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散文(精选21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土地的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土地的散文 篇1
已经很久没有亲近过真正的土地了。还记得小时侯,在老家的稻田里,微湿的土地上,光着脚和表哥表弟一起玩耍,湿润的土从脚趾间钻出,就已注定了我的脚永远依恋土地。正是这样,我不会游泳,脚底的空荡会让我产生一种虚无的恐。在水里,我甚至不能感到自己身体的存在。就像是离开地面的。
希腊之神,失去了神奇巨大的力量。于是,我对土地的崇敬日益加深。我想起了驰骋在草原上的纵横决荡的蒙古骑兵,是什么给了他们力量?是坦荡的草原,一望无垠的土地吧。我相信,土地能够带给人的是悍的气魄,最坚强
的力量和最原始的血脉膨胀。但是,残酷的现实却让我不得不远离土地的芳香,我所能感觉到的没有“土”,只有“地”,水泥做的,没有一丝味道的地。
它带给人的只有圆滑的世故,浮华的喧嚣,人的精神没有了真正的归宿,只能在水泥森林里游走。这样看来,“足蒸暑土气”的农人无疑是幸福的。禾下土里的一滴滴汗珠,是对自己辛勤劳作的赞誉,全部与永恒的土地融为一体。
这样看来,从田坎上走过的采诗官也是快乐的。苍苍的蒹葭旁留下的一串脚印,是对平凡生活中美的最不懈最真切的追求,烙在土地的时间表上。
我也是幸运的,因为我把自己最美好的童年留给了田间的湿土,金黄的稻杆,和一路上永远回旋的欢声笑语。只是,我希望还能如此亲近土地,找回自己灵魂的真正居所。因为它早已暗自膜拜了曾经拥有的那一片土地。
土地的散文 篇2
翠竹青山环绕,在这山坳中,生命在蔓延。在记忆中的印象,片段交叉,不是混乱,只是真切的感受到了岁月无情,带走了太多的东西,我们都还来不及温习,就消失殆尽,只留下残缺不全的记忆,在脑中缠绕,不会再理得清晰。童年的时光,在学生时代的记忆少得可怜,更多的记忆里是暑假中,热情得过分的太阳,无休止的蝉鸣,层层的热浪,以及汗流浃背不知疲惫的自己。是寒假中,打霜的树枝,枯黄的杂草,依稀的麻雀叫声,通红的手指,僵硬的脸颊,不知寒冷,满山遍野窜。这一年四季,我记得严寒酷暑。
还记得那场景。每次去外公家,无论外公或外婆,都会出家十里相迎,一是我们还年幼,二是外公家在山里面,小路交纵,路况复杂,三是当时条件有限,还没开通山间公路,与颠簸的大土路,小路更方便。也许是那时人烟浓浓,一处转弯,遇见熟人,三三两两在田间劳作,人们享受隔着老远的呼唤。那些错综的小路,直达心间,转过一弯,直接就走。小路明灭可见。一路上,清澈流淌的小溪,孱孱水流声,空灵,透彻,干净。夏天,不断的蝉叫声,喳喳的鸟叫声,伴着丝丝山风,一路绵延。冬天,枯黄枝桠四处招展,寒风乱窜,枯槁时节,青松依旧如常,只有拔高的身影在证明他们的时间动态。山中的冬天,在暖阳里,也可以很温暖,直奔人心。于是,我喜欢在山丘上放风,不高的海拔,依然可以来一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另种视觉体验。也许没有多彩颜色,也许无法真切体会诗人情,但在我的视界,那时已足以。因为不是那时那景那人,那情也就无法再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所需要的不过是心理上共鸣,何须计较。
山间走夜路,是一场奇妙的冒险。我虽然生在农村,但走夜路的经历却只有那仅有的两次。一次很小,至今,画面依稀,只记得周身一片黑,踩在落叶上的嚓嚓声,在父亲温暖的大手牵领下,忘却恐惧,向前走。再一次,是外公带领下,一大帮人的穿行,在深夜,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路过荒屋,穿过林间,白色月光照在乱石阶上,走在窄窄的田埂上,视野豁开,远处的竹丛像大手一样,五指招展。恐惧是有,但在伴随下,不断交谈中,将其抛之脑后,路过别家的田,外婆还不断用手电照射,嘴中念叨,“诶,张嫂嫂家豇豆长得真好,茄子也巴适,看,王婆家今年稻子很拽实嘛,我们家稻子不着虫,肯定一样……”此时队中姨婶都会随声附和,也都拿手电晃晃,表示赞同。不过人家的土狗可不赞同,一声响起,此起彼伏,惊得主人出门大声呼应。发现是熟人。明明只是回家路,中途还来个见面会,我从不否认他们的热情,只是有时太热情,聊家常从不嫌多少,我们孩子于是只有望天数星星。其实,现在我是多么羡慕那时数星星的我们,同一片天空下,我已经多久没见过星星了。
这村中景致是跳动的,随着年轮。树在长,人在老,村在荒。或许,不变的在记忆。
还在炊烟浓浓时,什么都好。农人的谈话声,早早响起,夜深有时也不断。记忆中,农村的夜来得早,很快夜色便笼罩,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一盏昏黄的灯,拼接木方桌,三方坐人,一方靠土墙,大碗猪油面,吸面声不断。糙人惯了,我们懂得质朴的快乐。白天的烦恼,和着一碗面就下肚,蜷缩在床上,感受小寸电视带来的欢乐。犹记得那时广告花样还不多时,我还爱上了背广告,于是,广告时间我们一起说,常常引来外婆的哈笑声。童年的欢笑,总是那么简单,吃饱喝足睡好,多么轻松的事情。泼孩子的农村生活,总是会充满自然味道,溪里捣,田里踩,土里穿,草里滚,树上歇,山中窜,坝上翻,泥里滚。我们有时候是有些脏的,刮花的衣服,凌乱的脚步,脏旧的单鞋,泥巴灰满手,干黄的泥巴嵌在指甲缝中,依旧满手乱飞扬。曾经,没有形象,大家都一样,如今,谁还愿意。一双稚嫩的手,爬过树,掏过鸟蛋,折过树枝,摇过枝桠,弄出伤口,十之八九,擦干血渍,揉一揉,一切照旧;一双稚嫩的手,没入溪中,抓过鱼,逮过泥鳅,搬过螃蟹,血水染红溪中一团,含手凝望,疼痛感依稀;一双稚嫩的手,抚上一双粗糙的大手,剜一坨冻疮膏,涂在硬实的冰口上,大开的口,粉红的肉。
在这寒风肆虐的冬日,我想到的是烈日当空照的夏天,热气腾腾,蝉声绵绵。晌午,小孩似乎都不爱午睡,几个成群,手拿一个竹竿,上头编一个圈,网一蛛网,下头削细,敲起竹竿,专找蝉壳,逮蝉,捉蜻蜓、蝴蝶,有时还会偷摘梨、黄瓜,摘来就啃。我们不会跑多远,就是挨家挨户转悠,只会惊动鸡鸭乱叫,土狗只吐着舌头,流着口水,哀怨地盯着。一个夏天,我们会收获几大包蝉壳。夏天,炎热也一段农忙,搬苞谷,剥苞谷,晒苞谷,那时以人力为主。烈日下,汗湿全身,肩上磨红,皮烂,皮紫;星夜下,手戳起泡,左右轮换,茧一年一年硬实。这是农人的艰辛。抢“天咚”雨,一场速度的较量,预兆在一瞬间,风云变化,烈阳隐没,雷声隐隐。当农人们接收到预兆,丢下手中活,大声吆喝,下“天咚”雨喽,奔向各自院坝,抢收苞谷,当裹上最后一床席,“天咚”雨倾巢而出,人们站在屋檐下,说着刚才的惊险。这雨势短而促,大半会儿过去,雨过天晴,农人们又铺开席,晒苞谷,直至太阳西下。大冬日里,没有大雪纷飞的模样,只有霜打枝头的冰冷。寒冷在外头,温暖在心头。这是个大团圆的时节,村里人气旺盛,各家各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当暖阳当空时,一切都真正热和起来,走家串户,前前后后的谈笑声起伏不断。夜晚时分,早早闭门,享受自家人的团圆,电视声,说话声,生火声,炒菜声,还有孩子间的吵闹声,声声不绝。我们都是快乐的,忘记了烦恼、忧愁,只是沉浸在一大家的温暖中。荒没的冬景,挡不住人们团聚的热情,点燃腊梅的怒放,松的常青。
送我回城的小路上,走过田坎,淌过小溪,踩过野草。晴天,汗流浃背,野花开得耀眼,哞哞牛声,浅浅传来,路过玉米地,苞苞肥硕,麻雀偶飞。雨天,泥泞小路,哒哒作响,雨靴沾满湿泥,一甩,湿泥飞出老远,看着雨水混着泥沙顺着山间沟壑流下,朦朦大山,绕过一弯,看不见下一弯,林间小道,清晰寻得。这一路又怎会少的了外婆的叮嘱,她从来都嫌这时间走得太快,说得太少。粗糙的话语,透着直接的疼爱。世上最好听的话,不需要包装,简单地传递,顷刻温暖心间。而外公则不时附和,但更多的时候,他走在前面。
这两季的日子,混野了,抛开了束缚,天性解放。
土地的散文 篇3
黄姚古镇,广西名镇,镇内有‘六多’,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庙祠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一树一花一菩提,黄姚能魅镇,你亦魅我心。
尽收眼底的小桥流水人家,一点一点的把我带回那年夏天。
依然记得,这条古街的尽头,一家手工艺店,有你最爱的木偶娃娃,现如今还在那里被视为镇店之宝,这是缘分吗?还记得,睡仙榕下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对老妪,相依相偎的蹲坐在桥上,你说未来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曾听过最煽情天真的一句话,窗外下雪了,要约心爱的女孩出来逛街,这样就可以一直到白头,这会不会只能是大话?还记得锁龙桥旁的那座枯井,是谁?在我无助时告诉我,虽然是枯井,却在用别样的美在证明着自己!
