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百文网手机站

乡情的散文

时间:2021-08-24 09:40:35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乡情的散文

乡情的散文1

  一口水井,积淀的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成就的是一个地方的文明,并用它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一个地方的变迁。

乡情的散文

  近日,笔者来到天寿社区支农巷,看到了这口曾经为上百口人所用的老水井,时间变迁,现在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但是人们依然割舍不了对老水井的感情,每天早上天刚刚亮,依就会有很多人到水井边洗东西。

  一只小铁桶、一个大木盆,张奶奶带齐了装备又准时来到了水井边,打起一桶水,张奶奶便直接“咕咚”喝了一大口。“甜呀!还是以前的味道。”张奶奶幸福地对记者说道。

  是的,一百多年了,这口水井的水一直这么甜,在以前,住北门这边的人每天都要来这里打水回家。那时,老水井是北门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每天辘轳的鸣叫和挑水扁担的吱咛声响个不停。“人们聊天、纳凉、吃饭都爱围在这儿,每天都有说不完的新鲜事、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老故事。“现在生活好了,家家户户都用上自来水了,人们开始渐渐忘记水井了,只有我们这些老人还天天离不开‘她’,忘不了‘她’”。张奶奶意味深长地说道。

  其实在古时候,人们就喜欢围绕在水井边居住,有水井的地方,就有土地、有家园。离开自己的土地、离开自己的家园,将无以为生,无比凄苦。故有“背井离乡”之说。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现在城市和农村都用上了自来水,不用再担心天旱水井会干枯了。水井的功能,也慢慢退化了。作为相伴了国人五千多年的水井,正慢慢的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对于城市的小朋友来说,水井是陌生的,它所代表的身份,不再是家乡的符号,而是影视剧里面的一个背景罢了!

乡情的散文2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承载着我多年的梦,它使我的心脏魂牵梦绕,遥想当年悠悠的白云,蓝蓝的天,那朵朵故里的香花。山美水美,哺育我祖祖辈辈。山无语,却当了我多年的臂膀;水无语,却蕴含着甘甜的乳汁。我的故里,我的一片天。

  每每清风徐来,水波荡漾,鸟鸣水叮咚,野花野草,星星点点般散落在软泥上。晴初霜旦,沙沙作响的是池塘边的荔枝树,如恋人喁语,荔枝树盘结着的枝丫,纵横交错,少有见它开花,含着花苞却不待放。池里,鱼在絮絮低语,诉说故乡的美,那个在我的心中如千千结般的。小路,可以说是阡陌交通,各家各户鸡犬相闻,晴朗月之际,前方豁然开朗,男男女女,耕作如初。只是田里,一旦没有了稻谷,便是鹅群的天堂。鹅们嬉戏于水,觅食并打闹的咕噜声荡漾在路边,白鹅不怕脏了成丑小鸭,倒是欣欣然打成一片。细心留意点,那层柔波会荡漾不止。

  故乡没有桥,却有石子路。石子路不是鹅卵石搭的,有道是,人走多了,这里也自然成了路。能否想象,当猫步般的春雨袭来,我却独自徘徊在小路上,望“桥”下风景,望风景的人却在看着我。我不能说这是什么,但毫无违和感的情景确乎是照应了故里乡民们的小桥流水人家之景,之情,于理乎哉。

  景,有情则意溢于之中,我所称的香花,倒是些凡碎的野花。它们不懂得争阳光,显得无意于炎阳下,蜜蜂似乎是三月不识肉味,见哪便采哪,花们的卧榻岂容他人酣睡?就这样,不甘示弱地,开得盛了许多。现今的花,已是司空见惯,故里的野花,带给我的却是性子里的,最本质的“傲娇”。

  情,情满于山,山间之四时,草木逢春,浓荫于夏,硕果迎秋,冬之淡雅。“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大概有此一说。我记忆中,山大,大到给人压抑之感,然而此中,绿油油一片,无不教人感叹。我只牵着大人的手,也不敢在山间徘徊,那是一个臂膀,很大的!

  登故之山,临故之水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之感。

  我虽喜爱故乡的山水,却意在故里之情。

乡情的散文3

  故乡,是幅最美最美的丹青画卷,那柴扉小院,大红福字,红泥火炉,煨着自制黄酒醉心,火炕棉被暖身,驱寒慰藉温暖游子孤寂的心。

  粗茶淡饭家常味,却是游子日思夜想梦中最美的味道。

  此时,风也柔柔,情也暖暖,花开似锦,叶落如诗,魂牵梦绕,时时倦恋,因是故乡。

  无论天南地北,万里之遥,梦里梦外,时时牵念,常于合掌之间,乡音总在心中迂回,默念成诵。

  一任时光飞转,世事变迁,那份对故乡的倦恋,永不褪色。

  行走在异乡大街小巷,处处繁华喧嚣,心却孤独无依,虽灯火万盏,也不敌故乡油灯一盏安暖。

  美食无数,更没母亲做的臊子面可口解馋。

  他国异乡漂泊,语言杂变,却没有乡音方言听来悦耳。

  有曰:“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我四海漂泊,年复年,无论身在何地,心上的乡愁,总是索索绕绕,有增无减。

  当雁字回时,月满楼,或晓风柳岸,远山翠黛,心中总牵着那份丝丝缕缕的故乡情愫。

  这份情愫,随着季节摇拽生根,时时牵着心弦,撩拨的人,心隐隐生痛。

  这份情愫,就在母亲的嗦嗦念念和无数次村口张望中疯长。

  在父亲的声声叮咛和默默无语的烟草味中漫延,充盈的我心满肺满,时时忧梦惊魂。

  愿以相逢为笺,思念做笔,书清风,画明月,只为将这份情愫,遥寄那料峭的春风,愿他温润故乡的山山水水,镌记美好团圆的时光。

  暖情,暖意,温润游子漂泊沧桑的心身。

乡情的散文4

  天气阴阴沉沉的……

  因为回乡,因为要给故去的父亲上坟,一路上我心里总是那么沉甸甸的,脑海里思绪万千,往事的画面就像是天空中散落的云儿,随着车窗外行走的风景辗转奔波,渐远渐行,渐行渐近!

  记忆渐渐地向我奔来,于是,在茫茫的云层那端,我便想起了在山脚下,那一个个散落在地头岸边的光影,我跟在父母后面干着农活,虽然有点累,有些脏,有时候做的不好还不住地受到父母的批评,可是,在我人生的记忆里,那时我与父母在一起最幸福的时光,我懂得了生活,懂得了爱,懂得了一个人责任!积淀了我对生活的爱惜与渴望!

  初春的太行山上,虽然早已吹响起春的号角,然而,在这个时刻依然是一片春的静谧!光秃秃的山坡,小溪两旁沉落着厚厚的树叶,因为一场雪的不期而过,渐渐地润朗起来,春潮开始悄然涌动,透过车窗,我远远望去,不经意间却真的发现了一片片隐藏在地表上面的绿意,这不就是唐朝诗人王维在《画》中描述到的春色吗?

  一年又一年,每一次春来,我都会像一个探险者执著地在渴望里寻找初春的颜色,而这青青的绿意就像是儿时的梦,一次次地在我的寻找里绽放!许多次,许多年,这初春的颜色总会不经意地走进我的梦!春来,熟悉的温暖,也从遥远的国度而来,我不知道怎么形容这份心跳,但是我知道,每一次初春到来,都会像刻在生命里的符号,在我的记忆深处跳跃!

  这份初春的涌动,对于我们的生命而言何尝不是一场最美的约会?

  到达县城,我登上了回乡下的班车,车厢里人影楚楚,熟悉的面孔几乎都能让我感受到见到乡人,听到乡音的那份无限亲切,或许这方言让外地人听的有些吃力,但对于乡人来说,那就像是母语般那么的真切,其间的一个眼神,一个笑意,甚至一声吆喝,都足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于是我沉浸在这一片熟悉的乡情里!

  ——你不认识我啦?一个高个子男子示意一笑问我,我突然一愣,脸上流露出一丝茫然尴尬的笑意,还没有等我回过神来,那个男子,旁边的一个小孩子就说道:这就是你常常给我讲到的,那位在地里边干活边背诵英语单词的那个叔叔吗?这孩子的话更加让我有些感到意外,心想,难道自己的故事还有人在不断地演绎着吗?

