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忘却散文(精选6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忆与忘却散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忆与忘却散文 篇1
记忆是美妙的,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在记忆和忘却中生活。失去记忆,人就难以正常生活下去,就像植物人一样,什么也不知道,脑子一片空白。记忆和忘却是一对难解难舍的矛盾,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没有记忆,就无所谓忘却;没有忘却,也就不可能有更多的记忆。人们总是对感兴趣的东西记得住,记得牢,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往往记不住,容易忘却。有人说,一个人是否聪明,记忆力是重要因素。据说著名作家王蒙记忆力持别强,少年时代就能背诵许多古诗,年轻时候甚至能背诵自己刚刚完成的长篇小说。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有位女学生能一字不漏地背诵《红楼梦》全书。真是望尘莫及,难以置信。
相比之下,我自愧不如,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笨人,记忆力比较差。青少年时代上学读书时因为记忆力差,对靠死记硬背的外语历史地理等功课特别头疼,不感兴趣。而对语文理化等功课比较有兴趣,爱学爱钻,成绩也相对好些。
工作后无论当新闻干事还是当记者,跑了不少地方,采写了大量人物和事件,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大多数巳经淡忘了。偶尔在路上遇见多少年以前的采访对象,人家热情地主动跟我打招呼:“王记者,你好。”见我一副茫然的样子,他自我介绍说,我是某某某,当年你曾经采访过我,怎么记不得了?弄得我十分尴尬。
有时翻阅四十年来自已采写的新闻作品剪报资料,许多文章竟然忘得一干二净,一点也记不得了。感谢记者这个职业,给我留下了大量文字资料,忠实地记录了我几十年来走过的足迹。经常翻阅这些旧剪报,也许能帮我打开记忆的大门,重温旧人往事。
不知为什么,我对数字毫无兴趣,除了自己手机和家里的电话号码,所有亲友同事的电话号都记不住,就连两个女儿家的电话也记不清,一打电话就得翻电话本。大慨出于会计的职业习惯,老伴对于数字记得特别清楚,不管谁的电话,只要打过几次,就能牢牢记住。打起电话,随手拨号,方便快捷,真令人羡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记忆力也越来越差。一些书报杂志上的文章,往往看过就忘,怎么也记不住。写作一篇千字短文,有些过去常用的熟悉的字,一下子记不起来了,必须翻词典才行。放在一个地方的东西,过几天就忘了,想用时怎么也找不到。有时老伴让我去买什么菜,必须写在纸条上。否则,一到菜市场就忘了。看来,老年人对新近发生的事容易忘记,而几十年前的人生经历反而记忆犹新,久久难忘。难怪我和一些老年人一样,爱怀旧,常常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
人的记忆力总是有限的,需要记忆的东西实在太多,不可能全都记住。有些事该忘却的就尽早忘掉。比如家人的争吵,同事的矛盾,亲友的口角等不愉快的事情,千万不要记在心里,耿耿于怀,应该尽快忘掉。有些事情该记住的就得牢记心头,永远记住。比如有用的知识,家人的关爱,亲友的帮助,同事的长处等等。有些人特别爱记仇,谁批评过他,谁说过他坏话,谁不尊重他,谁同他争吵过,谁有什么缺点毛病,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永远也忘不了。而别人的优点长处,别人曾经关心过他,帮过他不少忙,给过他许多好处,他都不记在心里,过后就忘。这种人谁愿意和他多交往?