那时天真的我们以为,可以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像手工艺木偶娃娃留存那么久,像睡仙榕下老妪一样白头偕老,殊不知,毕业季 便是分手季,第一次的牵手,相约黄昏后,对影能三人?任时光匆匆,现在的你,是否还好?当再次踏上这座古镇,场景里充斥着回忆,断桥是否下过雪,我望着姚江,水中鱼影依旧,而你会在哪里?不是爱情烂漫主义者,却把爱情想得如此烂漫,可笑可笑,待到山花烂漫时,谁在从中笑。黄姚,你就像一个精灵魅获着这一片小小的土地;你,就像月亮,时而圆满,时而圆缺,古镇因为有你而更美。
心里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分手后,失去联系的是真爱,还是分手后有联系的是真爱,没有一句联系。我和你不再联系,只是希望你过得更好,希望你不要介意,要怪就怪当初没有坚持在一起.时隔之久,无论是否真爱,都应释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而立之年,再次回到熟悉的小镇。五年时间,沧海桑田的巨变。一条姚江水,一棵千年古榕,一座斑驳的石砌桥。时间无休止的在向前奔跑,那片土地,这座古镇,却依然瑰丽,桂林山水甲天下,黄姚古镇甲桂林。那一片土地,这一座古镇,埋藏着一个简简单单、小小的爱。
蒹葭苍苍,姚江为证,所谓伊人,在哪一方?
土地的散文 篇4
今年初六,因工作安排有幸来到了离镇相对较远的山里工作一日。说到有幸,当然是有的,相比工作在过年氛围尤为浓厚的那几天,自然能这样说。我所在的山脉属于缙云山脉,那绵延的山峦,可以说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将璧山和江津的地理位置明显地划分开来。那缭绕在山间的缥缈的烟云,氤氲着犹如睡眼惺忪的孩子刚睁开双眼感受世界一样的迷幻,迷幻中可见若隐若现的重叠的山头,宛若仙境。
在山上转悠,山里的空气带有一丝寒意,偶尔还是会因体温的不协调自发地颤栗。环顾四周,到处生机勃勃。
山间欢腾着潺潺的流水,大地上零星地点缀着些许野花,老气的松在微风的拂动下缓缓地伸展着筋骨。最让我有所感悟的是那防火通道两旁露出的新绿,这样的绿从灰白、枯黄相间的暗色调中映射出来,像翡翠一样地吸引眼球。我始终相信小草的绿是生命的颜色,也是新旧事物更替的结果;我也相信小草的破地而出是受到某种力量的牵引,兴许我们能从阳光、雨露、土地、野草、微生物身上找到答案;我更相信,它们心中定然怀揣一方土地。草需要在生与死的不断轮回中完成对生命的解读,这个过程中充斥着漫长的黑暗,还有难以述出的“重生”的痛苦。它们一次次地将自己的躯体植入土壤,从每一个腐坏的细胞中搜寻着来时的记忆,然后在大地上呈现崭新的面容,最终以铺天盖地的绿来诠释对大地的一片赤诚。总之,不管岁月的磨砺使得它们在黑暗的阴影里如何的煎熬,只要到了来年,它们总能为这片土地贡献点儿什么。
路上,我还看见一株苍劲的不知名的树挺立在陡峭的悬崖边,它不受任何庇护,坦然地裸露在有雾气缭绕的环境中,想必它在风霜雨雪的天气里也是如此释然。尽管它表现得从容,可是仍会像脚下突兀的石头,日日受着环境的磨砺,时刻经受孤独的侵蚀。不同的是,不论日子怎么推进,树仍然是树,而且变得更为坚韧;而石头已非石头,它的躯体在日晒雨淋里被消磨吞噬,继而成为游离的砂砾,失去了根。
这棵松树就在这静好的岁月里,不断地从石头的躯体里汲取养分,生长出强大的根系,以至于牢牢地攥紧大地,甚至成为了一个坚挺的守望者,继而在任何时候都能平静地凝视渊谷或仰望天空。这样的姿态是何种的美丽!我试着从它美丽的背后揣想,这样的美丽带着一股怎么样的味道——我想那应该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坚强与无畏。当然这股劲不止来自于树的本体,还来自于大地。大地就像一座牢固的房子,树的根系就住在里面,任凭山风如何肆意、暴雨如何强劲、霜寒如何彻骨,树都能泰然处之,就像那翱游弋在浪头的海鸥,总是表现得从容随意。话说回来,我们更多的时候只是惊艳于树的生存姿态,却不知道它脚下的土地一样美丽。
路上走着,隐约听见一种声音从远处传来,它隔着多个山体,隔着分布不均的空气,就像邻家的絮语,又像天边的闷雷,还像远方的鼓声。没过几分钟,声音渐渐清晰了,眼前经过的是一辆漆有大山颜色的森防巡逻车,车顶安置着一个喇叭,这声音就是从这里出来的。一路上,只要巡逻车经过哪里,相关法律条例的宣传便也传到了哪里。
我来到一个岔路口,有一群人正集聚在那里。我朝着前方走了过去,只见一位身着黄马褂,臂膀戴着印有“森林防火”字样的红布笼子的人站在人群中,他正努力地劝说着执意上山祭祖的外来人群。幸运的是,经过苦口婆心地劝说,上山的人放弃了鞭炮和纸钱,唯拎着花束上了山。待上山的人渐渐离去后,他继续沿着环山公路漫着步,表情很淡然,好像刚才的事情丝毫与他无关,又好像他已经对这样的插曲习以为然。他的步子迈得很稳,稳到每一步似乎都与脚下的土地黏在一起。这样的护林员我见过很多,几乎都是当地村民,他们的形态特征似乎没有任何关联,但有一点共识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一份责任。他们深知,脚下的土地源源不断地供给他们甘甜的水源、清新空气、纯美悦耳的声音、各种绿色食物以及大山的温度,为他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多数困扰。为此,他们情愿行走在酷暑难捱的日子里,甚至有的时候因突发情况撇下煮到一半的午餐,不论如何,他们总是表现得义无反顾。
一路上,感慨挺多的。不论是对于草的惊艳、树的感慨,还是人的情怀,一切都与脚下的土地深系着。大地上的每一种生命,从开始呼吸,直至死亡,永远受到大地的无私眷顾。为了回报大地,它们用切实的美丽,抑或是真诚的行为来进行诠释。眼下,人们为了更好地改造环境,有的不尊重自然,不尊重脚下的土地,破坏了生态,从而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后果,取而代之的是环境的报复。在这片可爱的土地上生存,我们应当始终怀揣一方土地,学会敬畏,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来回报自然,哪怕是一份美丽、一份责任、一份真诚,足以!
