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知天命年散文
一天,向单位同事借得一本周慎宝新出版的散文集《正知天命年》,忙中偷闲阅读,精彩的文章让我如痴如醉,几乎忘却了周围的一切。
“你在看周慎宝的散文集《正知天命年》?周老师也送给了我一本,挺好看的。”听到说话声,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来办理转款业务的村文书,他笑嘻嘻地站在面前。“噢,对不起,你看我都看入迷啦!”感到失礼,我赶紧道歉。
“你也喜欢周老师的散文?”我有点疑惑地问道。
“我非常喜欢!那天在移动公司遇到周老师,周老师说是给朋友送书,没有见到朋友,便将书送给了我!”那位村文书自豪地向我介绍起周老师送书时的情景,“我拿着厚厚的《正知天命年》,柜台内几位年轻的营业员,都流露出遇到走红明星一样的表情,站立目送周老师走出店门。可是,当看到周老师跨上摩托车时,几位年轻的营业员又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我知道青年人是笑周老师‘寒酸’,便以长者的身份‘说教’了他们一番。”
“哈哈哈……”听到这里,我不禁也笑了起来,“这不足为怪,年轻人看到你手中的‘大部头’,一定认为作者是一位大腕,可一看大腕如此‘寒酸’自然觉得好笑啦。事实上,周老师确实是一位‘大腕’,是一位文学‘大腕’。当时,如果你将书让那几位年轻的营业员翻阅一番的话,相信一定会换来‘真了不起’的回答。”
了解一本书,不能只看书的厚度,关键要看书中的内容;了解一个人,不能只看人的外表,关键要看人的内心世界。阅读了书的内容,才能知道书的质量孬好;了解了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知道人的素质高低。
我第一次接触周老师,是在十年前市委党校的一个宣传委员培训班上,那时,周老师是寨子乡党委宣传委员,我是一名“替学员”(宣传委员兼任水库工程指挥脱离不开,党委书记便让我去替学)。我对周老师的第一印象是:其貌不扬,衣着朴素,寡言少语。短暂的接触自然很肤浅,周老师那满腹经纶没有让我从他那略有谢顶的头顶读出来。后来的几年内,我经常在报刊上看到周老师的散文,渐渐地我喜欢上了他的散文,凡是遇到他的散文,我都会仔细地阅读。喜欢周老师的散文,不仅仅是欣赏他的文笔,而且常常让他笔下那熟悉的山水、人物、风情所迷恋。后来,寨子乡和城子坡办事处合并成立艾山街道办事处,周老师调任钢城区信访办工作。期间,周老师将自己的作品结集相继出版了《泥土的眷恋》和《银山的眷恋》。在一次下村帮助整理党建材料时,在村文书的书橱里,我发现了周老师的这两本书,村文书见我爱不释手的样子,欣然将书送给了我。许是周老师是我曾经认识的缘故,许是“眷恋”内容贴近自己生活的缘故,许是周老师的文笔精湛的缘故……两本“眷恋”我翻阅了不知多少回。装璜精美的书本让我翻阅成了“水泡”般臃肿起来。受“眷恋”的熏陶,我的散文写作也渐渐地有了点成色。“眷恋”可谓是我散文写作的启蒙老师,至今我的散文里弥留着“眷恋”的影子。
网络,让我有机会更好地接触了周老师。在一次“网游”中,我无意中遇到了“汶河的眷恋”,熟悉的字眼引起了我的关注。原来“汶河的眷恋”是周慎宝老师的博客,博客名来自他的第三本散文集《汶河的眷恋》。我毫不犹豫地向周老师发出了“好友请求”。很快,周老师接受了我的请求,从此,我们便成了博客好友。虽然,我未曾读过《汶河的眷恋》这本散文集,但是通过网络的牵线,书中的绝大部分篇目,我都在周老师的博客上欣赏过。通过与周老师的博客交流,周老师的许多新作,几乎我都在第一时间得以欣赏和学习,周老师也通过短信互送或者文章短评的形式,对我的散文写作给与了极大的指导和帮助。追踪周老师的身影,我有幸接触到了全国知名文化网站——文化在线。半年时间内,在“文化在线”发文十几篇,竟然有两篇被网站的纸质刊物《网络作品》刊登。文章发表后的喜悦中,我是无法忘记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的。
周老师是一位高产作家,《汶河的眷恋》出版不长时间,一部《正知天命年》便又问世。文学评论家许庆胜老师在序文《“周慎宝现象”给我们的文学提醒》中,详细解读的“周慎宝现象”,为我们解开了周老师散文写作高产的秘诀。那就是写作对于周老师而言,已不是勤奋不勤奋的问题,而是他的生命需要,正如饿了吃饭一样,自然而然!如果说厚重的《正知天命年》的问世还不足以让我完全理解“周慎宝现象”,那么盛夏与周老师的一次并肩采风,算是真正让我读懂了文学界的“周慎宝现象”。
