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母三迁散文
姑田周氏,原籍文亨龙岗,祖公周廷枫兄弟五人,其排行老二,伶俐聪慧,少有功名,为人处世,得体圆融,很受人待见。祖婆罗氏,贤淑大方,心灵手巧,接人待物,家务女红,敬老爱小,和睦邻里,无不周全精到。育有二子,长名兆龙,幼名兆凤,一家四口,其乐融融。春闱,祖公进京赶考,不第。虽然功名未能再进一步,却也因文才出众,经师长举荐,为宫廷伴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太子老师的助教,因而留滞京城。
祖婆每日里锅前灶尾,浆衣洗被,走线飞针,大门不出,二门不进,规矩做人,潜心教子。一日,京城传来消息,祖公涉宫廷内讧,以谋反罪收押天牢。族人如闻晴天霹雳,惊悚不已。震惊之余坚信,依祖公学识、性情,断不至于犯谋逆大罪,其间必有冤情。族中长老祠堂公议,立即筹措资金,设法营救。族人们花费了不少银两,好消息与坏消息次第传来,祖婆提心吊胆,寝食难安,焦灼万端。如此迁延数月,忽一日来报,涉谋逆罪者已被悉数问斩。族中急速遣人赶赴京城,祖公却已然尸骨全无。
祖婆大恸悲声,一连数日水米不进,面色焦黄,形骸消瘦,几欲以命殉夫,只是目睹俩小儿少不更事,嗷嗷待哺,不忍撒手而去。祖婆强撑精神,苦寻活计。昔日针线女红,仅是贴补家用,如今却唯此能养家活口,因而不得不起早贪黑,不知疲倦,竭尽所能。族人们虽小有接济,但日久天长,难以为继,况且前时营救之资也是族人东拼西凑,实指望祖公无事,归来后陆续还回银钱,如今竹篮打水,夫妻间免不了暗地埋怨,再不愿出钱出米。更让人难堪的是,家族因此事蒙羞,祖婆乃戴罪之身,孤儿寡母,出门总有人指指点点,让人脊背发凉。有些个叔伯兄弟怄气在心,怪祖婆命薄福浅,连累他人,冷言冷语挤兑,更让祖婆无话可辩,压抑难解,求生不能,求死不敢。
思虑再三,祖婆决定离开龙岗这块伤心之地。公婆和族中长老见她并非抛家改嫁,念其在龙岗处处矮人一头,度日维艰,只得应允,家族在全县三四个地方有田产,任由祖婆挑选一地。祖婆毅然选择被称为连城山背的姑田。
祖婆带着孩子,翻越古木参天的金鸡岭,跋涉七十里地,到了姑田。想到丈夫的惨死、至亲中一些人的尖酸刻薄、母子孤苦伶仃到陌生之地,她发誓,眼角都不往西看。
祖婆落脚的第一个地点是姑田最大族群华氏聚居的'张杨边沿,紧邻永丰街尾的一个叫囊米庄的地方,住在族产购置的一栋三间头两进砖瓦房里,这里热闹繁华,逢着圩日,永丰街人来人往,从清晨至傍晚,买卖吆喝声不绝于耳。祖婆发挥精湛的女红手艺,每圩都有图案精美的童帽、童鞋、肚兜、围裙出街销售,不仅保障三口用度,还略有盈余。一年后,祖婆请了堪舆先生,在上地寻了一块虎型宝地做塚,打造了祖公银牌,连同衣冠一同下葬,祖公日渐虚幻的形象终于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念想。
兆龙兆凤一日日长高,一天天懂事,兄弟俩游戏时,居然模仿起纨绔子弟招摇过市的形象,小贩与顾客讨价还价的模样,祖婆担心孩子耳濡目染,极有可能荒废学业,沾染恶习,于是断然搬家,房屋低于市价转让,只留下外大门不卖,后世称此门为周屋门。
祖婆选择的第二个落脚点是城兜村,这里依山傍水,树林荫翳,草木葳蕤,民风淳朴,陈氏原住民主要靠采薪伐木、种禾点豆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主要的是此地离祖公的衣冠塚近,一年春秋两度祭扫,能减少孩子的路途劳顿。
祖婆一家很快融入陈氏族群,与他们和睦相处,还指导他们女红细活。家门前有一块空坪,祖婆请人浇倒三合土,一来供孩子游乐嬉戏,二来也可借给邻里晾晒稻谷。对祖婆的作为,邻里盛赞有加。
平安稳定的生活了一年多,祖婆还是发现了一些端倪。村民虽然淳朴,却大多目不识丁,行为狂放,言语粗俗。亲人间也难免发生龃龉,为爭个输赢,脸红脖粗,高声大气,不认亲疏是常事。严重些的,造谣生事,相互攻讦,恶言秽语,不忍卒听。更有甚者,敞胸露肚,披头散发,抡拳揣脚,令人胆寒。兆龙兆凤已至教数之年,其伙伴也只知屎窖尿桶,玩泥捉鸟,此种氛围,绝不利于他们成长,祖婆决定再次迁居。变卖房产时,特意留下外大坪不卖,后世称此坪为周屋坪。
祖婆选择的第三个落脚点位于大坂山下,紧邻邓屋,离坎兜街不远,这里姓氏多,人员密集,士农工商学,应有尽有,大家各奔营生,相互谦让,彬彬有礼。祖婆继续送兄弟俩学文识字,教导他们有样学样,没样看世上,要行得端,坐得正,站得直,不捡便宜,不贪小利。他们束发之前,每年的大年初一,祖婆都要带上他们到周屋门、周屋坪走一遭,告诉他们搬家的用意,要他们认认真真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一丝不苟学习。
兄弟俩不负祖婆厚望,长大成人后,兆龙做生意发家致富,兆风读书多满腹经纶。兆龙建起了一栋有百间房的青砖大院,三进三肩,雕梁画栋,气势不凡,后世称大周屋。还出钱做公益,修筑吴公陂以利灌溉,造松鹤桥方便行人来往,县嘉赐为“乡宾”。兆凤也在其右背部建起了砖瓦房,虽不是豪门大户,却也前庭后院,布局得体,小家碧玉,别具风情,后世称上头屋。
三百多年过去,周家人在姑田繁衍生息,已历十五代,家族不断壮大,如今已近千人,每一代均有出类拔萃之人。民国初年,周屋门和周屋坪已不复存在,此后,知之者甚少。唯祖婆三迁的故事代代相传,激励着姑田周氏后人。子子孙孙们谨记祖婆教诲,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勤勉,更加自信的姿态砥砺前行。
【周母三迁散文】相关文章:
嫁母散文12-15
母与女经典散文11-26
哑母的散文05-30
为母祝寿散文12-03
母情节的尴尬-经典散文03-16
何谓母蝗虫经典散文03-19
经典散文:咏母怀03-19
经典散文欣赏:母者03-18
时过境迁优美散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