土地的散文 篇5
美丽的清化是我的家乡,我出生在这片土地,长在这片土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收藏着我深邃的爱恋。啊!美丽的清化,最可爱的地方!
清化,顾名思义,可以想象,这儿是绿水青山点化的灵杰之作。你看,群山环绕,像是一群群士兵巡逻,连绵起伏,像一望无际的宝藏深藏不露。山,青得溢出水灵灵的清新味道,静静地,化为一缕缕甘泉,流进大河小溪。水,一尘不染,象极品的镜子,无法沾染一点外物,鱼虾在水中自得其乐,不看游人的眼色与喜好。山水相交,清扫白日里人们不经意流出的污秽,黑夜中淹没人们梦中呼吸而出的恶梦。醒来的清晨,山带着晶亮的项链,水唱着轻快的歌谣,风盛着香香的炊烟,我握着一朵灿烂的心花。
看吧!走来了,有“物种宝库,岭南明珠”之称的车八岭,这可是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她的怀里,古木参天,枝繁叶茂,连动物们都知道这儿的美与丰盛,来了不计其数。形色各异的珍禽异兽,停下脚步,安营扎寨,渐渐把这儿当成一片乐土,过着天堂般安逸舒适的生活,再也不愿意离开。
还有呀,这儿不仅山美水美,人更美,这儿流传着“清化女儿美”的传说,你来看看,就会知道,清化的女子,很多都是白里透红,像婴儿般的肤色,即使上了年纪的妇女,也都别有一番风韵。我小的时候,这儿的交通,住房,各种生活设施都还不完善,但这短短的十几年,变化真的是一日千里。现在,到处可见高楼林立,商铺紧挨,商店里的货物琳琅满目。各类物品应有尽有。宽阔的柏油马路上,常常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男女老幼,个个红光满面,衣着整洁华丽,一点不比城里人差,甚至还比城里人好呢。
当然,这里算不上繁花似锦,但也算物产丰富,鱼米之乡了。清化的土特产米粉、香菇、木耳、笋干、灵芝可是享有盛名的。香菇是清化人独特的农产品,利用这儿天然的气候和原材料,种出的香菇,个儿大,肉质鲜美,无论煎炒炖,熬汤,都别具一番风味,让你胃口大开。特别是宰相米粉,传说是唐朝宰相张九龄那时候就开始有了这种米粉,只要你泡软了这粉,无论怎样翻炒,都不会糊了,断了,依然是一条条的,因此便有了“宰相米粉”的美名,这儿也就被人说成是宰相米粉之乡了。可别走,这儿还有好多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也独具一格的哦。除米粉外,还有既香又爽滑的河粉,以及河里的大小鱼儿,炒石螺,炒河虾,爆螃蟹,酿豆腐等等,无一不让你口齿生香,口水吞吐不止。
这儿虽然是小山村,但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有唐代宰相张九龄祠堂;“岭南第一围”之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满堂客家大围;还有抗日爱国名将张发奎的家乡,以及他家的墓群,还有天然形成的七斜八洞九汤湖,再加上一个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张栋水,处处独特的无限风光,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游客来旅游观光。
清化,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环境怡人,是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我爱清化,爱这儿的山山水水,爱这儿的一草一木,我为自己能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而感到幸福快乐。清化,永远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梦生长的地方,梦盛开的地方。
土地的散文 篇6
苍茫的远山,稀落的村庄,广阔的原野,成熟的谷穗……大抵就勾勒了一幅厚重而深沉的秋意图。它是属于北国的。
北国有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但在我看来是遥远的陌生。南国秋有轻罗小扇式的悠闲与优雅,有“梦里花落知多少”式的感喟,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式的迷茫,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处的妙悟……但都不能给我留下强烈的印象。
其实无论是南国秋的隽永,还是北国秋的凝重,我都体会得不够深刻。可是眼前的秋却是那样纯朴,自然。这一幅静止的图片中蕴含原始的,不加雕饰的自然。
这是一块平常的,没有刻意雕琢过的原生态的玉石。那一垛垛隆起的谷子披上晚霞的盛装点缀着农人的希望。笔直的夹埂,方方正正的田垄把中国的汉字“田”表现得玲珑生动。司空图《诗品·含蓄》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田野正用无声的语言诠释着秋的韵味。而这韵味无关乎风月,无关乎人生,没有宋玉式的悲戚,亦没有六一居士的感慨,只把最简单的内容用最朴素的形式展现出来。
从这些静静躺着的谷麦中,秋的诸多况味便都浓缩在其中了。日月盈亏,四季更替,沧海桑田,世代传承……人生诸相神秘莫测,而我能触碰到的,只是自然以最可爱的方式奉献的礼物。土地是温暖的,那染上金黄的原野像神奇的火焰,燃烧着农家单调的生活,把生的意义铺展到云朵,天边。但看整齐匀称如健儿肌体的田畦,大小统一的麦垛,就给了我“天苍苍野茫茫”的辽阔之感了,就足以充塞我可怜的想象力而让我宠辱偕忘,与世无争了。这或许也是一种希望罢!
我理解自己的希望。我对土地有难以割舍的情怀。我在广袤的原野中长大,在青青的稼禾中吸取自然的雨露滋润混沌的尚未开窍的思想。蓝天不会寂寞,因为有白云的陪伴。土地也不会孤单,因为,那些低矮的希望,那些渗透到心底的橙黄足以撑起生活的脊梁。
如果,能够回归自然,远离尘嚣,像圣·埃克絮佩里笔下的小王子一样,守望一份美好的念想,像静立的麦垛那样守望一份殷实的希望,那么,从大地深处折射出的期待便会如知更鸟泣血的羽毛,染红每一片耕耘者踏过的地方。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土地的散文 篇7
有人说,看一个人喜不喜欢这边土地,不是在于如何赞美这片土地,而是在于自己是不是真的热爱这边土地。
很多年以前,怀着对外面世界美好的向往,我来到了自己曾经向往的大都市上海,说起上海这座城市,最初的了解还停留在我通过书本或者杂志上的了解,那时觉得她是一个浪漫而又充满生机的地方,渐渐的,我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和习俗,但始终感到某些方面的差异,这些可能无法改变,也许只有慢慢适应了。我始终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感,也许这里有我实现理想的地方,也许这里的某些特征吸引了我,所以我没理由用一种厌恶的方式来对待她。
久而久之,另一种心情让我变得烦躁起来,离开家乡久了,总有一种难以言语的感情涌上心头,每当我静下心来的时候,或者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总能想起关于家乡,关于童年的一些事情,这也许是乡愁的一种表现吧!这一切只是随着太阳的升起而慢慢消失,我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喜欢当年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呢,还有那里的一切,我总是在找各种理由,比如时间久了,或者工作的压力让我很少关注家乡的变化,这些并不能改变我对家乡的热爱,我也不会忘记自己生活过的地方,不管以后怎么变化,我都会永远爱我生活过的地方和那里的人们,还有我的父母。
伟大的诗人艾青曾经在一首诗里写过“为什么我的眼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慢慢地为我们抹去曾经受过的伤,也在为我们讲述自己喜欢的那片土地正在发生的变化,这一切带给我们的只有更加坚定的热爱这边土地。
人本身就和其它的动物有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在情感方面,有时候,为了自己的家乡跟别人争论不休,有时候又对所处的地方大加赞美。我倒觉得,我们可以学着随遇而安,这倒不是对生活做出妥协,而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不管是自己的家乡也好,还是暂时生活的城市也罢,总有让我难以割舍的地方,我始终喜欢这边土地,尽管她们出现很多困难和挑战,这些并不影响我对她们的喜爱。
如果生活让我们觉得不如意,可以选择抱怨,也可以选择奋斗,但决不能不热爱自己生活过的地方,因为这对你的人生有重要的意义。
土地的散文 篇8
曾经,不知有多少次想离开我人生第二次重生时踏足的这片土地。
记得那时,我把这儿还仅仅只是誉为我暂且寄居的场所罢了。16年了,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我得了“失忆症”,把最重要,最痛苦,最难熬的那两年忘却了。我忘记了我和老爸还有弟弟只吃粥的日子,我也忘记了寄人篱下的日子,更忘记了那两年一家人为了吃和住筋疲力尽的日子。这些年,如果你要问我在儿生活的好不好,我会告诉你,我很满足,我有一个听话懂事的弟弟,我有一个为这个家不辞辛苦付出的老爸。我还有脚下这一小片每天不知要来来回回穿梭多少遍的家!
