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百文网手机站

中秋之思抒情散文

时间:2021-03-19 16:05:13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中秋之思抒情散文(精选11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秋之思抒情散文(精选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秋之思抒情散文(精选11篇)

  中秋之思抒情散文1

  又是一年中秋至,我在阳台上看月亮,却见乌云满天,只有那一块遮住月亮的云朵,透着月儿的光。

  曾几何时,我似乎很少去注意八月十五的月亮,阴晴圆缺,本就是大自然的规律。那时家里有个圆,那时我心里也有个圆,很圆很圆的圆。那时候的我从来不懂得去担心,这个圆会有缺损的一天。就算有那一天,那也应该是许多许多年以后,我很理所当然地以为。

  婚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我和他在娘家门口吃着豆芽馅的月饼,一边抬头看天,不由地问:怎么十五了反而看不到月亮?母亲笑嘻嘻地凑过来,轻轻摸我鼓起的肚皮,说:月亮在这儿呢,多么圆!

  于是,当我肚皮上的月亮瓜熟蒂落,我也成了母亲。从此我心里的月亮更圆了,我依旧不曾去注意天上的那一轮月儿。

  只是三年前那个中秋前夕的夜晚,我在窗台下忙碌,抬头看见一轮圆月,心里想:看来今年十五的月亮应该会很圆的了,好多天没看到爸妈了,十五快到了,忙完手里这件事该去看看他们了。

  而那个八月十五到来的时候,我却跪倒在母亲的遗照前,止不住眼里的泪,也止不住心里的血。母亲呀,这到底是为什么?我见到你的最后一面在十多天前,我听到你说的最后一句话在十多天前。那天我经过家门,匆匆进去,迎面见着你,你说:又老睡不着,睁眼到天亮。我说:药有坚持吃吗?药一定要坚持吃下去!然后我就又匆匆而出。我以为,再过些天空闲了就去看你,跟你说说话。心里虽惦记着你,却总是安慰自己:过些天就去,过些天吧!你却突然地横空离去,带走了家里的那个圆,留给我的是一辈子的愧疚。

  总以为还有时间,时间却狠狠地惩罚了我。

  总以为我是爱母亲的,母亲去了,我却发现自己是那么不可原谅。

  空气里飘来马路边上手工饼店烤月饼的香味,打开的电脑上,群里的好友也正在热烈地讨论各地月饼的特色,而在另一些网页上,各种各样的灾难新闻却依然让人心情沉重。

  死亡是这样的势不可挡,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毁灭着人间一个个的圆。在大自然的淫威面前,生命本就不堪一击。而人类却还要自酿灾祸,用别人的健康、生命换取个人的利益,满足一己之欲。每天做着损人利己的事,却心安理得地以为死亡与自己无关,结局自然是害人亦害己。

  每天接踵而至的灾难新闻已经多得让人心趋于麻木,却依然有敏感的神经被刺痛着;特别是在这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死神仿佛就跟在我们背后,一不小心就会被掳了去。

  所以我们总是说:活着就好,还活着就是万幸的事情。

  那年中秋节的早晨,我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一边选购菜蔬,一边看着身边的人们。他们或者吆喝着买卖,或者大声地讨价还价我在一个个小商贩脸上,一个个买菜人的脸上,仍然读到了期待,读到了希望,读到了对生活的热情。很多时候,我就喜欢在这样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慢慢走着,看着,空气里充杂着菜肉的气味,鱼的腥味,鸭屎鸡屎的臭味,水面店的油爆葱香味连同忙碌的人们身上的汗味,都让我感受到最强烈的生存的气息。他们在活着,我在活着。还活着的人在活着。

  迎面遇到一个熟人,他也刚失去了母亲。他正在跟一个妇人说话,那个妇人手臂上有一道至少10厘米长的褐红色的伤疤。我一边跟他打招呼,一边忍不住去看那道伤疤,心里竟有隐隐的痛。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家家都有个难圆的梦。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有着这样的伤那样的疤。这就是人生!人生苦短,人生苦痛,所以当我们看到佛说人生一切皆苦时,便有了深深的共鸣。然而也因为苦痛,所以我们更应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眼前人。

  所以不管如何,我还是愿意努力去营造快乐的气氛,家的气氛。人生中,总有些圆已经破损,永远无法弥补。人生,总是无法圆满。也许,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老同学阿碧仔曾经教我唱的那首《水调歌头》的曲调我至今记得,从昨晚起就一直在耳边回响。就是白天走在路上,挤在市场里,我仍不断地在心里哼唱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有些凄伤的调子,然而真的很美。

  中秋之思抒情散文2

  月亮是刚刚从云层里钻出来的。

  那些云层看来同样来自东方,它们拥有着漂亮的纹饰和薄雾轻纱般的灵气。它们怡然而且安详,似乎生命中并没有锁住光芒的理想,只需要一份自在,便能够在饱和、清新的明月下方搭建出台阶,助明月一步步实现登天的心愿。

