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散文

时间:2024-07-26 14:12:02 优美散文 我要投稿

[实用]优美散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美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优美散文

优美散文1

  清明的前几天,接到了姐姐的电话,她说:“清明快到了,你别忘了在十字路口给爹烧纸,一定要在十字路口,要么离得几千里路,爹会收不到的。”之后她又补充道“清明那天,三哥和三嫂是会到爹的坟上烧纸的”,以示让我放心,爹的坟头上是有香火的,因为家中还有儿子和儿媳妇儿。

  父亲葬在康保他耕耘了近五十年的那块土地上,自从父亲去世,在春节、清明、农历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以及祭日这几个鬼节去给父亲上坟,就成了家里人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除了祭日外,其他几个上坟日前,我总会接到姐姐的来信或电话,嘱咐我要在远离家乡的地方给父亲烧纸,并且总是十分虔诚地告诉我:“一定要在十字路口”。每次电话中姐姐的声音都显得苦涩、压抑和愤懑,这次也不例外。

  回到家中,我将姐姐打来的电话告诉了母亲,母亲说:“家里有你三哥三嫂,他们去坟上烧烧纸就行了,你们这么远的,就甭虚应景事了。” 我觉得母亲言之有理,把祭奠之情存乎于心里,经常咀嚼父亲的教诲,吸纳家族的精神传承就足够了,着实比虚应景事要强。但一想到姐姐苦涩、压抑和愤懑的电话,就又觉得在十字路口烧纸并非虚应景事,可能已超越了死去的和活着的人之间的关系,更现实、更富于情感的是要体现活着的人之间的关系。

  我说:“姐姐的意思还是在十字路口烧点纸的好……” 母亲打断了我的.话头:

  “你姐姐心里不好受,她是想给你爹上坟的,但咱们康保的讲究,有儿有女的人家,在鬼节,女儿是不能给父母上坟的。有一年你姐姐去上了一次坟,你三嫂就唠叨了好几天。”母亲淡定若素的话让我吃了一惊,我已经离家三十年了,真不知道我的故乡还有女儿不能给父母上坟的“讲究”。

  母亲也是女儿,真还没有听说过她在鬼节给姥姥姥爷上过坟,母亲从旧社会蹒跚走来,庸俗礼教已经将她的精神禁锢的像她的那对变形的脚一样,即便放开了缠脚布,这脚型也永远不会再复原了,我注视着母亲那张没有表情的脸,那张逆来顺受的脸,那张极注重“讲究”的脸,那张淡定的脸,浑身的血液像加了泵一样涌向了头顶,这“讲究”就是通过这样的母亲们一代代承继下来的。

  那么三嫂呢?出生在新社会的三嫂也是女儿,父母均已辞世,她抑制不能为亲生父母上坟的感情,却能恪守不为自己父母上坟的“讲究”,当然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大姑姐、小姑姐给她的公婆上坟。我能想象得出三嫂那次指责姐姐到她公公墓地上上坟时的神态:对着一群追求“讲究”的村妇,吐着点点唾星:“哪有闺女去给爹娘上坟的,这会防害儿子的……”

  “是啊,是啊……”于是,村妇们都为三嫂敢于维护“讲究”,维护媳妇权利的勇敢言行发出赞叹。 我也能够想象的到姐姐听到三嫂指责后的心情,她只能默默地挥泪,叹一声:“爹啊,我的天啊……你怎么不把我生做个男儿身呢……”

  只有女人才会兼具女儿与媳妇的双重省份,也只有女人才会在同一意域下,让另一个女人吞噬与亲情相悖的苦果的时候,自己也在享受着别一个女人送来的同样的苦果。这就是康保人的上坟“讲究”。

  清明节的前两天,老家在沧州地区的妻子对我说: “我大姑、二姑和姐姐今天都回到了家里,给我爸爸上坟,十点前我也得赶回去。”

  我说:“我陪你去吧。”

  妻子回答:“哪有女婿给岳父上坟的,那会让人笑话的。”

  这也是“讲究”。在沧州地区,每逢鬼节,直系血亲都会去为死去的长者上坟,并且是以女眷为组织者和主祭奠人。

  在《西游记》里,描写了很多个土地、山神、城隍等神仙,他们分别主管一个区域,实质上是玉帝任命的基层官吏。这些土地、山神、城隍水平、能力参差不齐,所在地域不同,执行的政策也各不相同,这大概就是“十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形成的原因吧。就以上坟为例,同是河北,“讲究”尽然差之千里。我想,康保的那些土地、山神、城隍肯定是一帮混蛋白痴,食的是乡亲们供奉的香火,却没有像沧州的土地、山神、城隍那样,为乡亲们制定一些人性的、有益于亲情交流的“讲究”,着实应该投诉撤换他们!

优美散文2

  静谧的生活里,总会有一首歌、一首诗、一段你不知出处的歌谣,打动你。使你从无人问津的角落,走到万人瞩目的舞台。

  也许渺小其实有时候并不可怕,当你发现你渺小到被他人嘲笑的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悲哀。小时候那种异样的眼光,因家庭、容貌、穿着等,让所有小朋友在躲避、嘲笑,所以那时你很渺小,渺小到让所有人嘲笑。

  终于有一天,你开始长大,开始懂得了一切。可小时的不堪回忆,依旧使你变得时不时感到自卑,但是你所谓的自尊开始逐渐强大,你懂得如何如何反击,并且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坚强中充实自己。也许是墙间的牵牛花;也许是那缝隙间的微生物;也许是在那清晨躺在路边的树叶上正在逐渐蒸发的水珠,这是渺小的却在坚强的释放最美丽的瞬间,从而使你感动,从而使你坚强,变得不懂什么叫畏惧,因为你知道你只有一次机会,一次不可挽回的青春。

  现在的你也许可以很自然的走在人群间,并且与他人的自然交往,并时刻准备着面对一切突发的状况,你开始学会站在众人面前发言,开始懂了人心有时的不可测,你开始发现那些美好单纯的人是多么让人珍惜。当你背后被人捅了一刀是,你只能咬牙微笑面对,因为你知道你其实还不够强大,你必须时刻保持微笑,即使很内心愤怒。所以你在成长,在逐渐的使自己更圆滑,更懂得应对与感受人心的变动。

  也许你也曾不了解使你真正改变的是什么,因为他们也许很大或者渺小到你的视觉范围以外。也许是你现在早已忘记歌名的一首歌,那句“我一直在流浪,却不曾见过海洋。”,或者“你不曾孤独,我一直在你身旁。”,也许是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插曲。

  生活就是这样,被点点滴滴的事情填充,就这样的在不知不觉中逐渐长大。

  也许你现在和我一样在成长的路上不知方向,不知终点,处于高中时我们拼命努力才换得的大学生活中。在那时的不甘、不愿、或者是老师与父母的一个眼神,或许是那句“凭什么别人可以,而你却不行。”而变得努力和自尊心的.强大,才走到今天。那时不管你是否高考失利,或者是超常发挥,现在的生活就是这样,只能是“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继续自己的生活,并且继续的努力变得更完美中。

