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散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母亲的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母亲的散文1
小时候
我是你心尖上的一片绿洲
再苦再累的日子
你总喜欢用温润的嘴唇贴近我的额头
长大后
我只是你情海里的一叶梦舟
无论我漂泊多远多久
手心里都拽不开你的温柔
后来
我成了你枝头上那一颗青柚
你总是用血色濯洗我满身岁月的尘垢
将希望浸染于生命的春秋
而今
我只是你酿的一杯酒啊
端起来 笑谈生活的.欢乐和忧愁
独自品味着思念的香醇与浓稠
母亲的散文2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习惯,母亲也不例外。只是我并不喜欢母亲的习惯,我很想让她改掉,好让我不那么心疼她,但她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改掉了。
母亲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勤劳是一个值得称赞的优点。但问题就是母亲实在是太勤劳了,总是把家里的所有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即使累了,她也会努力的坚持着,直到完成为止。每当我想帮忙的时候,她都会要我别管,专心学习就好,然后继续一个人努力着。看着她累得满头大汗的模样,我很是不舍,却又拿她没办法。
母亲是一个倔强的人,无论事情有多困难,她都会咬紧牙关一个人去彻底解决,而且不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忙,常常要等到她实在没办法解决的时候才会请别人帮忙。有一次去远路挑担,因为踢脚趾扭伤了脚,母亲竟然不当作一回事,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之后,硬是硬着头皮把重物挑回家。当时我跟母亲说我帮着挑,要她好好休息,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坚持亲自挑回,直到她的脚痛到走不动了才让我们代劳。
对于母亲的勤劳和倔强,我很心疼,尤其是当我明白她这么辛苦的理由就是为了这个家的时候,我更是心痛。我曾经多次阻止过她,希望她能够多关心一下自己,少操心家里的事情。但她始终不肯放下肩上的重担,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她找到生活的.意义。
在此,我真的希望母亲,能够改掉那些令人心疼的坏习惯,比起一个人人称赞的勤劳母亲,我更想有一个不那么勤劳和倔强的母亲,少一些操劳,多一些轻松和快乐。在母亲生日到来之际,祝福母亲开心快乐,幸福安康,长命百岁!
母亲的散文3
今天母亲节,往年的这天,我会写纪念我娘、我妈两位老娘亲、老母亲的文章,是她们和家父还有祖父母五位老人一起给了观粮我等姊妹兄弟六个的成长以吃穿、以知识、以特有的幸福。所以,在日常怀念祖母(我爷爷解放前夕去世,我没见过)和家父的时候,近几年每逢母亲节,就特别怀念自己的两位好母亲。
旧社会,我娘贾顺,在新乡东关老家、城北寺庄顶新家,前后生了十一个孩子,只成了我大姐一人。好心慈善的我娘,觉得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对不住祖辈行好、以人为本的老杨家。所以断事明快的我娘,就瞅准时机、不失时机,以博爱之心,自作主张,为夫征婚、替夫相亲,在“水旱汤蝗”的.年景里,拿着见面礼亲自把出来逃荒避难的我妈孙让安,迎进杨家(其时,我家父到外地买煤未归)。随之才有了我二姐,新中国成立后,又生成了我大哥、二哥、观粮和小妹,由于医疗条件所限,其中也不乏夭折者。大姐虽然是由我娘亲所生、观粮我等五人是我母亲所生,但同时却主要都是由我娘、我妈共同恩养成人的!在我等姊妹兄弟六人中之亲情,外人始终看不出彼此;在我等六人与娘亲、母亲的深厚亲情,任何人更瞧不出分内分外。实际上,在我等六人成长、成人或者成才的道路上,除了家父,我娘、娘亲的贡献和功劳最大,我妈、母亲仅仅位列其次。
娘亲是周村富家闺秀出身,常以诗经或云话故事教育我等:“八十老母去采桑,一日不止过时光”,还说“人心,要放宽、放在中间;做事,主意要拿正”。不管老杨家家境如何,她坚持同我家父自力更生,勤劳济穷,并不指望娘家。她深知,亲戚之间闹隔阂,无不源于外援之指望、过度之交往。所以我等跟周村姥姥家世代亲至如今,我表侄贾闰先生,八十多岁了,每年还来给观粮我等五六十岁的表叔拜年呢。
关于我娘、娘亲的精神境界,观粮想通过一件事,引申体现之。我大哥,那是我娘亲心目中之最爱,他是杨家第一个成人的男孩!1973年冬,大哥参军,娘亲、母亲和家父,竟然义无反顾地一致同意。隆冬雪霁,在家院合影留念时,照了几张相,其中一张主要人物:我家父、我母亲和我大哥、二哥、观粮;另一张主要人物:我娘亲、我大姐和我大哥,我娘亲抱着我大姐家的一个女儿。当其时,观粮年少,没在意这些细节。现在看来,怎么会是这样?经过思忖,想起来了:以我母亲的性格,咋样合影都中,一家人嘛;以我娘亲的心细,她是最疼爱视为己出的长子——我大哥的,大哥是她毕生的希望所在,再者,我娘亲她十分尊重她的妹妹——我母亲,所以她在细节上有所回避、有所谦让,她一定要突出这一点,在娘亲看来,在家庭育子方面,有功劳的是我母亲,自己不过是关键时刻深明大义、帮了个忙、积极主动提供完善家庭可持续之条件。还有一点,可能娘亲考虑,新社会了,她若跟我家父、母亲合影,似乎已不合时宜,这倒不是娘亲心存封建残余,反倒是其与时并进之体现。——这就是我娘亲,一生一世不办一件糊涂利己之事、永不做糊涂人之大爱情怀!
母亲是辉县乡下破落大户之女出身,常以“共事,就是共心事;好人有个好朋友,赖人有个赖朋友”这样的话语和其他幽默诙谐的话语教育我等。她为人处世,嘻嘻哈哈、大木车哈、乐观无忧,凡事虽无我娘亲那样精细、果敢、干练,但踏实、实在、本分,是她姐妹俩的共同秉性。有此秉性和德性,所以,旧社会我家是穷亲戚的“难民所”,乃至新社会我家是本家和亲戚们抱屈说理的“联合国”。所以,娘亲、母亲她们身上的闪光点和风趣幽默,至少在观粮身上有所体现,至今观粮我等与辉县姥姥家,跟周村姥姥家一样保持着〇距离的亲情关系。
知情者说,像我娘这样的大心眼儿的人天下难找、像我妈这样心实的人天下难找!观粮也认为,我娘亲是劳动妇女中一个伟大的母亲、我母亲是劳动妇女中的一个优秀女性!有这样的母亲、这样的女性,其公婆三生有幸、其丈夫三生有幸、其子女三生有幸!无怪乎在寺庄顶议论到杨家,街坊邻居有人说:这真是好人遇到一家儿啦!
街坊邻居说对了——今天,母亲节,懂事的未过门的儿媳,来给其未来的婆婆过母亲节,观粮这个未来的公公也大沾其光。但我想:不知我儿对我的亲家母有无这个节日之表示?若没有,明年早早提醒之——平等待人!
