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百味斋的散文
(一)
农历乙未羊年春节的七天假日刚过,天上、地上、水上,贯穿南北东西的运输大动脉仍然承受着不同服饰、不同年龄、不同口音熙熙攘攘涌动人流的压力,返乡的农民工又陆陆续续的回来了,探家看望父老的游子们又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征程,上班族又按部就班地给这座城市交通带来了早晚高峰……从尽享传统节日中 “复苏”的人们伸了伸腰,爽一爽神,带着微笑、祥和与祝福,精神饱满地又紧张忙碌起来。
商家店铺门前春风舞动彩旗飘,锣鼓声声东北大秧歌扭得欢,在红底金字对联和大红灯笼的互映下,正张罗着开门迎客。与往昔相比,人们似乎理智了许多,治理雾霾、呵护全国文明城市,居民鸣放鞭炮的明显少多了,不过图个开市大吉大利,商家店铺还是在门市前放起了“大地红”“开门红“,噼噼啪啪声伴随一股刺鼻的硫磺烟雾过后,真的铺就了一块“红地毯”……
在开了关,关了开,只换匾额不换屋,多如牛毛的商铺中,我看见不远处一家新开张的店铺,蓝漆鎏金凹字匾额上苍劲有力的“百味斋”三个大字。心想,一定又是一家美食广场,可当我走到近前,透过蓝圆盘和小红杠编织的锦环,只见门旁墙上镶嵌一块黑色的大理石上金黄色的隶书体醒目的写到“人生百味知多少,欢迎惠顾答案找”落款是:百味斋文化传媒公司,2015年2月25日。
我随着络绎不绝的人群,走进了百味斋。“味道”一下子充斥了我的视觉味觉神经,按板块思路设计,分别设有故乡味道馆、爱情味道馆、怀旧味道馆、家的味道馆、梦想味道馆、男人味道馆、女人味道馆、生活味道馆、思念味道馆、过年味道馆等展馆,可谓味道大全。每一个馆既各成一体又相互照应,如同孪生兄弟姐妹紧密相连,可见店老板的独具匠心。而从那重量级的综述里,按一字千金概算足有600万金的巨大“投资”,又尽显店老板的大家风范!
当我得知百味斋老板是退休官员,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创办的独资公司,完全是服务他人、回报社会公益性的时候,油然而生敬意。
(二)
我戴上耳脉,聆听讲解,看着文图并茂的展览,静坐演播厅观看精彩片段……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自己的感言,带上百味斋人生百味的答案,细细咀嚼旅途人生,深深陷入情感味道的思索。我无法精深全面地概括味道,只好用事实的片段来诠释。
有人说,故乡的味道是甘醇的陈年老酒,思乡的时候喝上一口让你陶醉;有人说,故乡的味道是溢香的泥土,唱响了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生命的歌;有人说,故乡的味道是常青树的根,飘向远方的叶片总会回来的……而我还要说,故乡的味道就是印在脑子里、刻在心底的一张永不变的底片。我常常独自一人临床远眺故乡的方向,翻动深藏骨子里的这张底片——依山傍水的老屯,镶嵌在山坎下的泥草房篱笆墙,渺渺炊烟披上神奇的面纱;屯前那片开阔的草甸子,猪马牛羊饱餐的牧场;屯西那条日夜流淌的大河,白帆桨声唱渔歌,冰河上跑着马爬犁;河套深处传来猎人清脆悦耳的洋炮声,划破了旷野的寂静;岗上的玉米大豆高粱翻绿浪,畦田里的稻谷飘清香;远近有名的小叶张苫房草,垫鞋取暖的靰鞡草;夏季里,蛙声伴你晚餐与入睡,冬季里围着火盆讲故事到三星偏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也活得很滋润。还有那阴森可怕的东大沟、森林王国般的坟地、游击战的柳条通、挖沙坑磊沙堡扣沙洞的沙坨子、赤身裸体戏水的稻壕……传来孩子们天真欢快的笑声。