  生活中有许多道光指引你,让你从自卑中逐渐走出,逐渐变得强大。也许你曾是那天空中原本不明显的星星,在轨道中徘徊往复,但经过无数次碰撞积累从而变得强大,也许有一天你会划落,但那也许是你最华丽、最完美的演绎了你自己的一生。

  冰雪固然美丽,但你可曾发现在其中游离的单细胞生物,他们不知疲倦,不懂追求,没有人类所谓的高级思想,却依旧坚持他们本能行的摆动其的触角,只求可以获得更大的空间去游动,当阳光照射他们也会消失,不知痛的滋味,不知为何消失。

  青春如同青石板上远去的马蹄,将昨日尽情的燃烧。我们不可能将时光往复,不可能将身边的人永久留住。请珍惜你生命中留下脚印的过客,因为你不可预料到他们何时来,也不知何时别过,更不知会带给你怎样的故事与怎样的改变。

优美散文3

  偶然的一天,我回到老家,碰到了儿时的伙伴,也是我小学、中学的同学——阿海。一见面,我们四目相对,好一会儿,才认出对方是何许人也。看着这位又高又胖的中年男子,怎么也无法让我想起,他——就是当年那个个头高高的、瘦瘦的,学习成绩总是班里倒数前几名的阿海。

  是呀,一晃25年过去了,能不发生变化嘛!

  互相拥抱之后,免不了相互问询。不聊不知道,一聊真叫人大吃一惊。

  虽然是同龄人,可如今,人家已经是拥有百万资产的老板,先后娶过两房太太,生有两儿两女,真可谓是儿女满堂、生活无忧。谈话间,又聊起了儿时的其他伙伴,于是又突发奇想,何不找个时间聚上一聚。二人一拍即合,说办就办。

  果然未出一月,阿海约了10位初中同学,皆是我二十多年未曾谋面的同窗好友。我喜出望外,提前一周,就开始调动自己记忆的细胞,努力回忆着她们各自的面孔。

  这天下午四点,我和阿海早早地来到“长虹饭店”。谁让我们是发起人和召集人呢!还别说,同学们还真给面子,别看二十多年没见面,还都有些军人作风:招之即来,准时守点。四点刚过,同学们就陆续来到约定地点。

  首先到达的是一位女士,身材不高,胖胖的,带着一副深度眼睛,一副学者的打扮。我不由一愣,这是……?

  阿海急忙向我介绍说:“这是阿红呀!”

  我连忙上去问候,但无论如何也不敢与当年那位身材苗条、学习优秀的阿红相提并论。想当年,阿红在我们班学习成绩一直非常稳定,总是名列前三名。对于她,能考上师范或重点高中,我们不会有任何怀疑。然而,结果她却没能考上师范,也没能考取重点高中,只上了一所普通高中;后来,自然与大学无缘,只好回到村里,当了一名地道的农民。再后来,村里考虑到她曾经是学习尖子,就安排她到小学代课,也算是圆了她的老师梦。可谁想,一干就是13年,不但没能转正,还被辞退了。没办法,为了养家糊口,只好以保险生意维持生计。

  这时,又来了一位女士,我一眼就认出她是阿娟。因为,她曾经是自己的同桌,而且与二十多年前相比没多大变化,除了增添几分风度和气质外,还是老样子,尽管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阿娟学习很优秀,如今已是乡镇级领导干部,还专门派人为本次聚会送来一些礼物,已尽同学之情。看来还是领导想得周到。

  说话间,一位中年男子走进门来,看上去有些眼熟,可就是一时叫不上姓名。经介绍,原来就是上学期间与自己关系十分密切、学习成绩却很一般的阿生。据说,如今他在交通管理部门工作,手下也管着数十号人,前途看涨。小伙儿依然帅气,尽管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面部也添了几道皱纹,但是诙谐幽默的谈吐,时刻证明他的心理年龄依旧年轻。

  此时,又一位女士风风火火推门而入,进门就抱拳大喊:“同学们好”!原来是阿春,性格依然没有改变,总是跟男人一样大嗓门,直来直去。在她的召领下,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有说有笑,不像开始那时还有些拘谨。

  “阿春,你如今在哪里上班?”大家关切地问。

  “嗐!我是占了老公的光,现在北京科技大学上班,担任图书管理员。听说同学聚会,老公特地开车从市内送我过来的。”大家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在大学里上班,你的学历也不低吧?”

  “别看我上学时学习一般,如今已经学完了大学本科。”我们又一次向她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看来阿春是在座人中学历最高者之一了。

  这时,有人提议:“我们边吃、边喝、边聊,好不好?”大家一致赞同。

  席间,大家以茶代酒,有说有笑,相互祝愿。不觉四个小时过去了。这时,阿春的手机响起,原来是老公开车来接她。大家不由地向她投去了羡慕与祝福的目光。

  大家陪着阿春走到楼下,互道珍重,彼此祝福,然后,也纷纷坐上各自的车辆,瞬间消失在夜幕里。

  回来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仅仅二十多年,每个同学都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让我感慨的是,上学期间学习优秀的学生,后来未必就会过得好,而学习一般或较差的同学,后来未必就比别人过得差。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真有“命运”之说嘛!

优美散文4

  喜欢雨,却很少亲近它,喜欢奔跑,却很少看到自己的背影。

  深秋的季节,总是多雨。从外面回来,靠近广阔的草地,亲吻金黄的沙漠,才会更加温暖。离别数日,踏上返乡的路,便是一路所向。自己不是一个离不开家的人,但是对家乡的情谊,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浓厚。

  火车在走动,每到一站,有人下车,也有人上车,但和往日相较确实稀疏多了,可能是中秋节的原因吧!也不知道自己睡过了几站,只听见自己耳边有很多声音,想来是又有旅客上来了,掀起盖在胸前的衣服,揉揉眼睛,戴上眼镜,眼前已经坐了三个年轻人,看到有人看他们,他们很友好的笑了笑。一路上自己多是沉默,也许是旅途的劳累,也许真的是对陌生人有所抵触,除了睡觉,只是盯着窗外细看。听他们三个一路的聊天,晓得他们是去外地打工,所以才不能在中秋佳节和家人共度良宵。坐在自己对面的男孩,一直在睡觉,但好多次都被别人打扰,不能很好地入睡,听他闷声的牢骚,自己便开口劝他。没想到这一开口,彼此之间的话匣子也打开了,他黝黑的皮肤和瘦弱的身体于他所从事的工作真的不大相符,但他确实已经奔跑在工地上几年了,靠着力气和技术,生活也着实不错。走了一路,也是交谈颇深,到了自己所熟悉的家乡,自己还友好的做起了解说,跟他们介绍了自己的家乡,邀请他们有机会来这边旅游。