记忆与忘却散文 篇2
斑驳。这是我见到它们的第一印象——那些静静地站立在玻璃柜中的青铜器。暗黑色的斑驳痕迹在它们靛青色的身躯上缓缓缠绕,勾出一圈圈不规则的纹路,似古蜀人供奉的图腾。
它们是残破的。有些是经过粗暴的凌虐,有些是经过岁月的侵蚀。它们穿越了时光隧道,经历了亘古绵长的历史足迹,然后突兀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令人惊叹,令人震撼。
那一个个或肃穆或慈祥的青铜面具,都是按照古蜀人各代首领的容貌铸造。面具上一层层繁复的图纹,突出的双眼和巨大的耳垂都让他们显得无比神圣。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也不禁有种仰慕和顶礼膜拜的冲动。从前的从前,也许人们家徒四壁,却仍然把它们悬在墙上膜拜;或许在恢弘的祭祀大典上,一个地位崇高的巫师戴着这厚厚的面具,虔诚地为子民们祈福。
那栩栩如生的青铜神树,曾是古蜀人的信仰。将近四米高,让俯冲而下的神龙在它面前也显得渺小,难以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古蜀人是如何铸造的。各种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太阳的鸟雀骄傲地立在树梢上,高昂着头,藐视众生。它们生动极了,那微微张开的口中似乎传来清脆的啼叫。也许真的需要虔诚的信仰,才能制出这巧夺天T的作品。
古蜀人要比我们真实得多。他们崇拜很多东西,且不羞于承认。他们怀着敬畏之心把自己的图腾用青铜铸造出来,鸟、树、太阳、眼睛……一件件神物出现的`同时被赋予无上崇高的意义。
一切开始于结束之后。当我们走近它们,才来得及扼腕叹息那神秘奇幻的古文明过早的湮没。幸好,这文明宽宏大量,并没有彻底抛弃我们。幸好,它留下了这些令人叹服的文明遗迹。
其实,青铜本不青。它们的本色是黄,光彩夺目的黄。只有那样灿烂的颜色才配得上祭祀或殉葬这类重大庄严的仪式。只是,此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有厚厚的青色的铜锈。那真正的颜色,早已被岁月一点点销蚀。
岁月峥嵘,斗转星移,变了的是它们外表的容颜,不变的是它们内敛的风骨。即使它们已斑驳了色彩,即使它们已凋零了灿烂,我们依然能从它们身上觅得圣洁的气息。古蜀人信仰的力量将那些圣洁得以遗留至今,让后世瞻仰,让后人得以略窥三千年前的世界。
这就是青铜留下的古老的记忆。
记忆与忘却散文 篇3
3月30日是我可爱的外孙女睿睿的四周岁生日。宝贝大了,知道过生日是特别的日子是开心的一天。这天我们让她带了很多小朋友爱吃的小食品去幼儿园,因为幼儿园也为她准备了生日蛋糕(常为过生日的小朋友准备蛋糕),大家一起吹蜡烛。听老师弹钢琴,唱生日快乐歌……记得过三岁生日的那一天,她妈妈让宝贝看肚子上的伤口,并说:小时候你就是从这里爬出来的,还让她看小时候的照片,看到自己由一个会吃奶的小婴儿长成现在会说会笑、会跑、会跳、会唱歌、会跳舞、会关心人、会撒娇、会捣乱、会发脾气……的大宝贝,让她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她常说:我从妈妈肚子里爬出来的时候可小可小了,现在长大了……
记得四年前的今天,宝贝的爷爷、奶奶、姥爷和我(姥姥)、还有她爸爸都站在七楼的手术室外边焦急地等待着。因为女儿之前在一家二甲医院检查确认是胎盘前置,不能正常分娩,三十七周时婴儿滞长,大夫建议马上住院,等办好一切住院手续后却遭到这家医院住院部大夫的拒绝,她说:医院条件有限,出了问题不好办,希望我们抓紧去三甲医院。那年各医院为生“金猪”宝宝人满为患,几经熟人介绍才住进了北京武警总院妇产科。接诊的主治大夫说:像你这种情况属于急诊,去哪个医院都得收。那天的11点58分哇、哇……的哭叫声从产房里传出,打消了我们所有的焦虑,大家满脸笑容地猜测是男是女。我想这孩子的哭声响亮,一定是个男孩……因为剖腹产是局部麻醉,所以女儿也说:“刀口刚开还没等大夫从肚子里把她拿出来,就听到她的哭叫声很大,我也以为是男孩”。