时间,在倒数着我离开家门的日子,也数清了,曾经我记恨,我讨厌的这个家里,又给我带来了多少幸福。直到这一刻,我心里才泛起一阵酸楚,因为我就要离开它,离开他和他。这几天在家中的日子,没有网络,没有电视,倒显得让我安静许多。甚至,我连吃饭的时间,都会坐在门口,看着家门口一花一草的变化,看着前沿屋后人家的家常琐事。我想尽快把这一切的一切尽收眼底,可是,心里却被更大更重要的东西填满了。
我听着时钟在倒数,心中也在逐渐加剧着不安,那一分,那一秒都听的格外清晰,它似乎是在告诉我,它不会因为使命而忘记自己的生命只有24h。它告诉我,每当凌晨的钟声敲响,那就是它崭新一天的开始,也是它一天生命的结束。想想这些,试问,我又是否能把昨天忘却,开启新的一天呢?中午,我坐在门前,和蒲公英对话,它告诉我,下午起风时,它就会飞走,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于是,起风时,我又出门看了看它,它走了,去往了它想去的地方。其实,回头想想,有时自己真的没有蒲公英豁达,它会选择借力飞翔,即使没有翅膀,在起风时,它也是让你能去它想去的地方。身边的这些静物和植物都在告诉着我一个同样的道理,那就是,认清自己,做自己该做的,只要执着,向往,即使没有天生的本领,也照样可以活的洒脱。
这不仅仅是生活,更是具有生命色彩的象征。是啊,如果我想让自己不离开这片土地,又有何不可,然而只是因为我们都身不由己。即使是让你痛也好,笑也罢,那也只是生活色彩的渲染,从而让你更加的相信,活着,就还有希望。莫要消极看待眼中的一切,当你看透,请你细听,希望的旋律,正在步履蹒跚的像你传来。
土地的散文 篇9
即使有和煦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如果没有土地,也不会有真正的人类;即使稻谷黄了,豆子熟了,如果没有劳动,也不会生出可口的美食。古语“地诚任,不患无财。”极为简短的七个字,却道出了土地的重要性!土地既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又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人类通过劳动,充分开发并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的一切资源,就会创造出无穷的财富。
不久前,去乡下办事,听到一位民间老人说:人类最大的悲哀是:我们忽视了劳动的重要性;忽视了土地对人类生存的伟大作用。今天,当我看到威廉.配第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名言时,我更为老人的智慧所信服,为他的言语而震动。
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早就告诉人类,要获得食物,必须用劳动去耕种土地!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拒绝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当我们有了便利的交通,舒适的房屋,除了学习和科研以外,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对土地的利用和改造,对食物链的开发,利用我们自己的劳动在土地上寻求生活物质,改善生活条件。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良田荒芜无人种,娇儿饥饿怨爹娘。有人悲怨地说到:如果我们不珍爱自己的土地,不热爱劳动,迟早都会遭受破坏自然环境的惩罚。因为,城市再好,都不可能为每个人留下小块自留地,让人们出门就可以采摘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城市再好,空气都没有农村新鲜。是啊,在城市,我看到了勤劳者没有土地的悲哀:他们去超市收集烂菜叶喂养鸡鸭,在没有围栏的楼顶种植蔬菜------还有无数的人加入到人力三轮车行列------也有胆大的,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美德在劳动中产生,忧愁在劳动中消逝。人活着,追求幸福生活,就必须劳动,不管是体力的、还是脑力的,因为只有参加劳动,我们才可以获得物质财富,从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对于大多数农民而言,他们最好的劳动对象就是土地。如果食物链的开发有所突破,民众的劳动价值有所提高,我们的生活物质就不会存在那么多的危害。
金钱是有限的财富;而土地和劳动结合,就是最朴实的老农也可以创造出无穷的财富!热爱劳动,珍爱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追求用劳动在土地上创造物质财富,永远是劳动人民的生存之道!
土地的散文 篇10
回到家有一段时间了,在家的这段日子给我更多的感觉真的只是无聊,每天不是上网就是看电视之后就是吃饭睡觉了。
今天下午在家待着确实是无聊,于是就出去逛了逛,我还真的没有什么地方好去,只好就沿着村边的小路一直走,走了一路看了一路的风景,这些好像都没什么变化,还是以前的老样子。在这个村子里和以前不一样的也就是人们住的屋子由瓦房变成了小平房,还有就是村外多了一个养猪场。除了这些我真就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可怎么就感觉不一样了呢!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以后在烟台定居了,多年以后我的父母都不在了,真不知道我还会不会每年都回来看一看。
这几天也可能是由于我的几个儿时的伙伴还没有回来,妈妈姐姐还没有回来,一时间让我不知道做什么,才会感觉这么失落罢!
还记得小时候邻居们都还很喜欢串门,不是在这家看电视就是在那家打扑克,真是好不热闹!而现在却没有那么热闹了!都说城里人住在楼房里,连对门的人是谁都不知道,我想再过几年连我们可能也会变成那样子了!
如今我出门遇着邻居也只是礼貌的问声好,说实话有些人我都叫不上来,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只有尴尬的一笑而过。
我们村的年轻人大多都是外出打工的,快过年了就回家过年,过完年拜访完亲友就要离开,留下来的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就拿我家来说吧!我在外地上学,我的爸爸妈妈姐姐都在外地打工,就这样一家人去了四个不同的地方,只有在过年的这个时候才能团聚。像我们这种家庭的在我们村不少,也就这样村子虽变化不大到感觉变了。
仔细想一想除了我的家人在这里我还真没什么可以留恋的了!我爷爷在我上初一的时候就去世了,我奶奶我都没见过她长什么样,当然她也没见过我,听爸爸说奶奶在他七八岁的时候患病死了,具体哪一年爸爸也不知道了。我爸还有一个哥哥,但在我的记忆里我们两家就没和好过,现在也是互不搭理,我想以后更没有可能和好了。还有的就是一些有一搭没一搭的亲戚了,说真的,都说是一家子但每一家都是各过各的,没有谁真正关心谁。在这里真的没有什么值得我挂念的了除了我的家人。
写到这里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现在我的思绪乱了,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也许只是因为那奇怪的感觉罢!
我一直在想没什么我每年都会回到这里了,因为这是我的根,对于“根”到底怎么定义的我不知道,只是知道我要回来!