  下车后,提着包,想着刚才的那三个人,一边往车站赶,一边在想,人生,有时候真的很奇怪,只是匆匆的相遇,但好像彼此之间已经很熟悉,总有说不尽的话语,总有道不尽的心思,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知己吧!不在一生,也不在一世,只是那么一刻,便已足矣。

  赶了一路车,再次上车,没来得及多想,已经是沉睡了。过了好久,听到车窗在响,第一感觉便是下雨了,车一摇晃,身子倾斜,窗外果然已是秋雨绵绵,深秋的雨,很少这么激烈,好似梦中的虚惊,很突然,也很意外。打在车窗上,像泪水,慢慢擦拭,轻轻滑落。路上已无人群,只有远处的山,近处的草,安静的迎接着这份恩赐,没跑,没躲。

  听到司机说到站了,车里的人开始埋怨起来,这样的天气出门真倒霉,也许是因为自己一个人,没有埋怨,也没有着急,只是安静的出了车门。雨滴瞬间便打在了自己的脸颊上,很湿,也很冷,滑落到脖间,便往回家的路奔去。想着一会雨可能还会大一点,便买了一把伞,店主给了自己一把黑色的伞,但自己还是选择了红色,也许只是它比较明亮,也许是自己还没有办法忘记曾经那个有关红色的记忆。打着伞,提着包,穿着帆布鞋,牛仔裤,一个人,一条长长路,便选择了等待。那时,天边已失去了所有的色彩,只有淡墨了的暗黑,透着一股白色的烟云,好像世界的喧闹,在这一刻都可以停止。

  等了不算很久但,雨水猛的密集了起来,不知道是因为起风原因,还是今日的雨它就该如此密集,撑起的伞,顿时没有方向,循着风向,旋转了一圈,发现风一吹,雨水都是倾斜而下,鞋子首先便被打湿了,已经堵了好多车了,但没有一辆车愿意停靠在路边,雨越来越大,自己清楚在等也无济于事。

  转身便往前走去,伞打在自己头顶,向后撑开,刚好顺着风,没走几步,雨水蔓延了整条道路,表层的水,开始翻滚,没多久,马路已经成了水路,每踩一脚,每走一步,溅起的水花足够清洗裤脚,鞋湿了,裤脚湿了,裤腿也湿了,自己能感觉到裤子和腿已经沾染在一起了,很凉,也很冷,想要找个人家避雨,但是远远望去,出了路什么也没有,出了前进,自己好像在没有别的选择,那是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走,一定会到家的。冷风更加猛烈了,雨水倾斜的更加厉害了,自己的伞不能撑起整片天空,雨水打在衣服上,很快屁股上的水已经起水花了,自己一个手提着包,打着伞,另一只手,捏着衣角上的水,裤子上的`水,还有抬脚就可以到处水的鞋子,从里到外湿了个透,记忆中真的没有在这样的雨中行走过。

  但是很奇怪,自己不仅没有着急,烦恼,只是安静的迈着脚步,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水坑,包湿了,里面的衣服也湿了,裤子贴着身体,随着雨水,一起冰冷。身边的车一辆一辆经过,但还是没有车愿意停靠在路边,整个天空淡墨了痕迹开始消散,只有多情的鸟鸣声,有点凄凉,也有点萧瑟,听不出来自哪里,好像很近,但又好像很远,也许闭上眼睛,它就会出现在面前。带着安静的心,拖着已经疲惫的身体,每一个脚印,每一个步伐,今晚终归是要回家的,雨水再多,一条长路,坚持,总有终点的时刻。走累了,看着凸起的山路,放开嗓子,哼起小曲,空旷的原野,暗黑的土地,和自己一起呼吸着,一起行走着。

  走了很久,已经放弃堵车的自己,只想安静的走完剩下的路。但就在这时,一辆车停靠在了路边,他操着一口乡音,问自己去哪里,问完便要自己上车,很奇怪,等车那么久,当车真的停下来时,自己发现有车没车对自己已经不重要了。跟司机师傅是自己全身湿透了,在上车恐怕会弄湿他的车,可是司机师傅二话没说,便打开了车门,看他的举动,自己在没拒绝,上车后,司机师傅寒暄的话语,瞬间温暖了自己的心,下车前,自己要给师傅车钱,可是司机没要,只说,“希望有一天,你也会为他人在雨中停车”。便远去了。

  人生有很多相逢,我们从来都不会刻意地去猜想它会是什么结局,不论是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还是秋雨绵绵的多情日,每走一步,它都会是最真实的记忆。

优美散文5

  我们中学毕业已有35年,有同学开了QQ群,并组织同学聚会。真是岁月变迁,人物是非,当旧照片在QQ上发布时,我看到的瞬间,回忆起老师同学,我仍记得蒙笼的爱/亲切的情/同学的友谊和调皮的玩笑。在旧照片上,同学的姓名和形象成谈论的重点,在相见相认的过程中,我们百感交集,旧照片成为我们在一起的'铁证。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实是好记性不如有照片。看着旧照片我有穿越时空的感觉。在聚会的谈论中,有君说“如果与在座的某位有爱的故事,我估计是会崩掉牙”确实,在座的女同学个个人见人爱/青春依旧/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但老师说“你和她可以的”,当时,我没懂,现在明白了。当爱开始时,命运就改变了,一切皆有可能,现在的你就不是你了。

  爱要大声说出来,改变就开始,时不可失,机不再来,当你“以爱的行为,成为她生命的习惯”你就成功了。在QQ上,有蓓说:“有道是好作者是被夸出来的,啊呀呀,不得了”只要抓住机会,一切皆有可能。人生过程中,发现机会,创造机会难得可贵,千里马可贵,伯乐更可贵,改变一点点,今后就无限,差之毫里,失之千里。人的认知是知易行难。宝藏易得,一知难求。

优美散文6

  北方人对春天的期待,南方人是无法理解的。南方的春天说来就来了,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的,似乎一夜之间花开了,草绿了,春天就在眼前了。可是北方的春天经过了漫长的冬天,整整三四个月不见一丝绿意,心似乎都被冰雪冻住了。等待的日子那么长,那么久。一旦有了一丝春天的气息,心立刻就激动了,就雀跃了。就在家里呆不住了,就想走到外边,去感受一下初春的气息。

  立春是春天的开始吧?可是立春以后的日子还是没有一点春天的迹象。春节过后,春天就该来了吧?可是迟迟听不见春天的脚步响起,也看不见春的身影。春天似乎没有感觉到人们盼望它的心情很急迫,很热切。它躲在冬天的后面羞答答地不肯露面,任凭人们千呼万唤,也不肯露出一丝笑脸。可是毕竟春天离的很近了,稍不留意春天就悄悄地洒下一点暖阳,让人们的心里感觉暖暖的。