  所有的亮光似乎都来源于天堂,而明月则成全了这饱满的气场——星月高悬,流光如练,万家团圆,人间善良的愿望都如约成熟,并被印染成芳菲一片。

  群山永远是那份缘,它们簇拥着一种深色的灿烂逶迤在天边,映照出四野茫茫和天际苍苍。也许是因为月光,也或许是因为弥望,它们都变得异常流畅,充满着合围远方的渴望。

  在山的肩上,一些轻烟盘成廊桥,绕着林莽,连通雾中的光芒,节奏徜徜徉徉,不急不缓,有着云的格调,也有着琉璃的曼妙。

  与轻烟一起缥缈的,还有鲜花与绿草,它们不约而同,都享受过露水的恩宠,所以透露出娇嫩的光泽和质地的放松,那种细腻的从容特别拉风,让人想起梦或带雨的晚虹。

  明月之下,江水朝东。

  此时,夜色渐浓,远方没有风浪与时间生死与共,那些微微泛着的波光,远离空濛,用一条细长的披风,围起去意和行踪,慢慢停靠天涯或者刚刚成形的月光之城。

  风由时间掌控,梦如同各式各样的天空,有的穿越桥洞,有的任江水摆弄,白亮的愈加白亮,浓烈的愈加浓烈,稍微有点凌乱的,也是坦坦荡荡,带着蓝天和流水的清凉。

  这样的时空,每一刻钟,似乎都能沏出茶香酒浓,任何一朵美丽的笑容,都如沐春风。

  路上的灯笼,街头的霓虹,林林总总,它们像幽藏多年的醒龙,为了梦,努力将生命舞动,流连成不灭的东风。

  赏心悦目,尽在画中。八仙桌上,有陈年的佳酿,也有诱人的果香;湖边岸上,城堡是另一个天堂,热闹着孩子们的烛光和故事中的圆圆满满。

  没有人独醉,也没有人刻意读懂是非。时间之锤在天上飞,空间之垒在地面跟随,早到的声音与迟到的生命都非常享受一种情境,不去拷问何去何从,也不去思索谁能与共,起起落落都交由那片复古的存在。

  月儿好圆,像永恒的起点和终点。

  不算路途淼淼,也不计较千里迢迢,任何深情的观照,都指向结局良好。

  安静的月光,安静的企图,即使有些妖娆,还算是和和美美的歌谣。

  中秋之思抒情散文3

  等月圆,盼中秋。

  那是儿时的事。

  早二十天,便掰着指头计算着:还有十八天……十七天……十六天……。想象着,便会有大苹果、园月饼可餐,嘴里也便渗出小泉一样的口水来。

  小时候,没那么多可口的吃食。难得一日三餐填饱肚子。半块白面饼在手,不舍得大口大口的咬,用两个指头尖儿一小点一小点的掐下来,在嘴里嚼上几十口,嚼的成了粘疙瘩,再一小点一小点的用牙齿切进嗓眼儿里。

  初冬时节,红薯出土,留下小的人吃猪嚼,大些的出粉率高,切碎了在石磨上磨成糊糊,用朗布(一种很粗眼儿的白布)过滤出汁水,沉淀出白白的粉,漏制出粉条。

  晾晒粉条的时候,那些短些的粉条从杆子上滑落地面,捡拾起淘洗了,剁上一颗大白菜,厚墩墩的半锅,又当菜又当饭,不要作料,没有味精,可那味儿十分香甜,不亚于山珍海味。

  园地里茄子结了拳头大,摘下一个,在裤子上蹭蹭,成了时鲜水果;豆角儿扯两根,剖去籽儿,塞在嘴里,“嘎巴嘎巴”嚼的欢。谁叫那时没啥可吃的呢?

  所以,除了大年,中秋成了孩子们望眼欲穿的节日。中午,家家桌上多了几道菜。少不了红烧的鱼,鱼不甚大,装在饭碗里露不出头尾。一碗红烧肉,里面多半碗的豆角,白森森的少颜无色。可那味儿硬是香出老远、老远。

  大锅焖的米饭,松松软软,锅巴香香脆脆,吃一块,藏一块,背着大人的眼。

  一个下午坐立不安,老是瞅着妈妈挂在梁上的提篮。那里装着希望,装着月饼,装着馋。

  一张地八仙,端端正正的摆在门前,一盘儿月饼,一盘儿苹果,一盘儿石榴,一盘儿绵包梨。虔诚的奶奶嘴里嘟嘟囔囔,敬月、敬地、又敬天。哪顾得团团围着桌子的孩子们,早馋的手儿长在嗓子眼?

  分得一个苹果一个梨,半拉石榴直掉粒儿。一块月饼小心地捧在手心里,生怕碰掉一片皮。管饱吃的是自产的红皮大萝卜,爸爸说:吃吧吃吧。萝卜就开水,化食开胃气死医生。

  可谁还会对萝卜青睐有加?早被桌上的水果月饼吸走了眼神。论个儿,苹果梨子比月饼大,我用自己的苹果梨子换了弟弟妹妹的月饼,然后故意的说苹果涩,梨子酸,他们切下一块递给我:“谁说涩,谁说酸?不信你尝尝……”

  苹果吃到了,梨子尝到了。三块月饼,够我偷偷享用好几天。

  那是什么样的月饼哟,硬梆梆的面疙瘩,咯嘣蹦的冰糖粒儿,除了甜,还是甜。可我就是那么喜欢那么馋,骗了弟弟妹妹一年又一年。

  如今的日子不知翻了多少番。月饼的种类多的让你眼花缭乱。可我为什么反而没了胃口,常常思念那些年?

  枉做老大,愧对弟妹。一块块月饼,一个个中秋,一年又一年。

  月下分饼的孩子,早已成了年。浑沌的老眼中,月儿还是那么圆。珍藏在心底的那块月饼,永远是那么香,那么甜,那么让人馋…………

  中秋之思抒情散文4

  淋沥的秋雨,又如约而至,滴滴答答的演绎着,寄来清爽的同时,也唤来了佳节的脚步。难得一遇的是,今年举国欢庆的祖国华诞与合家团圆的传统节日相重合,挤在了同一个假期里,让人有惊喜也有意外。

  喜迎祖国六十八岁华诞的幸福时刻,我们又陶醉在合家团圆的温馨画面里,一边快乐,一边幸福。

  如果说对祖国华诞的欢庆是一种大爱,那么对传统节日的纪念则是一种小爱。大爱可能人生常谈,而小爱有时候则一笔带过。同样的一个传统节日,因为求学的缘故,我几乎很少和家人一起度过。更有甚,有一次竟然在火车上了事,庆幸今年由于在家实习,能和父母一起度过,陪伴他们过一个不一样的中秋节。