不一会护士抱着孩子出来说:生了个“千金”。便抱着孩子快步从七楼的手术室到二楼婴儿护理室为孩子做体检、洗澡、换衣等,我和她奶奶也一路小跑地跟到二楼等候。这时我想起了女儿出生时的情境,尤其是第一眼见到女儿的感觉至今让人难以忘怀。粉红色的小脸很饱满,乌黑的头发盖着小耳朵,两个黑溜溜的眼睛四处张望,就象花果山的猴子转世来到人间寻找仙桃一样。再摸摸她的小脸就像触及到了一团柔软的丝绸,细腻舒服的感觉从指间流到全身,丝绸里象是包着一团水,不敢捏不敢碰,那种无法形容的幸福感掩盖了生孩子时的所有不快。
第一眼看到外孙女已经是两个小时以后了。因为护士要亲自把出生的宝宝交给母亲,我们只能跟着护士来到三楼女儿的病房,进门后大家都围着宝宝看,我站在宝宝的对面,看到她的一只眼睛睁的大大地在看我,我高兴地叫她:宝贝宝贝我是姥姥……不一会她又睁开了另一只眼睛,给了我一个甜甜的微笑,这微笑好像是在说:姥姥我来了,你可要受苦了……连护工都说:这么小就是双眼皮,而且还会对着姥姥笑,真是难得一见。
当了姥姥才发现,再也睡不了囫囵觉了。小的时候半夜得给孩子喂奶、抱她撒尿。慢慢长大了又怕她睡着了蹬被子受凉,只要一有动静就得用手摸摸她的头试试体温,帮她盖上被小脚蹬掉的被子。一辈子爱睡懒觉、不操心的我早已变得婆婆妈妈,唠唠叨叨,事事牵挂,连女儿都说:好像这孩子是你生的一样。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隔辈亲吧。
当了姥姥才发现,带宝宝的责任不一般。每当给她喂奶时,看着她对着你开心满意的笑容,就觉得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但是幸福的同时也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记得抱着才三个月的外孙女离开女儿家的那天我伤心地哭了,泪水止不住地往外流,好像是在挥泪发誓:我要倾尽所有、付出全部,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地为宝宝的健康成长而活着……
与朋友和原同事相比我是幸运的。在我无奈退养无所适从时,是女儿让我华丽转身变成了姥姥。是姥姥的角色让我亲自目睹了宝宝的成长过程,享受了无与伦比的天伦之乐,弥补了年轻时因工作繁忙没有陪伴女儿幼年成长的遗憾。
我的外孙女很聪明。未满月时就能扭着头从婴儿床的缝隙里瞅看电视画面,每当听到歌声她就高兴的手舞足蹈;三个月就会翻身,常在我不注意时从沙发上、床上掉到地上;一岁多就会耍小聪明,有一次我带她去邻居家玩耍,她把爱吃的咽下去,不爱吃的含在嘴里装出要和我亲热的样子,趁我不注意时用舌头送到我的嘴里;两岁不到就会背好多唐诗和儿歌,朋友跨她这哪是小脑袋,简直就是台小电脑。她不仅会说会背还会联想。记得她两岁时我们带她回兰州,在太姥姥家看到墙上有一幅《窗外》的贴画,画面上有个月亮,她就能顺口说:“窗(床)前明月光……”在滨河路上我们指着黄河问她:这是什么?她会快速地回答:“……黄河入海流……”两岁刚过就会撒娇讨好人,当我抱着她时她总会说:“姥姥抱的可舒服可舒服了”;当她姥爷背着她时她也会说:“爬在姥爷的背上好舒服好开心啊”;当从幼儿园回到家时她会经常故意地说:“姥姥,我在幼儿园会自己吃饭,回家就不会吃了,你说咋办啊……”现在更是能说会道,聪明伶俐,深受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的喜爱。
当姥姥很累,也很辛苦,但也很快乐。尤其是送宝贝上幼儿园的第一个月,每天早晨涕泗滂沱悲情入托的情境让人想起来就心痛。但是当你看到她蹦蹦跳跳开心的样子、看到她唱歌跳舞读书写字的样子、看到她依偎在我的怀里依依不舍的样子……所有的不快早就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剩下的只有开心、快乐和无法比喻的幸福。
记忆与忘却散文 篇4
“听说西瓜又掉价了,地头装车才一毛八。”娘不无担忧地说。在这流火的盛夏中,一块沙瓤甜软的大西瓜进入你的口中,令你味蕾甜滋滋的,当你大快朵顾时,是否想起这西瓜从种到采摘的艰辛,西瓜价格的涨落在不断揪着瓜农的心。白居易《卖炭翁》中“心忧炭贱愿天寒”,可到了夏日,瓜农们却“心忧瓜贱愿日毒”,可是在娇阳依旧焦灼的日子里,西瓜还是卖不上个好价钱,怎能不让瓜农们心忧如焚呢!
