响的小树,给心灵留下一份静谧,断桥流水,荒郊人家,却怎奈得,夕阳西下,大雁南归。
当黑色占据了世界,家家灯火通明,我回到家中,吃那可口的饭菜,一家人有说有笑,一副和谐的画面油然而生。小时候,总是向往城市,你只要走出这穷乡僻壤的小山村。而如今,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永远比不上家乡,不会有处处莺莺燕燕,也更不会有这么浓厚的乡土人情,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她孕育了我,我又该怎样去回报她呢?
望着夜空,那里总有一个明星陪伴着我,牵引着我,因为那颗明星下面,是我可爱的故乡。
乡愁的散文8
小时候,炊烟是村庄的魂。
我一直认为,炊烟升起的时候,那是一个村庄最温暖的季节。在乡野玩耍的孩子,在大杨树下扎堆的人们,在田里禾锄的父辈,下班的工人;他们踩着绺绺炊烟,唱着民间小曲,欣欣然的涌回村庄,此刻的村庄活在唐诗宋词的炊烟里。活在父亲的喇叭烟上,活在女人恬静地眸子中,檐瓦上的狗尾草和炊烟展开深情的交谈。
炊烟一年四季,弯曲或者笔直的袅袅在村庄上空。炊烟,不管男人女人,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炊烟,我们常常在时光的地平线上,追逐炊烟的升起又落下,这是孩子眼睛里纯净无比的世界,或许,随着炊烟,孩子们可以走出茫茫苍苍的大山。随着淡白,浅蓝的炊烟,我们幻想着小鸟一样飞翔,在村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闻到炊烟的味道,炊烟召唤我们归心似箭的脚步。
炊烟,慢些飘,带上我们,小小的心灵,渴望小鸟般拥有整个天空。我的成长与炊烟有关,有村庄有关,男人女人只要有家,就有炊烟,所有母亲们,不管日子怎样清贫,晨钟暮鼓,她们必然升起炊烟,让日子活色生香,放学路上,贪玩,抬头望见村庄上空一绺绺炊烟,赶紧往家跑,炊烟中飘荡的饭菜香。
对于炊烟,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我眼里的炊烟,那是值得敬畏和尊重的,它不仅仅是村庄的魂,更是几代代人,生命的写照,炊烟无声的交流着对世界的态度,风不解风情,总喜欢以它的意志转移炊烟对村庄的爱。很多年,我就是枕着这一绺炊烟沉睡的,我希望自己也是炊烟,在物欲横流尘世,守着我的村庄,久久的不肯消散。每一次离别,对于行走在高楼大厦之间的游子,没有了炊烟的.地方,哪里可以清澈的安眠,每一次和村庄依依惜别,我的脊梁弯了。
一个离开村庄的人,在霓虹闪烁的城市,迷茫,焦躁。而一旦双脚踏上村庄的土地,那种暖,惊涛拍岸。
炊烟是村庄的魂,我这么说,是因为一次次被陶醉,在雨中,炊烟缭绕盘旋,你可以看到炊烟的美,如女子的娥眉,淡淡地横旦着,这样的一位女子,在无限的烟雨中,举步轻盈,和村庄,和这雨,卿卿我我,令我心生妒忌。
悠悠然的雨,扯起一池蛙。起风了,风摇曳着炊烟,跌跌撞撞地飘向远方。
母亲,安静地纳着布鞋,给我们讲着故事。屋檐下的广播,正在播放《杨家将》。一窗的斜雨轻风,裹挟着房顶淡淡的炊烟,一川烟雨庄重,接近神明。
还是冬天的炊烟,粗线条的泼墨,炉火旺旺,加上灶火,并驾齐驱的挤到烟囱处,炊烟的喘息有些厚重,倔强地伸向高空。一家人围炉,吃着火锅。所谓的火锅,不过是一只铝钵填些水,放上切好的白菜,五花肉,奢侈的搁点红薯粉丝,山芋,一块剔净肉的猪骨头。
围在火炉旁,眼巴巴瞅着钵子里的汤水沸腾着,望一眼檐瓦上被风雪推的踉踉跄跄的炊烟,父亲呷一口散酒,夹一口白菜。稠密地暖色调,栽种在心底,挥之不去。
雪纠缠着炊烟,温情脉脉地凝视着村庄。世间还有比这更纯净的炊烟和雪吗?