  因为爱所以爱。说到中秋节,大部分人可能只知道演变到今天的吃月饼,或者说合家团圆这么一回事。其实不然,它自古代就有,而且也比如今的中秋节更有意思。

  它的来历有三,其一是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我国古代的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为孟月、仲月、季月。(“孟”、“仲”、“季”其实是古代子女在家里的排行,“孟”则是家里的长女,正如孟姜女,其实她不姓孟,而姓姜。相应的家里的长子,则排行为“伯”)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人称“仲秋”,又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而被称为“中秋”。开始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的演变为“中秋节”。其二是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这个我们最熟悉了,先是后弈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成仙的药,他不舍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把药交给嫦娥保管,谁知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而去。后弈为了表达对嫦娥的思念,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后来演变成习俗,也有说人们听说嫦娥成仙之后,纷纷在月下设香案,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平安。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称“中秋节”。其三说是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在农耕社会,农作物的收获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有祭祀土地的活动。在以前有春播、夏收、秋获、冬藏之说,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所以可能是由这延续下来的习俗,继而称为“中秋节”。

  虽然说之前的中秋节,可能更有意思,由来的情况更独特,但我觉得还是缺少点人情味。或许正是因为后来赋予的人情味,才有了众多文人墨客对月寄愁,望月怀远,才有了“今夜月明人尽望”、“月是故乡明”的深情感慨,可能就是因为这样一个佳节,才让人们对月有了独特的写照,离人远处他乡,不能合家团圆,唯有明月可寄我的愁心与思念。

  记忆中的那些岁月,往往是小时候的甜美时光,让人回首起来津津有味。对于过中秋节,同样也怀念小时候的中秋节。

  还记得,每每到中秋节这天,父亲便会提前为我们姐弟两买月饼吃,虽然月饼的个数不是很多,但却是我们口中最香甜的记忆。把买回来的月饼,家里人先一人分到一个,剩下的当全是我们姐弟两人的。如果剩下六个则一人三个,剩下四个则一人两个。说来也怪,小时候吃好吃的东西,总是觉得吃不够,直到吃光了为止,便不再牵心了。当时,我们吃月饼前,父母都会要求我们等到晚上再吃,而且也必须是在给月亮献过之后,那时候极不明白为什么,以为是父母嫌我们吃了还要,便故意在睡觉前让我们吃,后来才明白这是一种寓意,一种寄托。

  以前也极不明白文人笔下的思念,更不明白诗人为什么要对月那么多伤感、忧愁。原来都是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当然体会不了离别的味道。直到为了求学,离开父母到远方,更或是异乡,这一切我都懂了,因为只有感同身受,才能体会其中的意义。

  同样的,我今年是庆幸同父母可以一起度过佳节。反之,又有多少人和我之前一样,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合家团圆,只有把心意寄语明月,把思念托付明月。

  愿我们对父母的陪伴能同这秋雨一样深情,不是说逢年过节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祝福,也不是发个朋友圈祝父母节日快乐,而是亲力的陪伴。当如: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中秋之思抒情散文5

  农历八月十五前一天的早上,出门时雨就开始下了。电视上说这几天都有雨,看来今年的圆月不能看了。

  十五过后的第一个周末是我休班,只因雨下的很大,回家的路又遥远,只能放弃。好在远方的家是楼房,不会让我为房子漏雨去发愁,更不怕多日的降雨去考虑房子会不会倒塌而去担忧。倘若是在五年前,我会吃不下,睡不香。有了新政策,使我乔迁新居,告别住了几十年的老屋。

  “唉,天漏了……”下午,一个同事这样说。天空在下着雨,下的很大。

  一个礼拜过去了,雨依然在淅淅沥沥默默地下着,天阴的很重,根本没有暂停的意思。一条单裤,一件T恤,已经不能抵挡多日秋雨带来的凉气。

  宿舍对面,用石头垒起来的护坡,有十几米高,因雨水的浸泡,中间已经鼓了起来,随时有垮塌的可能。上司知道后,马上让人用绳子围了起来,并书写了安全提示牌挂在那里。护坡的上面,是一个矿的存煤场,煤炭产业的不景气,这个煤场却有了近二十万的储存。仅过了大半天的时间,晚上竟然无声的垮塌了,睡觉很机灵的我,也没有听见。护坡的垮塌,煤场的煤拌合着雨水自然地往下流淌,抢险的人很多……这个护坡是四年前才修起来的。好在是夜晚,没有人从下面走过,这可能是上天的眷爱。一生中我遇到过好多次山体滑坡,每次山体垮塌,大都发生在夜间,即便是有遇难的人,他们也只能是在熟睡中安然的离去,心里没有恐怖,躯体也没有伤痛,在我看来,也算是一种折福。

  连续八九天的雨,使得被褥潮乎乎的,有发霉的感觉,心似乎也会发霉。雨还在继续下,无法晾晒,借来吹头发的吹风机,好一阵的热风吹,算是肌肤触感不到潮湿了。单位原本人就少,加上下雨,更是不能见一个人。风裹着雨,雨夹着树叶从空中落下,发黄的叶子被水粘贴在地面上,风也不能吹走。显得很是凄凉和萧条。我也和那叶子一样,被雨水锁在宿舍,无所事事。看书太累,眼睛三年前已经花了。

  下雨也没事可做,好好睡觉才是上策。“秋雨绵绵好睡眠。”这句话,是以前的一个朋友告诉我的,现在竟忆起来了。可见秋天里伴随着连日的秋雨,不冷,不热,睡觉是多么的惬意。然而对于我,睡觉却不是很舒适,腰上的劳疾伴随了几十年,遇到这天,碰见这雨,惬意便无从说起。秋天可以给人特殊的遐想空间,睡了,一切似乎都会在梦中流逝。我的愿望是点燃一支香烟,泡一杯香茗,看雨丝落在地面上溅起的水星,眺望远方大山在雾蒙中模糊的身影。喝一口略带苦涩的香茶,回头再去看一会从天而降的雨丝,心净了,思想也飘进了雨里,被凉凉的雨水融化掉了……