  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然而,不是每道风景都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回想自己的过往,为了走出这个乡外的世界,在学上,我坚持着,我只想用我的刻苦来赢取这个命运的挑战,一路走来,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或是到省城上学,每一次都会在精神上遭受挫折,有人说那是命,现在想起来,或许我的生命里没有一刻像春天那样如诗如画的风景,但是我想,就我的执着与率真也一次次地在为我生命的风景赚取了一缕缕别样的芬芳吧?于是,想想那孩子的话,我想真的很知足啦!

  为了挣脱一份命运的枷锁,从小我不断地将“刻苦”做为自己一份平凡的信念去坚守,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然而,我们失去了努力,不去刻苦,要想得到回报那也可能永远是幻想的!

  车缓缓的走着,三个小时的路程,对于一个回乡的乡人而言,又是一份长长的距离,三月的乡下,田地里便早已有了人忙起来的!

  我喜欢乡下的春天,那份绿,那份耕耘,那树丛里的小鸟,几乎都会像一个华丽的文字让我倾心倾情……

  记得在小学五年级毕业的那个春天,我们几乎天天就在学校附近的那个小河边度过的,我们三三两两的在一起看小溪的水,追捉从天地里跑来的蝴蝶,寻找遗落在墙角下的绿芽,然而,我们心灵深处却有了一份离别的不舍与难过,无奈的心灵就像是溪水里飘着的绿,随着风而去!一晃就是三十多年,这几千个日夜里因为我们的忙碌,有些早已变成一份浅浅的掠影,再也无法走到一个全面的景致,可是,那些时光,那些人,那些碎碎的的文字,每一次都让我感到无限的快慰!

  经过两个小时的奔波,班车经过几个村落,在一条小溪旁边停住,和我说话的那个男子,带着孩子下车,他有意识地指了一下旁边的小溪,我突然想起他的名字,不是那个“小不点”吗?他是我小学五年级同学,早早就没有了父母,跟着奶奶生活,没想到数年不见,他长高,有了长长的胡须,额头也有了几道皱纹,这是岁月的杰作吗?

  透过窗外,望着他们父子的背影,我多想和他聊聊,只是……

乡情的散文5

  那天,我累了——远离烟雾弥漫的厮杀,解下刀枪剑戟的戎装,走在返乡的路上。留住路边的流水,洗净脸上的尘埃,坐在河边的石头上,唱一段久违的“望乡”,不远处炊烟袅袅,闻到了葱林的花香。

  那天,我困了——撕下一朵白云,铺在山村间的草地上,面向天空绘制七彩梦想。一片片树叶落在草尖,遮住了小黄花的视线。叶子的露珠流进眼睛里,蛐蛐的歌声催游梦乡。清风习习,大地飘绕,家乡的床铺竟然如此舒畅。

  那天,我烦了——一阵阵无名火纵然升起,蹦起的青筋犹如藤筐。一颗兴奋的心屈服了忧伤,家乡的老槐树叶芝枯黄。老土屋被冲到了土墙,村里的道路积水成荒。仿佛看到亲人期待的眼神,一副重担压在我的身上。归心似箭,赶包行装,船儿呀,能否打起精神,快点起航。

  那天,我回了——一三间青瓦房整修一新,村路平整再没泥泞;失修的小学又在歌唱,一双双黝黑的手紧握不放。围桌举杯而席,今天不会喝醉;亲朋紧邻相聚,嘱咐话儿多多。坐在炕沿上,您仔细端详,脸上被亲人抚摸成画廊。望着皎月惊喜,看着流行感伤;但愿此景不散,此情永长。

乡情的散文6

  高中第二学年的下半年,混乱的“学潮”令人心浮动,正常的学业已经无法继续,为了不虚度年华,我依然决定弃学参军。10月份征兵,我早早回乡报了名,经体检和政审合格后,我被正式批准入伍了。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离别家乡时的那个场面。

  那是十一月底的一天,天还没有放亮,我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恋家之情、别乡之意相互交错,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一家人都早早起了床,妈妈和姐姐在堂屋为我包送行的饺子,父亲一边为我整理了携带的物品,一边不停地叮嘱着我。早饭上,家人都不停地劝我多吃些,可是他们吃的却很少,看着他们眼睛里都沉浸着泪珠,我的心里陡然难过起来。这是亲人的别离,这是感情的凝聚呀!

  饭后爸爸和姐姐陪我一起早早来到公社门前的集合点。寒风料峭,彩旗猎猎,不到八点钟公社门前已是人声鼎沸,锣鼓响彻云天,公社要在这里隆重举行新兵欢送仪式。公社的领导亲自为我们入伍的新兵佩戴上了大红花,公社书记和带兵的部队首长分别讲了话,我被推举为新兵代表在会上也表了决心。随后我们乘坐一辆大卡车依依不舍来到滦县火车站,在那里换乘运兵的专列。

  说是专列,其实就是运送粮食和牲畜的大闷罐,车厢里空荡荡的,四壁只有两个透气的小窗口,地面铺着炕席,车内设备只有两件,车顶上挂着的一盏马灯,还有在车厢中间放置的一个装有沙子的水桶。马灯用于晚间照明,水桶用于应急大小便。车厢侧面有个大推拉门,只能通过木梯子才能进入车厢。人员进入车厢后,为了防止临时开门人员不慎掉下车,还特意在门的两侧系上了背包带。

  大家都是第一次出远门,且相互不太熟悉,加上别离家乡的那份思愁,个个都显得很寂寞,很惆怅。带兵的首长,为了活跃气氛,就不时的给大家讲笑话或开个小玩笑。记得最有意思的笑话就是火车变声的故事了。说火车也有感情,跑到哪里就会变成哪里的乡音。到了山西了,火车就“喝醉、喝醋、喝醋.......”到了河南,火车就“喝汤、喝汤、喝汤.....”火车到了河北,也会变音,“粥、粥、粥......”火车到了山东就更有意思了,“煎饼大葱、煎饼大葱.......”讲完了故事,大家笑得前仰后合,顿时一扫沉默,马上就活跃起来!

  看到大家的气氛活跃了,首长就让大家仔细辨别火车的声音,说你们听到火车的声音,就知道了我们到了那个地方了。大家兴趣盎然,都竖起耳朵仔细聆听,听着听着,一个个就安稳的睡着了。至今想起这些,感到我们带兵的首长,真是好聪明呀!一个火车变声的故事,就让我们在这个寒冷的夜里,在这独特的环境里,不在思乡,不在寂寞,美美地进入了梦乡.......

乡情的散文7

  乡情如一缕轻烟无形无味但却让我魂牵梦萦,在外地三年零十五小时三十五分四十七秒,我无时无刻不与它同在,它使我一遍又一遍在脑中放映那葱郁的丛林,高耸的山峰,清澈的河流,绿油的草地。故乡仿佛有那么久都磨灭不掉的魅力,纵使是山涧屹立的一棵枯枝也令我心潮澎湃。

  春日,走在林间,枝头的鸟儿唱起欢愉的乐章,清风与绿叶也应和着奏起大自然的交响曲。脱下束缚的鞋子,踏在溅溅流水中感受着水流细腻的轻抚,鱼儿的亲吻。即使是在梦中,它也是如此的真实,一遍又一遍的呼唤,召唤我回到故乡,这,也使我不能不回到故乡。

  乡情,细腻如丝,它缠绕在我的脑海中,与我同眠,高山低谷与我低语,他们诉说着无尽的乡情。

  乡情是一位漂浮的少女,她常顽皮的钻入我的臆想中,用它那辽阔纤细的臂膀拥抱着我挽起我的手与我共舞,我沉醉在她甜美的气味中;她催眠曲般低细的歌声中;她温和如风清澈如流的眼眸中。她的脚步引领着我的心绪,迈着轻盈的步履踏上归乡的归途。

  那清新的草香,诱人的果香,沁人心扉的花香伴随着归乡的脚步萦绕在我的身边,轻轻的吸了一下使还能感受到那带着露水的空气深深的刺入了我的神经。

  我的故乡,您伟大,神奇,引领着这片土地上的儿女桌越成长。您身上无尽的姿彩终有一天会成功召唤您所有的儿女回到这片土地,回到你的身旁!

