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醉于大同散文
一
朋友说走出去看看秋天,几个人便约好了时间,欣然前往。驱车去往大同区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当走出市区进入郊区之后,满眼的秋色开始伴随着我们。路旁的庄稼装点着秋色,让我们更加兴致勃勃。看到红红的高粱扬着头摇动婀娜的身姿,金黄的玉米棒子沉甸甸的挂在玉米秸腰间,谷穗弯着腰仿佛急于去亲吻大地。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色,一片快乐田野的景色,让心情豁然起来。
首先认识了四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老先生。他们自己戏称老哥四个是四老头。年龄为长的是大同区“松基三井文学社”社常务副主编赵爰智老师,已经六十六岁,但他是鹤发童颜,气色极佳;年龄排在第二位的是六十三岁的李洪峰老师,他是文学社社长。这位二老头个头高高的,说话总是诙谐幽默逗人发笑,目前经营着一家五金商店,当着老板;崔文昌老师是老三五十六岁,他在文学社担任秘书长,是大同区一家印刷厂的老板;年龄最小的刘曦路老师今年五十四岁,是文学社的副主编。
李洪峰老师拿出来《松基三井文学》的一二三期刊分别赠送给我们,并介绍说这个文学社就是在大同区高台子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他们四位老同志主办,担任着编辑工作。组稿、选稿、定稿,整日忙的不亦乐乎。听着他们的介绍,不由得肃然起敬。
因为如今的社会大环境,被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出暗涌和涟漪,文学已经被推向边缘。但这几位老师却痴心不改的热爱文学,追求高层次的晚年生活,丰富精神追求内容,真的是可歌可敬。他们说,能留给子孙的,钱财家产可以吃光花净,只有这文化遗产是永恒的,是最有生命力的。它的价值,不是以金钱可以衡量的。
拿在手里的是《松基三井文学》期刊,封面上选用的图片是松基三井,使文学杂志显得庄重,不同于那些社会上流行的地摊读物。让读者感受到这份杂志的有些严肃,可当我浏览内容的时候,又可喜地发现里面的内容真的是丰富多彩。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各有专版,学生园地有“小荷尖尖”栏目,有文章评论和专题专集,很专业的编辑编撰,俺悄悄翘起拇指为几位老师叫好!
在当今这个鲜活的世界上,在张扬着物欲的社会中,石油作为燃料的基础油料,它的历史使命更为重要。一位朋友在他的作品中介绍说,英国的丘吉尔在1911年曾自信的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石油的世纪,石油是二十一世纪的主宰,拥有石油的主宰就是世界的主宰。他的预言在多次重大战争中得到了验证,希特勒的失败可以归纳为是他在石油和燃料方面的失败而引起连锁的失败。
1959年9月26日,位于大同区高台子镇的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之后,确定了这里的实际开发价值已经大大超过了预想价值,大油田的发现照亮了中国人因石油匮乏石油工业落后的灰色心情,就像在茫茫黑夜点燃了一枚巨大的火炬,照亮了整个寰宇,沸腾了的是整个中华大地。时间过去了近四十年了,厚重的松基三井石油情怀,凝聚的不止是石油人,也有松基三井附近的农民兄弟,如今他们所居住的大同区已经是油田的五区之一,高台子镇又是在大同区内,那么,这里的人们对松基三井更为亲近,情感更为深厚。把一份朴素的感情升华为深邃亘远的情怀,近几年来,他们用文学形式来讴歌这份真挚,来抒发自己的情思。
这千米深层下的地质岩层什么样子不是提前设计的,是天然形成的。造物主照顾了善良的人,让这宝藏的一部分生衍在了地球东半部亚洲的中国,我们松辽盆地的地层下深埋着亿万年来生物转化成的特殊物种,贮藏着这黑色的金子。大庆油田的大同区高台子镇,上苍更为青睐这里勤劳的百姓,在这里的松基三井喷出油流之后,确定了开发价值。自从二十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这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也有了飞跃的发展,也就锁定了这里将诞生以松基三井为启蒙的文学文化。那么,这四位老师,就是今天这《松基三井文学》的作俑者,是开拓者。
二
按照主人的安排,我们去参观八井子民俗园,说可以看到纯纯的、过去的、东北人居家过日子用的,那些可以说是古董级别的“物件”。
如大姑娘叼的旱烟袋、
纳鞋底纺线用的骨头做的卜楞锤、老太太的烟笸箩、
赶车老板的乌拉鞋、
糊在外面的窗户纸窗户格、
不同型号的脱坯模具,等等,太吸引人了!