后来,住进了城市。在鳞次栉比的楼层间,我怎么也找不到一绺炊烟。因此,很多回,我脚步钻入一条低檐瓦的老街。在他们关着的院门处,默默地递去眸子,触摸我很久没有亲近的炊烟。
我闭上眼,大口大口呼吸着,炊烟里驱不散的乡愁。只是,泊在城市的炊烟病恹恹地,仿佛林妹妹。我可以听到它孱弱地呻吟,完全没有村庄炊烟的活色生香。
不在故乡的人,到哪里都是一种流浪。没有炊烟的地方,如何繁华,灵魂也无法抵达。
我清楚,我的每一次跋涉,疲惫或者忧伤。我必会悄悄来到这条街,借助檐瓦上宁谧的炊烟,为心疗伤。
我想我还是会返回村庄,倚着炊烟的岁月,慢慢地老去。
乡愁的散文9
下雪了,一片苍茫,山河冷,天地空,清寒萧条。
窗前的梧桐,碧衣脱尽,昔日的苍翠,已经不再了。冷风过处,残叶蜷缩卷曲,枝条瑟瑟发抖。静立窗前,看天地间转眼就成了银白的世界。看着眼前的雪花,伤感的愁绪,就如雪花乱飞,在这片雪白和冷意中飘回到了过去的那个年代……
一
姥姥说,那年冬天出奇的冷。我出生的那天大雪封门寒冷彻骨,她顶风冒雪,一步一滑,深一脚浅一脚奔到我家,已是浑身素裹成了雪人。烤了半天火,还冻得瑟瑟发抖,然后沉沉地叹息一声:“你没落地就开始折腾我了!”我的出生,给父母带来了无尽的狂喜,因为我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姥姥总爱轻描淡写的絮叨,那年隆冬腊月天里的种种:因了那年的奇寒与暴雪,因了我的出生需要天天生火烤尿布和取暖,父亲每天漫山遍野里拣树疙瘩。当然,附带着去巡视他头天晚上下的兔子套,雪深兔兔笨,风雪晨归人,父亲总能树疙瘩与野兔双丰收。家里的火盆热气腾腾,母亲有了滋补品,我就有了富足的奶水;寒冬腊月的你父亲去冰冻的河里捕鱼,一不小心陷进冰河,淋淋漓漓哆哆嗦嗦回家中,受到我一顿心疼的责骂;初为人母的你妈,手忙脚乱半天,依然给我穿不好衣服换不好尿布,惹得酣睡的我大哭,我赶紧把我接过去重新拾掇;我怕你母亲白天劳作,夜里起床换尿布太辛苦,每晚我睡在床外侧的边缘,臂膀常常裸露在外面,日子久了,胳膊就得了肩周炎,疼了好几年……讲着讲着,姥姥掏出手帕擦了一下她凹陷的眼窝,我也跟着双眼模糊了……
我最初的文学启蒙,也都是在一个又一个雪舞的漫漫长夜里得到的。姥姥的肚子里有我总也听不完的人鬼神的前尘往事,那些鲜见文字记载的从太姥姥那里口口相传下来的故事,什么“姐妹仨和老猴精”,什么“八百老虎闹北京”,什么“蟒蛇报恩”……我在姥姥长夜絮絮的讲述里,或雀跃,或发抖,最终钻进了姥姥热乎乎的被窝里,严严地蒙着头,紧紧地闭了眼,战战兢兢地小声问姥姥:“鬼在哪里?”然后在姥姥的胳肢窝里沉沉地睡去。
大姨和母亲因为成份不能到校园求学,是姥姥姥爷的隐痛。那时,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离县城较近的他们陆续把表舅、我、表弟接到他们家,送到县城读书。一天天,一年年,早起晚接,严冬酷暑,顶风冒雪,将我们从小学送进中学,送进大学……
冬天太阳短,还没放学,夜幕已重重地封锁了回家的路,孤单夜归人,必经的一片坟场,是我的畏途。枯藤老树,昏鸦阵阵,一阵风哨,一团乱雪,常常吓得紧屏呼吸的我狼狈逃窜。知我怕黑,姥爷每每拖了劳累的身子去坟场那里接我,有时人还没到,就听见姥爷一声声“华子,华子”的呼唤,心惊胆战的我立刻安放好了受惊的小心脏,一声“哎!我在这里!”欢欢喜喜迎了上去。
十年前,姥姥辞世的日子,也是大雪封门。那场雪肆虐了大半个中国,铁路中断,公路被封,心疼我正被疾病缠身,弟弟妹妹们对我隐瞒了消息。两周后,远在异乡的我才得知哀信,姥姥已入土为安了,不能亲自送姥姥最后一程,想象着姥姥在天昏地暗的狂风冷雪中离开人世的情形,悲不能已,嚎啕半日,犹不能绝……
二
母亲,原谅我,这个称呼,在我再也不能脱口而出喊您的二十年后,我才敢写出关于您的只言片语。那年冬天,母亲的突然辞世,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与念……
尽管母亲最后留给我们的日子,依然是严冬深雪,她在那样的寒冷里舍我们而去,但母亲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是春天!