土地的散文 篇1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数的农村青年,都走出了乡村,去往远方的大城市打工赚钱。城市的恋爱观念,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来自农村的青年男女。打工回乡的青年们,不再对父母的包办婚姻默默无语,他们也想趁着年轻谈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而扭秧歌给他们提供了绝好的相恋的机会。
邻居二婶家,有一个智障的儿子名叫小山子,二审想在有生之年抱上孙子,为了给小山子找对象费尽了心思。二审看中了邻村一个叫月牙的姑娘。月牙人长得标致,不幸的是月牙从小父亲去世,和母亲相依为命,家里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二审便托能言善辩的媒婆花椒把月牙给小山子介绍。并答应事成之后给媒婆花椒两万块钱。
花椒凭借三寸巧舌,把小山子夸得比正常人还精明三分,并答应给月牙母亲十万元的彩礼钱。月牙母亲一听有这好事,乐得合不拢嘴,立即打电话把远在城里打工的月牙催了回来,逼着月牙去相亲。相亲那天,花椒把十里外表舅家的儿子清明找来,替小山子相亲。清明是他们村里的小学老师,小伙长得帅气,又会说话,月牙一见面心就被清明打动了。于是,二审和月牙母亲约定,过了年开春就把小山子和月牙的婚事办了。
没想到,清明也对月牙有了好感,被她的美丽大方所吸引。清明借着正月里扭秧歌的机会,偷偷的告诉了月牙事情的真相,又向月牙表了白,说他喜欢她。两个年轻的心一拍即合,于是正月刚过,两个人便到乡里偷偷登了记,领了结婚证。二审的美梦最终破碎了,媒婆花椒的两万好处费也成了泡影。而因为扭秧歌却成全了一桩好姻缘,成为了十里八村的佳话。
农村的壮劳力,潮涌一样奔向城市打工谋生。安静的村庄,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老人们坐在自家的石阶前寂寞地晒着太阳,呆呆的看着房檐上悬挂的冰溜子,想着以前的伤心事,不知不觉眼角有了莹润的泪光。村里为了排解老人们的寂寞,组建了老年秧歌队,在新铺就的水泥街道上,老人们扭着秧歌,满脸的笑容。既有了精神寄托,排遣了寂寞,又愉悦了身心,强健了体魄。欢快的锣鼓声,响亮的唢呐声,把一个个沉睡的村庄唤醒了。
多少年过去了,东北大秧歌在黄土地上扎下了根。成了乡邻之间沟通的桥梁。邻居之间有了摩擦,有了隔阂,只要到一起扭几天秧歌,自会尽释前嫌,融洽相处。村与村之间来往少了,只要过年时村里的秧歌互相拜个年,气氛和谐了。在我的故乡,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东北大秧歌的作用不可小觑。
远方的游子时刻不曾忘记东北大秧歌,因为那是黄土地上的舞蹈!
土地的散文 篇12
我们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什么时候变得晦暗不堪,什么时候变得面目全非,只是土地的悲哀吗?只是人类的不幸吗?只是地球的式微吗?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歌舞升平的家园美梦,不只是经济繁荣的社会图景,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大地上的悲歌和欢乐,生存在底层的人才更容易接近真正的土地,土地不是放卫星,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荒谬神话,土地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土地承载的往往是人间的大悲欢和小乐趣。
在渭北平原上,我经常走近故乡的沟沟坎坎,纵横交错的沟壑和坡地卷舒着土地的哀愁和沉重。沉积了亿万年的黄土高坡上,到处都是生命的盛宴。花开花落,闪耀着幸福的火花。唢呐声里绽放着命运的咏叹。是的,土地毫不动容地目送着每一个生灵的匆匆而去,又非常从容地迎接着一个又一个新的生命的诞生。麦子,家乡的麦子,如果你愿意,我死后必葬于你的身旁。在远离你的日子,在逐渐剥蚀和斑驳的年华,青春不再,梦土难求。
土地,不只生养了我们,也送我们回家,回到属于自己的最终归宿。土地上飘摇着人间的悲欢,也孕育着历史的壮美。土地是我们活着的安慰。村庄的每一条道路,都是农民疼痛的神经,游子思念的游丝。飘泊多年的梦想歇脚的的地方,最终还是熟稔的故乡。重重叠叠的树木和高高低低的房舍,织就了东方现代式的田园意趣。
故乡的玉米眺望着远方,秋天就深了。土地开始了新的使命。在北方农村的平原地带闲置的土地几乎很少。现在许多人都出去了,为了生活,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越来越多的土地被荒芜掉。其实,荒芜掉的不仅仅是一片土地,而是一代人对土地满怀的渴望和感恩的心。鼓励农民进城的号角在西部吹起,如雨后春笋般的楼盘出现在许多城镇,甚至乡村。
土地何为?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以至到新中国成立前,土地一直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土地带给人们的是希望,是信念,是狂热,是力量,而八十年代带给人的是自我,是喜悦,是自豪,幸福。今天的土地是开发商的原始积累的增值股,是老年人的心头病,老无所依,地无所种,岂不悲哉?
而这一切的一切,让人们对土地的背叛成为必然,成为不争的事实。人类欲壑无穷的内心,就像土地上的沟壑结合,也充满着黑暗和悲伤。土地似乎没有时间和寿命。岁月偷走的容颜终究会归还给土地。土地是人类的脉搏和骨血。土地是粗砺原始苍莽的凝固音乐。生命只是走过土地的过客,是时光匆匆的信物罢了。土地是生命最好的皈依和灵性的聚敛。
土地的'散文 篇13
脚下的这片沙礓黑土地,是与固镇人血脉相联的土壤,生息在这片耿直善良的土地上,身上总跳动着黑土地的脉搏。无论走到那里,都牵挂着黑土地的芬芳,寄托着黑土地的向往。
固镇县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以沙礓黑土为主。土壤结构合理、有机质含量高,适应多种农作物的繁衍生长。盛产小麦、大豆、玉米、芝麻、棉花、花生,特别是花生等油料作物产量位居安徽省第一。
农历三月三过后,村村户户种花生。前面一个人刨坑,后边一个人撒种,复土后用脚把虚土踩实。入夏后花生长势喜人。碧绿丛中开满金黄色的小花。秋后花生成熟了,拔花生可是个技术活,用手握紧根部垂直拔出,注意防止果实脱落。拔下来的花生秧码放整齐便于运输。
花生要细细地咀嚼,才能品出其中特有的风味。越嚼越香,回味无穷,唇齿留香间,是何等心清气爽。那是收获的味道,黑土地的味道,也是家乡的味道。
