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三爷想到父亲散文
今天是周日,一早上街,准备到北门请开长安车路客运的海中带瓶胃药给他父亲黄恒斌。不想在西门拥挤的人群中遇是村中的赵三爷赵兴祥,我问他来普定搞哪样,他一边吃着正在冒热气的黄爽爽的烤苞谷粑,一边憨厚地笑着说:在龙潭上边做活路—砌堡坎。我说:“你六十几啦,还能做这重体力活?”赵三爷说他六十六了,不过还能吃,没啥病,抬几十百把斤没问题。
赵三爷共三弟兄。大哥在开阳磷矿当科长,招亲到村里王家。那时王家还没儿子。他大哥成了王家上门女婿后,王家反而添了一个幺儿。他大哥如今退休回到老家,虽然七十多岁了,但还喜欢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二哥呢,一生就连感冒也很少患过,可前年说肚子痛,一发病,蹲下身子摔了一跤就去世了。说起来,他们三兄弟是很苦的。据父亲说,他三弟兄,小的时候,就连冬天也是滑不溜湫的,一丝不挂。那时的他们,能得顿饱饭吃那就是最幸福的。他母亲在生他的时候,父亲已离开人世。他母亲还在月子里就去帮人薅包谷。因为农村人计较,不愿让没满月的妇女进家。所以,帮人薅包谷时,人家吃饭的时候是用一个大海碗舀一碗饭,再盖上些菜,然后从门里递给他母亲。他母亲吃了部份后,剩下的还要抬回家给他三引兄分吃。
遗憾的是上世纪九十年初,他母亲感冒,因没及时医治而离开了人世。那时,他大哥赵兴帮有七个孩子,虽有工作,父担很重。二哥赵兴明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结发妻子病逝,丢下个儿子。凭劳力生活,日子过得很苦。后来,织金那边来了个女的,跟他生活在一起,生了两个儿子后,又被人拐走了。赵兴明的第三任妻子,来住了一年多,又悄无声息地走了。只有后来从织金来的一个老奶,和他二哥一起生活到他二哥去世,还在像亲母亲一样待承几个儿子。几个儿子也拿他当自己的母亲看待。他母亲生病时,二哥在经济上也很困难。赵兴祥呢,结婚没几年,两夫妻都很勤苦,温饱到不成问题,但经济上也无余钱。正因为如此,在医药费上,哪个都在打小种主意。结果让一个小小的感冒将他的`母亲送走,留下终身遗憾。赵兴祥的妻子说,他母亲是和二哥生活,大多数时间主要是帮助他二哥家做家务,这事应由他二哥出钱。他二哥认为,母亲是共同的,应三弟兄商量分摊。结果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小病也要了命。
而我的父亲,对于和我们一家长期生活在一起的祖母来说,无论有啥病,都要千方百计为祖母医治。唯一的叔父回家,只要听到祖母说她病的情况,总是主动拿钱给父亲,并且只有多拿的。从不计较什么。因为弟兄俩从小失去父亲,是靠小脚细手的母亲艰难的呵护才长的。他们的心里总是装着祖母。叔带婶在工作的单位出了大事,都瞒着祖母,总不想让她为此担心。
奇怪的是,赵三爷家几弟兄,从小都很苦,也从小就做重体力活,而且住的茅草房通花见亮的(后来,他们长大了才建了一间石板房)。但几弟兄身体都很强健。我想,赵兴帮、赵兴祥,可能与他们当兵有关。而赵兴明呢,要不是得了急病,还能做重体力活,临死前他还在帮人家打房盖呢。
而我的父亲呢,从小住的是比较好的瓦房。正因为如此,反而弱了体质。瓦房窄小,吃住都在一间房,煤烟让他从小和祖母一起得了支气管炎。加上父亲为了生活,除了农活,总是千方百计做点小生活,比如扯毛藤卖、扎扫把卖,悄悄地趸鸡蛋卖、挑谷草卖等等。因此,生活的重担让父亲过早的衰老。加上眼病、胸膜炎、肺结核、支气管炎等疾病接二连三的折磨,让七十有一的父亲看上去像一位八九十岁的老头了。
今天看到赵三爷,那样子,花甲不到,气饱力壮。这让我羡慕,也让我感慨不已。要是我有老父亲有他那样的体质,那多好啊!
【从赵三爷想到父亲散文】相关文章:
三爷散文随笔08-24
想到妈妈散文03-15
经典散文与赵君书03-24
今天想到爸爸了-经典散文07-17
遇见小事想到的散文06-20
成都人廖三爷的散文随笔08-31
赵元波优秀散文精选05-11
由人想到人生-随笔散文04-26
想到的昨天-散文随笔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