母亲姓高讳字文菊,极美极雅的名字。懵懂无知少年时,我并不知什么美和雅,只是觉得母亲与村里的农家妇女不同,说话和村里婶子大娘们不一样,从不高声大气,都是柔声细语,也不像村里人满口粗话,更不会为丢个鸡少只鸭而村口骂街,所以我们姐妹几个从小也不像村里孩子一样脏话满天飞,母亲不许我们说一句脏话。后来,才知道,母亲上过幼师,因为姥姥姥爷家的成份,不能成为城里的端公家饭的人,虽然成了风吹日晒的农家妇女,却一直还是文文气气的,如那秋日山谷里幽幽绽放的野菊,清香不减,高洁雅致。
从记事起,母亲的日常里就写满了“艰辛”二字,风里来雨里去辛苦劳作着。父亲村里事务繁忙,地里活常顾不上,家务活更搭不上手,我们四个稚儿,又无老人照料,里里外外母亲一肩担挑。生计,是母亲奔波在外的牵缠;生活,是压在母亲头上的大山,但命运的不公从没有刻在她的脸上,从没有听过母亲的一声抱怨,她永远是温和的声音、和善的笑容……
读初中的我学了一点点英语后,假期回到家里带着几份骄傲和炫耀,想秀一下自己的“学问”,在家人面前读着简单的英语句子,母亲竟然随即翻译成了汉语,而且情不自禁地和我一起朗读,我大吃一惊:学校里英语老师那么奇缺,而母亲竟然会说英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母亲的知识被湮没在了时代的滚滚浊流里。
母亲极爱唱歌,地里劳作归来的黄昏,母亲甜美的“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哼唱,伴随着擀面条的节奏,飘荡在逼仄的厨房里。炉灶里的火,映在母亲身上,母亲全身披着暖融融的柔软的红光。我看着母亲的背影,呆呆地坐在灶前,忘记了添柴,几串不安分的火苗,趁机窜到了灶膛外,烧灼了我的脚,招来了母亲的一声嗔怪。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开了,母亲的面条也擀好了。几十年过去了,母亲那余音绕梁的歌声,那红光映照的身影,每每出现在我的梦中……
母亲的猝然离去,令我悲伤欲绝。嘈杂繁芜的`白天,在人海中漂泊着,我就像一只孤雁,四处游荡,找不到栖息地;寂静安谧的深夜,我仰望着星空,我就像一片孤舟,疲惫不堪,找不到港湾。抚摸着母亲用锦缎给女儿做的小小的软底婴儿鞋,抚摸着她一针一线织的毛衣毛裤,抚摸着她用新棉花给女儿做的松软的棉衣,抱着她给女儿缝的那个开满红黄花朵的小被子,一朵一朵地抚摸着那些花儿,我想把它们抚醒,我的眼泪一滴一滴落在那些花儿上,我想把它们滋润开,我想跟母亲说,春天回来了,花儿开了,您在哪里?
二十年,万水千山走过,我才真切地体会到,母亲在的时候,我是多么的幸福,多么不知道惜福啊!无数次,望着远方空荡荡的天际,幻想着如果有母亲陪伴多好;望着天空自由自在的燕子,真想再听听她柔柔的叫着女儿乳名“燕儿”的声音;走在上下班的路上,偶尔遇到与母亲容貌相仿的妇人,就不由自主地跟上一程;每每去逛街,看到橱窗里的衣服,就痛恨自己没有给母亲买过几件像样的衣裳。母亲去世后,给她穿寿衣的时候,发现母亲竟然都是拣我们几个穿旧的衣服。每忆及此,我都会狠狠地责备自己,不能原谅自己!
