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百文网手机站

无血缘之爱散文

时间:2021-06-08 17:40:14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无血缘之爱散文

  这是小城里一场史无前例的葬礼。

无血缘之爱散文

  从断壁残垣的老北门直到南门口,那条临近改造的青石铺就的街道上挤满了人。如果从高处看,一片白花花的甚为壮观。送葬的队伍排成一条长龙,中途仍有不少人加入这个队伍。

  听说,彭家原本只准备一匹白布用来做孝衣孝帽,却不得不三番两次地差人去布店扛布。

  从破孝上可以看出死者的儿女数量,各地孝子孝女乃至侄子女婿孙辈的着孝各有不同。按照小城风俗,儿子是身穿孝衣,腰系麻绳,一条整幅白布从头顶直到脚面,脑门上箍着一圈麻辫,小腿缠着白裹腿,脚蹬蒙了白布的布鞋,两手捧着二尺长的白纸扎裹的哭丧棒,这叫“披麻戴孝”。架孝的一手提着塞满麦草以供孝子跪拜用的蛇皮袋,一手搀架着弯腰弓背悲切切的孝子。

  彭家的孝子只有一个,但身后却有数不清的着相同装束的年龄或大或小的男人,唯一的区别就是那条白布巾只到膝下,手里的哭丧棒也不是柳木棍,而是十多根芦苇扎成一束裹上白纸。懂行的人一看便知这是干儿子的行头。

  彭家去世的是老太太朱氏玉英,一个平凡的老妇人,却缘何会有这么多的干儿子?多的恐怕连那位“金缕玉衣”裹尸的主人都自叹不如。那位刘皇叔的祖先——中山靖王刘胜,也不过一百二十个儿子罢了。

  较起真来,其实朱老太太一男半女都不曾生过,唯一的儿子也是抱养的,那些自发戴孝送葬的儿子,更与老太太半点血缘关系皆无。但听说老太太过世的消息,纷纷前来吊唁送行。

  朱老太太自幼儿便得了个哮喘的毛病,每到冬天,便时常咳喘得紫涨了面皮,身子佝偻成虾米。稍年长些,那哮喘病虽说略好些,多年咳喘形成的弯腰缩颈体型却再改变不了,也只好就那么着了。因而,人们在老远的地方只要瞄到那个身影,便可断定那是“朱妈妈”了。

  朱玉英在解放初期参加工作,学的是接生。那时的妇产科叫“保育站”,我母亲和朱玉英分别担任正副站长。

  朱玉英虽是已婚女人,却没有生养过孩子,初干接生这一行时还有些脸红害臊呢。但天生的母性让她很快得将所有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无论产妇的年龄大小,到了她的产床上,她都视为自己的女儿,百般地呵护关爱。她会攥着产妇的手,用纱布揩拭额上的汗珠。她会柔声说:“闺女,别怕,放松些,攒足一口气,使劲儿,对,对对,就是这样。快、快了,看得见孩儿的头了。唷,多黑的头发,啧啧啧。”

  当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发出,在朱玉英耳里,不啻为天籁之音,那张欣喜的脸散发出一种动人的美。

  很多经她接产的小妈妈,都会在孩子满月的时候,抱着白胖的娃娃去看朱妈妈,给她送去九个染了红色的鸡蛋和一袋糖果,与她分享喜悦。那些鸡蛋,她从不舍得自己吃,总是剥了壳,煮了红糖水,端给那些待产的人,说是吃了添力,好有劲儿生孩子。那些花花绿绿的糖果,往往是在回家的路上,掏给碰到的孩子们。因而,整个县城的老老少少,可以不认识县太爷,但绝不会不认识这个相貌平平的朱妈妈。

  常言道“儿奔生,娘奔死”,旧社会,女人生孩子就是在鬼门关前打转悠的事。因为,那时医疗条件和卫生条件的落后,产婆旧风俗接产的陋习,使得很多小生命无辜地夭折。

  解放后,新生儿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但女人生孩子仍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朱玉英一辈子接产的孩子不计其数,也遇到过这样那样的险境。很多孩子出生后浑身青紫,没有呼吸,像一团软面剂儿。朱玉英总是抓住婴儿的两只小脚,在孩子的屁股上拍一巴掌,随着“哇哇”地啼哭声,孩子的肤色由青紫恢复红润。也有时候,这一拍无济于事,她便不顾新生儿身上沾染的恶露,与婴儿嘴对嘴的行人工呼吸。有一次,不慎吸入一口孩子嘴中的污秽之物,憋得她差一点背过气去。每当这时候,产妇及其家人看到这些,总是非常感动。那时候的人也实诚,会在心里记上几十年,记上一辈子。若干年后,孩子长成了大小伙、大姑娘,妈妈还忘不了一番感慨:“孩啊,不是你朱妈妈,你的小命早报销了,哪还有你啊,你可不能忘了朱妈妈。”

  是啊,小城的男人女人们,小城的母亲孩子们,谁会忘了这位默默无闻却举足轻重的老妇人?谁会忘了大爱无垠的朱妈妈?当孩子长大成人,路上遇到佝偻着腰背的朱玉英,都会毕恭毕敬地弯下腰,拉着她的手,发自肺腑地喊一声:“朱妈妈。”很多人干脆连姓都去掉,直呼“妈妈”。

  每当这时候,朱玉英的眼睛也是潮湿的,脸上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花。她能够叫出许多孩子的小名;她记得清许多孩子的生辰;她甚至说得出哪个孩子腰眼上长个小肉疙瘩,哪个孩子的屁股上有块心形胎记;哪个孩子的右足多了一根脚趾头……在她的心里,小城有她无数个孩子,有儿子,有闺女。

  女人诞生新生命是神圣的`,却又是肮脏不堪的,有时候,随着产妇的努力用劲,产床上尿屎狼藉,臊臭熏人;有时候,伴随婴儿出生,一股恶露和鲜血喷涌四溅,接产者手上粪便,身上、脸上溅上斑斑秽物血渍那是常事。但朱玉英从不嫌脏,她的眼里只有产妇,她的心里,只有婴儿的安危。

  她对孩子的爱心犹如传下一根根接力棒,传播出更多的爱心。同时,她也收获着社会上极好的口碑以及好心人的回报。

  她在工作岗位上突然晕厥,是那些病患者家属们抬送进的抢救室;她在住院期间,每天有许多人前来探视,送上可口的饭菜。更有几位中年妇女轮班前来照顾护理,给她梳头、喂饭,给她接尿、擦身。朱玉英感动之余,不无自豪地说:“我这辈子活得值了,谁有我这么多孝顺的儿女?”

  朱玉英活了九十岁。她那也已头发灰白的养子哀哀欲绝,不断得向前来吊唁的人们磕头答谢。在他的身后,是一大片身着孝衣、手捧芦柴棒的“干儿子”们……

  朱玉英的一生,大爱无私,她用自己粗糙的大手捧起一个个可爱的小天使,她用自己的爱挽救过许多垂危的小生命。

  她走了,她有许多的儿女。小城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她。

【无血缘之爱散文】相关文章:

血缘抒情散文11-01

超越血缘的亲情抒情散文06-03

无悔之爱散文04-30

深秋之爱散文06-08

白鸟之爱散文06-29

关于父亲之爱的散文12-20

灵魂之爱散文欣赏12-31

爱之爱情经典散文05-26

明月之爱随笔散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