母亲的散文4
从上高中开始,母亲对我的管教就开始越来越少。在她看来,我已经长大,有的事情要自己去面对,人生的道路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往下走了。可能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觉得自己终于获得了自由,于是与母亲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少。
儿子确实越来越大,母亲却越来越老。随着迈入大学的校门,我离开了家乡所在的城市。自己对母亲的依恋越来越少,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却越来越深。在外地读书的那几年,自己回家的次数远没有父母到学校看望自己的次数一半多。
每次母亲拖着父亲乘坐几个小时的火车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再转乘坐几个小时的公交车将煲好的`鸡汤,送到我的宿舍时。母亲看我的眼神是浓浓的关切,而自己却总是那样的不耐烦。
那个时候,我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母亲却始终把我当成小孩,让我在同学面前很没有面子。可能感受到我的厌烦情绪,母亲每次到学校时,都会让父亲把他平时抽的几块钱一包的香烟换成二十多的,然后在寝室里分给我的同学。也只有那个时候,我才会觉得脸面上稍稍有些光彩。
到后来的工作、结婚、生子、再到离婚,母亲对自己的影响越来越少。而因为工作和其他很多原因,自己回家探望他们的次数也变得越来越少。更多的时候,可能只有自己受了挫折后的那段时间,才会常常回到父母的身边静静的待上几天。也许不会过多的交流,但哪怕只是那样静静的待在那里,仿佛所有的压力都会慢慢的消失。
而在那样的时候,母亲总会告诉我:儿子,爸爸妈妈已经老了,给不了你多少帮助了。不过任何时候,家里都有你的一口饭,有你的一张床。
也许正是因为她,我才能在面对人生中无数次的挫折时,才能够有力气站直了腰,勇敢的去面对。
母亲老了,头上的黑发越来越少,几乎无法找寻……
母亲的散文5
母亲与孩子之间不仅只是亲情关系,更是师生传授着思想教育和朋友之间想交流沟通的亲密关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扮演的角色很重要;或重或轻,或多或少,言行举止都将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母亲是孩子面前的一面镜子,是光彩照人的,还是暗淡无光的,都将与母亲是息息相关的。母亲可视孩子为心中的一幅画,画的好与坏,任由你给涂上合适的色彩,绘笔掌控在自己的手心,就看你怎样去把握好细节的点滴。
随着孩子一声清脆的哭声,惊触到无数痛苦呻吟中的母亲,欣喜的表情在脸庞扩散。幸福在空气中彭胀,将自己周身紧紧包围,忘却了难熬的疼痛和流淌的汗水。母亲,伟大而崇高的名字被己拥有,是兴奋激动的,跨越成长的概念中又多了份母性的本能。生命的诞生,孩子们的本性都是朴实自然,淳净高尚的,纯质是一尘不染。生活中,往往孩子有着鲜明的个性化,不顺从意愿和方向,是因为所受的教育和环境不同所致。孩子刚出生咿呀学语时,就离不开母亲的教育,离不开母亲给予创造的环境和氛围。
天下没有哪位母亲是不疼爱自己孩子的,保护孩子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母爱是伟大无私的。这份血管里流淌着相同血液的亲情关系,也是孩子与母亲之间最亲密、最熟悉的接触。孩子刚出生来到这个世间,对一切事物都是无知的、陌生的,最先熟悉的就是母亲的爱抚和温暖的怀抱。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通过母亲的身影和表情,学会了认识和辨别能力,当你逗他乐;他会笑一个,当你做自己的事情;他的眼神就会围绕着你转。
孩子慢慢长大,教育孩子是每位母亲的责任和义务,怎样教育才能教导好自己的孩子呢,大多母亲都会有这样的烦恼。首先,要搞好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让他能够适应你、接受你,对他们要有耐心。你是孩子知识的传播者,只有适应接受你以后,孩子才会适应接受更多外界广泛的营养知识。孩子一旦适应了你,就适应了你对他的要求习惯,从小做起,习惯就会自然而形成。培养了孩子的好习惯,还要培养孩子的学习态度,积极热情、爱学好学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做到,是要通过正确的引导。
我们的孩子都是聪明的,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怀有无穷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在没有任何心理上的障碍,他们都是敢想、敢说、敢问的,总有一大堆无穷无尽的问题问你“为什么”。当母亲遇到孩子突发其想给你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耐心的对他作以解释。假如你也回答不出为什么,你可以委婉的告诉孩子,妈妈也要去学习才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千万别对孩子说“没有为什么”,更不能烦燥的对孩子说“哪有那么多为什么”,这样回答的结果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疑问。“没有为什么”不是母亲搪塞孩子的办法,更不是你说了算,凡是问题的存地,就有答案的结果,问题的结果便是孩子所向你索取的知识。作为母亲,你能拒绝孩子挖掘探索知识吗?当然不能,我们应该感到欣喜才对,问题问的越多,收获的知识就越多。
每位母亲都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培养成人才,对他们寄予厚望。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非同一般,甭管你拿再多的经济诱惑也是买不到的,是无可替代的。所以母亲与孩子相处时倾注的感情就比别人多得多,她会用心去感受容纳自己的孩子。孩子爱玩、爱动、爱淘气,这是孩子们的天性,你不能对他们像要求成年人一样,毕竟是孩子嘛。母亲管孩子,这是理所当然,但就看我们怎么去管。母亲在孩子面前应有你权威尊贵的`一面,更要有宽容慈祥的一面。母亲教育孩子该学的时候要好好学;不要三心二意,该玩的时候;轻松开心的玩,对孩子不要提出太苛刻的要求。所有的逼迫和威胁,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们心理上的压力,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
对待孩子,母亲要有一颗理解宽容的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这是不可避免的。出现这样的问题,母亲的打骂、家庭暴力行为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只是一种非常无能而又愚蠢的手段。她们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去真正的了解孩子,孩子想的是什么,需要的又是什么,永远无从知晓。只有和孩子更进一步的交流沟通,心平气和的与他们谈话,让孩子的心慢慢靠拢你,才会有益于你和孩子之间的相处关系。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孩子就是从错误中得到了更多更好的教育,没有错,哪有对。所以对犯错孩子的批评要对症下药,我们可以给他讲道理,道理听不懂,就给孩子讲具有影响力教育孩子的故事。这是每位母亲都能做到的,可偏偏有的母亲就是压不住火,沉不住气,孩子一犯错,好像打骂他们一顿就是最好的办法,好让他们记住,下次不敢了。可这样,孩子仍然不知他究竟错在哪儿,如何避免纠正错误,只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摧残和肉体上的欺辱。
作为母亲,你要让孩子尊重你,那你得先尊重孩子,这样才会更好的教育他怎样去尊重别人。尊重孩子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使他们在没有束缚的思想情感中,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现自己和表达自己。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不必强迫孩子按照你的意愿行事。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母亲应多给孩子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才华。留给孩子属于自己的空间,他们的世界有他们放飞的梦想,不要去窥探孩子们的秘密。母亲与孩子之间需要相互的信任,做一位孩子最好的倾诉对象、热心听众。