乡情的散文8

  村边的老土墙,枯黄的墙皮,家乡的点滴,如随风飘逸的雪花,漫入眼帘,又散落开去。不见了斑驳的黄土路,隐匿了零落的砖瓦房,再次踏上这块熟悉的故土,眼前的一切似乎都变了,变得那么陌生;却又仿佛有某种东西未曾改变,让人觉得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原本忐忑的心里,莫名出现了一丝茫然…

  记忆中的家乡是穷苦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汉江水给了故土深厚的文化沉积,却也为其带去了难以抚平的洪涝灾情。数次决堤的惨痛让这片土地的经济崛起计划屡屡化作泡影,人们纷纷背井离乡,到他乡养家谋生,父亲就是其中的某个缩影。

  我出生于湖北当阳,但父亲却常常告诉我,我们的根在天门。我知道,他是恋乡的,每年除夕父亲会迫不及待地带着全家人回到那里,随着成千上万的天门人回到那里——那里有他不忘的根。每年跟着父亲回去的时候,家乡总会有些变化,但不变的还是那扎根深处的穷苦。斑驳的黄土路、凌乱的砖瓦房,那是我们乡的标志。天门读书的孩子们是“不穷的”的,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穷中苦读,让天门“状元之乡”的这一美称传扬于外……

  学业,高考,三年时光匆匆而过,我未曾回过这里一次。如今,当我再次踏上这片故土,眼前的景象却仿佛出现在云梦之中。当车轮行驶于平坦的水泥路边,当高楼建筑拔地于我的眼前,当铺陈满堂的是琳琅家电,当自信与幸福的笑容悄然绽现,我忐忑的心开始茫然,这是我的家乡么?汉江边松散的沙堤上广布植被,曾几何时,已被混凌土浇灌得固若金汤;曾几何时,城里城外的主干道不再颠簸,迎来了一批批归乡人投资建厂的疯狂;曾几何时,家乡的矿产农牧有了销路,均由同乡人售往全国各地。不见了遇水则淹的过路桥,不见了破败残次的老土墙,家乡天门,不知何时已经完成了其历史生涯中的一次蜕变。是什么给与了故土破茧重生的巨大力量?看着父亲的缩影,我蓦地释然了。是的,家乡变了,因为有父辈们亘古不变的桑梓之心,对故土不忘根的付出与报答。变的,是家乡。变的,是未来。但不变的,是我们对未来的憧憬,不变的,是我们永久传承的家乡情,那一颗懂得回报的心…

乡情的散文9

  又是吃折耳根的季节。

  市场、商场、小贩的菜框里,随处可见她的翩跹身影。虽然身为不起眼的大路野菜,却因为现代人崇尚原生态饮食的理念而成为珍贵的特色菜,身价菲然。尤其是春节期间,价格直线飙升到十多二十元一斤,比猪肉还贵。

  折耳根这个称谓,除了川渝两地,许多外地人都不知其所以然。其实,折耳根书名鱼腥草,是一种药食两用的草本科植物。

  在药用方面,它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消肿、止血等功效,能治疗多种疾病,并具有抗病毒,预防癌症的作用。据史书记载,于魏晋时,折耳根被正式以“鱼腥草”之名收入医药典籍。

  因折耳根特有的口感和功效,可作为佐料调味,也可作为功能性食品泡茶饮用。还可作保健膳食煲汤、小炒、熬粥。但最常见的,还是凉拌生吃。人们食用折耳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相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期间,就曾采摘折耳根充饥,可见它走上餐桌的历史之悠久。

  我是吃折耳根长大的。

  在我的记忆中,每到春来,我的家乡漫山遍野都是折耳根的身影,就连扑到脸上的风,也夹着浓郁的腥香,熏得人食欲空前膨胀。于是,那些刚羞答答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头来呼吸新鲜空气的折耳根,就会成了吃货们的猎物,被无情地从泥土深处拔起,填充了胃壁的褶皱。

  野生折耳根的生长周期比较长,但旺长期却是正月到三月,受气候环境影响,这期间的折耳根地下根茎粗壮、白嫩、腥味浓郁,吃起来爽脆可口,是佐餐的佳肴。而过了这个季节,折耳根的地下根茎变老变硬,纤维粗糙,食之无味,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餐桌,甚至连折耳根这个名字都会被人淡忘。仿佛折耳根这个叫法是专为食用而生的。

  我的家乡在一座偏远的小山村里。在打工潮还没席卷到山村前,村里人都是守着一亩三分薄田过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栖,虽然清贫,却也自足。到了年底,杀上一头自家圈养的大肥猪,就是对自已辛苦一年的最大犒劳。整个春节期间,人来客往多,新鲜蔬菜少,变着花样的肥肉,往往使习惯了清淡的肠胃不堪重负。这时候,一盘开胃理气的凉拌折耳根,就成了餐桌上的宠儿了。席间,只要腥香四溢的凉拌折耳根一上桌,眨眼就被一扫而光,吃的人还意犹未尽。到了时令蔬菜短缺的二、三月,折耳根更是成了饭碗里的主打菜。白生生的根,脆嫩嫩的叶,裹上红通通的辣椒油,微微卷曲着身子,匍匐在白花花的米饭上,不仅是肠胃的佳肴,更是视觉的珍馐。

  那时候,人们还没有栽种折耳根的意识,吃折耳根都是到山上挖采。大人们有忙不完的活,挖折耳根这个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自然地就落到了小孩身上。

  牵着老黄牛,拎着竹篓,拿把小铁撬,哼着不知名的歌谣,把自己放逐在田边地角,面朝黄土背对蓝天,在草丛或庄稼地里寻觅那一株新绿。枯燥的童年生活,就多了一缕浓郁的馨香。

  通常,折耳朵长在阴凉、潮湿,土质肥沃的土坎下。刚打春时,折耳根还没完全钻出地面,只有一小段紫红色叶尖露了个头。它对生的叶片还未完全张开,如含羞的豆蔻少女,娇嫩得令人不忍心去采摘。但只要是山里人都知道,正是这种折耳根,最是爽脆鲜美,芳香扑鼻,而且它节长、毛少、根茎白嫩肥胖,好打理。而那些完全张开或半张开叶片的折耳根,往往地下根茎已开始老化,口感和腥香都远不及前者了。最不起眼的是那种生在沙石地段的折耳根,通常都是叶肥根细,叶子薄而宽,冒出地面的根比较高,地下的茎瘦短干涩,毛多,吃起来还跟嚼树皮一样没有味道。

  农村孩子生来对草木就有特殊的敏锐度。哪怕在寒风凌冽的初春,哪怕地面上还见不到折耳根的身影,我们也能准确地找到折耳根,并且知道什么地点的折耳根更鲜美肥胖。在那些潮湿的田边地角,半蹲着身子,面朝黄土背朝蓝天,手持平时用来插红薯藤用的铁撬,顺着泥缝里冒出的一星紫红插进去,用力把泥土摇松,搭上另一只提起折耳根的顶部用力一拉,一根又粗又长折耳根就成了囊中之物了。铁撬一般是在田边地角使用,防止毁坏庄稼地。在一些空旷地带,就没那么斯文了,通常都是用锄头挖,一锄下去,就是好几根。每每拎着满满一篓折耳根,心底都会有种莫名的成就感,仿佛是凯旋的将士,雄赳赳气昂昂地赶回家向大人们邀功。

  折耳根的腥香味很重,没吃过的人,会受不了它浓浓的腥味,掩鼻作呕。但对于喜爱它的人来说,它却是脆嫩爽口、酸辣稍甜,芳香扑鼻的天然美味。山里人往往嫌炒加工熟后冲淡了腥香味,全凉拌生吃。把折耳摘了须,用清水清洗干净,折成小段,洒入盐巴,拌上红油、酱油、醋、白糖,就是一盘可口开胃的下饭菜。有凉拌折耳根佐饭,往往会食欲大增,一气吃几大碗也不过瘾。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回归大自然”、“药食同源”之风日渐盛行,人们对折耳根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导致价格节节攀升,野生折耳根供不应求。于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解决供需矛盾,原先不起眼的大路野菜逐渐大面积地引进为人工种植。春末时把折耳根的根种上,勤加施肥,管理,折耳根就会知恩图报地缩短生长周期,赶在冬月上市,让吃货们大饱口福的同时,给勤劳的庄稼人带回了可观的收益。