  地微微的一颤,我知道了,院墙外仅有的一条路也垮塌了。昨天早上我去买菜,去的时候,路已经裂开了四指宽的缝隙,二十多个小时不间断的雨水,流进这条缝隙,这条路最终告别了它载人通过的使命。

  一个电话的惊扰,忽然又想起了徒弟续签劳务合同的事。工资收入太低,不知道他还会续签吗?不足两千元的工资,已经使他很难维持生计。

  再过几天雨驻了,我们要用自己的双脚再去踩出一条新路……为了生存,必须这样去做。

  秋天的到来,黑夜也比往日过早的降临。

  桌上的电脑,早已进入了睡眠状态,显示器也没有了显示。黑黑的屏幕像机器人的四方大眼,静静地注视着我,仿佛对我说,你不想看看天气预报吗?预报就是预报,准确吗?我很怀疑。涝天的时候,即便预报明天是晴天,雨依然是不住的下,还会下好几天;干旱的日子久了,预报说明天有雨,次日的阳光仍然很灿烂。老天爷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过日子的方法,多下几天雨和多干旱几天都无所谓。

  杯中的茶没了味道,远处的山已经看不清,即将融进秋夜,门外的雨丝也不能分辨,只能听见落在地面上发出的声响,让你知道雨还在下。

  把睡得正酣的电脑叫醒,查看了天气预报。今晚、明天、后天都是中雨。

  这绵绵的秋雨,在今年的中秋节,我算领教了。

  中秋之思抒情散文6

  多年没回家过团圆节了,今年有幸在家过节,尽管天气阴沉却满怀期待。

  一大早爸就去买肉了,爸刚走后不久哥就提着两只白条鸡回来了。妈在厨房也开始忙活起来。

  我和侄女蹲在地上摘着毛豆、花生,侄子提着小篮子捡起打落一地的枣儿。看着清洗完的碧绿的毛豆,饱满的花生,清脆的小枣,仿佛又闻到了当年的五谷香,那从袅袅白烟中飘出的五谷香。

  儿时的我们最爱贪吃。只要闻到谁家飘出香味就三五成群堵在人家门口候着,看见路过的熟人就佯装嬉戏打闹。吃饭时间一到就敲门而入,不用寒暄就能大饱口福。曾经院子里的枣树是我们的最爱,尽管挂在枝头的铃铛似的小枣儿还青涩得很我们早就垂涎三尺了。祖母常说,小枣穿上紫花袄就清脆可口了。可几乎等到小枣穿上紫花袄时,枝头零零散散的小枣就清晰可数了。不过我们从来不用担忧青黄不接,因为此时玉米、花生、毛豆、豌豆、绿豆也基本上颗粒饱满了。新鲜的五谷摘了洗净混着小枣,五颜六色,大锅一煮,十里飘谷香。待到烟雾缭绕时,伙伴们早等不及了,嘴上烫得“嗷嗷”叫,手里还舍不得放下绿豆荚。

  如今伙伴们早已各奔东西,徒留我睹物思情时不时咀嚼当年的味道,奇怪的是那味道就像陈年的老酒一样,愈闻愈香。

  侄女用惊奇的目光听着童话似的往事。临了,老祖母添了一句:糖块塞到自己嘴里只能甜一会儿,放到别人心里就能甜一辈子。

  午餐很丰盛。侄女问妈,今天是什么日子。团团圆圆吃月饼的日子,妈解释道。晚上还要一起拜节赏月,我补充了一句。孩子们齐问,怎么拜节赏月呢?晚上嫦娥出来你们就知道了,等着吧。我眨了眨眼,故意卖了个关子。

  傍晚空中飘起了雨丝,天黑得比平常要早一些。记得小时候祖母说过,阴天月亮出不来,只要虔诚叩拜心到了它就能尝到祝福。不知为什么我心底一直笃定认为,月亮终究会出来。我默默地祈祷着,毕竟一年才一次。

  赶回家的路上,夜已漆黑。我以为此时妈已经摆好贡品,正在叩头祭拜。孩子们也结伴而行,挨家串户给邻居爷爷奶奶们拜节送上月饼。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年在月光下绽放的那些笑脸还有那些爽朗的笑声,虽已远去却化作一种思念甜在心里。我以为这美滋滋的味道也将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熟悉的檀香的味道弥漫了小院,爸正在梧桐树上调整鞭炮的位置。还是老地方,又支起了摆着月饼和水果的小桌。尽管月亮始终没有出来,但是雨已停。孩子们在屋里嚼着肉块看着动画,估计和嫦娥的约会早忘到九霄云外了。院里的鞭炮声惊醒了他们,祖母也闻声而出。眼前又浮现多年前在家过中秋节的情景,那是记忆里的最后一个中秋节。

  月光皎洁,我提着送给邻居爷爷奶奶们的月饼一路欢歌,感觉那是最幸福的时刻。送完月饼回到家,香即将燃尽,我满心欢喜,终于可以吃一年一次的月饼了。我默默的等待着,对着月亮双手合十许下一个愿望,我相信它是会实现的。香尽,奶奶再次叩拜,然后从整个月饼上抠下几小块抛向空中,嘴里说着敬语:月饼甜,月饼酥,月亮婆婆尝尝鲜。礼毕,奶奶将被月亮婆婆尝过的大月饼按人头平均分块再递给每个人。在家吃完月饼后大人们常聚到胡同里一起闲聊农事,孩子们交换着月饼睁大眼睛等着嫦娥从月宫里走出来。而我虽已成年还是依然喜欢听奶奶讲的不老的故事:从前,月宫里有个嫦娥还有一只玉兔……