如今,老屯变了模样,白色水泥路面直通屯里,草甸子变成了水田,家家户户的砖瓦房盖在了岗上, 50年前姥爷家的三间泥草房虽已弯腰驼背却仍站立风中,老人和儿童组成了留守大军。还有,东大沟平了,西大河瘦了,北坟地没了,南沙坨子小了……从县城通往大顶子山航电枢纽的公路从老屯东边经过,屯子里通了营运的小汽车,出行更便利了。我在弟弟和亲友的陪伴下,找寻当年的影子。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的山和水。我为老屯沐浴春风,伴着梦想的富庶而祝福、而骄傲、而感叹,但对老屯仍然定格在那张不变的底片上。这就是我的故乡的味道。
说起我的爱情的味道,没有当今的浪漫,没有当今的开放,没有当今的变数,就是“炒菜少放盐”的平淡。当介绍人引见初次认识时彼此涨红着脸,初恋约会时彼此相隔三尺远,热恋相依时涌动的热血被理智的约章挡住。订婚照上的比翼齐飞,是彼此商量写下的誓言。记得,那年的八月十五,父亲母亲为我们举办婚礼,房门上挂着一面红旗,院子里搭起帆布大棚、垒砌锅灶,二姨夫掌勺炒菜,焖高粱米饭,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来了。单位还专门送来了一对大镜子,镜子下方密密麻麻刻上同事的名字,一份重礼是60多元钱的六个管半导体,还有盖有党支部印章的马恩列斯毛选集。夫妻好比连体鸟的一双翅膀,只有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才会飞得更高、更远。婚后,干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对家庭负责的理念,给爱情注入了新的动力。工作的转换,致使两地分居,长期在外,教育儿女、操持家务的重担落到了她一个人的身上,苦了她,累了她,但她从不抱怨,从不扯我的后腿,无声地支持我、鼓励我……两口子过日子,没有勺子不碰锅沿的,不过我们没有长期的冷战,如同放二踢脚“乒乓”两声也就过去了。如今,我们彼此执子之手风雨兼程的走过了四十多个春秋,爱情的表达,变得更为平常和平淡,为对方端上一杯水,送上一句叮嘱……有时我看着老伴的身影在想:“都这把年纪了,老伴儿呀,我能为你做点啥?!”这就是我的爱情的味道。
提起男人,就会想到男子汉这个词儿,还有与之相匹配的高大、伟岸和敢于担当……我曾说过,父亲是座山,是傲立苍穹的大山,战酷暑、挡严寒,艰辛困苦不弯腰。父亲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从屯里出来,几十年一直在县粮食系统工作。父亲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常常是早出晚归。父亲打一手好算盘,在统计报表上大显身手,又练就了付粮“一戳成”的技能,当个主任总是干在前头。为五保户定期送粮又是父亲下班后的乐趣。父亲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几毛钱的奖状挂在墙上一排,多了几份荣耀与喜庆。休息日时父亲也闲不住,不是骑自行车去江边、河边为家人打鱼改善伙食,就是带领我们兄弟去山里、草甸子捡柴火。父亲乐善好施,亲朋好友都很敬佩他。我的岳父,在退休的前一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别人说他是个老积极一点也不假,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制油厂工作时常年高温作业,掉下地沟摔断肋骨也不吭一声,在粮库当保管员下班后蹲在地上捡散落的粮食粒……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却得到工友们的赞许。这就是我所认知的男人的脊梁,男人的性格,男人的气概,男人的味道!