母亲应多给孩子一些抚爱、自信和支持,少一些脾气、埋怨和评批,不要动不动就以自我发施号令,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要用善良宽容的心来容纳孩子们,多给他们一些亲昵的呼唤和动作,对孩子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亲密的接触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有效的促进了孩子对学习的进步。孩子们感受到了母亲给予的爱,知道了你对他们的用心、关心和爱心,内心深处隐藏着那份深深的感激之情。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父母对他们是热情关怀的,而不是漠视冷落的,感受到了爱的温暖,促使了他们的信心。
母亲对待孩子的爱,是疼爱、关爱,而不是溺爱,对孩子的娇惯纵容,就是对自己的不尽责。母亲教育孩子应是完整的,对他们的思想、人品、素质等全面教育。母亲因孩子的烦恼而烦恼,因孩子的快乐而快乐,和谐的家庭关系、子女关系,从母亲自我本身做起。一位母亲的成功与失败,什么样的方案操纵她自己的手心。任何的成功都是来之不易,失败有它的根源,我们可曾寻找过、反省过。成功的母亲是幸福的,失败的母亲是悲哀的。
母亲的散文6
母亲八十三岁了,依然一头乌发,身板挺直,步伐稳健。人都说看上去也就七十来岁。父亲去世已满十年,自那以后,她时常离开深上海的家,到北京居住一些日子。不过,不是住在我这里,而是住在我妹妹那里。住在我这里,她一定会觉得寂寞,因为她只能看见这个儿子整日坐在书本或电脑前,难得有一点别的动静。母亲也是安静的性格,但终归需要有人跟她唠唠家常,我偏是最不善此道,每每大而化之,不能使她满足。母亲节即将来临,杂志向我约稿,我便想到为她写一点文字,假如她读到了,就算是我痛改前非,认真地跟她唠了一回家常罢。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的一生平平淡淡,做了一辈子家庭主妇。当然,这个印象不完全准确,在家务中老去的她也曾有过如花的少女时代。非常久以前,我在一本家庭相册里看见过她早年的照片,秀发玉容,一派清纯。她出生在上海一个职员的家里,家境小康,住在钱家塘,即后来的陕西路一带,是旧上海一个比较富裕的街区。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母亲还年轻,喜欢对我们追忆钱家塘的日子,她当年与同街区的一些女友结为姐妹,姐妹中有一人日后成了电影明星,相册里有好几张这位周曼华小姐亲笔签名的明星照。看着照片上的这个漂亮女人,少年的我暗自激动,好像隐约感觉到了母亲从前的.青春梦想。
曾几何时,那本家庭相册失落了,母亲也不再提起钱家塘的日子。在我眼里,母亲作为家庭主妇的定位习惯成自然,无可置疑。她也许是一个有些偏心的母亲,喜欢带我上街,买某一样小食品让我单独享用,叮嘱我不要告诉别的子女。可是,渐渐长大的儿子身上忽然发生了一种变化,不肯和她一同上街了,即使上街也偏要离她一小截距离,不让人看出母子关系。那大约是青春期的心理逆反现象,但当时却惹得她十分伤心,多次责备我看不起她。再往后,这些小插曲也在岁月里淡漠了,唯一不变的是一个围着锅台和孩子转的母亲形象。后来,我到北京上大学,然后去广西工作,然后考研究生重返北京,远离了上海的家,与母亲见面少了,在我脑中定格的始终是这个形象。
最近十年来,因为母亲时常来北京居住,我与她见面又多了。当然,已入耄耋之年的她早就无须围着锅台转了,她的孩子们也都有了一把年纪。望着她皱纹密布的面庞,有时候我会心中一惊,吃惊她一生的行状过于简单。她结婚前是有职业的,自从有了第一个孩子,便退职回家,把五个孩子拉扯大成了她一生的全部事业。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非常少听见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作为由她拉扯大的儿子,我非常想做一些令她欣慰的事,也算一种报答。她知道我写书,有点小名气,但从未对此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直到不久前,我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当我女儿在她面前活泼地戏耍时,我才看见她笑得格外的欢。自那以后,她的心情一直非常好。我知道,她不只是喜欢小生命,也是庆幸她的儿子终于获得了天伦之乐。在她看来,这比写书和出名重要得多。母亲毕竟是母亲,她当然是对的。在事关儿子幸福的问题上,母亲往往比儿子自己有更正确的认识。倘若普天下的儿子们都记住母亲真正的心愿,不是用野心和荣华,而是用爱心和平凡的家庭乐趣报答母爱,世界和平就有了保障。
母亲的散文7
母亲走了,屈指数来,已走了二十三年了。如果真的有转世的话,母亲在那边有可能又做了母亲。
在众多文人的笔触中,母亲这个词,彰显的是多么多么的伟大和可敬可亲,什么《孟母三迁》,什么《岳母刺字》,写的是气吞山河,波澜壮阔的。然而,我的母亲,她只是个平凡的女人,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人。
母亲的一生,只活了五十九岁,那是累的,是为儿女们累的。
母亲的一生,生了八个子女。但是有三个,来到这个世界没几天,就夭折了的。其中老七,也是还不到两岁就被山中的野豹吓没了魂,离开了母亲。然而老五,在母亲去逝了十年后,也去跟随了母亲。
母亲的一生,就生活在贵州西南那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的山沟沟里。
母亲是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大山的。她一生走得最远的地方,也就是三十里外的鸡场村。那时是为了大炼钢铁,她到那里挑矿石的时候去的。母亲甚至没有看到过汽车,更不知道外面的参天大楼,也不知道外面的灯红酒绿。
那时我还小,母亲时常抱着我,像是对我说,又像在自言自语,她说,这山真高啊,保林(我的乳名)儿,你知道山外面是什么模样吗?
我也茫然,我说,妈妈,我也不知道啊。
这时母亲就说,保林儿啊,你一定要好好的读书,长大了一定要走出山外去,替妈妈看看山外的世界。她说,这一辈子,我是走不出大山了。
母亲说这话时,眼睛红红的,神情有些黯然。
八岁,农村的孩子是有些大了,我开始在生产队办的小学上一年级。临上学前,母亲去找邻家借来一两角纸币,又借来一两尺布票,专门到十里外的镇上买来一块蓝色的布给我缝制了一个崭新的书包,让我背着上学去。
在生产队的学堂里读完了二年级,我不能再在这里读了,这里没有开办三年级,我得转学到大队里的学校去读三年级。
读三年级了,每缝星期六,我们都是要早读的。因为我家离学校远,每个星期六读书,天还没亮,母亲一听到鸡叫,就急忙起床喊醒我,并帮我做好早饭让我吃了去读书。
因在农村,那时又没有看时间的钟表,掌握时间的早晚,就只能听鸡的鸣叫。有一次鸡才叫头遍,母亲就急忙起了床,做了早饭让我吃了去上学。哪知道我走了很远很远,也不见天亮,到了学校,天也没有亮。
冬日的夜,很黑,也很冷,我一个人倦缩在学校的一角,有些瑟瑟发抖,好害怕。
这时,我听到有人在喊。是母亲,是母亲在喊我,“保林儿,你在哪里?”
此时,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我带着哭声说,“妈,我在这里。”
漆黑的夜,母亲搂着我,一迭声地说,“都怪妈妈,都怪妈妈起早了。”
躺在母亲的怀抱里,我破涕为笑,我问母亲,“妈,你为什么来了呀?”
母亲用手抚了抚我的头发,爱怜地对我说,“都怪妈起早了。你来学校来早了。天又黑,又冷,我担心你一个人在学校害怕呀,你前脚走,我后脚就距来了。”
那个又黑又冷的夜,母亲一直在学校陪我到天亮。
在大队的学校读完了五年级,我要到镇里的`学校去念初中,家离学校是越来越远了。
在镇里念初中,是每天都要早读的。于是,我每天早上都要天不亮就要起床往学校里赶。可是紧赶慢赶,我每次去,都要迟到。每次迟到,班主任老师都要拉我到教室门口罚站,一站就是一节课。
在我初一念到两个星期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是忍不可忍了。一天早上,我来到学校,又迟到了。我那姓陈的班主任老师怒不可遏,一把抓住我的手,将我拽出教室。他大声怒吼:“干脆你不读书了,我们班没有你这样的学生!”
站在教室外,我惶恐,我屈辱,眼泪扑籁籁就不断地流。
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站在了我的身后。母亲对我说:“孩儿,你念初中都念了一两个星期了,我今天来看看,你念书念得怎么样?”