  鞭炮放完了,香还未燃尽。孩子们对桌上摆放的给月亮婆婆品尝的月饼充满了好奇。妈随手给了他们。爸问,有没有叩头祭拜。妈这才恍然大悟,忘了。祖母听见便默不作声地往屋里走去。孩子们尝了一口,像受了欺骗一样赶紧把月饼又塞给了妈。我打开一块包装精致的月饼问妈是谁送来的。妈说,天不好,哪有往来的,都是自家月饼。我咬了一口,怎么也嚼不出当年的味道。

  不经意间抬头,月亮竟已挂上了树梢,它终究是出来了尽管有些模糊。我赶紧和好友互道祝福,特意问有没有拜节送月饼。月亮若隐若现,那边回答刚刚送完月饼,顿时好不欣慰。月光下,奶奶掰了一块月饼给我,其实还是原来的味道。

  味道是人调的,明年和孩子们一起调剂中秋节的味道。

  中秋之思抒情散文7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中秋,闲情信步,如约而至。春的手里牵着少女那只梦幻般的风筝,轴线丝丝缕缕,剪不断,理还乱,愁绪透着青涩,欢快隐着哀怨;秋的掌心里握着生命的陈酿,岁月愈深远,醇香愈浓烈,丰收的馈赠,回忆的梳理,有条不紊,成熟中透着韵致。

  中秋如歌,轻吟浅唱。是无声岁月里落下的温柔甜美的一曲,是时光书简上清浅悠扬的低吟,无意中勾勒出心底久违的纯净。将清朗狭长的秋叶托于掌心,思索感念的却是人生的百般滋味。一枚小小的落叶,用洁净的灵魂窥视世界,天地间的缩影呈现出一派别样的简单和宁静,在秋景里浓缩成一枚弥足珍贵的记忆。

  中秋如舞,轻盈跃动。静如处子,动如狡兔。秋月静谧,安然如水,或恬淡,或清丽,或隽永,睥睨凝神,娇目瞠视,无不动人心魄;秋风徐徐,轻舞飘逸,或柔美,或传神,或妙曼,悠然旋舞而下,成了生命中最凄美的一幕绝美风姿;秋雨多情,柔若扶柳,劲若苍黛,刚柔并济,婀娜生姿。嘉华若梦,韶华易逝,在舞动着缕缕秋思的文字里,诉说片片私语,留绝美于红尘,此生无怨无悔。

  中秋如诗,空灵剔透。一个婉约纤美到灵魂深处的名字,令人屏息静气,唯恐稍有不慎,纷扰了这淡雅的气息,将一颗颗的清颜素心洒落诗行。秋波浩淼,秋思如诗,雁群远行,思乡无尽。那一抹秋阳华彩,那一语淡淡相思,那天涯朦胧的身影,此刻此时,长空一色,秋心依旧,撷一捧秋叶的静美,品读,感悟,一曲秋词楚楚,落下缠绵清愁??

  中秋如画,唯美妙曼。春的华美,风姿绰绰,秋的丰硕,风情款款;春花怒放,风华妖娆,秋水纯澈,清灵至极,秋之韵味,笔笔精炼入景入画。沉静内敛是秋静美的神韵,秋风落叶是动感醉美的风景,落叶斑斓纷飞,影影绰绰,风韵优雅娴美,动静相宜,美丽在宁静中悄然绽放,心情在怡然自得中缓缓放飞。

  中秋如梦,姗然入境。揽一缕晴阳入梦,翩飞于碧水蓝天之间,云儿依依,水儿悠悠,缱绻缠绵,深情无限。轻轻越过心灵的露台,心儿在半痴半醉中,与中秋的情愫一起脉动,感受着秋行云流水般的馨香萦绕心间。欲念皆平,想望如水,平淡弥留指尖,踏实永驻心怀,温柔呢喃,贴心细语,是情侣一生含情脉脉的坚守。

  中秋如幻,妙像迭生。至美中秋好似一生的红颜知己,无以言说的温度,一如既往的柔情,带着悄然倾心的炽热和暖意。成熟端庄的优雅,举手投足的知性,感性与理性相得益彰的唯美,将中秋的韵律谱成跳跃的音符,在天地云水之间涓涓流淌,将一生的素净清雅定格于完美。

  片片秋叶摇曳枝头,在秋风的挽留里倾诉衷肠,将满腔相思尽情挥洒。伫立在中秋凝霜般的月光里,似乎映照了自己昏黄的过往,映射出曾经竭力掩饰的忧伤,也照见了那些千方百计想要彻底遗忘,却更加铭记于心的往事。月夜的清辉倾洒大地,伴着月饼的清甜,弥散瓜果的清香,甘之若饴的味道浸润心田,化成长的苦痛于无影无形。美丽人生回归自然,亲历真实情感的洗礼,用日渐坚实的双脚踏出一个个厚重的脚印,那是生命中最动人的瞬间。秋的情怀丰沛充盈,高悬的寂寞,着地的失落,一如高踞树梢的纷繁和飘落树脚的凋零。清愁丝缕,冷暖交织,情爱纠结,那轻轻滑落的黄叶,似美人腮边的清泪,令人怜爱有加。在平实的土壤里,安放着自己一颗褪尽了尘埃的素心,深植尘世的欢喜和感伤,彰显人生的淡泊与旷达。平静地凋零——秋,是时令华章中翻过的最富有诗意的一页。

  一抹秋阳斜照,洗去驻足心头的悲悯。落叶从容安详,在蓝天白云之间生息,坦然面对人生沧桑巨变的谢幕,不诉悲怨,不言伤痛。寂寥,惬意,是秋独特的情怀,掬一缕白露为霖,缓缓浇溉心间白莲,在秋宁静淡泊的情愫间游走,如闲适端行陌上秋色,舒展着一抹淡然的微笑,无须浓重的染笔,只需素宣留白,便一纸韵味无限。呵!生命回归本真,原本无需重彩渲染。