西瓜据说是来自西域的物产,因此叫西瓜,我也是望物生义,姑且妄说之。对于西瓜的记忆来自童年,彼时八九岁光景,我们村在八十年代初期还不种瓜。所以每到炎夏,村里来卖西瓜的,父母用当时金贵的粮食换西瓜。我和弟弟、姐姐争抢西瓜,一定要将瓜吃到薄薄一层皮方才罢休,完后还将西瓜籽晒到彼此发现不了的地方。那时吃瓜次数很少,有时嘴谗还偷偷将自家的麦子去临村换西瓜吃。那时真的就跟做贼似的,害怕家里人发现。那时的西瓜个大籽粒也大,但容易游瓤,大人叫游愣(坏了的意思)了。那时西瓜对于农村的孩子绝对是稀罕物,吃瓜就跟过节似的。
到了八五年夏季,经济进一步盘活,鉴于上一年种棉花,一亩地拾不到一捆花,经济效益低下,村里好多青壮年劳力盘算着种西瓜。那年是父母第一次种瓜,父母们特别上心,又是多上肥料,又是沤麻渣,为的是让西瓜个大又甜。那时西瓜品种有“新澄”,一种像青豆颜色的皮糙,它的特点是长成椭圆形状,个大。但遇到娇阳曝晒,皮儿容易青里发白,样子不甚好看,农人常说瓜“晒”皮了,但是它耐运输,所以受到瓜农们的青睐。还有一品种叫“中育”,这品种的瓜,圆形,个有些小,但人常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些地方的客商喜欢“新澄”,有些地方的客商喜欢“中育”,有时这品种价钱好,瓜农说明年种这品种,可到第二年偏偏那品种又吃香,所以卖瓜也看运气。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父母每年都要种上几亩西瓜来补贴家用,卖价好了,全家高兴;卖价不好,全家蹙眉。在八十年代后期,醍醐、韦庄火车站有许多四川客商,用火车皮贩运西瓜到四川,瓜农们便把采摘的西瓜雇手扶拖拉机拉到火车站去,希望能卖个好价钱,但到了铁路被冲断,西瓜运不出去,价格大跌,就急煞了瓜农,有时除去雇佣的手扶拖拉机费用,赚不了几多钱。
记得九O年,那一年父母一咬牙,种了八九亩西瓜。可是等到瓜成熟季,偏又多雨,父母不得已,把已经成熟的西瓜用架子车转回家,为了防止瓜坏,甚至还把瓜放到废弃的砖窑里,可谓吃尽了苦头。以至于我和弟弟一到瓜田,就有了一脚想踩碎西瓜的念想,可这又能怨西瓜吗?到底该怨谁,不知道。所以种瓜总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西瓜价格便宜时,过去曾流传这样一则段子:说有一瓜农用西瓜摔一头猪,猪一看是西瓜,一扭头便又自顾走开了。可见西瓜是如此地滞销,连猪也吃腻了。有一年西瓜上火车站,可是那一天远远地卖西瓜的手扶车排成长龙,以至于我们在车站的臭水沟旁铺一麻袋过夜。让人充分体会到做农人的苦辛。
西瓜的种植,伴随了父母的几乎半辈子的种田事业,其中多是让人忧多欢喜少,就像母亲说的,“咱家就没享过西瓜的利”。有点关系的瓜农,他们通过打通关节,把西瓜销售到单位,再由领导摊派给职工,号为发福利,大多数瓜农则把西瓜交给市场,任由市场价格的杠杆让它上下波动。
如今父母年老了,腿脚不灵便了,西瓜的事业最终划上了句号。
在这炎炎的夏日里,我渴望瓜农的西瓜能卖个好价钱,也不枉他们几个月来的辛劳。可是我又能主宰了市场么。只唯愿“心愿日灼瓜好价”,如此而己。
记忆与忘却散文 篇5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就像海边漂亮的贝壳;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就像整天嘻闹的娃娃;童年是纯真甜美的,就像山溪中清亮的泉水。说起童年,我不禁想起了那时的趣事。