我流着眼泪对母亲说:“妈,我不想念书了。”
母亲长叹了一口气说:“不念就不念了罢。刚才的事情我都看到了。况且你父亲也老了,我又多病,回家罢,还可以帮衬家里做些农活。”
那天,我随母亲回到了家,也就从那天起,我再也没有进过学校。那年,我十三岁。
回到家,因我年纪小,不能参加农活,于是我就放牛,整整放了五年的牛。
在这五年的时光里,母亲每天都天一亮就起床喊我:“保林儿,快起床把牛儿放到山上去,牛儿饿啦。”
这时我就从暖烘烘的被窝里起来,睁着惺忪的睡眼牵着牛儿到山上去。快到中午了,母亲做好早饭又站在家门口的那块石头上喊:“保林儿,快回家吃饭啦……”
就这样,我在母亲的呼喊声中一放牛就放了五年。
在这五年中,我干过很多孩童时代最惹人恼的事。特别是经常放牛去吃别人家地里的庄稼。为此,经常有人找上门来找我母亲闹事。每次母亲都陪着笑脸,给别人说尽好话。
有一次,我把事情闹大了,不仅放牛吃了别人家里的麦苗,还用石头砸破了别人的脑袋。
母亲这次忍不可忍了,她用那最有韧劲的精竹杆对我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暴打,打得我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我在家整整躺了两天。
从那时起,少不更事的我开始恨我的母亲。
时光在慢慢的消融中,父亲老了,母亲也老了,在一个星期内,父母亲都相继去世。母亲在临终前紧紧地拉着我手,继继续续地喊着:“保林儿……保林儿……保林儿……”
父亲走了,母亲也走了。那一年我穿上军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
如今,二十三年过去了,我时常想起母亲,时常想起母亲在学校陪我那又黑又冷的夜,时常想起母亲呼唤我那:“保林儿,保林儿”的声音……
母亲的散文8
母亲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这是我们无法用金钱所弥补的。从我来到这美丽的人间的那一刻,妈妈以下定决心,将我们哺育成人。她的慈爱,令我终身难忘。
记得有一次,三更半夜的,在迷迷糊糊中,我觉得人很不舒服,昏昏沉沉的。妈妈发现我一直在翻身,感觉不对劲,就起身来到我床边,轻声问我:“你怎麽了?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吗?”当他听说我头很晕时,便用她那温暖的手摸了摸我的额头,“呀,怎么会那么烫?一定是发烧了,走,妈妈带你去医院!”说完,妈妈便抱起我就往医院赶。
刚到医院,妈妈就急着去给我挂号,队伍排得好长好长,妈妈心里十分焦急。挂好号后,她又把我带到输液室,陪我打点滴。为了照顾我,妈妈一晚上都没合眼,直到我的烧退了下去,妈妈才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天亮了,妈妈又起身为家人做起了早餐。
哎,妈妈为了养育孩子是那么辛劳,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每到星期天,我都会帮助妈妈做我能做的家务活,替妈妈减轻一些负担,让她不要再那么辛苦了。
在我走过的13个春秋中,虽然老师给了我丰富的知识,同学给了我真挚的友情,但我觉得最值得感激的.还是我的母亲。从我记事时起,母亲就不断地给我讲故事,从东方到西方,远古到现代,故事充实了我的童年。
母亲的散文9
上四年级的时候,他遭遇了父母离婚。虽然父亲有错,但他还是接受不了母亲弃家而去。
小小的他甩开母亲的手,他愿意留在父亲身边,让哥哥跟母亲走。母亲抱着他痛哭,他冷冷地把母亲推开,生气地大喊:走吧,再也不想见你。
父亲嗜酒又,三天里有两天不在家。他硬是一个人和面做饼子吃,要么糊了要么就不熟,他非在人前说自己做的好吃,比他妈做的强多了。
父亲喝醉了,他守在旁边给他端水;父亲输了钱,他站在一边给父亲当出气筒;父亲指着他的鼻子让他滚去找妈,他就偏守在父亲身边。在同龄孩子偎依在父母怀里撒娇时,他却要自己洗衣做饭缝衣。
爷爷奶奶可怜他,让他跟了母亲去享福,而不要在父亲脚下受罪,他咬牙切齿地说:我没妈。尽管爷爷奶奶一再告诉他那不是母亲的错,他就是怎么听不进去。
哥哥拉他去姥姥家玩,母亲给他塞了满满一口袋他爱吃的炒花生米,他一粒没吃,出了姥姥家门口就全扔在地上,还对着门吐了一口唾沫。
哥哥给他母亲买给他的新衣,他看也不看,扭头就走,说他不稀罕。他宁可吃自己做的半生不熟的饭,宁可穿自己补的大巴子的破衣服。
父亲终于扔下他一个人自己走了。即使这样,他仍不肯跟了母亲去过。小小的他,知道争口气。
爷爷奶奶收留了他,母亲带着哥哥改嫁。听说对方是个司机,脾气很好,也挺有钱。他却因此更恨母亲。
从初中到高中,他一直是三好学生,还当班干部,深得老师同学的喜欢。爷爷没钱,学校减免了他的学杂费。奶奶在临死的时候含着泪水对他说他一点不像他父亲,她很放心。
他的父亲自打出去就再无消息。有人说他父亲在外面干了坏事,被抓进了监狱,但具体是哪里不知道。他很少想父亲,如果父亲心中有他这个儿子,怎么会一走这么多年。
他与爷爷相依为命,爷爷会不时地向他提起母亲,说她勤俭能干又很孝顺,是他们对不起她。
他上高中那年,哥哥考上了大学,带了新衣和钱去看他。这次他没拒绝。他已经很久不见母亲,虽然哥哥常回来看他,可母亲并不来,他小时候太倔强,伤透了母亲的心,她不回来,他一点不怪。
“她还好吗?”他第一次向哥哥打听母亲。
“好,就是老想你。”哥哥告诉他母亲在小摊上卖炸串,因为她实在热情,手艺又好,很多人排队等着买她的炸串。哥哥说不论严寒酷暑,母亲总是天天出摊,还像以前一样勤勤恳恳。
哥哥走后,他去闻钱上的味道,那里还飘着炸串的香气,他有些想母亲了。
他随爷爷赶集卖杂货时,爷爷问他:“明子,想妈了吧。”
他固执地说没有。
“你昨天夜里还叫妈了呢。你妈是好人,你该叫。”爷爷说。
他不让自己想母亲,于是拼命学习。他现在知道,如果当初跟了母亲,他可以吃饱穿好,也不用爷爷拖着年迈的身体再去给他挣生活费,可是,他已经选择了,他不让自己后悔。
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正在为学费发愁的'时候,爷爷递给他一叠百元钞票。“哪来这么多的钱?”他问爷爷。
“借的,好好上学,将来还,知道吗?”爷爷语重心长地说。
他使劲点头。
哥哥又来给他送衣服和钱,并让他去看看母亲,她想他。
他没有答应,他早原谅了母亲,他只是不想让母亲看到他的样子心疼。
一路吃苦走来,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学,每件事他都很积极很努力,也很快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
大三那年,爷爷撑不住了,他失声痛哭,要爷爷一定熬到他大学毕业,他要好好孝敬他。
“明子,好好孝敬你妈,这些年,要不是她,你不会有今天……你上学的钱,是你妈给的……她不容易啊……”爷爷临死前反复说。他早已泪如泉涌。
他去找哥哥,问为什么不早告诉他事情的真相。哥哥说:“是妈不让说的,她怕你知道了会不肯接受,她拼命挣钱其实都是为了给你攒钱让你上学。”他再也不能不去看母亲了,她一直把他当儿子,把自己当成他的妈,他却……
他站在那个头发被风吹乱、满身油乎乎的女人身边,仔细打量她的模样:老了,沧桑了。那炸炸串的手一直忙个不停。这些年里就是这双手风来雨去为他挣钱。她是个要强的母亲,她一心想自己挣钱给儿子上学还战战兢兢地怕儿子知道了会拒绝。泪水再一次模糊了他的双眼。
“妈,我想吃炸串。”他哽咽着说。
母亲愣了,好久没回过神来。
“妈,原谅我吧,以前是我不懂事……”
“傻孩子,我是你妈,怎么会怪你!”母子两人哭着抱在一起,周围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妈永远是妈,是孩子的妈!”人群里一位老太太掷地有声地对他也对周围的儿女们说。
母亲的散文10
关于湘儿的死,她一个字都没提。从湖南安化县高明村到安化县城,然后从安化县城到长沙,再从长沙到大连,将近3000公里的路途,罗瑛坐了两天一夜的车。本来,大连有人让她坐飞机,可是一听价钱,她觉得还是能省就省吧。沿着儿子韩湘上学的路,最远只去过镇上集市的罗瑛东问西打听,总算上对了车。
坐在座位上,汗还没擦干,罗瑛的眼泪就掉了下来——不出来不知道,世界这么大。她的湘儿从那个穷乡僻壤走出来,真是太不容易了。
两年前,乡亲们在村口敲锣打鼓地给湘儿送行,嘱咐他:“好好读书,将来接你妈去城里享福。你妈一个人把你拉扯大,不容易。”
两年后,乡亲们在村口含着眼泪给罗瑛送行,告诉她:“一定不能放过那个撞人的司机,他把你们这个家都给毁了!”