  中秋月圆,秋意正浓,月光轻淌,笛声清扬,秋风轻袭,落叶飞舞。在这至美佳境,悄然滑落,从眼前,至心间,高傲,无羁;淡然,静好;清心,无暇??做一枚秋叶,妩媚尽致,内涵丰盈,置身乡野幽谷,饮甘露,浴秋阳,灵魂栖息云水之间,心灵休憩一方净土。

  中秋之思抒情散文8

  清风推开浮云的遮掩,月光洒向壮美的河山。那一轮明月,经朝历代,圆了又缺,缺了又圆。青山万里,是游子追寻的'脚步;长河百代,是慈母织补的衣衫。流淌的月华,泼洒着浅淡的水墨,展开一轴无边的温婉画卷。人间万户,在桂花香影的轩窗外,共此一天皓月星光。

  又逢中秋,又是圆月高挂的良夜佳辰。那些沉积在远古的传统文化,开始被清秋的蛩声唤醒。中秋,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而中秋节,起先制定于唐朝,又盛行在宋代。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这种拜月祭天、祈求团圆的习俗,从风云的唐宋至烟雨的明清,一直流转到繁华的今日。

  一轮清清朗朗的明月,让多少久别重逢的喜悦挂上桂影婆娑的枝头,又让多少合家团圆的亲人在月光下偎依取暖。它淌过千年的时光,见证了无数离合悲欢的故事,依然以纯粹清绝的风姿遥挂在深邃的苍穹,接受着世人千古不变的虔诚膜拜,将明净无尘的灵韵付与人间大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依稀记得乡间村落,家家户户围坐在庭院里,焚香拜月,对着篱畔的菊花,吃上团团圆圆的月饼。到如今的城市人家,亲友良朋相聚在楼台窗下,饮酒望月,细数着宁静温馨的流年。丝丝缕缕的记忆,如同菊花的幽香,在月光下轻浅地浮动。

  苍莽的群山一次又一次涌动着潇潇秋意,那来自高古的天空将目光与灵魂漂洗得莹洁透亮。今夜,谁停下幽雅的琴弦,在花间月下,独酌一壶佳酿,相期在缥缈的云汉。谁在风清露白的中宵,空闻凄清的雁声,遥忆故乡的明月。谁在那玉宇琼楼,乘风而舞,唱一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词章。那海上升起的明月,照见如梦的佳期。那无声栖落的秋思,又悄入谁人的家中。

  月光下晶莹的霜露,打湿了远方匆匆的步履。那涉水而来的是仗剑江湖的李白吗?他飘逸浪漫的诗心在长风万里的云海遨游。那飘蓬辗转的是寄身他乡的杜甫吗?他忧国忧民的情愫在天地之间纵横驰骋。那乘风而去的可是把酒问青天的苏轼?他轻盈灵动的思绪在天上宫阙恣意挥洒。还有吟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还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他们带着天南地北的风物人情,用浓淡各异的水墨将月亮点染得千姿百态,留给后人旷达温婉的诗篇。

  一曲《彩云追月》从迢递的古道飘然而来,弦声撩拨起一池的秋水,余音袅袅的意蕴在极远极近处隽永起伏。夜已经很深了,那轮月亮在很深的夜里更加的圆润亮丽、剔透晶莹。她轻盈地流泻在瓦屋、窗台、回廊和石径上,弥漫着历史的深邃无垠,也携带着大自然的慈爱与平和。她沉落在澄净的秋水中,就是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这样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秋风打湿了悠远的时空,那轮被水墨浸染的圆月,沉淀着的千秋不改的如画江山,朝代更迭的煌煌政史,还有万古长存的天地人和。

  一只青鸟,打远处的南山飞过,穿过秋天的帘幕,落在故园的楼头。青砖黛瓦的院墙衍生了斑驳的苔藓,带着时光的痕迹,带着岁月的性灵。那株古拙的桂花,像一位安宁的老者,深情地守望着一段又一段悠远的历史。摇曳的灯光下,慈母那双渐渐苍老的手,颤抖着思念的抚摸,将远方的游子呼唤。还有饮露的寒蝉,唱彻了夜晚的梧桐,将经秋的心事风干。

  秋水般明净的风,自悠长的小巷吹来,轻轻拂过沿街高挂的红灯笼,像一片片流动的红云。清凉的院落围坐着欢聚的家人,洁净的桌几上摆放着新鲜的水果与精致的月饼。他们品茶赏月,感受着团圆的幸福,一种简单平实的幸福。轻盈的桂花飘落在石阶上,弥漫着幽淡的芬芳。不知是谁,临着高楼,唱起了满月的歌,一轮清澈,一轮明朗,徐徐地向幽蓝的天幕舒展。

  那一轮明净如水的白月光,从远古到今朝,从乡村到城市。它沐浴过古人,又照耀着来者;它守侯清风,又静待白云。它流淌过江南的水乡,跋涉过塞北的烟尘,抵达了清秋的人间,将祥和与宁静,团圆与温馨留给天涯的旅人,留给纷纭的众生。

  中秋之思抒情散文9

  今年9月8日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共赏明月,互祝团圆与幸福。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其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中秋节和月亮紧密相关,按照农历八月是秋季中间,而十五日又在八月中间,所以八月十五就被称为“中秋”。而农历是以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圈为一个月,每月十五日,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最圆。由于秋季天高气爽,人们在中秋这天看到的月亮也就最亮。民间过中秋节的活动也围绕着月进行,有祭月、拜月、赏月等。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很多古老的传说,其中“嫦娥奔月”流传最广。传说,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一位为民除害的英雄,两人希望能够长生不老,永远恩爱。于是后羿历经千辛万苦,向天后求得长生不老的仙药。后羿的徒弟知道后,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乘后羿不在家的时候,要挟嫦娥交出仙药。嫦娥被逼无奈,将仙药一口吞下,结果立刻身轻如烟,飞上了天,从此成了长住月宫的仙女,与后羿天各一方。后羿回家知道了此事,他万分悲痛,便在院中供上瓜果食品,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乡亲们敬重后羿与嫦娥的感情,也纷纷效仿拜月。