母亲“五七”那天,雪深过膝,我们上坟祭奠。天,阴冷。风,呼啸。连绵起伏的山里,万径人踪灭,雪太深了,湮没了路,每一次迈步,都深深地陷进雪里,每一次抬脚,都像是要用尽一生的力气。踏着雪地的声音,如同穿越天地,穿越阴阳之隔,从前世寻到今生,上穷碧落下黄泉,却寻觅不到母亲那温和的笑脸……
天空的风,打着旋儿,撕裂着枯树,揉碎了雪花,撕裂着我思念母亲的心。那漫天的雪啊,飘过故乡的山水,飘过二十年的岁月,飘进我年年岁岁的乡愁里……
乡愁的散文10
除夕之夜。江南的窗外,飘着小雪。
老街上有些白了。夜渐瘦。寒风拾起几个苍凉的背影,吟出一首悠然的诗句。星星蜷进云的耳朵里打盹。黑色的喘息搁浅着阳光的想象。
人们围坐在火炉旁,守岁。空气中弥漫着腊肉的香气。家长们絮叨着一年的旧事,侃侃而谈。孩子则倚窗看着外面的烟火,好奇地睁大双眼,尽情放飞玻璃窗外朦胧的幻想,有些兴奋。
这时,我只喜欢发呆。顺便泡一杯香茗,抿一抹茶香。呼吸一寸一寸,绿着时间。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唯有寂寞在唱歌。
还记得深圳的冬不同于这里的冬。深圳的冬有些像秋天,残留着些许暖意。
那里,树荫下的风都是绿的,池塘里尽是皱皱的相思;那里,冬季只有淅淅沥沥的小雨,雨中的书店在街角总是掌起第一盏灯;那里,晓寒深处,枫叶总是拖一袭红衣,月光捡不起满地的胭脂;那里,午后的阳光是那么慵懒,一直把岁月咀嚼成米兰的金黄;那里,西窗一声瘦叹,斜飞一秋千的.红翅膀我把那仅存的秋意都收藏起来,待冬夜写诗时拿来押韵。
这几天,为了一桌的团圆,全中国的人口都在流动。我也是其中一个。在深圳连绵的雨夜,我出发了。斜风细雨,苦吟了一夜,点点是离人愁。真是乡愁无奈乱沾衣。
乡愁的散文11
晚上的时候与朋友喝酒聊天,看天边明月,朋友忽然说了一句:那真是一颗长满乡愁的心啊!我没的回应朋友的话,只是喝着酒,心里想着月是故乡明,兴许在外的人感觉会更为深刻吧。
我在东莞生活已有很久时间了,因为都是只身在外,所以对中秋节都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有着不一样难以言说的`心酸经历,也好像更能理解在外漂泊中秋节一个人的乡愁,好像对于我们这些远离家乡在大城市里的漂泊者中秋显的是个奢侈的愿望。
说到中秋的安排,他说:中秋节太短不会回家,会和老婆一起找一个家乡菜馆,吃吃家乡菜,特色小吃等,回味一下家乡的味道,在听听家乡的小曲,给家里打个电话,听听家乡的声音。
每个在外漂泊生活的人啊,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着,奋斗着。看似坚强,其实你只是没有看到他们心里的喝望,只想简单的和家人一起平凡的中秋节,即便不能一起过,那怕听听他们的声音也是好的。真的好羡慕那些中秋节与家人吃月饼,赏月亮的人们,希望拥有这种幸福的人们好好珍惜。
忽然发现些刻东莞的夜真的好亮,到处都是灯光璀璨,我望着天边一轮明月,中秋节这样的夜,你乡愁了吗?些刻的你想家了吗?是不是和我一样想家想落泪呢?