乡邻和亲戚有要陪罗瑛去大连的,可她想了半天,还是谢绝了。她怕人一多,她的心就乱了。
到了大连火车站,湘儿的老师、同学,还有公交车集团的领导以及那个肇事司机小傅都来接她。公交车集团和校方都为罗瑛安排了宾馆,可罗瑛要求去司机小傅家看看,让其他人先回。
对于罗瑛的要求,大家唯一能做的就是满足。公交车集团领导对小傅说:不管人家怎么闹,你都受着。人家唯一的儿子没了,怎么闹都不为过。
罗瑛去了小傅的家。50平方米不到的房子,住着一家五口——小傅的父母和小傅一家三口,孩子刚上幼儿园。就在小傅媳妇不知道该跟罗瑛说什么好时,罗瑛说:“你们城里人住的地方也太挤了吧。”
罗瑛的话让小傅媳妇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她诉苦说:“从结婚就和老人在一起过。都是普通工人,哪买得起房子?1平方米10000多元钱的房价,不吃不喝两辈子也买不起。”罗瑛惊呆了:“1万1平方米,就这跟鸽子笼似的楼房?”小傅媳妇说:“可不是。小傅1个月工资20xx不到,1个月只休3天,没日没夜地跑,跑的公里数多就多赚点,跑的公里数少就少赚点。从当公交车司机那天起,就从来没有睡到自然醒,生生落下一个神经衰弱的毛病。这些年,他也没跟家人过过一个团圆的节日。现在可好,又出了这么大的事故……”小傅媳妇干脆放声大哭起来。
罗瑛见状,赶紧对小傅媳妇说:“姑娘,大妈想在你们家吃顿饭。”小傅媳妇赶紧擦干眼泪,忙不迭地让小傅出去买菜。可是,罗瑛坚决不同意,她说:“家里有啥就吃啥。”
吃完饭后,罗瑛要去湘儿的学校看看。从进门到走,关于湘儿的死,罗瑛一个字都没提。
孩子看见妈妈哭,那心得多痛
湘儿的同学领着罗瑛,把湘儿生前上课的教室、睡过的寝室等有过湘儿足迹的地方都走了个遍。校方为罗瑛组织了强大的.律师团,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严惩肇事司机;二是最大限度地争取经济赔偿。
罗瑛没见律师团,只是把湘儿的系主任叫了出来,跟他说:“湘儿给你们添麻烦了。我还得继续添个麻烦,帮我联系把湘儿的尸体早些火化了。再派一个和湘儿关系最好的同学,领着我和湘儿把大连好玩的、他没去过的地方都转转。其余的事,我自己来解决,不能再给你们学校添麻烦了,也不能再让孩子们为湘儿耽误学习了。”系主任还想说什么,罗瑛说:“湘儿昨晚托梦给我了,孩子就是这么说的,咱们都听他的吧。”
罗瑛把湘儿的骨灰盒装在背包里,像抱着一个婴儿那样,用一天的时间把滨海路、金石滩和旅顺口都走了一遍。
一天下来,湘儿的同学把眼睛都哭肿了,可罗瑛一滴眼泪都没掉。湘儿的同学对她说:“阿姨,你就哭出来吧。”罗瑛说:“湘儿4岁没了爸爸,从那时开始,我就没在湘儿面前掉过眼泪。孩子看见妈妈哭,那心得多痛。”
行人不容易,开车的也不容易
第二天,校方四处找不到罗瑛。原来,她一个人去了公交车集团。对她的到来,集团做好了各种准备。他们已经将公司按交通伤亡惯例赔偿的钱以及肇事司机个人应赔付的钱装在了信封里。家属能接受就接受,接受不了就走法律程序。
为了不使气氛太激烈,集团领导没让小傅露面,几个领导带着一个律师来见罗瑛。领导们做好了罗瑛痛不欲生、哭天抢地的准备——从下车到现在,罗瑛表现得过于平静,他们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反正他们人多,每个人说一句好话,也可以抵挡一阵。有些事情,磨——也是一种办法,尤其是这样的恶性事故,就更需要用时间来消解。
罗瑛和公交车集团领导的见面没超过10分钟,掐头去尾,真正的对话不过5分钟。罗瑛说:“我请求你们两件事。第一件,希望你们别处分小傅司机;第二件,小傅司机睡眠不好,你们帮我转告他一个偏方——把猪心切成片,再加10粒去核的红枣,拌上盐、油、姜煮熟,早晚热着吃,吃1个月左右,肯定管用。”
母亲的散文11
在我老家的房子、我的房间里,摆放着一件让我感到非常碍眼的物品。
那是一个有些破旧、造型简陋的长方形木制衣柜、衣柜表面涂着一层厚厚的红漆、由于时间长久、漆色已经偏向暗红,衣柜表层有些地方已经掉了色,露出了有些腐朽的木质材料。用手指甲顺着掉色的地方、朝着暗红色漆层轻轻的一刮、便能刮出一小片类似伤口愈合时结痂一样的漆块。在衣柜两门的正中间、挂着一个很大的铁皮挂锁、紧紧的将衣柜锁住。挂锁看上去也有好些年头了、可是却没有一丝的锈迹、就如同那破旧简陋的暗红色木柜那样、没有一丝灰尘。这使得我感觉有些新颖。
从孩童时期离开了老家之后,我便很少再回到这里。十余年已经过去了、可是老家的房子却和我离开时的模样没有太多的变化,只是庭院上长满了杂草。
20xx年春节即将来临、我们回到了老家,回到了那座有些孤寂的小村庄。
回到老家难免和村里人一起扯扯家常、摆摆龙门阵,叫上孩童时期的小伙伴、一起踏过那些年给予我们快乐的地方!
“噼啪”“噼啪”
柴火烧的很旺,坐在灶台口的我时不时朝着里面添加柴火。大哥站在厨灶的大锅前、一手拿着锅铲不停的翻炒着,一手不时将夹在手上的香烟向嘴中递去。母亲则在一旁打着下手、不时的擦一擦额头的汗水,那满是鱼尾纹的眼角洋溢着幸福的笑意。
夜深了、柴火早已经褪去了它的余温,小村庄里静悄悄的。
我做了一个很美的梦、我梦到了小时候的场景,那年的春节下了很大的雪。在庭院的雪地上我骑在父亲的肩上,哥哥姐姐挥舞着手中的烟花在雪地上愉悦的奔跑着、嬉戏着,我则兴奋的拍动着小手、偶然间我回过头看见母亲坐在厅堂的木椅上,正对着我微笑。
如同纯白色鹅毛一般的飘雪是那么的美、让人感到那么的温暖。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梦,但我只愿此生长眠。
我最终还是睁开了双眼、窗户玻璃上透射进来的白光有些刺眼,但是又让人感觉到如此的真实。
慵懒的换了个姿势、扯过滑落到颈部的被褥,蒙上头、想要再与周公促膝长谈。
可是接下来一阵阵的铁锤与铁钉的交织声,扰乱了我的一切,把我弄得心烦意乱。被褥下的我拼命的捂住了双耳,可是接踵而来的低泣声让我彻底的崩溃了........。
我如同鱼跃龙门一般、“嗖”的一下从床上窜起,顾不上寒冷。朝着哭声望去,只见母亲蹲在那个破旧的暗红色衣柜的角落里、一手拿着铁锤在敲打着木柜一扇门脚的合口、一手捂住嘴间强忍着哭泣。
看着暗红色的衣柜门叶上裂开的合口、我顿时想起了昨晚入睡前自己因为木床太硬,想要找床棉被垫一垫。可是大家都睡下了,于是我将目光朝向了那上了锁的暗红色的木柜。想着反正就是一个破旧的老木柜也不重要,于是便一脚踹了过去........
只是我没有想到会有现在的结果、我从来不知道母亲会这样的在意这个破旧的木柜,看着母亲的模样、一股怒气从我心头升起。
“妈、大过年的哭什么、不就是一个破衣柜吗?”
我们总是习惯用价值去衡量一切、却不知道有些东西是无价的'。
母亲忍不住了,扔下手中的榔头,双手捂住脸颊放声大哭。
这下子我整个人彻底的蒙掉了、听着母亲哭泣梗咽的声音,呆呆的望着那个暗红色木柜,越看越觉得碍眼以及愤怒。
人在愤怒的情况下总会做出最糟糕的事情、说出最伤人的话。
“你再哭、在哭我等下就劈了拿去当柴烧!”