  其实,中秋节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祭月典礼。根据古籍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代帝王已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典礼,以祈愿五谷丰登。古人认为,如果没有月亮赐予露水,没有月亮圆缺以计农时,就不可能丰收。北京有名的建筑月坛就是明朝(1368-1644)皇家祭月的场所。

  中秋节演变为赏月活动是从七世纪唐朝时候开始的。传说,多才多艺、风流倜傥的皇帝唐明皇很喜欢赏月,有一年八月十五日,唐明皇望着明月突然心血来潮,想要到月亮上游历一番,便凭借仙术来到月亮上,在一座写着“广寒宫”的宫殿前,有一群仙女随着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唐明皇看得如痴如醉。回到人间后,他把在月宫听到的音乐谱成优美动听的《霓裳羽衣曲》,成为传世之作。如此风雅的故事一经传播,民间也纷纷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共赏人间美景。久而久之,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赏月节日。

  由于秋季是农民收获的季节,所以对于农民来说,中秋节实际是“秋收节”,农民们在这天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王公贵族、文人书生则将中秋节视为浪漫的节日,他们宴请歌舞,吟诗作对,以明月抒情寄怀。不论显贵豪门,还是民间百姓,都以赏月为快事。各地至今遗存了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中秋之思抒情散文10

  出门在外最催泪的,一个是乡音,一个是食物。

  记得7年前过年,老公买回来一只吐着泡泡的珍宝蟹。庞然大物盘踞在水斗里半日,老公拿着大斩刀几次三番上前,绕着圈比划,横一刀竖一刀,僵持半天,气鼓鼓败下阵来:先烧别的菜。最后等到开饭,忍无可忍,一把拎到砧板上,红着眼杀气腾腾。我从旁助阵,用两只筷子勾引住螃蟹两只大钳,急叫:你快点呀!于是他眼一闭心一横,当头一刀劈下来,螃蟹顺势一分两半,只有大钳还死死咬住筷子,其余蟹脚乱蹬一气。大功告成之时,我却潸然泪下,吓得老公声音都变了:怎么了啊?我说:我想吃大闸蟹呀!一桌的年夜饭,孤零零的两个人,那是我们第一次在美国过春节。

  上海人当然是爱大闸蟹的。“九雌十雄”,秋天是美丽的季节。膏肥黄美,怎么吃才最好?清蒸。用绳子团团捆住,一只只放入蒸格,透过透明的蒸锅盖子贪恋地往里看,是儿时记忆里的美好画面。只见蒸汽缭绕,渐渐,青色的蟹壳慢慢转成柿子的橙色,于是赶快去报告阿娘螃蟹熟了。

  一碟沾酱最是要紧,是吃蟹的灵魂。有的饭店是用醋,有的还加姜丝,但我家的家常配方不同。醋当然是要的,用的是镇江香醋,加上一点生抽,一小勺糖,再撒入姜末,拿一根筷子,调上两调,和大闸蟹一起放进蒸锅蒸。沾酱放中间,旁边一圈蟹,众星拱月,俨然才是主角。所以上海人家里还有一道菜,叫蟹粉蛋。其实哪里有蟹粉?不过蛋黄蛋白分开,再加上这碟沾酱,锅里翻上两翻。姜丝、醋、酱油、糖,依稀就是吃蟹的味道了。

  但能蒸着吃的大闸蟹毕竟是大菜,逢年过节才上桌子的。小时候蒸一次,弄堂里来往的邻居都要停下来问:“今朝请人客啊?”更家常的那种,叫六月黄,是真正记忆深处儿时家的味道。

  六月黄,百度百科里说,是农历六月到中秋这段时间里上市的蟹种,有说是未成年的大闸蟹。只差一次蜕壳,身材便发育不足,价格自然也便宜很多,但肉质柔软鲜嫩,是普通人家的日常好选择。六月黄怎么吃?小小的个子,少少的肉,清蒸太不过瘾,自然是面拖。

  一箩的六月黄买回来,用牙刷洗净,趁还活络,拿根筷子引住蟹螯,轻松提到砧板上。菜刀放在蟹壳正中,刀背上稍稍一用力,就一斩两半。旁边油锅面粉已经备好,把两面蟹肉露出的部分往面粉里轻轻一按,便移到油锅里小火煎。网上说面拖蟹要放在油里炸,那肯定不是我家的做法。只将裹着面粉的那面稍微煎一下,引出焦香,裹住里头的蟹黄蟹肉,足矣。然后再斩下一只。动作熟练如我阿娘,七八只蟹,从斩到入油煎,不过两分钟左右。

  六月黄个小肉嫩,需要加点调料来吊它的鲜味。两调羹酱油,一点糖,在油里翻炒,然后便加水煮。上海人传统的特点,叫“螺丝壳里做道场”,背后的意思是,一点都不舍得浪费。这同样适用在吃上。这么好的汤汁,怎么能浪费?于是主角旁边常常有一些抢风头的配角。比如做红烧肉,就要加百叶结或者蛋;比如做面拖蟹,那就要加毛豆。毛豆先要油里煸过,去了豆腥,此时就加在水里,和蟹同煮,吸饱一身鲜甜咸。待得蟹身通红,加一点点盐定味道,然后水淀粉调小半碗水,倒入锅里收汁,一盘家常面拖蟹就可以出锅了。

  首先当然吃蟹。打开蟹盖,去掉三角包,先把蟹黄添净。再处理掉蟹腮,就可以一口咬下香喷喷的面拖部分了。然后顺着蟹脚把蟹身咬成五块,蟹身的嫩肉吃掉,再咬蟹脚,乐此不疲,务必吃得干干净净,只余空壳。最后恋恋不舍舔干净手指,就是最快乐的收尾——蟹酱毛豆拌饭。鲜美香咸的饭,我可以一口气吃两碗,酥烂的毛豆混着饭粒,带来深深的满足。

  “欢喜吃多吃点。”这是动人的乡音。每次吃面拖蟹,我的面前总会递来一只又一只的蟹盖。桌对面坐着阿娘和妈妈,满足地看着我吃,嘴巴跟着不停张合,从幼时一直到出嫁。

  记忆里的亲人面孔和炊烟味道,是一生系住你的家的方向。于是,北美的珍宝蟹再大,帝王蟹再肥,都比不过一只小小的六月黄,烧不出家里面拖蟹的味道。

  中秋之思抒情散文11

  中秋佳节,在我心里是美的象征。就如端午节划龙舟的热闹和春节团圆的喜庆一样。但又有别于端午节和春节,它更在我心中有着别样的情怀和思念!

