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乡愁散文
一
汉中面皮
我也是吃货一枚,无论身在何处,吃上一餐可心可口的美味,瞬间就会让我的幸福指数上升好几格,神清气爽,倍儿精神。
面皮,是每个汉中人最难忘的普通吃食。离开家乡十八年,依然难忘家乡的味道,千万里之外,每每想起这一口时,味蕾便会萌动着忍不住的口水!……不管是酷夏还是严冬,如果能吃一碗地道的面皮,立马就从嘴里直爽到心底去。
家乡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梁州、南郑、周南,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源头; 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鱼米之乡”。这里气候温润,环境优美,生活着珍贵的大熊猫、金丝猴,以及美丽的朱鹮;各种农作物都能在这里生长,小麦、稻谷、油菜、玉米……全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面皮的原料就用当地的优质大米,绝非外地人观念里的面粉。
首先把大米淘洗干净,浸泡几小时后磨成米浆,以各人喜好再调好粘稠度,用勺子舀适量均匀刮平放在笆笆上蒸成薄皮,趁热抹上菜籽油,切成细条放进碗里,依个人口味调入辣椒油、盐、味精、醋、酱油、姜汁、蒜泥、调料水等佐料,拌匀即食,温软细滑,酸辣适度,唇齿留香,也可放在通风处降温后凉拌。洁白晶莹的面皮放上用水焯过的黄豆芽、菠菜、胡萝卜丝等时令小蔬,色泽鲜艳,开胃营养,口感软糯香辣,妙不可言。
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有手推的石磨和“面皮笆笆”,这两样是做面皮的专门工具,如果没有可以借邻居家的用。时光流转,一切都在变化,不变的是汉中人永远喜爱吃面皮,天天吃不腻,一天不吃想得慌,吃啥啥没味;现在磨浆已经不再用石磨了,几乎都用电动打浆机了,不必耗时费力一圈一圈推沉重的石磨磨米浆了,竹笆笆也换成了结实耐用、传热较快的铝笆笆,打浆机取代石磨磨米浆是长久以来面皮制作工艺里唯一一道现代化步骤。
小时候,面皮可是最稀罕最美味的饭,一般只有过节,招待客人,家里有喜事时才可以吃的上。我住的大院里六七户人家,共用一口石磨,几乎天天有人家磨米浆蒸面皮的,待面皮蒸好,会给院里每家送过去一碗,大家喜笑颜开品尝,评说谁的面皮蒸的好,谁的酌料调的`香。妈的手艺一直是院里的老少们竖起大拇指赞赏的。
妈蒸面皮有讲究,不用当年新收的大米,她说新米查硬,蒸出的面皮,不劲道,易断;热吃口感不够软糯香润,凉吃也不爽滑细腻;妈会把去年的稻谷留着来年磨米,蒸面皮专用;蒸面皮用的棉布单上首先涂抹上一层菜籽油,就不粘布;每张面皮出锅后也都薄薄刷层熟的菜籽油,以防粘连;辣椒油也是现吃现炸,选用鲜红透亮的上好辣椒烘焙,在石窝里捣碎,不要太细,适中就好,再放入一点芝麻,菜籽油烧热,花椒、大香、大葱段爆香,倒入备好的辣椒碗里即成;调料水也是加入了十几种调味料提前精心熬制的。
初冬的晚上,临睡前妈把大米用井水淘洗干净,在瓦盆里泡好,早上天还没亮就悄悄起床,谁也不喊,一个人推磨磨好一大桶米浆;(磨米浆是需要两个人一起配合的,一个人推磨,另一个人用小勺把适量带水的大米灌进磨眼里,妈妈却不忍心喊醒睡的正香甜的我们,自己一边推石磨,一边用勺子灌米)接着大锅里添水、生火、调好米浆粘稠,开始蒸面皮;我听见妈蒸好四五张面皮了,这时候大声喊“英子,快起来吃面皮了!……”随着“滋啦”一声响,菜籽油炸辣椒的香味立马扑鼻而来,我再也无法睡下去了,那香味直钩馋虫,立刻跳下床直奔一墙之隔的厨房,把鼻子凑在案板上的面皮上嗅,夸张地深吸一口,嬉笑着高喊:“好香啊!”