母亲站了起来、没有看我一眼、只是有些用夹带着抽泣声梗咽的说道:“这是我妈给我的嫁妆、我一辈子就只有这么一件东西。”
说完便走了出去, 留下我一个人如遭雷击一般的瘫坐在床上.......。
脑海中浮现起外婆去世前我在医院探望她的情景。
外婆在去世前便得了老年痴呆,渐渐的忘记了身边的一切人和事,记忆储存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暂。
外婆的笑容有些羞涩、我从未想过她会对我这个外孙这样陌生。
外婆一遍遍的问她这个外孙、问我是谁,就这样一遍又一遍。我就这样静静的坐着看着外婆、她也不时侧过头看我一眼。
外婆对我说她的老家是那里的。
外婆对我说谁偷了她家的腊肉。
外婆对我说有个坏人是谁谁谁。
就这样一遍一遍的重复的说着。
从降临到这个世界的开始、我们便没有任何记忆,我们如同一张白纸一般、用墨水撰写着我们的一生。然后历经时间蹉跎,宣纸泛黄、最终字迹消失,最后还能留下来的是什么?
记得很小的时候、母亲总是会和我们谈及她年轻时曾与外婆的生活。
母亲说她从出生时就没有见过她的父亲。
母亲说她那时候家里很穷生活过的很苦。
母亲说她那时有两毛钱便是最开心的事情。
听着母亲说着她有许些悲伤的过往、可是她的脸上洋溢的却是幸福与向往。
也许吧!一切欣喜、一切忧伤,不过都只是生活的粉装,当多年以后我们回忆起那些好的、不好的,都会变成最宝贵的记忆。
我看着那破旧的衣柜明白了、这不仅仅只是一个有没有价值的物体,这是母亲唯一的嫁妆、这是母亲与外婆精神上的连接物,这是属于她们记忆中的牵绊。
看着那被自己损坏的暗红色衣柜,突然一种罪恶、悔恨、从我心底升起,充斥了我整个大脑。
我拿起了地上的榔头,一阵铁锤与铁钉的声音再次从我的房间响起......。
正午、大哥点起了鞭炮,一阵阵的鞭炮声在这个小小的村庄响起。每一次响起、便代表了一个家庭的团聚。
一叠叠丰盛的菜肴被大家端上了桌,我们一起举起了酒杯,彼此祝福。
母亲的散文12
教学目标
1、准确概括母亲的个性特征和对我的影响;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生命教育”的内涵。
2、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关注情感,探讨情感问题,从而学会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有人说,母亲是一首深情的颂歌,古往今来,永唱不衰;有人说,母亲是一只临行前的行囊,受用一生,取之不竭;有人说,母亲是一双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生命,也推动了世界。而老舍提到母亲,是这样说的:“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老舍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作者字里行间折射出的人间至情。
一、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并思考
1、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明确:勤俭、朴实、倔强和为人热情。
2、母亲不识字,老舍却说她是自己的真正的老师,并且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跳读课文,看看母亲给了“我”什么样的生命教育呢?
明确:母亲勤俭诚实,身体好;做事永远丝毫不敷衍;爱花,爱清洁,守秩序;好客;肯吃亏,能忍耐,面对苦难无比坚强等,这些都给了作者深刻的影响,使他从小“在做人上”“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直至后来成了一个人人尊敬的大作家。这就是母亲给作者的最好的正确的生命教育。
3、文中的哪一个描写母亲的细节令你特别感动?
4、文中写母亲对儿女的舐犊之情处处可见,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面,即儿女对母亲的思念与热爱,请从课文中找出来,谈谈你的感受?
二、体验亲恩:诉说母爱
1、 欣赏 MTV《天亮》
歌曲创作背景: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马岭河风景区,随着一声轰然巨响,一辆正在运行的观光缆车突然下坠,就在缆车坠毁时最危急的一霎那,一位父亲本能的用双手把他2岁的儿子高高托起。孩子幸免于难,而那对年轻的夫妇却永远的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们最难以割舍的骨肉……歌手韩红为这个父母之爱创造的生命奇迹而震撼,创作了歌曲《天亮了》。
2、诉说母爱
是啊,母爱尤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尤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不求回报,甘愿付出,必要时可以献出一切,包括生命。同学们,相信现在许多人心里都会想起自己的父母。请大家回想一下在你们十多年的成长历程中妈妈最令你感动、最使你难忘的一件事。
三、讨论:“你心目中最佳的亲子关系”
其实我们一直沉浸在父母的疼爱之中,只是有许多同学在蜜罐中泡长了便不觉甜蜜,在暖房中待久了就不觉温暖,于是便对父母的爱习以为常,认为一切理所当然。于是,彼此之间便有了抱怨。昨天你们眼里温和、慈爱、无所不能的父母,变成了今天罗嗦,乏味、落伍的“封建家长”。你们的生活里多了淡漠、冷战、冲突。然而,血浓于水,亲情是无法割舍的。那我们该如何跟父母更好的相处?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结束语: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许,我们的父母亲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学者的渊识博学,没有英雄的豪言壮语。但他们的爱如天大,同时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亲情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们最想拥抱的温暖。同学们,多给亲人一些关爱吧,哪怕是一杯水水,甚至一段记忆,他们也会感到十分满足…
母亲的散文13
在我年少时,母亲有一块菜地,在村子南边不远的地方。那片菜地只有几分地,却被母亲侍弄得像个“聚宝盆”。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当然也是种菜的好时节,这时母亲一有空闲的时间就往菜地里跑。初春的天气还是有点儿冷的,但是母亲丝毫都不怕冷。她拿着一把铁锹一锹一锹地把菜地翻了一遍,然后又用钉耙将大块的泥土打碎,再用钉耙齿来来回回把土地整平坦,之后又把土地整成一个个精致的长方形菜畦。那些被整理过的菜畦,在阳光下泛着朴实的光芒,每一粒泥土都散发着新鲜的泥土芬芳。
菜畦整好后,母亲就会用扁担从家里担两桶水,再拿上准备好的薄膜和菜籽往菜地里赶去,而我这个小跟班就抱着母亲辛苦劈好的竹条子跟着母亲一起去菜地。妹妹当然也想去,但母亲怕年龄小的妹妹去了踩坏她的菜苗,所以只有我这个“老大”才有机会陪母亲去菜地。
到了菜地,母亲会把辣椒籽、茄子籽、西红柿子、南瓜籽、冬瓜籽等分别密密地撒在菜畦中,然后用小号的钉耙镂一下洒上水,接下来就把竹条子一根一根地弯曲扎在土中形成一个拱形,再把薄膜覆盖在上面,并在薄膜的四周压上泥土。