  因小时吃野生折耳根多,又都是在春节期间,所以总会把折耳根与年联系起来。在外地漂泊的那些日子,一到过年,当肠胃不堪重负时,就会想到折耳根。想到家里那张斑驳的木桌上,它妖冶地盛放着,勾引我无处搁浅的乡愁。然而,异乡的土壤里长不出折耳根,回家的路又太漫长,于是,折耳根就长成了心头的一个硬结,在想家的时候硌得我汩汩流血。

  记得02年时,在深圳福田的一家川菜馆门前,蓦然见到折耳根几个字,全身的馋虫一只只复活过来,蛰得我忘了形。一向只吃路边摊的我,顾不得看标价,快步冲进装修奢华的饭店,急不可耐地点了份凉拌折耳根。菜上来时,虽然不是我所想象,但那几根又瘦又老的根茎,却也有几分折耳根的模样。我拿起筷子,咂着嘴,吱溜一声,和着口水一起,前面还没到肚子,后面的碟子却空了……回头想想,这十八块钱,我除了咂到一嘴酱油,还真没品出个折耳根的味儿。

  后来,定居重庆,天天见到折耳根,餐餐吃着折耳根,不再为了那一缕腥香而魂牵梦绕,可算是圆了梦。却不知为何,往往在大快朵颐时,心底无来由地一阵阵抽痛,那折耳根与唇齿的亲吻,也跟着变得寡淡无味了。

  对于这种徒增的烦恼,我认为是重庆与老家的折耳根不一样。

  在重庆吃到的折耳根,都是人工种植的。不知什么原因,超市里出售的折耳根,叶子和茎是分开销售的。最普遍的是茎,很长,根须多,用谷草或者橡筋虬结地扎成一团,怎么看都像是小时候常见的毛草根。而叶呢,不带半截茎,胖胖的叶子张开着,要不了多少就是一大堆,买回一大包,腌过后只剩下一小盘。相对来讲,叶贵一点,清洗后直接放调料生吃,腥味较重,口感较脆;而茎呢,通常偏老,若清洗后直接拌调料生吃,可能牙劲不好的人会比较犯难。所以,通常,在做前会焯下水,使纤维变软,但口感和气味也随之大打折扣。

  刚到婆家那阵,我很少下厨房,对他们总是要将折耳根焯水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对天然美味的糟蹋。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我亲自下厨,凉拌了盘生折耳根。本想借这个机会推广下生吃,不想,席终人散后,却见满满一盘凉拌折耳根居然无人问津,像个被嫌弃的小媳妇。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放足了调料,怎么会这般下场?真是孺子不可教也!赌气地夹了一筷,结果费了老大劲没咬断,原来没焯水的折耳根又硬又绵,难怪没人吃。

  这期间,我又走过了不少地方,也吃过不少折耳根,甚至这两年,在广东的菜市场和超市,都能买到折耳根。而且,生吃凉拌折耳根也成了普遍的做法。但,我的心底,始终浮动着一根不同的折耳根:它身子白胖丰腴、面容娇好甜美,头戴紫红色帽子,婀娜地躺在瓷白的餐盘里,风情无限,令人想入非非……

  折耳根、老家、亲人,像是三股细绳,在我的心底交织着、扭动着、穿行着,令我时时感到锥心地痛。故乡并不遥远,亲人尚有联系,折耳根也可回家挖采。可是,远嫁他乡,于家乡,我终成了过客。每每回家,说着越来越被异化的乡音,面对越来越多的陌生面孔,我的心,总是在欣喜的同时,充满了深深的失落。

  我不能遗忘过去,也无法回到过去,更不能预知将来。在现实与回忆之间,在拥有与失去之间,我就是一叶无帆的扁舟,左右摇摆,无法靠岸。但是我知道,只要父母在,家就在;亲人在,故乡就在。

  折耳根,就是那匍匐在舌根的乡情。它让我时时反刍着,不忘对故乡的依恋,对亲人的牵挂,对贫苦生活的回忆,对幸福当下的珍惜!

乡情的散文10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渴望有个蒸发疲惫,洗涤灵魂,抚慰伤痛,浸润心灵,衍生温馨的地方供自己休憩。与我心灵柔韧相接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走不出故乡的泥土清香,忘不了故乡的草木炊烟。故土的芬芳编织着儿时的梦想,故乡的炊烟牵动着游子的情怀。记忆中的那一棵沧桑老树,承载悠悠的岁月,见证着儿女对亲人的无限牵挂。记忆中的那一盏昏黄油灯,映照父母殷殷的守护,触动着游子心底的万般思念。记忆中的那一声乡音,缠绵浓浓的深情,温暖着异乡异客人的孤寂心灵。萌动凉爽的故乡情,能滤去人生的浮躁;浸染清纯的故乡梦,能捋去生活的纷扰。它是盛夏时节的一份清凉,它是雨后时节的一份清新。它,充实了我们的生活,它,丰盈了我们的人生。

  稍有闲暇,心便早已飞回老家,唯有在哪里才能寻觅到我想要的,那里才是我心灵的栖息地哦。仰望山峦,伫立在河畔,或漫步于村中的小道,眼到之处,无一不有旧时的美好记忆。去山坡上采一把野菊花,嗅一嗅花儿的清香,摘几颗野山楂,放在嘴中嚼一嚼,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间。下到河里摸几条小鱼,捉几只螃蟹,鸟儿在头顶啁啾,蜻蜓在身旁戏水,牛儿在河畔吃草,农人在田间劳作,好美的田园风光呀!

  故乡的秋天迷人。放眼望去,满山遍野,一丛丛,一簇簇的红叶连成一片,似火烧山坡,一阵风过,好似满山坡涌动着火苗。来到近处,摘一片圆圆的红叶,你会发现它不同于别处的红叶。适值深秋,红叶正娇艳时,我回到故乡,如往常一样,我缓步走出小村,走走停停,寻觅着儿时的记忆。走入一片金黄色的禾苗地,看到籽粒饱满的禾穗时,想到爷爷常念叨的一句话:“做农民好,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只要勤劳,回报的会更多。”掬起一捧黄土,想着爷爷的话,感受着肌肤与土壤接触的惬意,黄土的清香,禾苗的芳香,成熟了的粮食的'醇香,让我沉醉。

  一直不明白,在城里待了多年的我,总有一种浮飘不着地的感觉,还有一种让人无法理解的感觉,那就是身处喧嚣中的我竟然没有时间概念了。初时,随着自己身上的添衣减衣,尚能对时间有所感触,慢慢地,对四季的变换也钝感了。于是,一个没有时间概念、没有方向感觉的人,昏昏噩噩地存在于华丽、辉煌的城市里。

  此时此刻,才明白出身农村的我与禾苗的那份情结。当发芽的禾苗顶出土层,由嫩绿变为深绿,由开花传粉,到抽穗籽熟,春夏秋冬,一路走来,禾苗的生长犹如树的年轮一样,泾渭分明地显着时间的刻度。看着禾苗的茁壮成长,体会生命的进程,享受四季赋予人们的愉悦。在这样的氛围里,怎能没有时间的概念呢?怎能是浑噩迷茫的呢?此刻的我便有一种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的感觉了。

  柿子树是故乡的一道风景。层层叠叠,虬曲的枯枝,皴裂着一道道褶子,沧桑得让人窒息。站在树下,你感觉不到柿子树有一丝生气,然而,当春风吹过树梢,嫩绿的叶芽便缀满了树枝。椭圆形的叶子长到巴掌大时,便有了鹅黄色的柿子花。那时节,小伙伴们忙不迭地在柿子树下捡柿子花,挺有趣的是柿子花长成方形,中间有一个孔。大家各自从自己家里找来麻绳,把柿子花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做成手镯套在手腕上,于是,蹦跳着,欢笑着,时不时地抬起手腕,吸吮一口柿子花,或者低下头舔一下柿子花,那一丝的甜味便沁入心底了。