近几年连城镇推广种植的富硒黑花生,名为“墨香”,俗称黑花生。从花生的外壳上并看不出有什么独特之处,剥掉外壳后黑紫发亮的花生果呈现眼前,果粒长圆型,晒干后果皮乌黑发紫。味道似核桃,富含钙、钾、铜、锌、铁、硒、锰和8种维生素,以及19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和硒、铁、锌等微量元素。小垅栽培,地膜覆盖,连片种植的黑花生由连龙花生专业合作社就地加工转化,形成高附加值的系列黑花生优质品牌。
黑色食品是指颜色相对较深,营养丰富,具有一定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经科学加工而成的新兴食品。黑花生与普通花生相比,粗蛋白质含量高5%,精氨酸含量高23.9%,钾含量高l9%,锌含量高48%,硒含量高101%,被誉为新一代绿色食品。经常食用可以健脑补肾,乌发驻颜,暖胃润肺。
之所以热爱脚下的黑土地,是因为黑土地的历史积淀最肥沃。花生依附于黑土,黑土又呵护了花生;花生诠释了黑土,黑土又繁衍了花生,于是花生便成为这片黑土地的标志。深沉的沃土在犁铧的勾勒下翻滚着波浪,飘来泥土的芬芳。捧起一把泥土在手心细细揉搓,让湿润的颗粒顺着指缝缓缓落在地上。
心灵深处的黑土地,是凝结着浓郁乡情的诗,是蕴涵着故乡风情的画,让镶嵌在黑土地上的清香在岁月里悠长。在黑土的滋润下,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奔涌的浍河、沱河,整洁的村庄,错落的树木,成群的牛羊,都在缕缕炊烟中化为诗意袅袅。
安徽固镇县,一个盛产花生的地方。新品种赋予了花生新的内涵,而黑花生又调味出多彩的生活。热爱家乡的黑土地,就是一个承诺,热爱家乡的黑花生,就是一种寄托,让黑土地上浓郁的清香源远流长。
土地的散文 篇14
变成了浓雾的细雨将五十尺以外的景物都包上了模糊昏晕的外壳。有几处耸立云霄的高楼在雾气中只显现了最高的几层,巨眼似的成排的窗洞内闪闪烁烁射出惨黄的灯光,——远远地看去,就像是浮在半空中的蜃楼,没有一点威武的气概。而这浓雾是无边无际的,汽车冲破了窒息的潮气向前,车窗的玻璃变成了毛玻璃,就是近在咫尺的人物也都成了晕状的怪异的了;一切都失了鲜明的轮廓,一切都在模糊变形中了。
不知什么时候起了雾。黎明时分,浓雾像棉团似的从上游滚滚而来;爬上河岸,越上树丛,向两侧泛滥开去……浓雾塞满了小棚,沾在脸上湿漉漉的、滑腻腻的;我们谁也看不清谁的脸。
才是昨儿,本是万里无云的晴天,可是那天,那山,那海,处处都像漫着层热雾,粘粘渍渍的,不大干净。四野的蝉也作怪,越是热,越爱噪闹,噪得人又热又烦。秋风一起,瞧啊:天上有云,云是透明的;山上海上明明罩着层雾,那雾也显得干燥而清爽。
草原在我的心底是生命的摇篮、生命的象征。蓝天有苍鹰飞过天际的神迹,大地和天空蓝绿的颜色那悠杨的蒙古长调,那如诉的马头琴古曲,犹如春风佛过心间,更似刚刚暖化的一溪泉水在我绿绿的心底浅浅流过,说不尽的清爽酣畅,欢快的姑娘亲手端来乳香馥郁的奶茶,缠绵的清香会久久的扑鼻入怀,英俊的小伙子弹奏着低沉的马头琴声,悠悠的琴声拴住蒙古包了上恬静的炊烟,而深情动听的心曲从这个敖包,飘过那个敖包……
草原在我的心中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有着朴实无华的纯真,有着宽容大度的豪爽,有着宁静致远的深沉,它有着大海一样的体魄,却多了大海没有的安宁,与天际相连的草原,虽然没有南国山水秀丽的倩影,也没有江海之气势雄壮;但,草原上却有翱翔搏击于蔚蓝苍鹰,有无边的草浪翻滚孕育着火一般的灼热。于是,草原上美丽的景色,一定会凝聚在的我们目光中,悠扬的歌声,一定会牵引着我们的情思,马群奔腾的蹄音,一定会叩开我们闭塞的门扉。
晨曦姗姗来迟,星星不肯离去。然而,乳白色的蒸气已从河面上冉冉升起来。这环绕着葫芦坝的柳溪河啊,不知那儿来的这么多缥渺透明的白纱!霎时里,就组成了一笼巨大的白帐子,把个方圆十里的葫芦坝给严严实实地罩了起来。这,就是沱江流域的河谷地带有名的大雾了。
带着动物的本性,我算是爬上了天都峰,走过阎王坡,小心壁,最后到了最险的鲫鱼背。不知道是路走多了,饿了,还是因为两边的悬崖和仅有五十公分高的铁索,这万丈深渊仍让我想跳下去,却又觉得心里空空的,慌慌的,乱乱的。
土地的散文 篇15
当我们翻山越岭,最终不过是为了寻那片蓝的海,红的山,黄的土;看那紫的云,白的山,黑的水。跋涉,只是生命在土地上行走的姿势和仪式。滋润土地及其上方苍穹的,不过是人类的汗水和眼睛,滋润人类内心的,不过是生命的渴望和人生的梦想。是的,土地迈着无穷的神秘和不解的步伐。古老的村庄支撑着千古不灭的神性,在屹立千年的木楼和石塔下,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人类的伟大和劳作的悲壮,更多的我们看到的是土地真正的容颜和无常。站在高原上看月亮,更多的时候是在和古人神交,和故乡对话,和爱人相晤。倚在南窗放入一片星光,更多的时候是和天地同辉,和夜晚相拥,和万物静默。
人类都是大地的孩子,都是土地里各种生命元素的生化结合和反应的产物。我们体内的铁和钙最终会回到深山,回到泥土,回到江河,回到地层,以崭新的面目重生。我们带着大地的引力,把有形短暂的生命化作无限永恒的存在,回到一滴水的中间,回到一条根的近旁,回到一朵花的蕊里,以生长的姿态飞翔。
我们许多人,不过是一棵移植到城市的麦子,可你的根系永远和乡村是相连的。你的血液里流着农民的血,胃里留着葱蒜的味道。我们常常以为,住进了高楼大厦就是住进了离开麦子的童话世界,可高高的楼房引诱着我们的欲望,霓虹灯中人们逐渐迷失了自我,车流喧嚣破坏着我们的身体,物欲横流瓦解着我们的精神家园。喧嚣与吵闹是断然和生活相伴相依的,能让心灵静谧的地方几乎无处可寻,到处搞经济开发,招商引资,时时招标上马,工程遍地开花,旅游等各种产业链也是热火朝天。土地被无情地嘲弄和撕扯。
诚然,土地孕育了现代的工业文明。现代文明却无时无刻无不在被土地所唾弃和厌恶,刀光剑影的青铜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精神的后花园荒芜着,巴比伦远了,斗兽场远了。古稀而倔犟的长城,依然在大地上蜷伏着,怀抱着一颗雄心,展示着人类的辉煌,还有苦难。
土地的散文 篇16
这是一块肥沃的红土地。
当第一块砖头发现了她的成熟和价值之后,她的处女之身得到了开发。
然后,红土地绿色的衣裳褪去,露出红色的身子。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开始:土地变成了工地,农民变成了民工,粮食变成了楼宇大厦。
红土地开始有了城市的味道,关键词换成了“经济”“文化”“艺术”之类。
岁月过去了一轮又一轮,红色的土壤与建筑材料融为一体,她的价值开始倍受关注。于是,成片的建筑物拆了又建,建了又拆,于废墟和建设之中轮回。
红土地就这样变了,变成了有钱人的游戏。谁财力雄厚,她就为他孕育出一片天下。她富足了,从此不愁衣食。坐的是豪华香车,穿的是名款时装,用的是高档化装品。她集着芳香和华丽的风貌象征经济的发达和城市的繁荣。
可是一直不能想明白的是,取得了今日的辉煌成就,为什么曾经更多美好的东西却离她远去。她再也没有看见稻草人,也没有看见黄昏的袅袅炊烟,以及耕牛归来时的哞叫。欢乐的鸟群更多的时候只是从她的头顶飞过,再也不在她的身上逗留。曾经的落叶躺在身上是多么和谐的风景,而此刻,园林飘出的落叶刚一触地就被当作垃圾扫走。