这时候妈会过来拍打我的头,说:“让开,这张要出锅了,糊你脸上了!懒棒,快去洗洗手,剥头蒜去,捣好蒜泥,就吃面皮了。”
我去洗手剥蒜,等我捣好蒜泥,妈已经又蒸好了三四张面皮,妈妈麻利地从锅里结出冒着热气的面皮,用菜刀划拉三四刀,放进蓝边白瓷大碗里,放上水焯过的菠菜胡萝卜丝,调上新炸的红油辣椒,蒜泥、姜汁和酱油醋,递到我手上,说:“快给隔壁朱爷爷端过去,他最爱吃我蒸的热面皮。快去快回,他不爱吃凉的!”又一张好了,我知道,这是爸爸的。我叫:“我也要吃热的!妈说,你个死丫头不是爱吃凉的,又凑热闹,快去,我给你切细细的回来就吃!”我假装不情愿地瞪瞪眼,吐吐舌头,嘟囔着我还没吃呢,就给人家送。飞快地去推朱爷爷家的门,甜甜地叫:“爷爷,我妈让我给您端热面皮来了!”朱爷爷呵呵笑,眼泪口水都在掉,一个劲地好、好、好,接过面皮就吃起来,那嘴吧唧的可香了。
现在走南闯北的商人们把汉中面皮带到大江南北,很多地方都有卖;在北京我也吃到“汉中凉皮”,可是,吃过好多家,味道实在不敢恭维,简直连个赝品都算不上!也会遇上地道汉中人开的面皮店,吃上一次,那必是念念不忘,一定找机会一去再去,一吃再吃。
今年,姐夫从家里带了面皮笆笆,无法用大米做浆,就用面粉洗面筋,休息天蒸面皮给我们吃。信息飞传,电话互通,一帮姐妹、老乡聚在一起,吃家乡饭,说家乡话,消解思乡愁绪。
二
跟着炊烟回家
自行车沿着山脚的小路在清晨的微风里轻快前行,路旁的田里,有新插的秧苗在风里微微地翻滚着浅浅的绿波,偶尔还看见头戴草帽吆喝着老黄牛犁田的农人,步态稳健,皮鞭轻摇,这熟悉的乡韵温暖祥和又妥帖。
五月的山村是极美的。小溪潺潺,鸟儿唱歌,林木青翠,枝繁叶茂;洋槐花落了满地,野蔷薇开的正灿烂,人家门前早开的栀之花,飘着阵阵清香。
妈知道我回来,一大早就磨好了豆浆,给我煮菜豆腐。妈说我十几年不用柴火灶,掌握不好火候,不用我帮忙。她把豆浆倒进锅里,再到灶前烧火。我就坐在妈旁边听她说我小时候的事。妈说我小时候最爱吃菜豆腐,蘸着芫荽拌的青辣椒,美美的吃上两大碗。那时候没有豆浆机,都是人工用石磨磨的,妈独自推沉重的石磨,给我磨豆浆,做菜豆腐。我看着妈用自家泡制的酸浆水点清豆浆,白嫩嫩的豆腐慢慢聚拢凝固,然后捞在竹篮里用锅铲轻轻按压,沥干水,把事先淘洗好的大米放进锅里大火烧煮,再把豆腐铲成大小均匀的菱形块放进锅里和大米粥一起慢火滚煮,最后再放入一点鲜嫩的小青菜叶子,一锅鲜美的菜豆腐就做好了。这是陕南最有名的小吃,是陕西人百吃不厌魂牵梦萦的家常美味!妈还给我烧了洋芋,小心吹拍干净。香香的烧洋芋,清爽的菜豆腐,于我都是久违的佳肴。青瓦房上炊烟袅袅,微风吹送栀子花香,小鸡仔啾啾在脚边啄食,狗在门边打盹,一切都是恬淡、安宁的美好!