  柔和的阳光,轻柔的南风,让人们的心里冰都融化了。待在家里一整个冬天的小孩子,开始在暖和的阳光下跌跌撞撞地学走路,身边有妈妈在保护着他们,看见的人说,噢,一个冬天没看见,孩子都会走路了。还是孩子长得快,冬天也没让他们的成长停滞,都学走路了。看着他们在开心地走着,笑的咯咯的,看得人心里暖暖的,甜甜的。情不自禁地跟他们蹒跚的脚步,逗着他们玩。冬天猫在家里的的老人们开始坐在朝阳的地方晒太阳,暖暖的阳光晒得他们直打盹。冬天过去了,他们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迎来了春天。在他们身边少了几个人,他们没有熬过严寒的冬天,走了。他们叹息着,庆幸着。春天来了他们不用怕了,最难过的日子过去了。他们轻声嘀咕着,那个谁,还有俩天过年了,却走了,没有吃上过年的饺子。那个谁,再过完年的第二天走了,好歹又长了一岁,让儿子的大门上贴上了过年的新对联。看着在那里蹒跚走路的孩子,他们叹息着,还是孩子好,见风见日的长。几天不见就长本事了。不像老人一天不如一天,过一天就离死近了一步。不管怎么说冬天是过来了,老伙伴又能在一起,说说笑笑了。春天不光是小孩子的,不光是年轻人的,也是老人们的。

  暖暖和和的日子,所有的人都开始活动了。该干活了,果园里的果树,需要修剪,需要施肥。男人女人都走到了山野里,开始了一年一度的修剪果树的生活。看着果树上鼓鼓的花芽,心里充满了喜悦。虽然远处的山,近处的田野,都不见一点点绿意。毕竟天气晴暖,春天早晚是要来的,春天眼看就在眼前了。性急的女人端着盆子去小河边洗衣服,有人问,河里的冰化开了吗?回答说,没有,砸开个窟窿,就可以洗了,现在河水不那么凉了。是啊,跟冬天比很是两样了,过上那么一天两天的,那河里的冰都化开了。河水哗哗地流淌着,唱着欢快的歌。岸边的柳树,虽然不见一点绿色,可是枝条柔软了,轻轻地在微风中飘拂,带来一丝浪漫的气息。就有爱美的人开始脱下棉衣,换上轻薄的衣衫,脚步轻松地在暖暖的阳光下悠闲的散步。吹着温暖的春风,心里有无限的喜悦。包裹在厚厚棉衣里的身体,终于可以放松了,浑身都有了劲头,眼神也那么有光彩。有人开始剥花生种子了,虽然种花生的时候还远远不到,可是早点剥出来,也好干别的活。春天的活,是干不完的。一个女人开始剥了,别的女人就着急了,也开始剥。她们三五个人一起坐在暖和的阳光里,,一边剥花生,一边说着家长里短。家里的老人,孩子,还有那个他,有许多的话题可以说。说到热闹处,就笑作一团。说着话,活干得也快。说说笑笑的太阳偏西了有了凉气,各自就回家做晚饭。

  这样的日子,谁都喜欢。可是这样的日子,也不是每天都有的。往往今天太阳那么暖暖和和地晒着,明天天气就变了。北风呜呜的刮着,地上的土坷垃,小石子都被风卷到了空中。风吹的人都睁不开眼睛,这样的天气走路都会被风吹倒,更不要说干活了。这样的时候,人都被关在了家里。听着那风呼呼地叫着,觉得冬天似乎又来了。都说懒汉听风,越听越凶,一点都不错的。如果谁不惧狂风走出去,觉得那风也没有那么寒冷。在大风天里虽然不能干活,可是也不是那么寒冷。吹面不寒杨柳风,说的就是这样的风吧?七九小河开,八九雁归来。九九加一九,赶着黄牛遍地走。说的就是初春时节人们该干的`活。春风拂面,土地解冻,人们该赶着黄牛耕地了。现在不用黄牛耕地了,不需要赶着黄牛遍地走了。都是机械耕地,用不了几天就耕完了了所有该耕的土地,只等着季节一到,开始播种就行了,省去了许多功夫。省下的功夫,都用在了果园里,初春果园里的活不是很累人,也不是很轻松。每天在果园里,忙活着。春天的感觉虽然不是那么明显,毕竟有了一点春天的气息。干着活就有一群一群的大雁,从天空飞过,往北方去了。就像秋天的时候,它们往南方飞去一样。它们是对季节最敏感的鸟了,它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该来。秋天看着它们飞走,心里有着些许伤感,它们一走冬天就该来了。现在看见它们飞来,心里却有着强烈的喜悦。它们一来,春天就应该来了。山野里的小麦苗开始返青了,虽然还不是绿油油一片,可是它们却是在开始生长了。

  菜园里的韭菜上面盖着厚厚的枯黄的老叶子,把它们划拉出去,嫩绿的韭菜芽静静的趴在那里。只等来上一场春雨,它们就伸展开来,繁茂的生长了。春雨一场一场暖,每下一场春雨,不管是大雨还是小雨,哪怕是牛毛细雨,天气就暖和了许多。春天的味道也就越发的浓烈,春天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初春时节,春天的消息还很远,春天的气息还很微弱,不过,春天却是在来了,慢慢地,轻轻地,不被人觉察的来了。

优美散文7

  再过几天就是奶奶去世三周年的忌日,父亲要给奶奶立一块墓碑,让我写几句话,提起笔来,猛然发现,我竟不知道奶奶的名字。母亲说:“你奶奶哪有名字?那个时代,贫寒人家,谁还给哧的(榆社土话称女孩子为哧的)取名字?她属马,人们都叫她‘马哧的’。”可我总不能在奶奶的墓碑上写“马哧的”三个字吧?父亲说:“那就写‘杨张氏’吧。那个时代出嫁后的女人都是在自己的姓前加丈夫的姓,后加‘氏’字”这公平吗?奶奶活了八十三岁,竟然连她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但想想也只能这么写了。父亲说得对,那个时代的女人都这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可奶奶“从”夫的日子也只有短短的四年啊!奶奶二十岁出嫁,二十一岁生下大伯,二十四岁守寡,爷爷去世后的第三天生下父亲。一个人拉扯大了两个孩子,没有爷爷的日子,她过了五十九年,个中辛酸几人能解?

