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虞美人散文
品读“虞美人"
飘如尘烟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想,但凡上过学的读者,很少没有人不知道这首词的。许多人在诗与词之间更喜欢词,估计也是受这首李煜的绝命词所影响。
完全可以这么说,这阙《虞美人》词,是中国词史上的千古绝唱。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凡编写词选,词集或词史,没有谁会将之漏掉。可以肯定的说,任何一部中国词史未纳入此词,那么,这部词史就无法称为真正的词学通史。
这阙凄美的词,全篇贯穿了一个“愁”字。读此词而不被一腔愁绪所叹怀,是不可能的。谁在愁?当然是后主李煜,他已被软禁事实上被囚三年,焉能不愁?
本词通过采用问答形式,以快捷的调子,描绘出词人悲恨交织的内心世界,读来无不令人肝肠寸断,痛不欲生。
作者先以问天铺开无边的愁绪,“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一声发自心灵深处的绝望和悲戚。天哪!春花年年开,秋月月月圆,你何时才能到了最终的时候?问得如此突兀,大胆,摄人心魄。
对于常人而言,春花秋月何尝又不是良辰美景?但对于昔日是万人之上的天子,今日乃万人之下的囚徒,朝夕以泪洗面的李煜来说,春花秋月却是一种残忍的心上折磨。
转而,他又问人间:“往事知多少?”往事,主要是指他在当南唐皇帝时的岁月。这一深沉的发问中,包含了他既有悲哀亦有后悔的心情。他后悔像南唐这样一个历史悠久,领土较宽,实力较厚的国家,由于自己的贪于享乐而失去与宋朝争夺天下的时机;他后悔由于自己宠信奸臣小人,而帮助宋朝大军渡江围攻金陵,致使家破国亡;他后悔忠直大臣因劝谏未成而悲愤自杀,自己也成为别人刀俎上的鱼肉;他悲哀,悲哀历史不能给予他一个改过自新,自强自立的机会。
千头万绪,千言万语,只化为一句悲悔的发问,这是多么令人心酸的问号啊!
“小楼昨夜又东风”,“又”,指他投宋已过了一年又一年。这个“又”,与前面的“何时了”紧密相衔,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呢?伤心也罢,耻辱也罢,自己竟也奇迹般熬过了一年又一年。这一句,是他在感慨自己的无用与软弱。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夜深人静,月光似水,凝目向窗外望去,那过去曾经是自己的国土,现在却处在别人的掌控中,更可悲的是,连自己的自由都伤失了,只能在被圈定的`范围内徘徊,哀叹。为此,他有太多的感慨,故国何堪回首?失国之君的亡国之恨和那种对故土的悠悠眷恋之情,尽在这一声叹息之中透露出来。
然则他嘴上虽是不堪回首,但故国之思还是在心上一一拂过,这就是后两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此处是指南唐朝时的宫殿。朱颜,有人说指南唐宫女脸上的容颜,错矣!后主这里哀叹的是国仇家恨,非是个人的相思之怨。
无边无际的哀愁与不堪回首的往事中,他不由得又向自己发问:“问君能有几多愁?”又自答道:“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君者,词人自己也。这些仇恨,悲哀,辛酸,郁积在心,沉淀为浓浓的一汪愁绪,无法消除,无法解去。
亡国之音哀以思”,确实不假。后来,李煜因写此词而被宋太宗用毒药牵机毒死。,该词不但是亡国之音也是亡身之音。
后主这阙《虞美人》脍炙人口成为千古绝唱的佳词,其感伤,凄苦,沉闷,令多少后人所痴迷。羞于才学疏浅,妄自评说佳作,肤浅见识,读者诸君原谅则个。
【品读虞美人散文】相关文章:
品读寂寞的经典散文06-16
品读高山散文06-14
品读青春随笔散文04-11
小散文品读11-16
看那虞美人散文08-16
品读宋词散文随笔07-26
优雅是永不褪色的美散文品读12-14
江南的冬天抒情散文品读05-08
品茶如品读人生-抒情散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