乡愁的散文12
不经意,蓐收辞去,远离。紧接着玄冥鱼贯而入,初登宝座,立刻君临天下。小北风一吹,扬下片片雪花。转眼,天已冬。
呵手试妆的清晨,看着镜中的自己,一下一下梳着缕缕青丝。无意间,也不知触摸到了那一根神经,忽而就想起了我远方的家乡,想起了冬天里,挂在家家户户玻璃窗上的一幅幅霜花来。
仿佛,儿时的家乡,总是在下雪。好似每个夜晚都在下雪似的,雪花,精灵一样,蝴蝶一样,从天宇翩翩飘来。在我的童年的睡梦里,悄悄地,悄悄地,总是不约而来。
有时,睡在暖暖的热炕上的我,竟然一点也不知道呢,那雪花已经洒在乡路上,山林间。树上,屋子上。院子里,门口外。已然,世界是银装素裹,雪白一片。那景象说不出的妙美,描画不出的雪白世界。
等到清晨,睁开惺忪朦胧的眼睛,被透过窗来的雪光晃着眼儿。穿过一帘幽梦似的一片布景,想去看看外面的雪花。偏偏,被那一帘布景的图画遮挡着视线。
细细一看,才忽然发现,那眼前的布景,是暗哑的银色印在玻璃窗上的一幅幅风景画。很是美丽,生动。心里就会在想,是谁悄悄地趁人们不注意,在夜晚印了一玻璃窗又一玻璃窗呢?整个村庄,家家户户,每一户都没落下。
儿时的我,每次望着那一帘的布景,常常地会遐想联翩呢。我会联想那是月中嫦娥,在夜里乘人不备,偷偷的姗姗下到人间画上去的。我也会联想是那只玉兔捣药累了,就奔回地球来到人们的窗上童心未眠的在作画。
再就是,说不定是那月老,保媒牵线的来到人间走了一趟。带在身上的红丝绳用完了,无法去拴住有情的两个人儿的脚踝了。嘻嘻,余兴未尽,就去那些美满的家庭里,幸福的人家里的窗上画了一幅幅的画。也画得这般尽兴,有小桥流水,人家,有庄稼地头,鸡鸭牛羊,还有姑娘小伙,也有老爷爷老奶奶,最是招人喜欢的一个个笑眯眯的胖胖的娃娃呢。
想象似生了翅膀的飞鸟,任由的在天上人间飞翔。眼儿就落在那一窗的图画上,哦,对了,那就叫作霜花。再次再次的细看着:银白色的布景,银白色的图画。那图画上有万里山河,有万里江天,有树木花草,有山林河流,有风有雨,有人物有峻岭山川……栩栩如生,唯妙唯俏。
我的家乡在东北。霜花,说不定还是家乡特有的一种景观呢。曾经与一位南方朋友说起过霜花,她竟然不知道那霜花究竟是什么样子,她竟然从来也没见过。
其实,霜花是因为室内外温度差异大而形成的。冬天,东北的天气很冷,而屋子里却很暖和。
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
如果温度在0°C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玻璃的温度比较低,在与空气之间有一个温度差,暖空气与冷的玻璃相接触时空气就冷却,所以形成霜。
也许正是因此,我每次想起霜花,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家乡来。就会有一种温暖在心底慢慢升温,升到家乡的温度,升到父母的温度。心底顿时暖暖的,柔柔的,湿润了那一片心田,打湿了那一片思念,就叫做乡愁吧。好想家,好想回家乡了。
家乡,一直都在心底里。可能,许许多多都已模糊,许许多多都已忘记,唯有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却是每每想起念起,清晰如昨,历历目前。
好想好想,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回到我的村庄。看看我曾经住过的老屋,看看我曾经就读的小学校。多想再次走进哪所小学校,听一听朗朗的读书声,听一听孩子们的欢笑声。去抚摸一下我曾经和同学们栽下的树苗,说不定,早已长成了一棵棵苍天大树了。
多想,再次住进我的老屋。去亲嗅那老屋的味道,父母亲的味道,我远去童年时光的味道。那屋上的青苔,檐下的燕巢。那屋后的李子树、沙果树,各色的蔬菜,还有我最喜欢的菇娘。那屋前的一簇簇步步高,那一丛丛扫帚梅花,开得热烈开得兴高采烈,在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红砖红瓦的房前,无拘无束地盛开着,嫣然成一片独特的风景。