  小时候看电视剧《西游记》,八月十五中秋节时,玉皇大帝组织了盛大的歌舞晚会,晚宴的餐桌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大大的心形鲜桃,淡黄中带着粉红,隔着屏幕就能闻到那诱人的香味。这可是桃子最甜最脆的时候。还有那红彤彤的苹果、又大又肥的香蕉、晶莹剔透的葡萄……都在我面前闪烁着金光,让我垂涎欲滴!

  尤其是天蓬元帅(猪八戒),盯着美得无法形容的广寒仙子(嫦娥)跳舞时,手里拿根剥了皮的香蕉,张着大大的嘴巴,又不吃,只傻傻地、痴痴地看着广寒仙子的舞姿,真让我恨得牙痒痒!这么美味的香蕉他都不吃,而我又吃不着,只能干着急。不过美丽的嫦娥姐姐也从此在我小小的心灵里,留下了美艳绝伦难以磨灭的印象。直到现在,见到商店里月饼盒上的嫦娥奔月图,也忍不住要多看几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么通透豁达的思想啊!让千百年来被情所困、又无法团聚的人们争相传颂。唐玄宗为杨贵妃在中秋佳节创作的《霓裳羽衣曲》,也被后世的文人雅士们作为典故用在诗词歌赋里表达爱意。因此,中秋的明月不仅是美的象征,更是美好情感的寄托!

  但在小时候,家乡的中秋节却是寡淡的。劳累了一天的大伯、大婶们吃了晚饭,端着板凳坐在家门前,抬头看到苍茫的夜空挂着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阵阵凉风把秋老虎带来的酷热扫得一干二净,并带有几分凉意时,才恍然记起,“哦,又到八月十五中秋了!”

  这些农村的人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能离开家乡到外地工作的只是零星的几个人罢了。除了生与死的别离,基本上长年生活在一起。他们的情谊在平日相互的体谅中,早已融入到点点滴滴的生活中,不必再借明月来表达,而是直接朴实地给予着。

  爸爸是那外出的零星几人中的一个,长年在省城工作,除了每年二至三次的休假外,平日里他一人孤身在外,应该时常会想家吧?我从未问,爸爸也从未说。只是每次回家都要为全家人带来不同的礼物:妈妈的是抹脸的油,染发剂等;哥哥的是学习用品;我和姐姐是衣服和鞋子。还带回很多的糖果分给左邻右舍。

  记得上小学二年级时,中秋节这天下午,爸爸回家了。全家都喜气洋洋像过年似的。尤其是我,左盼右盼的爸爸终于回来了!邻居们也都高兴地来串门,听爸爸讲外面的趣闻。我则开心地坐在爸爸腿上吃糖果。那天还多了一样零食:月饼。那是我第一次吃到城里的月饼。城里的月饼就是比妈妈在村头小卖铺买的要好吃。又甜又软,又细腻,裹着不同的馅料——豆沙、凤梨、蛋黄,芝麻,入口即化。特别是豆沙月饼,甜而不腻,放入口中不用咀嚼,只需用舌尖轻轻抿一下就化了,并带着股淡淡的清香。不像村里的月饼,总是包着白糖和冰糖甜得腻人乏味。

  到了傍晚,我们全家坐在葡萄架下的院子里,吃着月饼,讲着趣闻,好不开心。那时的我还不懂得赏月,在欢声笑语中只一个劲地嚷着要爸妈唱歌。妈妈唱了首革命歌曲,什么歌名根本不知道。爸爸也会唱,小声地附和,有点喊口号的意味。只是和着妈妈那甜而细的歌喉,感觉还算温存。接着爸爸开始唱了。他唱的是《红梅赞》,那低沉、浑厚又有磁性的声音,至今还常常在我耳边萦绕。爸爸在长音处的断开、换气,都恰到好处,比歌唱家唱的都要好。像是在低声述说着一段让人唏嘘不已的往事,连我们小孩子听了也禁不住地叹息。

  哥哥唱的最不好听,因为他正处于变声期,高音的地方唱不上,低音的地方又唱不出,惹得我们哈哈大笑。哥哥气得不时地拿眼瞪我,但我还是忍不住笑,然后不断地为他鼓掌、喝彩;姐姐唱的是我们小学刚学的《回娘家》,有好多地方都跑调了。后来我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也许月亮也为我家的团聚高兴累了,她没有来到我的梦里。

  那年中秋,是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度过的唯一一个中秋节。后来因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除了春节,我们一大家子再也没有在中秋节团聚过。

  时光匆匆,从前的小女孩长大了。爸爸妈妈也走向了老迈。而哥哥在十年前因病已离我们远去。当年的人都改变了模样。只有当初的月亮,还是那样圆那样大。当年和全家度过的那个中秋节,也是那样完美和快乐。

【中秋之思抒情散文(精选11篇)】相关文章:

知之·行之·思之英语作文03-26

梦境之舟抒情散文02-21

孤独之美抒情散文06-10

杨柳之堤抒情散文06-30

夏之花开抒情散文06-27

秋之颂抒情散文06-17

灯下之思_650字03-01

中秋有感抒情散文05-07

爱在中秋抒情散文03-19

无题之猎人遐思抒情散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