妈说:“现在多好啊,啥都不缺了,就是你们离得太远,回来一趟不容易!那些年没吃没穿,连个烧火的柴草都缺的像金子。大人们整天在田地里忙,要挣工分,要学大寨,上下工一刻也不能迟,家里的活基本上都要指靠给小孩,喂猪、放牛、割柴是必须做的活!……那年你割柴,从大峁梁滚下来还记得不?”我看见妈不再清澈的眼眸里有泪闪烁……
我香香的吃着妈递过来的烧洋芋,童年的记忆就浮在眼前。
九岁那年的冬天,阴天不太冷,我和伙伴们上山割柴。妈说把黄豆泡上,好好割柴不要偷懒,她放工回来煮菜豆腐。一些细节已经记不很清,好像是生产队里给妇女们放了半天假,于是妈妈就在家里磨好了豆浆,和婶婶一起也来了山上割柴。一群小孩见有大人跟着,不玩耍,不偷懒,都非常卖力,一会儿就把各自的背篓装得满满的。我更是想要表现一下,想要得到更多的夸赞,割下的木柴小背篓装都装不下;用脚狠狠的踩踏,结结实实的装满,还让妈在上面攀了一小捆。妈捆好后掂了掂说:“太重了,你背不动的,就空身回去吧!”妈又捆好了自己的大背篓,试了试,很吃力地背起来了。我蹲下身背好背篓,妈拉我起来,松开手,我就摇摇晃晃走了几步;妈急忙问我:“行不行,背不动就放下来,我背你的小背篓回去,把我的大背篓就放在这里,晚上让你爸收工后再来背回去。”
那时候我想的多,一是想爸爸放工已经很累了,何况那时候天就很黑了,再要跑十几里路上山背柴回家,多么辛苦啊!还害怕要是把一背篓木柴放在这山上,等我们走远了会不会被别人背走了呢?……重要的是怕其他的小伙伴笑话我没力气,花架子。
我一咬牙背起来就往山下走,晃晃悠悠走了三四步,妈不停在后面喊:“放下吧,别走了,我来背!”我只走不答话,妈也就背起了自己的背篓跟在我身后。又走了两步,只觉得肩头上压着千斤重,头重脚轻没法掌握平衡,柴背篓就从头顶翻下来,拖着我猛然朝山下翻滚,我清楚地听见妈妈的尖叫,头冲下的时候我睁眼看见妈妈也从后面滚下来,听见妈在拼命地对我喊:“英子,把胳膊从背篓(pan)里抽出来,胳膊往后抽出来啊!”……我试图照着妈的话去做,可是穿着小棉袄的胳膊紧紧的套在背篓(pan)里抽不出来,一处高崖我被弹到了半空中,忽然就天旋地转,一阵恶心,什么也就不知道了……等再清醒,已经叽里咕噜滚到了半山腰稍微平缓点的地方了,好像是在慢慢悠悠翻滚着,我一点都不难受,也没有疼痛的地方。向下翻滚的速度减慢了一点,但是完全没有要停下来的迹象,头冲下着地的瞬间我看到不远处又是一道高崖,光溜溜的没有遮挡,山根下还有蓄满水的池塘,当时我非常失望地想,我摔不死一定会被淹死的!紧闭眼睛听天由命吧!……我醒来的时候躺在妈的怀里,睁眼看见妈满脸的泪痕,我的小背篓就在身边,把一小丛蔷薇枝条压砸的歪歪斜斜!
妈问我心里难受吗?有没有那里疼?……我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伤,好好的就像睡了一觉。笑一笑对妈说:“好着哩,那里都不疼。”妈让我站起来动动腿脚,又摇摇胳膊,确定没受伤,才松了口气。回家后抱我躺床上睡觉,自己赶紧做饭,让人捎话给爸爸去公社的卫生院里请了大夫来家给我检查,确认没有任何伤才放心。
后来爸妈都说是上仙托蔷薇仙子救了我。善良人家天照应,你要做好人,温暖向善,才不负仙人救你!是妈常说的话。
我不迷信,但我相信人间美善。此生努力做到向暖,向善,向着一切美好。草木有情,蔷薇馨香,她可以不惜被损伤用细小的身躯去阻挡重压,我才这么好好的活着,爱着花木亲人,山水人间;我才可以吃妈煮的鲜美菜豆腐,醇香的烧洋芋,才可以时时念着炊烟缕缕飘,听着蛙声一片唱……
【舌尖上的乡愁散文】相关文章:
舌尖上的乡愁抒情散文10-11
舌尖上黄陂散文07-01
舌尖上的童年的散文11-16
舌尖上的中秋散文09-01
舌尖上的下乡散文12-07
舌尖上的爱情散文07-11
舌尖上的故乡经典散文11-24
舌尖上的味道的散文01-10
舌尖上的家味散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