母亲,是成熟女性的代表。歌颂母亲的文字屡见不鲜,但却是百读不厌。我曾说过,母亲是条河,纳溪水,汇涓泉,偌大的包容,坚韧的毅力,无私的奉献……。我们哥仨都出生在屯子里,那时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既要照顾爷爷和奶奶,又要照看我们,还要下田劳动,可谓里里外外“一把手”。屯子里的人都说母亲要强。后来,爷爷、奶奶相继病故,家就搬进了城里与父亲团聚。母亲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纳鞋底、做面包、压挂面、摊煎饼、晒粮食、捡烧柴……付出了很多辛劳。母亲的针线活非常好,全家人的冬夏两季衣服全都是母亲拆洗、缝补而成,脚上穿的千层底布鞋也是母亲亲手缝制。母亲还根据家人的身材琢磨出“衣服样子”、“ 鞋样子”等,用起来很方便,有时加肥或缩瘦就可灵活地派上用场。邻居和亲属们孩子结婚妆新的棉袄棉裤等都求母亲给做。为了赶时间,母亲常常是挑灯夜战。母亲的针线板,是用一块瓷实木头做成的,缠着黑、蓝、白三种线,别着不同型号的钢针。棱角已经磨光了的针线板儿,不知它带走了母亲为我们操劳的多少难以忘怀的岁月;木质本色变暗的针线板儿,不知它浸透了母亲多少心血和汗水;那些不规则的表面划痕的针线板儿,不知它刻记了母亲多少“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针针线线讲述着母亲的大爱无疆,母爱蚕丝情的故事。针线板儿,它是母亲无字的功德碑!还有一位老妈妈,在山河破碎,国难当头的时候,她毅然选择了共产党的抗日队伍;面对众多的追求者,她忠贞不二的选择了一个正直儒雅的文化军人;在风雨阴霾的日子里,她始终不渝地选择了心底的阳光和希望;在子女成长的道路上,她审时度势的选择了适合孩子自己人生的轨道;在离休后的岁月中,她平淡谦和的选择了乐观向上的晚年生活;在生命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她淡然无我的选择了知足与感恩。她面对人生的关键时刻,印证了哲人所说的“选择有时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这就是女人的高洁、女人的无私、女人的伟大……女人的味道!
年,如同强大的磁石,牵动着人们的心弦。亲情,如同万有引力,凝聚家人的团圆。往昔有关忙年、过年的情景,尽管久远,但如今仍历历在目。过去那些年,每到过年时都要供奉家谱。家谱是纪念已故长辈亲人的。家谱挂画是由辈分图表和对联、配画组成。辈分图表最上方是男左女右端坐两位古装人图像,意是先祖的象征,也可以理解为,是上帝造人的始祖亚当夏娃。正面按男左女右从中线分开,左侧是男性,从1至20依次排列,序号下面对应处是供填写已故先人姓名的空格,右侧是对应的是女性。然后,下面均是如上所述的供填写姓名的空格,足有十几行。最上一行是最长辈分,依次往下排列辈分。左侧序号,指的就是男性本辈分中行排多少。右侧序号,指的就是男性妻室相对应的序号。辈分图表最下面是大莲花。对联,上联是“继世立业文兼武”,下联是“百代存心孝与忠”,横批是“子孙万代”。在家人眼里和心目中供奉家谱是件非常严肃和神圣的事情。年前,父亲、母亲总要忙一阵子,办年货、扫卫生、洗衣被。等到了年三十,一家人老早就起来了,穿上整洁的衣服,吃过冻饺子,父亲带着我们便屋里屋外贴对联、贴福字、贴挂钱;院子里用冰雪埋上灯笼杆,挂上彩纸糊的灯笼;打扫院子,并把水缸里挑满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将封存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到屋里显眼的地方(东西方向),俗称供奉老祖宗。按照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供奉家谱要在大年三十这天的中午12点前完成。供奉家谱的供品,每年都是母亲亲手做的。有油炸粉条,菜名叫不上来。一小把粉条用线将下半部系上,油炸上半部后坐在饭碗里,像玉树一样。有用熟猪肚做的大象。将熟猪肚弯部切下来倒扣在饭碗里就成了大象,肚弯似象鼻子,用绿豆做象眼睛,用绿葱心做象牙,一个活生生的大象就做成了。还有蒸猪肘子肉和红焖鱼。油炸粉条和大象身上还撒上红绿丝。还有蒸的开花大馒头,馒头上按上小红花。