  爷爷是烈士,生前是榆社县二区农会主席,他走的时候只给奶奶和他的孩子留下三间旧瓦房。艰难的时代,贫寒的家境,一个女人领着两个幼小的孩子,太不易了!但奶奶决意不再嫁,“就这么活下去吧!”然而,兵荒马乱的年间,怎么活也不安宁。

  那一次,秋雨萧萧中日本人进村,奶奶领着孩子们“躲难”,慌乱中将父亲弄丢在一个山洞里,过了一天一夜才找到,可父亲已奄奄一息了,后脑勺上长了一个特大的“疮”,好了以后长过疮的地方就再也不长头发了。差点丢了儿子的锥心之痛后,奶奶依然不改初衷。尽管她的妹妹在丈夫去世后因生活艰难已改嫁了。

  吃糠咽菜的岁月里,奶奶竟强撑着让父亲读到了中学。那种见识非同一般啊!社城中学离奶奶家有十里路,父亲说,那时,每个星期天吃过早饭后才回家,春冬时,一路走一路捡干柴,回到家后能捡一大捆,够奶奶两三天烧火做饭用。见见奶奶马上便走,赶上学校的中午饭,因为家里没吃的。夏天,只要不上学,一般不穿上衣,太穷了,不节约着穿不行。每当说起这些旧事时,奶奶总会泪流满面。

  就这么苦熬着,孩子们也长大了。在榆社中学只读了几个月高中的父亲辍学后,到了榆次经纬厂打工。大伯是村里的“能人”,木匠、瓦匠、石匠,样样在行。记得我小时候,他还给我用小木块做玩具汽车。后来,大伯到县剧团拉板胡(唱晋剧用的一种乐器),可是,25岁那年,他得了一场大病,从此,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癫痫、肾炎、心脏病,让他无法正常工作,正常生活,只能回到村里。与父亲的落差,让原本忧郁的大伯更忧郁了。“死”是他常挂在嘴上的一个词,而且也多次付诸行动。每次都是在奶奶的哭喊声中才罢休的。他的癫痫病又是三天两头犯一次。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天晚上刚刚吃过晚饭,听见奶奶的屋子很响的“咚”一声,然后是奶奶大喊:“来人啊!”我们跑过去,大伯的头砸在门槛上,口吐白沫,奶奶坐在地上努力地扶起他,给他身底垫一块草垫。她的头上是汗,眼里是泪,嘴里说着什么,似乎在骂狠心的爷爷给他留下这么多灾难……大伯活了62岁,就这么和奶奶折腾了37年,37年里,大伯竭力想治好他的病,四处求医问药,家里的钱大部分都用来买了药,包括奶奶的烈士遗孀补助费。有一次他花了75元钱买了一个游走医生的一副中药。吃了后药物过敏,皮肤都发了紫。奶奶守在他的身边两天两夜没合眼,头发一下白了好多……她心中的苦谁知道啊!

  然而奶奶却异常地达观,流过泪,唠叨完,生活依然过得一丝不苟:她的小闹钟让大伯做上木匣子保护起来,她的铝锅放在地上的时侯要垫一块纸板,以免锅黑弄脏了地板;甚至连上厕所用的纸她都撕成恰到好处的小方块,分放到盒子里;她给我们捎来的黄花菜一小把一小把用线捆好;秋天里,收回来的.豆子、红薯什么的,她都会分好、中、差装在不同的袋子、箱子里。奶奶去世后,我们从家里找出那么多小袋子,粗布的、塑料的,完好的、打补丁的……让人看着就心酸。她自己的饮食起居也是极有规律的,三餐之间,什么时候该喝水,什么时候该吃点饼干之类的东西,冲奶粉时加多少糖都是有规矩的。她的这种习惯一直坚持到她去世的前几天……在奶奶的一生中无论日子艰难还是顺利,在不亏待儿孙的基础上她都会尽可能的不亏待自己!儿孙们给她买回来的衣服,她马上穿上,给她买回来的吃的用的,她也不藏着掖着,该吃就吃,该用就用……苦中求乐,这是奶奶的生活准则。我曾与母亲说,把奶奶的经历换给我们,死都不知道死几次了。可奶奶却活得有滋有味。

  大伯去世后,父亲把奶奶接到城里,十七个月与她近距离相处,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奶奶的认真与达观。我知道了她的寿衣是自己想好什么颜色、什么料子后让妈妈买回来的,好几件都是她亲自缝好的;父亲为她砌好坟墓后,还得把她抱下去亲眼看看是什么样子她才放心……她把死看得如此的认真与平静,仿佛是迁新居,仿佛是离开儿孙去旅行……

  这就是我的奶奶啊,苦难的奶奶,生活得极认真又豁达的奶奶……写到这里,我想起了电视剧<沧海百年>的片尾曲:“我知道人间路/曲折不好走/我知道人间事/沧桑不好受/可是,花开一季/人生一世/累又算什么/苦又算什么/只要风吹过雨来过/痛过也哭过/才能在岁月的门后/把那些辛酸当作笑谈说。”奶奶不会用语言“把辛酸当作笑谈说”,但她用行动说了。奶奶是平凡的,但又是不平凡的。可是小小的墓碑又怎能写下这么多文字?想了想,我只能在“杨张氏”的后面写下“贞节”“达观”两个词,但后人能从这两个词中读出那段凄婉的故事吗?

优美散文8

  贫穷是人生的财富。

  贫穷时常让我们感到自卑。然而有时贫穷却能够激励我们不断前行,是我们内心深处奋斗的.源泉、支撑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我们应该庆幸自己是一个贫穷的人。因为一个贫穷的人也许能够体会到富有的滋味,然而一个富有的人,或许永远也体会不到贫穷的滋味。

  当你一无所有时,贫穷是一种苦涩,一种觉醒;当你挥霍浪费时,贫穷是一种羞涩,一种愤然;当你家财万贯时,贫穷是一种警惕,一种思考。

优美散文9

  在我的写字台上放着一个茶杯。从没有清洗过。

  杯子内壁的茶渍层层叠叠。交织在一起。诡异而绮丽的花纹。

  碧螺。龙井。毛尖。茉莉。普洱。

  时间的记忆。

  我从不相信时间可以让人忘记些什么。就好像我从不相信人的记忆可以被抹去。

  所谓的忘记或者是失忆,无非是人面对一些自己不想再想起或者不愿意面对的事情的时候而出现的刻意去要求自己不再想起的或强或弱的心理暗示而已。

  我面对任何事都不愿意选择忘记。

  那仅仅是自欺欺人。

  记忆是每个人心中最后的财富。没有人有权利剥夺其他人的记忆。就像是茶杯上的痕迹我一样不认为自己有权力把它们洗去。

  那是属于它的记忆。

  茶杯的记忆是留在内壁中的茶渍。

  而人的记忆是留在内心中的伤痕。

  最坚强的人一定是内心深处布满伤痕的人。

  就好像最坚硬的树干一定是疤痕密布的树干。

  这是一句古老的德国谚语。我已经记不清是在哪里看到的。大致的意思就是说一棵树因为受伤而结疤的部分往往是整棵树干最坚强也最有力的部分。

  一棵树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因为外在的因素而在树干上留下这样那样伤疤。

  就像人一定会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会因为自身的经历而在心中留下这样那样的记忆。

  一个人在降生的时候,一定会拥有一副完美无瑕的躯体,也会拥有一颗毫无伤痕的纯净的心。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以外而在身上留下或大或小的伤疤,也会在心中留下或深或浅的伤痕。这些伤痕就是记忆。

