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的抒情散文
小时候,在离我家不远的村东北方向,有一块自留地,记得有一天傍晚,我跟母亲去那块地里拉柴火,就是运当地人称的“棒子扎”:玉米收割后,田里就剩下那些带点茎秆的根系,这些东西从土里刨出来,砸去嵌在里面的泥土,在太阳下晒干,拉回家里,就成为做饭用的柴火了,那时的农村人家家户户一般都离不了的。
那一次,母亲自己拉了一辆地排车,路上我还是坐在车上的。到了地里边,她自己装车,一堆接着一堆的。当时我见天色已晚,就闹着母亲回家。母亲对我说:“咱农村人家,过庄户日子,缺一把柴火也烧不开锅的!”我听着似懂非懂,一直等到天很黑很黑,临走时我在后边使劲地给母亲推着车子走。还记得,那墨蓝墨蓝的天,像经澈清澈清的水洗过似的,还有那闪闪烁烁的星星,在无边无际的太空里,望着我们娘俩儿,像无数颗的眼睛一眨一眨的……
从那以后,我知道了,对农村人来说,柴火是多么的重要。也终于弄明白了,为什么庄稼人下地时,不是背着篓就是背着筐,晌午或傍晚从田间回家,总是背着各式各样的柴火。再后来,我就懂得了更多更多,你看,在小村子周围,那一堆堆的,如小山状的东西,就是庄户人家的柴火垛。有的垛的是麦秸,有的垛的是玉米秸,有的是棉花柴,还有的是拔回家后晒干的草。这些柴垛,就是专供百姓家家户户烧火做饭用的。而每当下过大雪之后,那圆圆的柴垛顶上覆盖了厚厚的'积雪,远远望去,宁静的村落边沿上,那大大小小不等的蘑菇状不等的柴垛,却已构成了农村乡野那一道独特的风景。
开始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的那一年,家里人第一次在村南那块地里种上了棉花:那年的棉花,长得出奇得好。主茎秆长得几近一人高,宽宽厚厚的叶子,红的、白的、粉的花朵,还有在棉稞下端分枝上长着的绿色的串串肥硕的棉桃。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棉花田,好奇地从棉田中穿来穿去,如同置身于无边无际的绿色森林里。秋后,自然是收获了大量的棉柴,一辆驴拉地排车足足运了十多趟,才将一地的棉柴拉回家。那一年,成为家中有史以来,柴火最多最丰足的一年。
有一年的冬天,整个地区接连下了几场大雪,厚厚的积雪,严严实实地覆盖了田野、覆盖了道路,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至大雪后第二十天开始,随着家中最后一块蜂窝煤的烧尽,家中竟再也找不到一把柴火!就那样,全家人进入冷锅凉灶状态,因为父母有事离开了村子。当日,是七十多岁的奶奶领着我几岁的女儿,踏着半尺积雪,到村西边场院的柴垛上掏来一包裹干豆秸,奶奶亲自在灶下生火,小女儿偎在奶奶膝下,不时地学着奶奶的样子往灶膛里填着柴火。也许,是因了那时那刻终于应验了母亲多年前的那个晚上曾经给我讲的那句话,这些年来,总觉得,那次奶奶烧火做的那顿饭,竟然是那样的甜、那么的香!
多少个黎晨与黄昏,老家的那间灶屋里,一次又一次地弥漫起滚滚浓烟,我知道,那是母亲又在灶下烧火了。有多少次,那红红的灶火,在母亲的拨动下,熊熊燃烧起来,那彤红彤红的火光一闪一闪地,映照着她的脸,炙烤着她从青春的端庄润红到满面的皱纹纵横、消瘦黝黑。她抓起了一把又一把的柴火送进灶膛里,时而,柴火里夹杂了带刺的蒺藜秧、苍子棵、乃至还有枣树的刺针,当她的手不小心被扎破了,流了血,她就用掏灰耙刮出一点灶灰,按在伤口上,接着又若无其事地烧起来,直到锅里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直到周遭压着蒙锅布的锅盖四周冒出了白白的蒸汽……
她在那口锅里,蒸出一锅又一锅的窝头,蒸出一锅又一锅的馒头,熬熟了一锅又一锅的瓜干粥、小米饭、鸡子汤……终于将她的四个儿子养育得五大三粗……
如今,虽然我已经走出了那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在到处都是钢筋水泥构铸的高楼大厦里谋着一份工作,然而我的心却始终不能走出那个家、走出老家那间灶屋,因为,在那里,有我一生一世都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温暖与幸福,因为,在那里,我的母亲至今还喜欢蹲在那个锅头前,一把一把地向那个灶膛里填柴火……
【柴火的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拾柴火散文11-04
腊月里的柴火散文05-28
莆阳柴火灶赋的乡愁经典散文01-10
众人拾柴火焰高作文范文09-22
众人拾柴火焰高_高中作文06-07
众人拾柴火焰高作文300字09-22
抒情散文(精选)06-02
经典抒情散文精选04-13
经典的抒情散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