  鹅黄色的柿子花项链枯萎了,再也没有了甜味的时候,哦!青色的小柿子便掉落在树下。小伙伴们欢快着,把一个个硬硬的小柿子捡回家。等啊等,不时地用手捏一捏,终于,青色的小柿子软了,便急不可待地吞一口下去,虽然多有涩味在口中,但谁也顾不得这些了。

  收获的秋天来了,深绿色的柿子叶变成黄色的时候,这时的柿子犹如红灯笼似的诱人,树上有熟透了的柿子,软软的,甘甜醇美,清凉可口。这时的小伙伴们成群结伴地挎着篮子,上树摘软柿子。这是小伙伴们极其乐意做的事,是挺有成就感的事儿,也是一件神圣的任务吧,因为,在农村软柿子便是奢侈的美味零食了。到处可见的是小伙伴们手里捧着软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早上,没有吃早饭习惯的大人们匆匆上地时,也是带上一块馍,再拿两个软柿子,权当汤水就着干馍填饱肚子。

  软柿子摘得多了,便一个个地揉烂在锅里,用火慢慢地煮,渐渐地,空气里弥漫了浓浓的醇香,浓浓的甜味时,锅里只剩下了一层黑黑的渣滓,揭开那一层渣滓,看到的便是黄澄澄的蜜了。那种柿子做出的蜜可真甜哟!每一家做出来的柿子蜜够吃一年,是做甜味食品的佐料。有时,我和妹妹几个嘴馋了,母亲便在面粉里掺上蜜,揉啊揉的,揉出如擀面杖那样的面条来,切成一坨一坨的,贴在锅底,烤熟,呵呵,自制的煮饼便成了。

  霜降后的几天,是农家加工柿子饼的时机。太早了,柿子的水分多,不易成柿饼,一定得等到霜降后,常刮冷风,这才是成柿饼的有利因素。小伙伴们仔细地把连着柿蒂的小枝折断,要让两段均匀地留出一段,不长也不能短,这样才容易把柿子串起来。接着用两根麻绳系在预先支起来的横杆上,将鏇掉柿子皮的柿子串起,这个工作还是得细心才能干好,首先得将特意留下的果柄插进两股麻绳的合缝之间,然后,轻轻地转一圈,使得柿子不松动,一串柿子就是这样串起来的。随后大人踩着梯子,把一串一串的柿子挂在自家的房檐下,哦!像红色的霓虹灯,煞是好看。

  一个月后,风干了的柿子成深黄色了,人们把串子上的柿子一个个地摘下来,放在大瓷缸中,捂几天,在太阳下晒一晒,这样反复几次,雪白的柿子霜便出来了。硕大的柿饼,沾满了白霜,轻轻地撕开,金黄的肉汁,透亮的,丝丝缕缕地撕不断,轻轻地放在嘴里咬一口,哦!又不是软柿子的那种味道了,浓浓的醇香,爽口的甜,只要尝过,你会忘不掉那种美味。

  故乡的人儿淳朴,让我怀念,不舍,每次和他们分别,总感到遗失掉什么东西似的,所以总是梦回萦绕的。我曾在故乡的一个小山村工作过三年,那里有我美好的回忆。村庄挺小的,村口那几棵参天槐树,就能把小村隐匿在树叶中,一阵槐花馨香好像能把它淹没。

  单位的门前,有一户农家,大哥是村长,忙于工作,整天不着家,嫂子是个实诚人。我们每天忙完枯燥的工作,几个同事便结伴到他们家中串门。夜幕降临时,村里人陆续地来到这里,几句问候之后,便不再多话,他们一般不同于城里人的喜形于色,而是把饱受苦难的心深深地隐藏起来,显在脸上的却是近似于木讷的坦然。这里没有谁是主导者,所以也显不出主人、客人的生疏之分,其乐融融,呈现出农村人特有的融洽。

  就这样,我们在这里得到心灵的舒缓,感受到村人的朴实及他们的坚毅。嫂子好客,知道我们离家的不易,所以,在生活上处处照顾我们,大哥更是如此,在工作上给我们提供方便。至今我常常地怀念他们,多次回去,总要去他们家转一转。临海方知水,分别情谊深,大哥,嫂子,你们好吗?

  悠悠的故乡情,触及心灵的情感。古老的故乡,宛若一首老歌,让人沉醉;好似一份经久不衰的杂志,让人耐读;仿佛一张泛黄的旧照片,使人心中升起暖意;犹如一段褪了色的纯棉布,让人爱不释手;又像古朴的名胜,淳朴的民风,让人沉静。一份怀旧的心结,一份故乡的情结,伴我们走在人生路上。

乡情的散文11

  一

  山一程,水一程。走过缠绵的雨季,走过粼粼的水乡,走过干涸的荒漠,走过连绵的群山……就是走不出故里乡亲深情的呼唤,以及——父亲仁慈的目光,母亲慈爱嘱托。

  带不走遥遥的那方故土,带不走思忆中的童年,带不走故里小河那弯小巧的月亮,最终带不走的,还是那份最撩人心魂,最牵动肝肠的悠悠乡情。

  乡情啊,她像根长长的线,时时牵着游子的心;她像杯香醇的酒,久久温暖游子的心肠。

  二

  乡情是游子的一份情牵,是一支永恒的歌谣,日日唱响在游子的心里,游子的耳际,就是那遥远的一声乡音,也能勾起游子追逐的目光,去寻找那既熟悉又陌生的心影。

  乡情是游子的一份情挂,是一条走也走不完的路。怀乡的日子里,心头总系着遥遥的牵挂,母亲的千叮咛万嘱咐,总不时殷红在心里,成为相思的硕果,久久挂在他乡的枝头。

  乡情是游子的一份眷恋,是一簇簇葱茏的心思。思乡的日子里,总把郁郁葱葱的目光,投向遥遥的故乡,记忆中的童年。就是再匆忙的日子,也要静下心来,返老还童于那部厚厚的史册,去搜寻记忆的写真,追思小河畔快乐的身影,重返原野里的所有青葱岁月。

  三

  乡情很近很近,总会轻泊在月圆的夜晚。一声声激人心魂的铃响——哦,那是远远乡情的呼唤,呼唤着团圆,呼唤着相聚;一句句美丽的问候——哦,那是遥遥乡情的祝福,祝福着风调,祝福着美满。

  乡情又很远很远,总挂在遥遥的天际,就是手揽星辰的云彩,也难以抵达。只好,只好托付那轮轻晃着的月芽,带去我连绵的遐想和思乡的心切。而当,日子也红透成一块晶莹的宝石,我忙碌的行李,也开始装不下我的千言万语。

  四

  看大片片的金阳从头上掠过,大群大群的候鸟从眼前飞过。我如履风云的双足,也开始了我的迁徙过程。

  道一声问候,再道一声问候。于频频挥手的瞬间,我发现我儿时的乳名竟是如此的稚气可爱,也让汪汪的娃狗摇着尾巴朝我欢呼;小鸟更是一群群的,忽上忽下歌着前来打头阵;最是飘摇的垂柳,竟一时笑得弯下了腰……

  啊,浓浓的乡情里有纯纯的乡音,纯纯的乡音里有绵绵的乡情。故里的厚土情深,乡情的浓烈牵肠,像本厚厚的书,如何读也读不完,又像场夏日里的风,总也不可抗拒。

乡情的散文12

  题记:我愿意它是一根绳子,绑我回去

  但它是一条鞭子

  狠狠抽我

  走得愈远

  抽得愈重

  故乡啊,我在流浪的途中含着泪水

  回头喊疼

  ———江一朗

  一

  姑姑打过电话来,说南说北,说西说东,说起她的身体时开始一点点哽咽,声音一丝丝低落下去,我仿佛清晰的看到她的泪水从那曾经美丽现在却堆满褶皱的脸庞落下,穿过电波滴落在我的面前。

  我甚至能清清楚楚看到她的悲凉,她的衰老。她一年一年在老去,她总在盼着我的电话,她所有的不能对儿女诉说的委屈想等我安慰,她开始像一个孩子一样,想得到我的劝慰。我知道她想让我出现在她的面前,像小时那样跟着她,一声一声的喊她姑姑。

  我又何尝不想回去,故乡是树根,是土地,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我,是一片远离了根基和土地的叶子,飘荡着,没有根和土地的滋养,终日里郁郁寡欢。