  尽管没有人乐意承认,但是也没有人会否认,任何人心中的回忆大都是不愉快的。

  似乎一直以来,人都是一个更喜欢记住不开心的经历的`物种。

  就像树干身上的伤痕往往比其他地方更引人注目。

  有的人认为树干因为伤痕而变得坚强。

  我更愿意相信树干因为伤痕而变得麻木。因为麻木而从容。因为从容而平静。因为平静而不再畏惧伤痛。

  伤痕毕竟是伤痕。

  对于身上的疤痕,人们会想办法去遮掩它。

  对于心中的伤痕,人们会想办法去忘记它。

  只是有太多太多想尽办法去遮掩身上的伤痕,忘记心中的伤痕的人,真的忘记了一件事情,就是疤痕本身就是身体对于受伤的过程的一种记忆。提醒着受伤的人,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提醒着受伤的人,与其遮掩疤痕,不如学会面对。与其说要自己忘记它,不如自在地看着它。坦白地承认它的存在。接受它的存在。

  任何一棵树干都不会排斥它身上的伤疤,所以那些伤疤也成为了树干上最有力最坚强的部分,支撑着整棵树干继续向高空生长,直达云霄。

  我拿过静止在桌上的茶杯。

  放入一把碧螺春茶叶。

  冲入沸水。

  茶叶在水中上下起伏。在不同的茶渍之间穿梭。慢慢伸展开它的筋骨。

  我的心,也慢慢沉静了下来。

优美散文10

  虽然日历已翻过了立秋,但天气依然炎热。

  然而此时的热,不像先前的湿热、闷热、燥热。此时的热,多了一份清爽,尤其是夜间,似有幽幽的凉风自地下冒出来,自树顶上滑下来。秋风微凉,无需开电扇,裹一床被单,就能安睡。农谚云:立秋分早晚。经历过盛夏酷热的煎熬,此时更能感受到立秋的美好。

  秋已立,秋天迈着细碎的脚步,悄悄来到我们身边。

  立秋看云,云淡风清。天空像是打了个瞌睡,突然睁开蔚蓝的眼睛,蓝得那样深邃、宁静而悠远。夏日里蒸腾翻滚的低层雷雨云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装靓蓝天的高层卷积云,如盛开的白荷,静静地泊在一碧如洗的湖面。看一眼气定神闲的白云,内心自然也安定下来。

  立秋看树,树静如禅。经历过狂风骤雨的锤炼,经历过烈日炎炎的蒸烤,站立在初秋的那些树,多了几分厚重和沉淀,多了几分静默和淡泊,显得老成持重。树上的`叶子,由翠绿变成深绿,有的还夹杂着深棕和浅紫,沉淀着时光的流痕。守望在村口的大树,静默如坐禅的僧人,专注于自己的数珠念经,哪管蜂舞鸟喧。看一眼立秋时节的大树,心里也驻着禅。

  立秋看山,山高地阔。山还是那座山,但到了立秋,便有了不同的韵味。山上葳蕤的植被,密集的绿障,流淌着黛绿,夹杂着一些微黄的斑斓。山间的溪水,不再咆哮,变得谦逊低调,一路叮叮咚咚。山脚下的水库如硕大的镜面,倒映着山峦、白云、蓝天。站在山顶远眺,可以看到遥远的大地和朦胧的地平线。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越能感受到山的博大、大地的辽阔和自己的渺小。立秋看山,胸怀变得坦荡、悠远而宽阔,宽阔得可以容得下世事万物。

  秋已立,夏未央。无论夏天怎样不舍和挽留,甚至放出秋老虎来呈威,但它总是挡不住季节转换的步伐。秋天已悄悄来到户外,不妨敞开大门,张开双臂,拥抱正在敲门的秋天吧!

优美散文11

  一场暴雨临空而降,击打着万物的头颅与内心。气象部门证实,这是一场这个城市百年一遇的大暴雨。这使我更有理由相信:雨,来自天空,更来自时间的深处或边缘。

  暴雨来临之前,我已获悉了暴雨警报。既然是警报,就意味着危险,意味着要受到侵犯。暴雨是一种暴力,来自自然的暴力。十二年前那场持续的雨季至今记忆犹新,这个城市濒临长江,那场雨曾让这个城市经受过考验。我从内心拒绝与暴力相连的暴雨。

  但我并不惊慌。这个季节,暴雨注定要来侵犯。这是岁月教会我的经验。

  我在提前观察和体验。闷热,潮湿,天低了,乌云占据了天与地的空间,街边的树,还有楼房的屋顶,好像都在凝结,或者在退缩———这都是暴雨将临的征兆。

  果然下暴雨了,且是连续几个小时的大暴雨。

  暴雨的降临开始在天将明未明的凌晨。闪电与惊人的雷声,使我早早醒来。暴雨,使夜缩短了,天亮提前了———那种亮,是闪电,是暴雨,是时间所共同交织的亮。暴雨这个词是抽象的,当暴雨真的来临时,所有抽象都被包含暴雨特性的具体的雨点所覆盖。

  面对这样的暴雨,必须承受。但我还是不想让暴雨打乱我的生活,我仍然按时上班,只是带了一把雨伞。我以为对付暴雨,有一把雨伞就足够。但我的预想太乐观了,当我走进街道,准备像平日一样去搭公交车时,才发现街道已面目全非,平日干净平坦的路面,全被雨水侵占。水从高处往低处汇聚,再四处漫溢。许多人卷起裤腿,在街上涉水而过。车迟迟不来,车其实已经不能来了,街上,一些车辆被水围困,不能动弹,我看到,有一辆车像不服气,加足了劲想冲过去,但冲了不到20米,还是止住了高傲的脚步。

  雨像全部集中在街道,到处都是积水。这是我现在要正视的场景。

  这样的场景,让我陡然想起小时家乡遭受暴雨的画面———村旁的那条小河,浑浊的洪水翻滚而下,夹带着一些烂木和杂草。窄窄的河床眼看承受不了急剧上升的洪水,村民紧急动员,冒雨跳进河里,打木桩,填石块,加固河堤,终于保住了河边的稻田和村庄。

  家乡离这个城市不远,此时,家乡的那条河一定也在经受暴雨的侵犯。我打电话询问村里人,村里的情况怎么样。得知现在村边小河的河堤比从前坚固多了,有惊无险,只是有一间久已无人居住的老屋在暴雨中轰然倒塌。这让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雨仍然在不停地下。我站在雨中,随即加入到那些涉水而过的人中间。我打着伞,但在这样的暴雨中,伞并不能起到多少作用,我的裤管很快湿透了,我发现所有涉水而过的'人身上也一样淋湿了。这时,伞在我的头顶,似乎只是这场暴雨的一个证明。