这何尝不是一种孤独。红土地上灯红酒绿,物欲横流,昏黄的夜空月朦星稀,草地上没有蟋蟀那熟悉的吟唱,月夜也从没有静谧过。一觉醒来,摸摸身上,却不曾抓到一滴露珠。
昔日的农民说来看看城市,彼此相望,却彼此陌生。一个不习惯尾气的味道,一个不喜欢乡野的粗俗。
褪去红土地的衣裳,红色的肌肤不再。失去了纯朴、自然和绿色,她的另一种肥沃还能用来种粮食么?千百年来恪守的职责她也许早已忘记,警醒她的只有墙上的那只电子日历,显示不出二十四节气的电子日历,日以继夜地亮着,演绎交通一样紧凑而忙碌的岁月。
土地的散文 篇17
青林苍山,我漫步于其间,在这儿寻找自己的一方土地。
拥有了那片肥沃的土地,我播下一排童年的种子。白马过隙,种子发芽,长大,开出灿烂纷繁的花,日日在风中飘曳,香气溢出,盈满了我的整个童年。花却也不谢,安然地开着,迎来了秋,送走了冬,欢悦着春,热念着夏,穿过了轻柔的风和忧愁的雨,我的童年,因这些花而天真无邪。
谢过了总角之笑,我的花在一轮东风中残去。我又播下一排青年的种子修搭起了高高的支架,莹绿的芽攀附着木黄的架脚,一天天的粗壮,饱满起来。不在风和日 丽,无数的风雨敲击着它。白云苍狗,他愈发高大,强劲而有力地缠绕而上,有人残忍地砍去它们,鲜血涌出后又是新生。我伴着着青春的藤萝在青春年少中越挫越 勇,在狂放不羁中成熟稳重。
当夕阳正喷薄着即将消失的光,我的藤终究是去了,只剩下尘迹斑驳的木架,我慢慢地休整着,横了几张木板,摆上几盆水仙,盈盈白仙女,纤纤水中摇,宁在西风 死,不谗东风暖。她在清波中细视自己曼妙的腰肢,任这天地间再精美的玉砌在她面前也不过如此。那是我中年所拥有的花,她于强风面前依旧傲然,于暴雨之中依 旧洁白,我想自己不再遗憾了,我可以问心无愧,一世清白,独自风流,饮酒吟月。
夕阳隐没于西山,黑夜中只有星辰与月亮,我在黑暗中拖着年迈的身子,清理着眼前即将伴我走过一生的土地,在黑暗中摸索,我一遍又一遍将土地翻耕。我终于累 了,在这片土地旁我永远闭了眼皎洁的月光倾洒在这片土地,我的身影终是与这片土地融合了,血肉滋养于它!当第一缕光唤醒了沉睡的山林,世上再无我,只有融 了我一片深爱的土地,静静等待下一位耕地人。
依旧是青的林,苍的山,蓝的天,白的云,一位年轻人踏入这片幽静的林,惊起了休憩的鸟,我看着他欢喜地播下一片种子,在他的那片土地,欣慰地笑了。
土地的散文 篇18
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的天门市,有许多乡镇大多以“场”“市”名之。蒋场、夏场、朱场、汪场,皂市、灰市、彭市、拖市。前者以姓氏成乡,后者以墟市为镇。我的老家在拖市白土地村,像汉水里的一朵浪花,像水岸边的一根芦苇,它是江汉平原上一个寻常不过的小村庄。
何以以白土地名之,如今已无从稽考。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或者更远,每逢汉江发洪水,大水淹得村子一片泽国。一俟大水慢慢退去,整个村子便被白沙覆盖,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而到了秋天,疯长的野芦苇密如青纱帐,雪白的荻花抽穗杨粉,像云雾一样的芦花弥漫了整个村庄。
全村的人家住成一个“7”字型。1队2队3队4队5队6队摆在7字的“竖”上,7队8队9队10队摆在“7”字的“横”上。我家住在9队,现在不叫队,叫组,叫村民小组。前七个队,住在7字的“竖”上,我很少去过,因为方向不同,小时候上学偶尔撒野去过几回。7字“横”上的四个队呢,我天天上学要经过,所以,哪家挨哪家,哪户邻哪户,哪家的堂前种那棵树,哪家的屋后都有啥物什,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老村长说,现如今全村有300多户人家,依旧都住在原来的老台基上。早先的老屋是芦苇泥巴墙,屋顶盖着剑茅草,稍微殷实的人家盖上千叶瓦。现在,家家户户都建成了小楼房。原来的大队部,也就是村部,一直建在“7”字的拐角上。几间粮食加工坊,一层大队部办公室,一间卫生所,几户老住户。
几十年前,这个叫白土地的村子,就这么一条“7”字路,沿着人家的门前经过。不过那是黄泥土路,每逢下雨,泥浆四溅,坑坑洼洼,举步维艰。今年,村里集资新修了柏油路,把原来的“7”字路,改成了十字路,路面拓宽了,小车可以双向错车了。
昨天,年轻的村长来省城看我,我一点印象也没有,我并不认识他。村长说,我就住在二队第三家。我想了想问他,你父亲右眼边是不是有颗痣,你们家后院是不是有棵皂角树,很高很高。他连连点头说,是的是的,您的记忆力真好。我小名叫把子,我哥低你一年级。我马上就想起了他父亲的样子。村长的眼睛很像他父亲,他父亲已经死了十三年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7”字“竖”上摆着的六个队,我从小至今只去过三五回,怎么那边的一百多户人家,哪家挨哪家,哪家主人是啥模样,我居然还记得如此清楚呢?二队魏家的小女孩和我小学同班,她的眼睛又亮又长,是古书上说的那种丹凤眼。她家我从来没去过,可我知道她家屋檐下有一颗歪脖子枣树。
都过去三十九年了。显然,这跟我的记忆无关,应该跟我的出生有关,跟我的身体有关,跟我一次又一次的梦境有关。就像小时候留在身体上的伤疤,几十年后还能清晰地感觉到那时那刻的痛;就像孩童时代做过的一个梦,如今仍然记得。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真真实实梦见过。
本来,故乡是不用你去记忆的。它就是你睡不着了想念的地方,它就是你睡着了梦见鬼的地方。那些游荡在村子里的鬼们,他们就是你曾经逝去的亲人。
土地的散文 篇19
由西安往青海去,两千里路途,山川河流,时聚时散,观日落日出,月圆星淡,总有一半的路是在月中走过的。
车出兰州,天才渐渐明亮,东方一抹灿灿的白光,西边浮了一层淡淡的蓝雾;雾总是漫地而行,并将远山、河流与风蚀成奇异纹路的黄土地虚隐的越发神奇。疑心是来到一个古老的地域,观赏远古时代的象形文字呢。
继续西行,两边的山势地貌渐为奇特,山是红的,地也是红的,但红而不艳,呈赤褐;那红时在山顶,时落谷底,总见黑灰山石凝卧,而石缝里有红土在涌动,那黑色的是冷却,红色的便是灼热。这儿的山皆为圆形,有日月风蚀之痕迹,或扭曲,或旋转,或层层叠起,壑壁直立。山下的红土地象似荒芜了千年,任风雨冲涮成坑、成溪、成沟,皆无棱角,看时圆润,感觉且坚硬如石;风起,土随风动,天长日久,便成奇妙形象。山上常见一丛一丛的枯草,极矮,伏地而生,满山就锈着一团一团的褐斑;凡山上有大石,山根就积满碎石,成片成堆的。奇怪的是这里的黄土,常常红山尽了,满目就一片灿灿的黄,一座一座的圆顶儿,极象流沙堆就,有着沙的起伏,也有着沙原的流线,只是山中一窝一窝的伏草,远远瞧去,草多就暗,草少则明,象伏着的金色蘑菇,极可爱的样子。
山川里有河,不宽,青蓝,有浮冰在河里慢慢地淌,河沿上全然雪白一片,有冰雪在那里凝固,形似流线顺河弯在扭曲,那是风与水踏过的足迹。惊异的是这河水并非都绿,竟有乌黑色状,想是工业污染所致,但走过一小时,其色依旧如故,不知此水源于何处,怎么生就便一身的墨象!