那时候,山上到处都有杏树。我经常和几个伙伴去山上玩,所以我们肯定少不了吃杏子。不等杏子成熟,我们就迫不及待地爬上树,去摘杏子。我们一边吃一边摘,就像“孙悟空”在蟠桃园吃蟠桃似的,吃一口,就扔一个杏核。这是城里孩子永远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我们奔跑在这大山之中,山中的一切都是我们亲密的伙伴。我们与树为友,与鸟为伴,饿了吃野果,渴了喝清泉。生活就是这样的无忧无虑,因为我们是大山的孩子,大山就是我们的家。我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每到丰收的季节,麦场里就堆满了麦子。我们经常在麦场里玩捉迷藏。可是不幸的事发生了。就在一年的暑假,我们的麦场失火了,给消防队打了电话,可太远,一时半会来不了,我们只有自救了。就这样村民们齐心协力,扑灭了大火。可谁知,那天正好刮大风,到了晚上又着火了,村民们又忙着灭火,可是还是损失惨重,一场的麦垛就只剩了两三个。
看着孤零零的麦垛,看着被火烧光后的麦场,村民们的眼睛红红的,我也心如刀绞,这可是我们用汗水换来的,是村民们起早贪黑换来的,就这样被无情的大火给烧没了。这片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麦场,被一场大火烧得无影无踪了,我怎么能不痛心呢?但是村民们的勤劳、无私以及团结,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团结,团结就是力量!
一次次的回忆,有苦涩,有甜蜜……但那段快乐的时光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永恒!
记忆与忘却散文 篇6
属于天空的,那就让它飞翔吧。属于大地的,那就让它深沉吧。属于记忆的呢?年少的我,好像有些迷茫,好像我还没能开始拥有记忆。
我经常有迷失自己的感觉,我经常羡慕别人的精彩生活,我从来不知道要留住记忆中那些美好的片段,也从来没有去珍惜。但我懂得,其实,一个有记忆的人才是有故事的人,那些过去了的时光、那些故事会让生活泛出温暖的光芒,在岁月深处依然动人。
妈妈谈不上是怀旧的人,但她却格外留恋故乡的一条小径。
于是,前几天,我和她,带着那份沉甸甸的留恋,重返小径,重拾记忆。
然而,一切感觉中的美如泡沫般散去了。我们看到了小径。不过,那已然成了一条大路。从妈妈的连连咤异声中,我依稀看到了一片与眼前截然不同的景物:清凉如水的月光下,晚风吹拂着路边的芦苇,一个花季少女的身影在萤火虫中穿梭着,一闪一闪的是夜色,叮叮咚咚的是风语,流水在悄悄走过,带来了四季的变化。自由和青春,如水中的涟漪,层层荡漾开,女孩心中,一片美丽。
“物是人非啊!”妈妈感叹着走向前去。的确,这里和妈妈的描述、我的想象距离很远。前方那原本应该是松树林的地方,现在却不见一棵小树,取而代之的是无数高楼拔地而起。面对那一片空荡荡的新厂房,我真的无法进入妈妈的记忆中,陪她一起去回忆那些属于青春年少的味道。
看来,那些记忆只属于妈妈,仅属于她一个人的。
原来,只有在经历时光浸润之后的某一天,才会有了那些可称之为“记忆”的东西。而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楼,它们,则是属于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以及未来的记忆。妈妈说:也正是它们,才带来了我的记忆。
走过的脚印,都会留在过去的岁月中,经历过的每段风景,那都是被时间设定了的,它们不可能伴着我们一起走,可它们都会轻轻地、静静地、悄悄地躺在我们的记忆中。有记忆,真好!
【记忆与忘却散文】相关文章:
潇洒的忘却散文08-15
为了忘却的纪念的经典散文12-18
不曾忘却的寻找散文08-20
感谢忘却抒情散文05-27
经典散文:寂寞花开,忘却往事07-09
我们忘却了什么随笔散文02-26
忘却与记忆的名言名句有哪些07-31
那段不能忘却的青涩记忆-伤感美文02-17
为了忘却的纪念散文随笔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