等到菜苗长到可以移植的时候,春意已很浓了,春风像温软的手抚摸着万物。此时,母亲又要从家里担来水,然后把要移植的菜苗小心地连“姥娘土”一起挖起。紧接着,母亲会把菜苗按大概的行距、株距一棵一棵的栽培好。当然,哪种菜苗该种在哪里,怎样种才能出更多的菜,母亲心中是早有打算的。
刚栽培好的菜苗,就像一个个孤单的孩子,没有了最被挤在一起的热闹,但是它们还是可以在同一片天空下在同一片菜地里遥遥相望的。当风儿吹过,它们微微地摇曳着,像在互相打着招呼,又像是在向母亲问好。
菜苗栽培好后,我会学着母亲浇水的样子给菜苗浇水,母亲会告诉我,一棵菜苗应该浇多少水。给菜苗浇过了水,我们就完成了任务可以回家去了。母亲边走边说:“明天早上还要来将菜苗的根部再覆盖一层松软的泥土。”我不解地问:“为什么?”母亲说:“若不再覆盖一层泥土,浇过水的地方经太阳晒后就会裂开缝隙,这样风就会穿过缝隙伤到菜苗的根,而伤根的菜苗成活率就低。”所以第二早上母亲一定会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去给菜苗封土的。
若是风调雨顺的话,以后的菜苗就不需要浇水了,但若天降的雨水少,那就又需要从家里担水给菜苗浇水了。不管天气阴晴,母亲每天都会抽时间去菜地照看一下她的菜苗。
春天是青草疯长的季节,过了一段时间,菜地里就会不断地长出杂草。此时,母亲又要不断地铲除菜地里的青草,以免杂草争了菜苗的养分。除了给菜苗浇水和铲除菜地里的草,母亲还要给菜苗施肥、捉虫。总之,照看菜苗就像照看孩子一样辛苦,一点也偷懒不得。
到了夏天,绿的辣椒挂满了枝头,在风中荡着秋千;长长的豆角像翠绿的绳子,从菜架子上垂下来;红红的西红柿,就像一个个小灯笼……此时,母亲就会从菜地采摘回一篮子,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饭菜。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秋天,春天种的蔬菜已经到了该收尾的时候。这时,母亲又要把已经衰老的菜棵儿铲除掉,然后又是一轮深翻菜地、打菜畦。不过这时是不能种辣椒、茄子了,而是要种秋令菜萝卜、白菜等。
到了冬天,拔了萝卜,铲了白菜,菜地又得一番深翻细整,这时就要种冬令菜了,什么生菜、菠菜、香菜等就该“粉墨登场”了。这些菜到年前就能吃了,而且能一直吃到来年春天。
我和妹妹、弟弟就是吃着母亲种的蔬菜,以及父亲与母亲一起种的粮食长大的。长大后的我们离开了家乡,能吃到母亲种的蔬菜的机会就少了,母亲便减少了种菜的面积,多出的土地就种上了庄稼。可不幸的是父亲后来突然因病去世了,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一家人沉浸在悲痛中。我不知道母亲背着我们为父亲流了多少眼泪,只知道母亲原本乌黑的头发白了很多。母亲说:“你们经常在外,你爸也走了,我一个人也吃不了那么多的菜。”听了母亲的话我背过身子,忍不住泪流满面……
经过暗无天日的煎熬,母亲慢慢地从悲痛中走了出来。“我不能倒下,我还有你们几个孩子。”母亲又把院子里留的那一片没有打水泥的地方翻耕出了一个小菜园子,是为了我们回家能能吃上新鲜蔬菜。
前几年弟弟在县城买了房子,决定把家里的田地承包出去,让母亲来县城住。母亲不愿意,她舍不下她和父亲曾经一起种过的土地,也舍不下家里的那个大院子,可母亲年龄大了,一个人在家我们总是不放心的。最后,母亲经不住我们姐弟四人的轮流劝说,才不得不答应进城居住。
进城后的母亲不干农活了,也不种菜了,总感觉心里不踏实,还好我也在县城上班,能在下班后回去多陪陪母亲,劝她开心些。一天,我回去看母亲,却不见母亲在家,于是打母亲的电话,母亲说她在小区内的某个别墅院内,让我快过去。听母亲的话音很高兴的样子,以为她遇到了能说到一起话的'老太太了。当我找到那家别墅时,见母亲正在院子里种菜。原来别墅的院子里除了铺了一条通往大门口的道路外,路两边都空着,想来应该是留作种花草的。我走过去说:“妈,你这是帮谁种菜呢?”母亲笑着说:“谁也不帮,现在这里是我的菜地。”
我听得一头雾水,四下环顾才发现这栋别墅与左右两边的别墅只隔着矮矮的墙,墙上面的部分是用花式的铁栅栏隔开的。透过栅栏我看到两边的别墅院子里长满了一米多高的青蒿棵儿。我就问母亲:“妈,你说清楚点,这怎么成了你的菜地?为什么这个院子里没有青蒿棵儿?”
母亲停下手里的活笑着说:“这些别墅好几年都没卖出去,院子也没人管,就长满了青蒿棵儿。我和几个农村来的老太太一合计,就去找了物业上的管事人,说院子荒着也是荒着,长着很高的草一点儿也不好看,不如让我们把草除去种上菜,又好看又有菜吃。当然,我们承诺物业上的人可以去随意采摘菜。就这样,我们几个老太太就每个人都得到了一个别墅院子。”
我耐着性子听母亲说完,有点生气地说:“妈,不是我说您,我弟把您接到城里不是让您开荒种菜的?这么多高高的青蒿棵儿,您都把它们铲除完了,这得有多累?这事,我弟知道不知道?”
母亲用满是泥土的手背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般小心地说:“丽,你别生气,妈不是享福的命,天天闲着我心里发慌。不就是铲除青草棵儿费点力气吗?种菜又累不坏身子,再说我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还好呢!不过,你弟还不知道这事,我都是趁你弟上班走了才下楼来干活的,我还不知道咋跟你弟说,到时你一定得帮妈说个话!”
我看着母亲小心翼翼说话的样子,不由地鼻子一酸,我走过去搂着母亲的肩膀说:“好了,好了,您喜欢种菜就种吧!弟弟那边我一定帮您说话!”母亲开心地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会帮妈说话的。”
接着我叹了口气说:“就算您想在这种菜,您也应该让我来帮您铲除青蒿棵儿的。”母亲慈祥地看着我说:“你天天上班已经够忙的了,我不想给你加忙。”听着母亲这话,我无语了,一股暖流在心中涌动……
母亲把别墅院子里的菜地侍弄得很好,各种蔬菜很快就能吃的时候,我告诉了弟弟母亲觅了一块菜地。果然,弟弟一听就坚决反对,我劝说了好久弟弟才勉强同意了。从此,我们又能吃到母亲种的蔬菜了。
三年后的一天,母亲告诉我说别墅的菜地人家物业不让种菜了。说的时候,母亲就像受了委屈的孩子,我安慰母亲:“不种就不种了,已经种了两三年的菜,也该歇歇了!”母亲说:“不想歇着也得歇着了,人家的地人家当家,唉!要是在老家该多好啊!”我知道母亲又想念她的菜园子了,于是连忙差开话题,讲一些有趣的事逗母亲开心。
本以为没了别墅的院子种菜,母亲就可以歇歇了,谁知有一天母亲对我说:“走,去看看我的菜地!”我疑惑地说:“别墅院子不是不让种菜了吗?”母亲开心地说:“不是别墅那里,走,到了你就知道了!”我好奇地随着母亲下了楼,母亲领着我往小区外走去。这个小区其实位置处在县城边上,当初弟弟看上这里说是这里的空气好。
到了小区门口,母亲又领着我往小区门口的右侧一拐,才走了几步,母亲用手一指说:“看,就是那里,我栽了南瓜、冬瓜、还有豆角、辣椒!”我顺着母亲的手一看,只见路边靠近沟边的地方有好长一段种着菜苗,我叹了口气说:“妈,您这是又开荒了?这沟边上的土地又硬又缺肥,种上菜也长不好的,净费力气。我说您就不能闲会吗?这我弟知道了又该生气呢!”
母亲拉着我走近她的菜地说:“人勤地不懒,你看人家那边开荒种的菜就很好。我就是看人家在路边开荒种菜,这才敢在这里种点菜。只是你得好好给你弟说说别让他生气,反正地我已经整好了菜也种上了。”听了母亲开心的话,我便不忍心责怪她了。
后来,我背着母亲劝说了弟很久,这才当着母亲的面给弟说了菜地的事,弟无奈地说:“妈,您想种菜您就种吧,只要您开心,但是千万不能累着自己!”母亲听了,笑得像一朵花儿似的。
就这样,母亲又有了她的菜地,我称之为“袖珍菜地”。让我没想到的是“袖珍菜地”里的菜在母亲的呵护下长势大好,最后居然都结了蔬果。当我吃着母亲种的蔬菜时,不禁感慨:“母亲说的一点也没错,真的是人勤地不懒啊!”
不料两年后西游大道两边要统一种植风景树,路边所有开荒种菜的荒地都不允许再耕种了,母亲又一次失去了她的“菜地”,母亲很郁闷地说:“唉,可惜了我的菜地啊!”