  我在这个城市已生活得很久了,知道这个城市还有许多比我现在所处位置更低洼的地方,那些地方的积水无疑会更深,那里的人们处境一定会更艰难。这个城市的中间有一座有名的湖,平时,这个湖是城市的一处风景,现在这个湖泛滥成灾,水的浑浊使湖变得更加深不可测,也使平日清晰的景象变得模糊。我经过湖边,不停地转折与迂回。

  有人形容此时的城市成了一片水乡泽国。的确,暴雨使城市和乡村的距离拉近了,所有人都在承受着这场暴雨。晚上,在电视新闻上,我看到在这个城市遭受这场暴雨侵犯最严重的地方,那里人们的家园受到了水的威胁,人们被迫转移,但并不是消极的逃避。逃避不是真正承受,真正的承受是与水对抗。这又让我想起家乡的人们抗击洪水的画面,城里人与乡村人抗击水的方式不尽然相同,但目标是一样的,都是要战胜暴雨,安守家园。

  雨水的方向终究单一,无论怎样疯狂的暴雨,终究都不会持久。这同样是岁月教会我的经验。雨过天晴,当我重新呼吸正常的空气时,暴雨就像是过去的一场梦,尽管那是真实的,是我真实生活的一部分。而正是这真实的梦幻,让我感到阳光下的一切更真实。

优美散文12

  在我幼小的记忆里,几乎没看见过娘睡觉。我睡的时候,娘还在忙碌,当我睁开眼睛,娘依然在忙碌,娘就那样一刻不闲的为了一个家,为了一大帮孩子勤恳的忙碌着。

  淋好了盐水,然后开始晒盐,必须在好晴天,毒辣的太阳下。选一块平整的空地面,然后再用刮板刮出大约二寸的槽来,把里面刮得平平整整,再铺上新买的厚塑料布,铺在槽里刚刚好,然后把淋出来的`咸水倒在塑料布上,经毒烈的太阳暴晒,咸水上面会结一层薄薄的白嘎巴,那就是晒出来的盐。这时候就得用心的看着了,有了盐嘎巴就用一根长竹竿敲打开了,沉在水下面,好让太阳再晒出一层来,然后再敲打下去,再晒出一层,往往返返,直到太阳落山,第二天再晒。一般晒两三天就好了,剩下的水澄出来,把沉下来的盐再暴晒,干了,爹就背到集市上去换地瓜干或者是高粱,从来都不舍得换玉米或者小麦。

  晒盐剩下的水,再用来熬盐卤,在一口十印的大锅里,用大火烧。熬盐卤都是在晚上,也都是娘站在热气蒸腾的大锅跟前,手里握一把长把的大锅铲,一遍一遍的,几乎不停地在锅里抄过来抄过去,满脸的汗水,满脸的暗红。娘的眼睛一直是半眯着的,是汗水流淌进眼睛里,煞的眼睛睁不开。我不知道熬到什么成色,才会熬出盐卤来?但是娘知道,娘几乎要站整整一个晚上,才把锅底的火吸灭。等我早晨睁开眼睛,娘已经收拾停当了,把家什放好,洗把脸,开始做早饭。

  后来,二哥在乡卫生院揽了一个打苇箔的活儿,就是铺瓦房顶的那种芦苇箔。那时候还不兴盖楼房,凡是公家房都是清一色的大瓦房。一切的进料都是自己张罗,去河东拉芦苇,来回千把里地,爹和哥哥姐姐都是两个人一辆地排车,不分黑白的赶路,饿了就吃点随身带的窝头。家里,纺麻绳,缠线板,都是娘一个人打理,我那时候还小,只会帮着缠线板。用直径两公分的木棒,用利器刮圆了,把中间刮去只剩下细细的轴,再在一头把粗铁丝烧红了烫出个小孔,把细麻绳缠满了,线头从孔里穿过来,用时随时放线,便利又快捷,这是聪明的二哥发明的。

  打苇箔的活全指望早起和熬夜,爹和姐姐每晚每晚站在木架子旁,咣当咣当熟练敏锐,近乎机械性的,不碍说话,也不碍教我学背“小九九”。那时我还没上学,我一边缠线,一边听姐姐说笑、拉呱。有时候爹就教我学背“小九九”,说先学了上学的时候学起来就轻松了。我就认真的学着背,赶在上学时,早已经从“一一得一”背到“九九八十一”。

优美散文13

  小城的夏夜,是多么的阑珊,朦胧,缤纷,看到这美丽的夜,总会不由得怀想起家乡的夏夜来。我的家乡坐落在秦岭山脚下,乡村的夏夜与小城相比少了份浮躁、嘈杂、燠热、流光溢彩。可小城就不同了,暮色早就将夜罩得很深了,但城已灯火阑珊,喧嚣,嘈杂如潮,每一个角落都是热浪萦绕。

  记得儿时乡村的夏夜是静谧、凉爽的。老天似乎怜惜在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们,白天倾泻了太多的毒辣骄阳,夜晚就将一片如水的清凉洒下,让人们享受一片凉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那时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晚上消暑的唯一办法就是在露天的道场上聊天纳凉。

  酷夏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农村最繁忙的时候,无论骄阳多么似火毒辣,大地多么炽热,人们都要冒着酷暑将该收的农作物收上来,该种的种下去,就是十几岁的孩子也要跟在大人们的后边到野外参加劳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有时劳动强度并不亚于大人们。不过,小孩劳累后恢复快,休息了一宿,第二天依然体力充沛。夏夜纳凉就是我们小孩恢复体力的最佳的`一段时光。

  乡村的夏夜有份安静的美,太阳落山后,热气就渐渐地消退,夜慢慢地走向清凉。这时,朦胧的天空与轮廓模糊的大山浑然一体,仿佛一幅天地一色的水墨画,恬静,素淡。不干家务的小孩子劳动晚归后,吃完饭,洗完澡,搬一张苇席放在房前的道场上,融入天地间的清凉,心里无限舒适和惬意,那种感觉就像一个干渴已久的人痛饮了一碗清凉的茶水,浑身畅快极了。躺在有些凉意的席子上,沐浴着夜色,数着星星;聆听着虫子欢唱,夜莺的啼鸣,就会把白天的劳累抛到脑后,让夜的优美和宁静流淌在心间。

  享受到这份劳累后的舒坦,于是想到老天对这片土地上劳作的人们,多少还是怀着恻隐之心的,它一面驱使人们为了生计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面又用柔情的手抚慰人们的生存之苦,使之感到一些慰藉。人躺在道场上,极目夜空,无垠深邃的天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南北走向横亘天空的银河,无月之夜,银河特别的清晰、静谧,无声地俯瞰着大地,把一片清辉悄悄地洒向人间,仿佛夜的清凉也一丝丝地从那里散落下来。那时,还没有学过地理知识,不知道银河是个庞大的星系,不知道银河系是由无数的恒星和星系物质组成的巨大天体,也不知道太阳系就是银河系中的小小一员,更不知道这些天体离我们的距离遥不可及,是用光年来计算的,知道的只是银河同月亮、星星一样是挂在天空中的一道景观,夏夜里在天空格外的清晰,会给大地送来淡淡的银光。长辈们大都没有读过多少书,不能给我们讲授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但他们头脑中储存了不少与日月星辰有关的神话故事,纳凉时在孩子们的纠缠下,会娓娓道来。