  我距家乡千里之遥,二十年的生活我并没有融入进去。看到这里的山水会自然想到的家乡的风景,吃着这里的饭菜会回忆起家乡的味道。甚至我一直以为我所有的不堪都是因为背井离乡,我在异乡的体验里交揉故乡的意识,在漂泊的欲念里渴望回归。一张照片,一声方言,一种味道总会勾起我浓浓的乡愁,一年又一年,没有放下,只有更浓烈。

  走了多少年,走了千里远,我只是一个逃离家乡的孤儿,只有回到那里,我的不惑之年才能与儿时少女完整融为一体。我想回到它的怀抱,我仍然想饰演那个叫做儿童的角色,永远都不要谢幕。

  二

  在我心里藏着一件让我引以为傲的光荣事件,所有在朔的晋东南人,只有我一个能同时在长治群,晋城群,晋东南群里同时出现。因为我奶奶家在高平(所属晋城),我父母家在长治,我对这两个地方都有着不分伯仲的挚烈情感,我已分不清哪个更重要,哪个会让我更想念。

  上小学以前,我一直在高平的奶奶家长大。我童年的记忆永远是奶奶照不见阳光的小屋,木质大门外的条石上端着粗瓷碗吃小米饭。在更小一些的时候,奶奶会说:猫来了,狗来了,趁我不注意的时候哄着把饭填到我嘴里让我咽下。半碗饭下去,奶奶会很开心的笑,好像我好好吃饭是一件足以让她快乐的事情。

  再后来,我长大到可以一个人抱着粗瓷碗与大人们一起坐在条石上吃饭了。奶奶的左邻右舍都不会坐到桌边吃饭,他们端着碗,或东蹲,或西站,晃晃悠悠的边说话边往嘴里拔,谁家吃肉,谁家吃菜都一清二楚。我们小孩子们聚在一起,轮番挑起一根面条喂跟前跃跃欲试的老母鸡,一不小心就打破了手里的粗瓷碗,扣光了碗里的饭。那个时候心里是极其愧疚的,因为碗不是容易得来的,饭也不是。那种耻辱感让我牢牢记住那句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其实在那时我并不懂得,奶奶家的条件并不好,我最喜欢的一道美食炒卤面也是难得吃一次。奶奶会把剩下的炉面存起来,第二天用少许油加热一下,做为早上小米饭的配菜来吃。也就是说,我并没有机会吃到一盘完整的炒卤面。这对我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这种遗憾深深的植根于脑海里,以至于每次一回到高平,就迫不及待去米山大食堂吃一碗油油的炒卤面。

  但这些并没有影响我对家乡炽烈的热爱,记得初到朔州最深的印象是婆婆每年过年都会杀一头猪,一斤都不卖,分给自己的亲人吃。这里的人们一冬天都会吃一种叫做肉焖土豆的菜,大块大块的肉,大块大块的土豆。而我的心里却只惦记奶奶家一个土豆,一根萝卜,几片白菜的素潲。

  在异乡的思乡就是这样,每一件物品,每一种习惯都会在心里不自觉的予以区别,在不知不觉的融入和接受中又不断的远离和想念。

  做饭时会比较炭火,朔州的煤炭是大块大块的,烧饭时,用斧子劈开整块的大炭,戳一簸箕放在灶里,鼓风机吹起熊熊大火。不一会大锅里的水就热烈的沸腾,那热烈从炕洞穿窑筒而上,满村炊烟,氤氲了天空,弥漫着去了我不可知的远方。

  而故乡的煤是碎碎的,混着土,填在小小的炉坑里,冒着细细的火焰,温润绵长,闪烁在我的记忆里永不熄灭。前几年曾无意中看到一篇描写晋城燃煤风俗的文章《调煤圪戳火》。我像发现一件宝贝般满怀欣喜,读了一遍又一遍,我把它捧在手里参加市图书馆举办的朗诵活动,每一次的阅读都会引起我思乡的感触,奶奶家那个小屋,屋里的小炕,小炕边的小煤圪坨,小炉坑里的小火焰徐徐跳动着,温暖了我思乡的血液。

  吃饺子时会比较扁食和饺子的区别,家乡的饺子小小的,放进极少的陷,叫做扁食。朔州的饺子大大的,包着满满当当的肉馅。饭店的招牌上往往特意标注“大馅饺子”。其实我早已习惯做大大的饺子,可眼里却仍能触摸到小小,小小的扁食。

  其实家乡也在日新月异的进行着改变,高楼林立,街上的汽车越来越多,新开的店面比比皆是,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或许有一天我会找不到我曾在这里长大的痕迹,只能凭着记忆不断的回味了。

  三

  上小学时就回到了父母在市里的家——煤校大院。从此家便成为我心中镌刻痕迹最深的山水。穿过二十年的岁月长河,一路开满了各色妖娆艳丽的花朵,而我思念母亲的心,它是心中最柔软的那一朵。

  家,藏不住母亲憔悴的身影。母亲于我,这一生一世,都是一朵最忧伤最珍贵的花朵。母亲是美丽的。还记得她年轻时的模样:长长乌黑的秀发绾成发辫,那温柔似水的眼眸里,藏着独有的染着明山秀水特质的善良情怀。

  家的名片里,记录着我与母亲相依相伴的每个画面;记录着刚升起的太阳,母亲早已开始忙碌的身影;记录着母亲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母亲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教育我。记录着我骑着单车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路前行的日子。记录着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玩闹的日子。记录着煤校大院里的游戏,在天色暗沉之前,催促着加快回家的脚步。

  上小学时,总是要走一条密密的林荫小道,雾气朦胧的清晨,父亲牵着我在小道上穿梭,我伸出小手,轻轻掠过树干,冰冰的雾气沾湿我的指尖,深吸一口气,家乡的土香混着湿湿的水气钻进我的喉咙,凉透我的心田。家里妈妈精心养护的绿植总是在淡淡的放着清香,等花期一到,它便绽放出一张张金灿灿的笑脸,静静的把醉人的香气送到整个方间,于是整个家里都如痴如醉,如梦如幻……

  家的美不单单在于它的亲情温暖,更多的是它充满了我儿时的欢笑,还有一张张熟悉的、热情的面庞。

  记忆中的家乡是善良的。整个大院里,都有一张张笑脸对着你绽放,邻居们互相问候,伙伴们亲密无间,放学后走进大院里,婶婶大娘们慈祥的面孔就会迎接我,暖暖地在全身散开起来……和伙伴们一起跳皮筋,捉迷藏,我们纵情的欢乐,嬉戏,每次回家,我的笑容都是甜甜的,幸福的日子奏起叮叮当当的好听的音乐声。

  家乡的老顶山是我旧时撒欢的地方。清晨爬上山顶,雾气濛濛,俯眼望去,整个长治就成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朦胧得甚至可以把你的心也一起融化了,等到阳光慢慢拨开雾气,树叶上便落了一层水珠,又是一个水灵灵的家乡。

  这样的家乡总是让我沉醉。二十年一晃就过去了,那年同学聚会,我终于又站在家乡的土地上,伤感,失落,我的家乡,美丽的家乡,只是再也没有我一个家了……

  四

  对我而言,铁轨与站台是一种又恨又爱的情愫。它连着父母在长治的家,爷爷奶奶在高平的家,姥姥姥爷在太原的家。小时每个寒暑假我都会随着父母在三地之间辗转,奔波的辛苦曾让我深深羡慕老家就在本地的同学们。多年以后,铁轨把我隔在了千里之外,我恨这铁轨,恨它不能缩短行程。我又爱这铁轨,渴盼它能把我带回思念的乡。

  每次回乡,对于我都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车子一驶出朔州,心儿便如同自由的鸟儿一般展开翅膀愉悦的飞翔。快到村口,重又呼吸着故乡的空气,就会萌生出难以言状的情感。扪心自问,是情怯吗?是快乐吗?还是忧伤?