而,到了寒冷的冬季,千万别以为那屋上的青苔,檐下的燕巢。屋后的树木果蔬,屋前的花草,它们会销声匿迹。其实,它们又换了一种方式,以霜花的样子,走近家家户户,葱茏在玻璃窗上。在寒冬里,越加的醒目,鲜活。
每一次下雪,我都会发出一阵阵惊喜。从床上爬起来,来不及洗脸梳头,先是用我的小嘴趴在玻璃窗上,慢慢呵开霜花,去看外面。哦,才忽然发现,天地一片雪白。
哦,真的下雪了。听到有说笑声,似汩汩清澈的溪流,在山间流淌。听到有扫雪的声音,沙沙的声响,好有节奏,似一弦月光曲,在村庄的大街小巷响起,好舒展呢。
那是早起的父母亲和左邻右舍的邻居们在扫雪,边扫雪边说着话:看来今年的`年景一准是不错的,瑞雪兆丰年呢。一个说着。一个就回:今年雨雪勤,适宜种水稻,要多种上几垧。另一个就说:还是多种些大豆吧,大豆这几年价格不错。
立时,脑海里就会生长出大豆高粱水稻来。一片片的庄稼地儿,一片片绿绿油油的田野。风儿轻轻地吹着,稻花豆花到处飘香,人们在田野上热火朝天的忙碌着。鸟儿飞翔,蝴蝶歌唱,家乡一片繁忙景象。
儿时的我,天真的时常在想。那繁忙的景象,不用任何人来记录的,每到冬季,那霜花就悄悄的在夜里描画下来,盛开在各家各户的玻璃窗上了呢。
天冷,夜晚,我会早早进到被窝里,经常会趴在被子里读书写字,有时会唱歌,有时大声的读书。只有看到窗上慢慢挂起了霜花,我才会安静下来。
眼儿也就有些迷离了,就会看见霜花,那形状很是壮观呢,有巍峨的丛山,有飘飘的云朵。有花草有河流,有飞鸟有虎豹,有天外天,有景里景。最是温暖的是有我小小的村庄,村庄里住着亲亲的父母亲、乡亲、还有我的同学伙伴们……
借着灯光,看着妈妈还在忙碌,妈妈会做一些针线活或者织毛线活,爸爸的衣服,哥哥的毛手套,这鞋子,那帽子的。总有忙不完的针线活,爸爸就在一旁也忙这忙那,闲不住,爸爸喜欢边忙边讲故事。那些故事的风景人物,总是最先跳跃在玻璃窗上,那些形象的霜花为起点。山南海北,古今中外。是书本上难以读到的,令我跟随者爸爸的故事情节,望着一片片银白色的霜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未知的空间里一次次遨游,一次次探寻着懵懂的世界。
父亲母亲忙碌的身影就印在霜花上,慈祥可亲。我一直认为,一副背景是霜花的家,最是温暖的。那足以将严寒挡在窗外,将寒冷阻隔在门外。家,一份安暖,一份宁静。满满的都是幸福,欢笑,满满的都是快乐,美满。
童年,那晶莹的霜花,好似家特有的标志,也好似村庄特有的一面旗帜。冬天,走进村庄,家家户户的玻璃上都会有霜花。每每看到,心里异常的温馨,安暖,踏实。
那飘飘的雪花,那布满霜花的玻璃窗,都在我的脑海里扎下了美丽的脑路图。每到冬天来临,每到雪花由冬姑娘扬起。立刻,就会想起童年的家,想起曾经的旧檐下,那斑驳的旧窗,那美丽的霜花。暮然间,泪水滑落,朦胧间,好似再次看见了那多年没有见到的霜花。
于是,一些零星的句子挤进脑海来:“看君壁上龙鸣剑,依旧霜花夜夜深。”斸苍苔,磨洗认霜华,悲陈刼。”“朝光浮烧夜,霜华净碧空。”……
霜花,我无法知道那些古人,是在何种境遇下何种心情下写出的句子,写出那般美丽的霜花来的。于我,总是在最思念家乡时,想到霜花。霜花,牵动我思乡的情结情绪,久久难已平息。霜花,又一次,你让我想起故乡想起老父老母,想起我的乡亲,我的伙伴。我只想说:我好想家。
清晨,许多这样的清晨,许多这样的时候。在他乡异地,我立在妆镜前,看着妆镜里的自己。感慨白驹过隙,时光的匆匆的同时,情不自禁,会念起那美丽晶莹的霜花,念起我的家乡。霜花,真真是,一帘乡愁卷不成呀。
乡愁的散文13
乡愁是我二十年前对故乡那一挥手后的怅望。从此,我成了故乡久远的旅人。虽然频频回首,但是它还是依依难舍地把我远嫁了。再回去,我只能算是客人。除了热情的招待之外,它对我这位早已经城市化的女儿已经寡言少语了。
故乡对我已经陌生。