  牛朗织女的爱情故事是我们夏夜听得最多的,但百听不厌,听得我们深信不疑,荡气回肠,久久回味,遥寄怜悯。大人们说,银河是王母娘娘为阻止牛朗织女的相会用头上的金簪划出的一道天河,滔滔的河水隔断了牛郎织女期盼牵手缱绻不离的渴望,成了他们相聚的一道无法跨越的天堑。从此,牛郎织女站立在天河的两边,隔河相望,肝肠寸断的思念,一双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夫妻就这样长久地隔离,一年只有农历的七月初七能在喜鹊搭成的鹊桥上相会一次。故事凄美动人,感人至深,听后心里会生出一份悲凉和惋惜,憎恨王母娘娘的狠毒和无情。为了减少故事在心中留下的悲凉,目睹一年一度牛郎织女相会的幸福情景,每到农历的七夕之夜,我们都望眼欲穿地期盼银河上能搭起鹊桥,牛郎织女能在鹊桥上相会,更有甚者,还曾躲在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的情话,却一无所获。多少年来我们都没有看到这一幕,长大以后才知道那是个凄美神话故事,寄托的是人们对忠贞爱情的向往和赞美。

  那时纳凉,道场上常会聚集着村子上的男女老少,是一天难得的热闹场面。大人们除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外,还会讲《西游记》、《聊斋志异》等其他故事。无论什么故事,都能吸引我们,那怕有时听得毛骨悚然,也希望听到故事的下文,直到银河偏向西天,眼皮再也撑不起来时,才肯罢休。

  道场纳凉,尽管能享受到自然的清凉,但道场上恼人的蚊子很多。那时,驱散蚊子的办法就是燃烧一种有异味的蒿草。还有就是拿扇子驱赶,蒲扇驱赶比较方便。依稀记得,每次我们把席子搬到道场后,母亲干完家务就会坐到我们的身边,一边摇着扇子为我们驱赶蚊子,一边给我们讲故事。晚上我们饿了,还会给我们熬白米粥,那时候的粥加点白糖,是多么的香甜,至今回味,我感觉那是世界上最最好吃的东西……夜深后,道场上露水渐重,为了避免露水侵害孩子们的身体,母亲会将熟睡中的我们一个个背回屋中。第二天醒来,发现睡在屋内,才模糊记得是母亲用柔弱的肩膀一个个将我们背回屋内的。

  时光的刻刀把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雕刻得无影无踪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电扇和空调,夏天再也不用到户外纳凉了;孩子们时时刻刻都可打开电视,再也不用听大人们讲故事来打发时间了;不论哪家都有了灭蚊剂,再也不用驱赶蚊子了。但每到盛夏,那份美好而酸楚的记忆却荡之不去,那乡村夏夜动听的故事,那遥远银河淡淡的清辉,那慈祥母亲深情的关爱,就像潮水一样漫进我的心间,使我回忆后感觉亲切和温暖,怀念后感到醇朴和恬祥。

  真的,好怀念儿时夏夜,乡村的夏夜!

优美散文14

  在我的记忆里,最操劳的还是娘,他们把该弄的弄到家就什么都不用管了,淋盐水,熬盐卤就都成了娘的分内事,没黑没白,起早贪黑。特别是淋盐水,大概三四个时辰就得去看一次,把缸里的水舀出来,满了溢出来就白瞎了。淋盐水的池子安置在村外的空地上,在平地上用泥土墙圈成一个长方形的大池子,能盛三地排车子碱土。然后在池子的另一头留个滴水的圆洞,在下面挖个圆圆的深坑,刚好能放开一个盛两梢水的水缸,旁边再放个能盛八梢水的大皮缸。在池子的碱土上倒上清水。滴水的漏斗是用两层竹席子隔住的',免得渗出杂质。晚上看淋水池子都是娘的事,每隔三四个时辰就的跑去看,不管盐水缸满不满,把里面的水都舀进大皮缸里,一个晚上娘都要跑两三趟。白天就是我的事,有时候忘记了及时去看,水刚刚满了,差点溢出来,就拿水瓢一下一下舀到大缸里。然后再去玩,有时玩的兴致,忘了正事,等想起来去看,水早淋满了溢出来,于是急急慌慌往大缸里舀水,回家是绝对不敢跟娘说的,下次是不敢再忘了。

  下面的咸水缸里一直放着个鲜鸡蛋飘在上面,看到鸡蛋沉底了,就把淋水漏孔堵上,不咸了就不能再淋了。鸡蛋在盐水里漂浮,在淡水里就沉底。这是娘发明出来的,娘在我心目中是智慧的,了不起的娘,尽管娘没上过一天学,不认识一个字。

优美散文15

  隔壁有个七岁的男孩,每天上学都要哭,还要和他妈妈躲猫猫,藏着不想上学。我笑,这孩子怎么这样怕上学啊?我家妮妮就从来没哭过。女儿在旁正好看到,对男孩充满同情,然后一本正经的说:“妈妈,如果可以,我也想大哭一场。”“为什么?”我颇觉诧异。“如果这是个自由世界的话,学校就是监狱。”这个我不能反驳。因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纪律,我女儿最怕的就是成堆的作业,更何况还面临着小升初的关坎。“每个人都不是绝对自由的,比如你爸爸,每天都要起早带晚啊?也不是想去就去想不去就不去啊?妈妈看上去自由一点,但是我天天看店,一步路也不能离开啊?最起码,你的.学校还有许多其他的娱乐活动的,比如,舞蹈课、音乐课、体育课,还有每年两次的外出旅游,这不是很开心的事吗?如果你天天在家又会怎么样呢?还不是烦死,也没有同年龄人跟你玩。”

  刚巧,有位顾客进来,听到这些,笑着说:“我孙女那会儿也不愿去上学,我就跟她说,好啊,那你就拿个蛇皮袋,拿根棍子去垃圾桶里扒垃圾,说不定找到什么瓶瓶罐罐的也能养活自己,后来她再也不提了。”听到这,我笑着问女儿:“那你愿意吗?”女儿耸耸肩,“给你上学,还不是希望你以后过好一点。”女儿不情不愿地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我一直在想:上学的条件好了,孩子们反而倒不愿意上学了,这是为什么?

【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优美散文02-10

优美经典散文06-09

优美散文【精选】07-03

优美散文06-18

春天优美散文12-30

春天优美散文07-10

腊月优美散文06-08

桂花的优美散文07-02

朱自清的优美散文06-21

清晨的优美散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