  当我终于回到家乡,看到慈祥的叔叔变成满头银发的小老头,看到姑姑依然记得我最爱吃的家乡饭,在厨房里忙碌。看到久不住人的院子里野草茂盛蔓生出的荒凉。家乡默默的迎接我,宁静安详,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过。墙头上的爬山虎长势正旺,风吹日晒的铁门斑驳了颜色,邻居家的榆树开着鲜艳的花朵伸长了枝桠。街道上那家小小的商店依然门庭若市、生意兴隆。我走着儿时走过的每一条小路,我的脚步轻盈,我的心儿欢畅,我回来了,家乡,我回来了。

  我再一次站在家乡的土地上遥望星辰,我多想用一种方式将皈依的灵魂再次安放在这条生长乡愁的老街上,让我沿着那条路,替我找回过去的时光,让我和我执念的亲人们再次相聚。

  每次从家乡回朔,我继续收回目光,把回忆深埋在心底,对心的慰藉,能做的只是叹息,能回去的是路程,回不去的却是一个孤独的魂魄。难舍生长乡愁的老街,那里终究已没有了我的家,所有的一切终究还是留在了记忆里。就像当年那些在一起从小玩大的本家姐妹,也在渐行渐远的时光里变得越来越淡。

  如今身在他乡,总觉这半世的历程像流沙,我被风驱赶着流浪,心无处安放,背后却还有那温情的眼,痴痴的把我凝望。心心念念记着的那些纯净的天空,盛满了我的过往、青春、记忆和不舍。如今我已分辨不出哪里是我的家乡,只有一缕淡淡的乡愁陪着我独自在远方流浪。

乡情的散文13

  离开喧嚷的城市,踏上那条熟悉而弯曲的乡间道路,就来到了可爱的故乡。

  记不清多少次梦回故乡,也记不清故乡多少次在梦中呼唤着我。人到中年,许多红尘往事在岁月的风雨中失色无痕,可对故乡的那份情,那份爱却深深地根植在我的心底。

  此时,逶迤河堤,依依杨柳,茵茵草滩,长年流淌的黄河,美丽而富绕的田园,都化作迷人的彩蝶,飞进我激动而喜悦的心田。

  在深幽的小巷里,轻轻推开老屋那扇虚掩的门,静静地站在祖传的八仙桌前,在渐去渐远的时光中,一遍遍,一遍遍寻视那慈爱的身影,多想在这梦中之地再次与您相遇。

  来到淙淙的小河边,斜身倚靠在梧桐树上,闻着清香幽雅的紫桐花,在纷纷繁繁的思绪中,在遥远而又清晰的记忆里,去寻觅那份无法忘记,却又不能相许的永久的秘密。

  轻抚古井台上绿绿的苔藓,亲亲老柳树苍桑的树干,握握勤劳而温厚的双手,一页页,一页页认真阅读当年用心写成的日记,深深感慨着人生的酸甜与苦辣。

  走进故乡春天的故事,在清脆的鸟鸣声里,在芬芳的花丛中,在一阵阵欢歌笑语里,在农家飘来的浓郁酒香里,细细品味着故乡的梦想与希望。

  也许你是一支飘游在天空的风筝,尽管能看到远处绚丽多彩的景色,尽管能体会到朝霞暮云的迷人,我相信,你的心会时时维系在故乡身旁;也许你是远方游子,习惯了他乡的民风民俗,领略了异地的文明与繁荣,我相信,你永远会记得亲切的乡音和养育的故乡。

  站在逶迤的长堤,放眼黄河滩上一群群悠闲吃草的牛羊,聆听树间传来一声声婉转的鸟鸣,俯身摘一朵路边不知名的小花,轻轻地亲吻着,亲吻着,总想长久沉醉在这古朴自然的纯美之中。

  你好,亲爱的故乡!

乡情的散文14

  为什么我的眼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艾青

  斑驳的岁月, 总是让我回味着十三年那浓浓的亲情,友情和乡情的农村生活。心底里,铭刻着炙烤激情的记忆,生长了我很多可写的文字。经岁月的沉淀,感怀时光印下的烙痕,旧日子里的往事潆洄,太多的缱绻、眷恋,混杂出回肠九转的滋味,勾起温情的回忆和沉甸甸厚重的乡愁,填补了我生命情感缺失的内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带上心灵的欢悦,梦的怀念和质朴,噙着醇厚的情思,走上了找回远去乡情的路。踩着荒芜的羊肠小道,想起原汁原味的往事,回味无穷。杨柳依依的缠绵,掀起心灵驿动的波浪,串起季节音符的火热,回想起当年,下乡扎根农村绿色的梦,染透凝结了十三年对父老乡亲的深情。感觉到这里一草一木是那样的亲切,一花一叶是如此的温馨,不由地湿润了眼眸。骨子里最真实的东西,最难改变。

  柔和的风吹着思绪,抚摸着醉人的记忆。默默重温乡村的轻声细语,心里热热的,眼框湿湿的。踏上这片土地,就犹如走进温暖的怀抱,亲切熟悉的轮廓,出现在我的眼前。村头的老柳树,是骄傲的风光。村后的那条小路,依旧延伸有趣的故事。走进村头,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夏天的色彩是热烈的、浓浓的,稠稠的,含着庄稼和泥土的清香,亲近着你,推不开,挥不去。

  驻足住过的旧屋和庭院,是那么熟悉。瞬间,心里弥漫着柔情,多了一丝酸涩。记忆中的老屋,前庭和后院,矮矮的土墙,窄窄的小巷,留下永恒的风景。现在的院落,已经翻盖新的瓦房,住着陌生的人家。院外架着辘轳的那口老井,不见了踪影,变成高高的自来水塔。难忘的院落生活,曾承载着我的欢乐和忧伤,幸福与苍凉,沉淀着旧时光难忘的故事。

  微风卷起树叶的呢喃,街路两旁花草渗透着馥郁的清香,一切是那么温柔安静。一幢幢陌生的新房传出质朴耳熟的乡音,温厚、亲切而又熟悉。看着老村长面带朴实的笑容,手卷着纸烟,歪斜地叼在嘴角,看着后生稚童们追逐奔跑,惬意地闭上眼晴,在院落墙根下晒着太阳。阳光映照出温暖的乡情,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自然流露出幸福纯真快乐。

  庄稼人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土地与身心融为一体了。累月的劳作,脸与泥土一个颜色,性格和土地一样朴实。想起我当年在田地里,头戴草帽,肩搭毛巾,铲地歇气时,看着绿油油茁壮的庄稼,心里充满着农民的骄傲和自豪。夕阳西下,一缕飘渺的炊烟,在静静的黄昏袅袅升起。肩扛着锄头,拉长了夕阳下回家的身影,晚饭桌上,新鲜时令蔬菜让我大开胃口,伴着家人的欢歌笑语,伴着月色蛙鸣,醉倒在甜梦里。

  一声驴叫,几句狗吠,打断了我的沉思。热闹的院落被幸福摇拽,醉了八月成熟的笑脸。听一听亲切的乡音,看一看村子的变化,摸一摸犁把和牛车,感觉熟悉而陌生。当有人喊我一嗓子小名,更感觉到人情味的世香,倍感亲切。回头一看,原来是总和我们集体户同学混在一起的张二柱子,领着孙子来看我,仍然保持几十年不变的情感和质朴的亲热,总是有唠不完的心里话。还记得那时,我们光着脚丫奔跑在麦场的每一个角落,嬉戏,打闹,摔跤,将新堆起的秸秆一股脑抖落一地。绵雨霏霏的日子,集体户里热闹地打着扑克,做着抽王八的游戏。在我心中,最为清爽舒畅的是漫山碧绿的瓜地,我和张二柱子守护着那一片香甜的绿韵,过着瓜香甜趣的瓜棚生活。夏夜的风,总是轻柔的,缓缓荡漾着,我张开臂膀,揽一抱清风入怀,温润抵达心灵深处,挥之不去。

  在我心情最失落、生活最艰难的时候,是这些最贫穷、最淳朴憨厚的农民,以宽阔的胸怀,紧系裤带,挤出碗里连自己都吃不饱的粮食,帮我们知青渡过了各道难关。我与当地女社员联姻,结下最真挚宝贵的爱情。这片土地,留下我的脚印、我的青春、我的汗水、我的家,引我回忆,让我思索。