那个春天,在屋后第一次手捧《红楼梦》偷闲阅读,感受花飞花谢飞满天哀愁不已的小不点儿;那个夏日的午后,从松林中缓缓走来的采蘑菇的小姑娘,提着竹蓝,含着笑,如出水莲花;那个秋日的黄昏,在山涧玩水抬头那一瞬,痴望岩上芦苇性感“狐狸尾巴”的少女;那个冬天,因跳皮筋到天黑,回家被妈妈饱打的`玩皮娃娃。已如墙上年画,只能远观,不可近前。近前会被它催眠,接回过往。
要想很唯美地梦回故里也不容易,需懒洋洋地依在书房的躺椅上,手捧一本打开的书,再泡一壶清茶。书看得累了,品一小口茶,眯着眼睛,故乡就如吊兰爬下高台,用它温柔的手抚摸着我。于是,我就魔症了,化作千寻瀑布,唱着欢歌奔它而去,翩然投入它的怀抱。
在城市里生活的岁月如此寂寞,回望故乡才能给些安慰。当我在城市里受了委屈,或者是工作上有了重压,我总是会买张车票,不顾水陆交通的阻隔,爬坡下坎回到家乡。然后把自己溶入后山的松林,用手环一下手边的林木比上次来时又长粗了多少,寻宝一样拾起等我的松果。折一条灌木扎成环,戴在头上,于是城市的喧嚣就距我远了。我那时如一朵清香的蓓蕾,被故乡宠得不知天高地厚。
家乡总是要回去的,我的妈妈已经回去了。妈妈出来时没有工作,靠爸爸的工资来养活她,她一辈子都羡慕有工作的人。一个农村妇女,,在家里面所受的委屈可想而知了。最终,她老人家把自己变成村口一个土馒头,实现了她不要人养活的愿望。
望向妈妈墓碑上还是年轻时代拍的相片,怀中的白荷花和黄菊一枝枝散落。抚一下我的母亲,第一次发现我的妈妈也可以长得如此水灵。咽一下口水,仰望苍穹,不让泪水滑落:妈妈,女儿来看你了。下世,希望你生在富人之家,好好谈次恋爱,再也不要一辈子象佣人似的给谁煮洗啦。
三年前,妈妈也走进了我的乡愁。
回去,总要买一抱白荷黄菊,静静地跟妈妈坐一会儿。城市的家,变成了与我全不相干。含着泪,把对故乡的哀愁,化成了心中的千百诗篇,写在那云淡风轻的天上。
不会泪雨滂沱。故乡,一定要回去的。它总会用唢呐张扬的形式把它的儿女送出去,又迎回来。
乡愁,它是一本我读了又读的书;它更是我每每在午夜忆起时,刻意用浓墨重彩在心中描了又描,也难描出真迹的山水画。
乡愁的散文14
炊烟无形,风一吹便无影无踪;炊烟有情,出发点总是演绎着一派活色生香。除传说中的神仙不食人间烟火外,自古以来,有人类的地方总有不绝的炊烟袅袅升起。
小时候,在山沟沟的故乡里我总是讨厌炊烟,因为一日三餐总要与柴火打交道。柴火有干有湿,有大有小,有易燃的更有不易燃的,于是炊烟就时浓时淡,但天长日久,都无一例外地熏痛了我童年的双眸,也熏黑了赖以栖身的窑洞与房屋。
因为炊烟,我曾经泪流满面,因为炊烟,我须到田间巷陌寻觅更多的柴火。彼时,烧煤做饭在家家户户看来总是一件奢侈之事,即便逢年过节用上一段煤火,性急者也要往灶膛里塞上一把干柴,于是明火又起,炊烟顿生。或许在人们眼里,没有炊烟便不是在做饭,不经烟火洗礼的饭菜便没了可口的味道。
二十多年前的故乡,一派“田舍炊烟常蔽野”之盛景。下地干活时,望一眼不远处的村庄,有炊烟升起时,便一定是到了收工的'时候;上山放牛,待闻到熟悉的炊烟气息,便等同于获得了归栏的信号。炊烟四起时,山沟里便也飘散着浓浓的饭香,更掺杂着呼唤家人吃饭的浑厚乡音,顷刻之间,一幅恬淡而诗意的乡村水墨画便铺展开来。
炊烟里蕴藏着农家人最富个性的表达,因为炊烟下面的饭菜,或咸或淡,或辣或酸,都由自己说了算,都盛满了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体验。炊烟一定知道主人的秘密,但是它不去给旁人说,它只说给身边的清风,只说给天上的白云,只说给叽叽喳喳的云雀。
以往,平生节俭的父亲还刻意保留着烧火做饭的习惯,但突然而至的一场大病,让父亲丧失了做饭的能力,于是老家最后的一缕炊烟也无奈地消散了。其实,故乡的炊烟早已没了昔日的盛景,这是时代的进步,然而于我总带着淡淡的伤感。
近日户外旅行,见一饭店为了招徕生意,招牌上竟赫然写着“柴火饭”。果然,一口黢黑的大铁锅下,一炉子火红的干柴正熊熊燃烧着,仰望升腾的炊烟,我仿佛仰望着家园,仰望着那炊烟笼罩的山沟沟……
乡愁的散文15
江南的风,吹醒了塞北的梦,蒙古国戈壁的盛夏,也悄然停留在炎阳高照戈壁的渡口,几声布谷鸟清脆的啼叫声,唤醒了漂泊游子无限的思念,犹如夏日蒙古国戈壁的野草,疯狂地生长、蔓延!