供品依次摆在家谱前的小柜代替供案上,并对称摆上两个瓷酒盅、两双新筷子、两只蜡台并插上两只大红蜡烛,正中间放上香碗,香碗里装满小米。蜡台和香碗是用木头旋的。中午12点吃饭时,给家谱上香,斟白酒并点燃,家人从长辈开始依次向家谱磕头跪拜。这顿午饭是岁末的陈年饭。从祖上传下来,过年从初一到初五不能用生米做饭。所以,母亲每年在腊月二十七、八就特意捞一大盆干饭,用饭碗一碗一碗的扣在秫秸帘子或干净的木板上,放到仓房冻饭坨,准备这期间烫水饭。在这之前,母亲就忙着发白面蒸馒头、面鱼(用模具造型)、豆沙包、糖包、芝肉包,发黄面蒸粘豆包,还要包冻饺子。在过去那艰苦的年代,平日里是吃不到那么多好东西的,所以大年三十中午这顿饭特别丰盛。从年三十中午起到初三,祖上传下扫地、扫炕都往里扫,不能往外扫;不准往外倒泔水,倒在泔水桶里。现在看来是民间的陋习,但那时人们都很讲究这些。午饭后,家人围在一起,吃瓜子、花生、冻梨、糖块等,有说有笑地在一起玩扑克牌。夜幕降临后,屋里屋外灯火通明。那个年代尽管生活不宽裕,但父亲、母亲总要将平日里用的15瓦小度数灯炮拧下来换个大度数的。院子里点的灯笼,头些年用的是蜡烛。除夕夜要守夜(也可理解为守业)。到晚10点开始包饺子。其中要包一个放一枚一二分钱硬币和放一个糖块的两个饺子。意谁吃到放硬币的饺子谁就有财运,谁吃到放糖块的饺子谁就“嘴甜”。大约到晚上11点多钟,接神开始了(要在半夜12点前完成),父亲带着我们给家谱上香,点燃红蜡烛和酒盅里的白酒,院子里用木柈柴草点燃篝火,燃放鞭炮,还要烧上一些黄表纸。还要按方位跑出家门100多米去迎财神,回来进屋喊着“财神接回来了”以求家里日子越来越好。年三十,母亲按照迎财神的方位下饺子,把饺子煮好后,先给家谱上供,用两个小盘各放四个饺子,饭锅里用盘子留四个或八个饺子,意“四平八稳,年年有余”,然后再把饺子端到桌上。一家人先长后幼依次向家谱磕头跪拜后,便开始吃饺子了。这顿饭叫年夜饭(除夕)。吃完年夜饭后,一家人还要继续玩一会儿。小时候,我们通常就一夜不睡。大年初一还要拜年。从年三十到初二半夜12点要合衣睡觉,初二半夜12点送神后才可脱衣睡觉。过年的味道就是欢乐团聚的日子,就是祈福的日子,就是祥和的日子……因为传说中的猛兽“年”已经不会再来……
(三)
百味斋里的展馆太多了,我突然感到自己的眼神有点不够使,心想不如用随身携带的摄像机先来个录像和照相,回去再慢慢品味。于是,伸手去挎包里拿摄像机。手,被床头板挡了回来。原来竟是一场梦啊!梦醒时分,我静静地捋一捋思路,这百味斋不就是天之娇老师发表在江山东北社团的《味道》组诗吗!或许连日来拜读、关注的缘故,或许被味道深深感染的缘故,真的应了那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了!没有睡意的我,连忙起身,开启电脑,点击江山,进入社团,又拜读起《味道》来,也扫视了自己的跟评:“羊年正月初七店铺开张,想不到老师的‘百味斋’也开张了!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哲理的思维,没有透彻的感悟,就没有如此精美的诗!谁要缺了‘味道’,就到天之娇老师的‘百味斋’来!”于是,我忙不迭地敲打键盘,把梦游百味斋记录下来。
天之娇老师《味道》组诗,道出了人生百味,情感百态,给人启迪,给人思索,给人感慨……说来说去,我突然想起了三字经的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啊,每一个人都是一位自我人生的调味大师,酸甜苦辣,香臭涩咸,都是自我调制;每一个都是一位绘画大师,人生旅途或顺或逆,或浓或淡,或红或黑,都是自我描绘的图画。我们要从《味道》中汲取精华,接收传递的正能量,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一句话,就是做事一定要讲事理,做人一定要有人味。
哈哈,这就是我梦游百味斋的味道!
【梦游百味斋的散文】相关文章:
关于百味人生散文06-21
浅尝百味笑看日月的散文随笔07-22
心斋散文欣赏01-20
梦游青史经典散文02-16
经典散文梦游青天06-12
梦游经典优美散文04-12
咀嚼人生百味04-06
生活百味作文05-31
读书百味作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