听着母亲失落的话语,我心里很不是个滋味,本以为不让母亲干活是我们对她的孝敬,没想到失去菜地的母亲却多了叹息和郁闷。细细想来,一辈子劳动着的母亲是那么的开心快乐,而失去菜地的母亲是那么的寂寞伤感,也许在母亲的心里菜地就是她无法割舍的乡愁……
母亲的散文14
那时候,一放了学,我就像影子一样跟着母亲转。有时,喂猪、喂鸡,更多的时候,是随了母亲去地里。母亲点花生,点洋芋,点豇豆,点洋山药,我也学着点花生,点洋芋,点豇豆,点洋山药。几天后,就要嚷着去地里看种下的花生,洋芋,豇豆,洋山药,是否顶出新芽,冒出第一片耳朵。好些日子过去了,我又急着去看是否开花。地里,花生秧发着金色光;豇豆秧顶着星星点点的紫,豇豆蔓正缠了墨绿的玉米杆子攀缘而上,昂着头,像一条条吐着舌信子的小绿蛇;洋山药呢,个子细高细长,撑一个黄灿灿的圆盘,活像一个一个的向日葵。
在乡下,常见的'是苜蓿。庄稼人日月忙,不大理会桃红柳绿,不大理会菜花黄李花白。可是,水杏,毛桃,嘟噜葡萄的诗句,就写在男人、女人、娃娃们的脸上和胃囊里。大人们关心着麦收的活路,这个时候,苜蓿也要开镰了。看去,在田脑地畔,洼地河滩,山腰陡坡,就连犄角旮旯处,也都被苜蓿疯狂地占领着,扩张着,一路攻城略地,拔旗夺寨。但好地水浇田,是千万舍不得种苜蓿的,那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动不得。苜蓿开花的时候,满眼淡紫的花,弥漫着形容不出的那种味道,让农人们的心里,幸福得有些迷糊。在几个礼拜之前,村头村尾,路边河畔,山上山下,苜蓿地旁,却是洋槐花的世界,满山满路,满眼繁华,满眼清香,开得那样淋漓尽致,那样汪洋恣肆,那样不管不顾。一串串一串串,一嘟噜一嘟噜,丰腴肥硕。和它比起来,梨花,太过干净;杏花,太过单薄;桃花,则太艳乍。
也记得母亲领着我摘金针花的情景,一大早起来,提着笼,肩着背篓,带露摘下来,上蒸笼,再晒干,那实在是一门技术活。金针花期短,采摘,就要把握好时间。上蒸笼,更要把握火候--早了太硬,晚了稀巴烂,送亲戚,都遭嫌弃,更别说卖给别人了。
后来,我们搬离了老家的黄土窑,进了城里小区的“蜗居”。远离了母亲的花生、豇豆、洋山药,远离了母亲的绿玉米、洋槐花、苜蓿花。人住在蜗居里,感觉像被拦腰砍断了的紫藤花树,虽然上面还是一树繁花,但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想想,就不舒服。
看小区人家,装修得金碧辉煌,异常阔气。然而没有了泥土味,没有了绿色,没有了草木花,只是俗气与虚弱。虽然他们养着漂亮的花,昂贵的花,净化空气的花,吸收甲醛气味的花,赏心悦目的花,发财平安的花……
在我常常想,那发明了几千年的弯犁,在镇原大地上还能见到;吆喝了多少辈子人的老黄牛,有时在那梁峁川台上也会慢腾腾地挪移。这样的画面,还能维持多久?
在阳台上,我也会弄点卑微的鹅黄浅紫嫩绿。好看、实在、不挑剔,就像母亲的那些草木花。
很多时候,我立在窗前,看那些卑微的鹅黄浅紫嫩绿的家养的花草,在油油地晒着阳光,暖暖地舒展着。然而,我心里更愿意看着窗外的蝴蝶翩翩飞,风轻轻地吹,还有花生,豇豆,洋山药,玉米,苜蓿洋槐花,金针菜在风中或轻吟,或低唱,或带着露珠沐在晨光里,或披着月色静静入睡。
母亲的散文15
从来没想过,母亲会走。母亲才八十啊,三高、心脏等疾病都没有。且家族素以长寿著称,大姨九十三了仍然健朗。去年在湘雅做甲状腺瘤摘除,开始几位教授不同意。我说能不能做,你们先见见她。母亲一溜小跑进了医生办公室。教授们对视了一下,主刀教授说:明天上午吧。术后第二天,母亲一口气喝下了我给他熬的一大碗里脊肉粥。第四天就出院了。
用母亲后来的话说,术后她过了八个月的好日子,够了、享了福了。
今年初,家里电话告知,母亲感冒,进了县人民医院。当时并没在意,因为母亲一生精洁,常因冬下洗澡而感冒。然病情似乎总不见好,且吞咽、呼吸愈来愈难。腊月二十晚,转进湘雅就直接进了重症监护。
母亲面色红润,呼吸却十分费劲。拉着我的手艰难而又断续的说,三儿,到这干啥呢,大过年的了,又费钱,回去吧。我要在这,你们这年还咋过啊,啊?
第二天中午,看了X光片,听了教授的分析,我心里直往下沉。母亲是甲状腺肿瘤,而且,就是在去年动刀的左边,并不是我期望的右边。从X光片上看,气管仅剩下一道头发丝大小、不到一公分的一条缝,难怪呼吸、吞咽那么艰难。当下决定,给桂林的姐姐、上海的外甥、埠外的女儿、侄儿打电话,要他们急赶长沙。晚上,医生电我,说母亲情绪激动,难以说抚。我带着刚给母亲做出的肉丸汤在满天的雨雪中急赶到医院,好不容易说服了医看,进了重症病房。哥哥正守在床前。母亲费了好大的劲,艰难地说:三儿,我在这,你们这年咋过啊,我不能死在这,要死就回家去啊……我说,明天是星期一,教授们才能会诊,会了诊咱再回好吗?
平静下来的母亲开始喝着大哥喂递的肉丸汤。我望着一头白发的母亲,突然发现,怎么不知不觉地,母亲就这么老了呢?儿时母亲在我脑海里的影像,无可奈何的成了一张发了白的底片。记得每年秋老的时候,玉树总在月光下婆娑,母亲也总在小油灯下哼着醉人的曲子(后来知道是“谁不说咱家乡好”)为我们兄妹三人缝补、准备着冬天的衣物。那时的母亲,真是好看极了。
大哥把保温饭盒塞到我手里时,母亲说:别带走啊,剩下这点,待会我饿了就要护士小姑娘在微波炉里转一下,带回去了你们还不把它倒了?我说,妈,我先过去,姐姐他们到了,我安排一下。妈拉着我的手不放,呼吸剧烈起伏,却说不出话,眼睛里流露出的是无限的慈祥、爱意和依依不舍、却好似诀别的牵挂……大哥用力捏我的右手,我强忍着出了重症病房大门,泪如泉涌,跌坐在冰冷的过道上……回到家不到十五分钟,大哥电话过来:妈……走了……
腊月二十四晚,令我讶然的是——给母亲敛衣的`时候,母亲依旧面色红润慈祥,彷佛安详地睡着了;——她自己的身后事看来早已精细安排:上七下五(上身七件衣服、下身五条裤子)全是她自己生前择定的。待穿着好后,我从内心钦佩母亲的精细——栩栩如生啊……二十五上午追悼会,雨雪交加,天寒地冻,各单位都在忙着走访慰问、团拜,却仍然到了八十多人,其中不乏素未谋面的只有父亲认识的从老家赶来的老人。我久久吻着母亲的前额,泪如泉涌……
农历三月三。父亲选定的给母亲骨灰盒入土的日子。那天,春阳明媚,陌上芳草萋萋,暖风在长满紫云英的田野上荡漾,油菜花在春阳下耀的让人眼睛发眯,香得让人甜醉。这是母亲最喜欢的天气、最喜欢的季节,还有她最喜欢的紫云英、油菜花。进入母亲年轻时生活、工作过的新市,相送的鞭炮此起彼伏,栏棺路祭、牲祭让我深深震撼……
【母亲的散文】相关文章:
母亲散文朗诵02-06
感谢母亲散文08-03
母亲节思念母亲的散文08-11
母亲经典散文(通用33篇)07-19
有关母亲的经典散文(精选13篇)07-19
思念母亲的经典散文(通用20篇)07-19
经典散文我的母亲(通用23篇)07-18
我的母亲经典散文(通用19篇)08-12
怀念母亲的经典抒情散文(精选21篇)07-16
歌颂母亲的儿童散文诗模板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