因为自己醉心于远去的脚步,唯有挥不尽的一抹乡愁,在心中徘徊、回荡。身处异国他乡,每当业余时间,对祖国黄土地上的故乡眷恋,永远是挥之不去的乡愁,只能合一缕和煦的暖风,让乡愁的心儿,停留在异国戈壁夏日炎阳高照的路口徘徊!
一个人若从来没有离开故乡半步,永远体会不到那种乡愁的滋味!乡愁,是一种浓烈的酒,随着时间越长,越能散发出浓浓的醇香;乡愁,是劳累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每当进吗, ,入梦乡,痴痴的相守;乡愁,不论四季更迭,是永远停留在季节深处,像夏日的季风,只有在梦境的空间里,穿越距离的时空,停留在故乡每个熟悉的角落,与家中的亲人一起共婵娟、迎来朝阳、送走晚霞遥望的守护!
可惜,风来梦醒,无情的打湿了相思的停留的渡口,只好揉揉睡意朦胧的眼睛,从新开始了新的一天艰辛的拼搏。
每当在异国他乡,孤寂无助时,喜欢借一支素笔和一张素笺, 诉说一路走来点滴欢笑和拼搏的泪水,无拘无束的挣脱世俗的烦扰和权利的'禁锢,尽情地流露于字里行间,在爱好文学的这片沃土上自由的驰骋,演绎着世人不知的角色和秘密,让乡愁化作一杯清醇的米酒,在寂寞的异国他乡的黑夜中,温暖自己,明亮自己艰难的处境与困顿。
夜里,每当拖着疲惫的身躯,沉睡、进入甜甜地梦乡的时候,梦见自己躺在祖国温暖的黄土地怀抱里,感觉到那么温暖、舒适和温馨。此时、此刻的故乡,鲜活鲜活的展现在游子眼前,故乡的那一山、一水、一草、一花、一木,都显得是么亲切!还有生存在黄土地上面心底善良的父老乡亲、娇妻爱子,他们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绘成了一幅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清晰似在身边;同时,也仿佛听到了黄土地母亲呼吸的声音和黄土地心跳的韵律,就像佛经中超度苦难的梵音,如此惟妙惟肖,每时每刻,教诲着黄土地上的人们,让那一双双慈祥的眼睛和善良的心,善待人世间的每个生灵和每件事!
自从踏上这片异国他乡陌生的土地,在今天掌握政权的势力眼皮下,过着小心翼翼、胆颤心惊,藏匿着自己只有背影没有背景的日子,可以想象是多么的无奈和孤寂,就连平时下班的业余时间不给报酬的兼职岗位,也被今天执政者无情的剥夺了,充分的利用起来!听到那些走狗们使劲的“咚咚”敲响我寝室门的时候,让我厌倦至极,可是那些走狗们是当今执政者的连襟,我无能为力反抗,惹不起也躲不起,只能在内心深处产生极其反感的情绪。因为他们无情的打乱了我创作的思维与思绪,我只能掩卷搁笔,让记忆编制的梦,等待时间一点点消逝。
“哎,他乡的水再甜,月还是故乡的圆!”眸然回首,当许多朋友们听到我出国谋了一份好差使,可以发洋财,挣到美元的时候,给我投来了极其羡慕的眼光。可是,他们可否知道,在别人的故乡,在他人的一亩三分地里,自己为生活奔波的艰辛和不易、处处受到挫折和无助?他们能否体会“天下乌鸦一般黑”和寂寞时思念亲人的泪滴?
凄凉、无助两应同,此地只有笑淡怨恨明月中。对于异国他乡漂泊的游子来说,只有对祖国故乡的惦念和对家中亲人的思念,却一如既往,就像蒙古国夏日戈壁里的野草,一样疯狂的生长、蔓延!
【乡愁的散文】相关文章:
乡愁的作文07-19
乡愁的作文(经典)10-17
《乡愁》的赏析08-18
关于乡愁作文09-17
我的乡愁作文05-06
有关乡愁的作文07-17
关于乡愁的作文07-22
【热门】乡愁的作文12-08
乡愁味道作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