  每个朝曦,每个黄昏,伴随着鸡鸣犬吠,嗅惯了,茅屋草舍的泥香味;习惯了,粗茶淡饭、毛坯土炕;听惯了火盆旁老奶奶的故事。乡村的夜晚,自有情趣。星星点点的油灯光亮,让人痛彻的思念。想起公社文艺宣传队我那悠远的笛声,又把我拉回到那泛黄的岁月。忧伤细腻的曲调,撩拨着心弦和那些陈旧的故事,逝去的流年,一肠柔情,一丝苦涩,万般思绪,多愁善感,如鲠在咽喉。当我离开这里,回城的时候,走的缠绵悱恻 ,走的荡气回肠。远了这些熟悉的声音,远了这里的温暖,远了心与心的距离,像一缕炊烟拧成的绳,一头系在村里,一头系在我的心上,越想挣脱,越出现在魂牵萦绕的梦呓中。

  时光如绣,岁月结茧。远去了乡情的味道,还是像陈年的老酒,醇厚、绵长。那一缕乡愁,那一抹乡情,像迷离的梦,亲切、熟悉而又遥远。几度芳草青,几度夕阳红,无论走多远,无论身在何处,乡情亦更浓。这里有我扎根农村结婚的梦,这里有我儿女出生的根,捻一指清风,饮一杯乡愁,剪一缕炊烟,掬一捧乡土,情根深种。十几年的时光,已经带走我太多无法割舍的东西,熟悉的农舍院落,田间阡陌,已是我灵魂的归宿,岁月的风情,融化了我的血液,更渗透了骨肉深重的情愫。

  拾起记忆中碎片,转身看微斜的阳光,嗅到岁月的留香,感受到逝去的可爱与温暖,明白生命有了这些财富,才更加完美与精彩。乡情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朴实、清醇、恬淡、温馨、甜蜜。转眼间离开乡村近三十年的光景,许多往事都已成为过眼烟云,唯有悠悠的乡情,在我的心中系下了永固的情结。

  有人说:“乡情能够产生一种力量,可以使失望产生新的希望,可以使绝望产生新的寄托。”不用道理诠释的特殊情感。情根深种的存在,更是完美的总结和体验。

  农村急遽变革,发展是必然的。新风尚日新月异,乡间民俗恍然间变成了一幅幅温馨淳美、风情画,点燃人们对新生活的渴望之火,让人梦游魂牵。人们常说,人生的牵挂和记忆是幸福的。对我来说,乡情是美酒,越品越清香;乡情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越看越迷人;乡情是一本百看不厌的书,越读越有味道。不会因为时间而淡化,不会因为距离而淡忘,不会因变化而改变,因为它在我的生命过程中留下了永恒的轨迹。乡情是蔓,乡情是根,是我找回远去难舍的情愫。

乡情的散文15

  五月大自然恣意的一切皆散发出瑰丽的芬芳。共道牡丹时,相随看花去。注目,花心紧凑,花瓣舒展,一派开得欢快的牡丹花,此时,情绪只会持续高涨,不知不觉爱上了丽美怡人的初夏五月,一不留神就让心中赞美的诗情画意汩汩而出……

  看到盛开的牡丹,就想到了诗人刘禹锡《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是的,牡丹艳丽灵动,神采奕奕,把五月的艳阳天打扮的艳丽无比,万物充满激情地吸纳着和谐的阳光,悠悠的呼吐出纯纯的气息,让人在这样眼花缭乱的万灵万物的庇护中,神清气爽,尽享身陷无限风光、心神尽被大自然占领的滋润感觉。

  五月艳阳日绽放的色彩是无与伦比的美丽,在天地间潇洒地挥毫泼墨,在蓝天白云下,描绘着一幅幅多彩多姿的画卷。映入眼帘的或花红柳绿,婀娜多姿,完完全全地摆脱了鹅黄的底子。它是这般的艳丽葱茏和葳蕤着,不再浅薄、不再稚嫩,浓浓的把生命的层次极尽展现。

  一片异香天上来。五月的郁郁繁盛,最爱招惹回忆,唱着张明敏《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的歌词:“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搁把锄头在肩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喔呜喔呜喔喔他们唱,还有一支短笛也在吹响……”

  这首歌的歌词语言非常清新、意境也很优美,那活泼的旋律让人思绪飞扬,奔向久远的乡间小路。那时因为我们放学都要排队唱着歌回家,所以印象非常非常的深刻。

  唱着欢快热烈气氛的歌曲,观赏着和风鼓舞的大自然馈赠的色彩。那久远却更显亲切的旋律,不经意间,叩动了我的心扉,心悸的感受一阵阵袭来,回忆竟是这样不自觉地任意流淌。思绪突然间回到自己童年遥远的梦想,不知不觉又生起一种惬意的微波感觉。呀,那时无忧无虑得好快乐!

  我是在陕西农村一个并没有什么名气的小村子里长大的。那条名字叫灞河的逶迤大河在村头蜿蜒歌唱着奔向西方,村东头的一条潺潺的安沟小溪是它的分支,秦岭有一座叫王顺山的高高树立在村的南方。很记得亲切是奶奶口里一声声的呼唤,淘气是爷爷手里偶尔的一下轻拍……

  故乡风景美的不知道什么叫留恋,不知不觉地在故乡熟悉的绿地上蹦蹦跳跳地长高长大。也正因为自幼生在山水之间,所以长大了,骨子里眷恋着的还是那些亲密的山与那些留情的水。回忆自然会惹来非常的眷恋。这是一个渗透到我灵魂深处的眷恋啊,真是随心,随性,伴我到常乐。

  童年还有很多很多的秘密是不愿意让人知道的。其实那时候心中的那些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小秘密,现在想想好好笑啊。孩童正是玩性十足的时候,笑闹追逐,过家家,再不然就比谁尿得高。骑着小竹竿当大马,自认是无始无终时空流转一粒能改天换地的骄子,潇洒地放言,在这世界里自己没有什么不可以,甚至自言若得一巧妙的支点,本人亦能转动小小寰球。年少轻狂,忒小看世态炎凉了,信口雌黄吐出狂言,徒惹成熟老者的哂笑而已。老汉烟袋锅子在地上磕磕,摸摸我的头,笑嘻嘻地说:“好啊,娃有吃天的本事,你就试试?”我气得直跺脚,“不信?不信,咱就走着瞧。哼。”走走就长大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爱之极了。其实这又何妨呢,现在的老人们尚存童心,自诩什么爱玩爱闹、无拘无束的老顽童,可以穿越古今,只要天真烂漫的情趣在,人人都可以发发少年狂的啊。

  故乡倾力打造奉献的动感音质能使人生四季有歌,至今仍然别是一番滋味上心头。也许是故乡那些软风絮云在张罗捉弄吧,常常使自己思想乐观豁达至舒心,在大都市生活的酸甜苦辣里能品味着浓郁的松脂香味,可以自由的在四处游走飘逸。那些五颜六色的叫不上什么名堂的小小野花,簇拥着精彩纷呈,为了慰问我而盛情怒放,展示着自己瞬间的青春炫丽,使我长久地不忍下脚。

  故乡魅力无穷的大自然呀,失去你,我的生命将变得没有乐趣,所以我极其愿意把一颗沾满尘世灰尘的心寄放在您这清纯的风景里不断地濯洗。这种心情一直长在山水之间,很随意的。我宁愿如空中明月,寂寥灵魂眺望儿时那永远也回不去的遥远,也不要年轮疯长的无滋无味无趣。那未经意修饰的思想对山水风光的恣意张狂,可曾是儿时神魂的浪荡?幼稚的外在表露?还是成熟的返璞归真?品读故乡山山水水,意趣悠然追逐依然萦绕脑海的不褪色之风光,为何?不为什么呀,何需辩也。弹指间,已释然。南无阿弥陀佛,庄生之逍遥,不过蝴蝶一梦,是庄生作梦,或是蝴蝶作梦,只是潇洒的糊涂一团也。可是我的故乡之恋,此生难灭,美好从此永驻我心!

【乡情的散文】相关文章:

乡音乡情抒情散文05-21

朦胧故乡情经典散文11-06

近乡情更怯经典散文12-02

切切游子意依依故乡情经典散文05-29

思念远重重难忘故乡情经典散文11-02

美丽乡情经典美文02-12

乡情话题作文03-06

作文:夏日家乡情-初中作文01-11

漂亮的乡情黑板报设计优秀图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