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之微记散文
“娜姐”是《安阳晚报》著名编辑,科班出身,文学造诣很是了得。新近,得知她要给文友们开“微课”,我不假思索便报了名。这里的“微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APP课件,说直白点,指“微信课堂”。授课者利用微信平台对很多人讲课,而不必担心场地问题。
开课了,娜姐直切主题,将讲课内容分作三部分:阅读;写作;投稿。
关于阅读,娜姐引用刚荣获儿童读物诺贝尔奖的曹文轩教授的三条:1.能否打造精神底蕴的书;2.有无高贵血统的书;3.有无文脉。第一次听说书还分类有无“高贵血统”,对于读书少至甚少的我来说,很是惊讶。娜姐解释:“所谓‘高贵血统’,不是作品的写作者有多么高贵,而是作品本身散发的高贵。这类书,古有《庄子》《老子》《孔子》等,近代有《红楼梦》、鲁迅作品等……”
有人建议娜姐给列个书单,娜姐说,因人而异,实在不好列下书单,但畅销近80年的《如何阅读》一书,不失为好的阅读指南书。她指导大家在网上百度此书,并一再提醒。此书作者是修订过《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爱提莫.爱德拉,后经范多伦补充内容后,成为两人合著的工具书。
谈到写作,娜姐借施晓宇教授的一句话强调:“你如果连‘的、地、得’都用不好,那就不用写文章了!”是的,但凡理论,实践起来很容易错觉。我赶紧根据娜姐的讲述记下“的+名词,地+动词,得+形容词,表示程度”。
讲到这里,娜姐告诫大家:写一篇干净利落的好文,能不用的虚词尽量不用,关于这一点,著名学者严歌苓也提出过。接着,娜姐根据自己经验,着重教了大家36个写文秘诀:主题明,层次请,逻辑严;写文短,用短句,少虚词;讲故事,打比方,有趣味;多分行,做小标,记提要。
在写文中,能做到36字“秘诀”者,写出的文章一定感人至深。娜姐唯恐大家听不明白,又将36字诀分别注释,大致是这样:1.不堆砌华丽文字,不要绕弯子;2.短层次要简明,一般控制在两百字以内;3.文章前后要呼应,绝对不可以“穿帮”;4.将短语变成短句,连接词、限制词以及虚词尽量少用;5.制造一种感觉,将文字写到“软、活、有趣味”,不要硬邦邦的令读者似在嚼蜡。
中国人民大学刁克利博士的《创意写作书系》中,提出写作分几个阶段:习作——写作——创作——MFA——创意写作工作室。张志平教授在安阳师院曾做过一期讲座,他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新逝不久的大作家陈忠实讲过“文学依然神圣”。
是的,在这个网络时代,写作的门槛很低,每一位爱好写作的自然人都可以写出自己的文字。但是,写作不仅仅靠灵感,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做到有技能。这就需要我们写作者多读多写,善于观察与思考,用眼睛和大脑,再通过心灵,将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用文字复述给读者。
娜姐着重讲了“写作”后,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以为写作分为“小学——大学”15级,我这个新写手还算得上小学一年级的,听课后,才知道自己不过是“学前班”中小班生一枚!一直以为写作靠灵感的,却不晓得它也需要专门训练,需要技巧……怪不得,在同题写作中,别人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可以撬动地球,我却用双手推动地球,笨拙而低效,原因在此呀。
最后,娜姐就“投稿”问题,谈了自己的建议:严禁一稿多投;严禁微信投稿。
每一件作品都是作者耗费心思“诞下”的孩子,珍爱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得到认可甚至给自己带来效益,应该是大多数作者的心思吧?一位写手可以在网上发表无数文章,但是,真正能衡量作品水平的标尺,仍旧是传统纸媒。一稿多投,最容易造成重版现象,浪费纸媒资源,甚至引起编辑人员间的误会。籍于此,写作者们是否需要一种严谨负责态度呢?
听娜姐说,有的作品里,错误的标点和错白字多得不计其数,这给编辑带来的是无法比拟的头疼:舍了,伤作者心;用了,费编辑的心。讲到这里,我们不难理解编辑人员的辛苦,他们每天面对数百甚至上千的邮发稿件,并在其中火眼金睛般挑出相对上乘的作品,其中工作量之大、耗时耗力之艰辛,可想而知!爱自己首先要爱别人,这样的话,我们写作者还会将错误百出的文章推给编审人员吗?
一节“微课”很快就结束了,然而,我心中翻涌着波澜,久久不得平静……是谁说,读书是一件填补空闲的事情?是谁说,写作是一种消遣空虚的方式?作为一名写手,我们应该多读“高贵血统”的书,然后写“干净利落”的文,为社会、为人类精神大健康传递一些积极的正能量,而不是只为填补空闲和消遣空虚而读、而写。写手朋友们,也来谈谈您对读书以及写作的建议,好吗?
【微课之微记散文】相关文章:
秋游微记散文06-16
微之美的作文06-13
微信群之赞的现代散文随笔08-16
大学生实习心得:微课,微而不微04-18
汗水微咸快乐微甜散文05-15
微课教育叙事07-27
微课研修计划04-14
微课的教学设计08-30
梦微之原文及赏析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