走进这特殊的农家小院,浓浓的乡土气息马上就感染了我们。一眼“辘轳井”让我回忆起小的时候,妈妈到井台挑水的情景。冬季里井台如镜光滑,挑水的人都得小心翼翼的挪动着脚步,生怕摔交折跟头。
今天目睹这能够引起遥远回忆的民俗风情景和物,知道我们这里的农民兄弟也开始挖掘昨天的历史,注重给儿孙留存钱财买不来换不到的东西,留存给后辈们的是文化精髓,是传统的`民俗文化。
朋友们津津乐道的观赏观看,几位老师详尽的介绍着我们有些不熟悉的物品名称和用途,并引来我们大家的笑声。笑声中又让我们有些感慨,这几位老师就是宝贝啊,他们熟悉这里,他们描写这里,他们讴歌这里。没有报酬,没有人要求他们这么做,就是因为他们是这里土生土长的百姓,就因为他们热爱这里,所以,他们才心甘情愿的在文学作品中展示这里的一切,让外面的朋友了解这里,使外面的朋友喜欢这里。
一串串红辣椒、嘟嘟噜噜蒜辫子、一挂挂金黄色的玉米棒子悬挂在山墙上,张扬着秋天的风景,张扬着乡村生活的喜庆,张扬着农家人的幸福,张扬着大同人的快乐。
三
高台子镇领导安排一位干部带我们去奶牛场参观,并介绍说因为某些品牌婴儿奶粉发生了三聚氰胺污染事件,波及到所有的同行业,为了提高警惕性,(可惜,中国人的警觉总是在事故发生后。)按照上级要求和具体安排,成立了相关部门的组织机构,整和了一些职能科室,严格审查原奶质量,加工奶粉的工艺流程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发生任何问题。参观过程中,也知道镇领导在安排落实过程中,真的是废寝忘食,的确让人感受到了这些领导在兢兢业业的工作着。
奶牛场里有近千头黑白花奶牛,据说这是品牌奶牛。牛奶产量高质量也好,一头奶牛价值近两万元左右呢。我玩笑说一位家里有一百二十多头奶牛的小伙子,你就是新时期牧业主啊,是几百万元的富翁呢。他笑着回答说这其中的辛苦,是你们城里人想象不到的。我们拿着相机给那些安详踱步的奶牛拍照,引得一些看家犬凑趣地狂吠,让本是肃静的奶牛场喧嚣热闹起来。
四
路边的采摘园在我们来的时候,就被我们收藏在记忆里。朋友说到采摘园可以随意采摘那里的葡萄,但每斤葡萄的价格要高于市场价格。我奇怪问为什么,因为我觉得我们自己动手省下了他们的劳作,但人家说你是满足了一个自己动手采摘的心愿,满足了一个乐趣。我释然的笑了。
几位老师一直陪着我们,他们介绍着葡萄品种,帮我们张罗着准备着工具,让我们自己动手采摘葡萄。我们几个客人也就不再客气,在葡萄园主人安排的工人带领下,穿梭在葡萄架下面,寻觅我们认为质量上乘的葡萄。
满架子的葡萄都熟透了,我们贪婪地采摘着,赞叹着,不一会儿,五公斤装的盒子满了。
我觉得这盒子里装的不是葡萄,而是这里生活的飞跃,这里发展的飞跃。不是吗?几十年前这里是荒原一片,风沙吹破了苍穹,沼泽覆盖了大地。没有什么水果树更没有葡萄园,据说是一位老人想吃苹果,儿女们坐上长途车到城里去寻找还未必买得到。可如今这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的太快了,崎岖不平的小路变成了宽阔顺畅的大路,太阳一落黑漆漆的日子早就成为历史,区里镇里高楼平地而起,乡村院落农家小院也都宽敞明亮,再也看不到“窗户纸糊在外”的怪诞景象了。
五
虽然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很短,但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深感如今的乡村变化太大了,庄户人家富裕了,精神面貌变化更大,通过几位老师脸颊上的笑容,通过他们语言的幽默诙谐,就知道他们内心世界是充实的,是快乐的,真心的祝福他们健康长寿,开心快乐!
再次握手再次说再见,我说等你们去市里相聚咱们喝酒,大家笑着说在这里为什么不喝呢。俺真有些尴尬,的确不胜酒量所以历来不敢端杯饮酒,是让人扫兴。
要分手了,朋友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再次相聚再叙友情,因为友谊是长青树,说一句:友谊万岁!
【秋醉于大同散文】相关文章:
散文秋醉香城12-17
大同的秋天散文05-26
醉经典散文05-27
关于醉秋的作文05-30
关于醉秋作文04-04
心中有大同,世界即大同散文随笔09-14
醉春经典散文07-10
醉雪的经典散文12-26
醉随笔散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