盛夏的一天,应《文明钢城》执行主编魏述波老师的邀请,有幸与我十分崇拜的散文家周慎宝老师一道到牟国故城采风。牟国故城,虽说响名在外,终因年岁太久,破落地只剩一堵百余米残墙断壁,除了残墙断壁和村头树立的“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牟国故城遗址”的石碑,很难再找到故城的影子。尽管自己有写作任务在身,却始终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全程采风只是担当了一个看客的角色。相比之下,周老师却出尽了“风头”:故城遗址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勾起了他浓厚的兴趣。我无所事事的左顾右盼,他却对着故城碎景不住地按相机快门。街头与几位老人闲聊有关故城的故事,零零碎碎地听起来无头无序,周老师却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向老人们提问一些问题。我从头到尾只记了几行字,周老师却密密麻麻记了好几页。走出牟国故城遗址攀虬龙山,我们只顾抱怨天热,周老师却若有所思地默默攀登。晚餐前,我们忙着打够级,周老师却独坐一旁像是在回味采风的靓点……果不其然,洋洋洒洒数千言的《一个古国历史的'回响》一文,第二天一早便在周老师的博客上发出来。我以为无啥可写的牟国故城,一夜间周老师竟写出了数千言,而且从文章的布局谋篇到修辞应用,从牟国故城的故事传说到现代文明,应用得游刃有余,安排得恰到好处。我叹为观止,提笔回帖曰:“牟国古城同探险,领回任务交书卷。先生一夜长篇完,惭愧不才未打算。——先生的文章尽善尽美,看来,俺要交白卷了。”后来,说起《一个古国历史的回响》一文的创作,周老师说多亏了攀虬龙山才有了创作灵感。事实上,像周老师这样的有心人,时时刻刻都在酝酿写作素材,随时随地都会迸发创作灵感。
我喜欢周慎宝老师的散文,尤其喜欢他的游记散文。周老师的游记散文富有他特有的个性、气质、修养和情趣。周老师的游记散文不仅仅局限于写景绘物,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十分注重生活的内心体验,在大自然的邀游中,时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抒发自我感知、留下心灵的轨迹。自我意识的增强,给大地、山脉、阳光、树木、花草增添了主体情感。周老师的游记散文凭借他渊博学识,旁征博引,纵横议论,在娓娓而谈中,蕴含着某种哲理,令人咀嚼回味,大大扩展了游记容量,增强了游记力度,别具风范,可谓卓成一家。周老师的游记散文最大特点就是征古论今,引诗用典,如此一来作品既诗情画意浓厚,又给读者广博的见闻,给读者有关文化、艺术、历史、地理乃至建筑、园林等广泛的知识,超容量的信息,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求知欲和趣味感。远处的不说,就拿我们身边的山来讲,莲花山、棋山、银山、艾山、卧虎山……如果仅仅满足于写山景,肯定不会引起读者多大的兴趣。然而,周老师笔下的“山”既景气十足,又富含传说故事、乡俗风情、历史典故等文化内容。读周老师笔下的“山”,真是达到了欣赏山景色、体味山情韵、学习山文化共享的境界。
写到这里,我不禁又想起了移动公司柜台年轻营业员的笑。如果,他们细读周老师的散文,哪怕是一两篇,他们还会因生活中的“寒酸”而笑得出口?事实给了一个否定的回答。《正知天命年》我阅读了一半,放在抽屉里却不翼而飞。我担心被人顺手牵羊“牵”走,赶紧打电话询问借书予我的同事,原来同事有个在青岛上大学的弟弟,其弟听说这本书好便带到青岛去了。
“正知天命年”,周老师的散文正如他新出版的散文集一样已经是“知天命”。随着岁月的流逝,周老师的散文必将会达到“耳顺”、“从心所欲不逾规”等更高的境界。
【正知天命年散文】相关文章:
人知天命,我依然坚信爱情现代散文10-12
传递正能量的经典散文:正能量06-06
经典散文:传递正能量06-06
岁月正青春-经典散文05-27
那时正青春的散文05-28
炉火正旺散文11-29
随笔散文:正青春04-25
请着正装散文05-12
花开正满枝散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