有村庄在川中座落,屋舍虽不高大,且为平顶,常用黄泥厚厚地裹了,干柴就晒在泥屋顶上。家家墙高院窄,门窗都涂着土黄色,屋梁窗框均雕有花纹,如古寺一般的装饰。村里的大树,常见红布条儿挂满,有说是避邪,也有说是预兆丰年,但想象不出那条儿是如何挂上大树的,挂时还会有怎样的仪式?这儿的天蓝和碧透,地却黄的鲜亮,独有那排排钻天杨极显个性,树身粗壮,分杈处苍苍一团,有无数细枝伸出,象一只巨掌,有一种强力的气势。在这青藏高原上行走,最为显著的就是那一丛丛直耸的白杨了,大半是大地过于坦露,白杨才长出那般刚直不阿的形象来。
更为好奇的,要算沿途的红土断崖了,那常常是在黄土原上,远远的就突出那么一座通红的山崖,明显着一条一条直立的蚀沟,阳光斜照,沟黑如漆,崖面就显出一条条黑色的土带,苍苍莽莽的样子,真怀疑这是远古时代的遗物,在这儿沉睡了上万年。那风蚀的土层时儿直立,时儿横卧,越往高处,越显残荒,茫茫之势,赤红之色,真有一种恒古、凝重和超世之感。未曾见过火焰山,而这里的景物想必是那火焰山的微缩了。
漫行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天高地阔,人显矮小,然而人的想象却因此变得丰富,全然不象拥挤在都市中那般的窄狭。这里虽少有现代色彩,却多了朴实和真诚。待久了,人心就博大,灵魂就纯净,一颗赫热之心会在那里突跳,于是匆成笔记,留下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土地的散文 篇20
千百年来,黄河从黄土高原挟着大量泥沙,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黄河下游地区,填海造陆,汇聚沃野,改造良田,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繁衍生息的基本土壤。
记得很久以前,在某部文学作品里看到了这样的黄河风俗——“穿沙土”。每当黄河流域有新生儿的降临之时,他们的母亲便会拿出早早为孩子们准备的沙土裤。实际上这是一个带着领口的布袋,领口两边是肩部,可以打开。把选来的黄河细沙炒熟,待放凉变温后,把宝宝轻柔放进去,让他躺在温热的沙土上。母亲一手抓领口,一手托底,来回上下地摇匀,整个裤内就温热起来。这时的小宝宝只把头露出在外边,在里面自由自在,既暖和又快乐。
当时看到这样的描写的时候,就很是令人动容。想来,黄河不仅给了流域周围人们的灌溉粮食的水源,更是养育每一个新生儿的土壤。给我了温热的黄土味道,虽然我不曾亲眼见过黄河的声威,但是它的一切,包括泥沙都是我神往的所在。那一定、一定是很踏实很华夏的味道,是我以后去异国求学时最亲切的母河。
这次所看的电影《黄土地》,也是真真切切与黄土相关的,但却又并不是给予养育的温暖那么简单。《黄土地》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陕北农村贫苦女孩翠巧在受到新思想的启发下,逃离强迫下的婚姻,却最终走向了死亡的故事。导演也许只是在千里走陕北之后想讲述一个见闻:在一种残酷生存之道下,梦想是如何被唤醒、又是如何死亡的。让人情感上难以接受的是:杀死梦想的,正是养育你的黄土地。它在养育你的同时;它也禁锢着你,甚至杀害了你。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宿命式的深沉悲哀。
故事进行之中,有一个新思想的载体,那就是革命者顾青,而在黄土地深深扎根的封建旧思想,与之相比,新的显得那么的脆弱。他一面鼓励着少女追求自由自主,另一面,他却不敢承担责任,以免对她父亲和对组织交代的麻烦,从这一点看,他又是十分懦弱的。虽然故事的最后,翠巧之死,给人绝望的沉重,但是她的弟弟憨憨的“反常”之举又给人了新的希望。旧的挣扎虽以失败告终,但新生力量绝不会轻易被阻断。
电影之中有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的镜头,就是占据了镜头四分之三的地面,而人的头是不见的了。这仿佛是在告诉人们,父亲、翠巧、憨憨这样的典型人物永远是黄土的小小一角,他们被压迫着,亦是被迫着向生活妥协。结尾之时,画面构图又有了改变,黄土地仅是画面的四分之一,天空占据了它别的部分。在我们看来,天空往往给人以舒心的希望。这正是在说别新事物入侵的黄土地也有所改变了。这样不规则的构图确实给人带来了新鲜之感,突破了传统陈规,却不免缺少了些美感,显得有些刻意和僵硬。但这创新之举确是值得赞赏。
原来,黄土地不仅再是那给予新生儿的温床,更是扼杀新思想之地。愿我们能好好珍惜她的好,也让她真正成为我们的希望之地。
土地的散文 篇21
在那之前,从没想过,有些伤迹,永远愈合不了但是却并不奢求些什么。也还不会烟消云散,但是无欲无求。
那是一种怎样的记忆,不会太好,但是我已学会了记忆。我知道他不喜欢我,我也讨厌他,讨厌他的老旧思想,讨厌他的没脑子,讨厌他的粗鲁放肆。他很暴躁,厉害起来,亲妹妹也敢当街骂,一点也没有时间沉淀下来的忍让,坦荡荡的张牙舞脚。只是,招来了她们嘴上,动作里的厌恶,而他依旧如此,不懂圆和。而我也烦他,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总是讨厌他们的类同,我们不一样,至少我很讲理。不过,这些都是其次的。或许受欺压多了,性子竟不觉地多了淡漠,好像无关紧要。但是,生活在一起的就不同了,争端随时随地,我们谁也不怕谁,虽然我该做到尊重。或许是从小就是一个鬼胆大的人,很小就知道反驳他,并且在本该不会有记忆的岁数里记住了他的囧事,并在之后挂在嘴边,抵住他扬起的手,而我竟觉得他该是会有点喜欢我的。但是,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而且似乎也无从考证了。不过可以说,不会有太多的,毕竟是人,无法否认陪伴能给的安慰有多重要。可是,我又该怎么办呢?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不会再用过激的举动去试探亦或是获取什么。时间几十年都改变不了他,却在十几年里圆润了我。我们之间没有了正面对抗,通常是他在他那一角干着他的事,而我停停留留,碰巧了就问下,然而,在大多时的不碰巧,没有思想。就这样,我们各自把时间放走,似乎曾经的好几年真的只是在曾经了,然后呢。而我也就在一些时间里以为,就这样了,就这样吧。但是,我忽略了时间,忽略了恶瘤,在一天天消磨殆尽了什么。直到,在那个放学的午后,没有一言语交流,我就感受到了,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而我也说不出来什么,只是默默地看,默默地想,就好像不久前一样,对他莫名其妙的话感到不可思议,无法理解,是怎样的脆弱,让他可以低声细语地胡说八道,而旁人却笑言迂回去。我知道,现在不同了,但是却依旧想像着。而那样的脆弱不堪,就再也没有出现了。
在他出现的岁月里,我不知道他能有多重要,而不在了的岁月中,他又会怎样?我从来不去深思这个问题,而且也没有必要,就像好了的伤口,你无法忽视它曾经给你的伤痛。而于此,我也未问过他人,不知道他们又是怎样,对于承受更多,胆子小了不少的他们,会如何呢?我想,不会好过,不管于哪样吧。
只是,我记下了他,想说,他给了我过早的伤痛,我忘不了;没有可以值得炫耀的回忆,我忘不了;没有亲亲呵护的疼爱,我忘不了。知道他的存在就是我最本真的意义,但是这一生你过得好吗。即使劳动是他仅有的能力,没有大富大贵,还依旧操劳一生。
他也来自大山,吃过树皮嚼过草根,其实,他也应该留在那里,至少可以安安静静,还不会迷路的。
【土地的散文】相关文章:
土地开花散文05-02
醒来的土地优美散文06-16
这片土地随笔散文08-27
寻访土地岭的经典散文10-12
娘和她的土地散文04-29
中国的土地随笔散文05-25
黄土地的散文11-09
黄土地散文08-02
初萌的土地经典散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