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家婚事优美散文
结婚是瑶家人的大喜事,小时候,我常常屁颠屁颠地跟在大人后面凑热闹。
我们这地方叫新娘子为媳妇娘,结婚那天穿着瑶族新装,戴着银环首饰,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那时候没有轿子,更没有花车,新娘都是步行而来。娘家人敲锣打鼓欢送,婆家人鞭炮阵阵相迎。
瑶家娶新娘大多数是附近村寨的,路程不远,走走就到了。有时,同一个村的青年男女结婚,新娘还故意绕着走远一点,走慢一点,也许这是新娘对娘家依依不舍。
一对瑶族青年男女终成眷属还真不容易,需要经过一段浪漫的幸福历程,讲究很多礼仪,通过各种各样的“考验”。
对歌、会歌堂,是瑶家姑娘、小伙子恋爱的独特方式。
瑶家姑娘和小伙子都是在歌海里浸泡出来的。青年男女路遇也即兴对歌,走亲访友也邀请对歌。尤其是二月初一赶鸟节和瑶家姑娘出嫁之前的对歌叹为观止。
每年的二月初一赶鸟节,姑娘小伙都要打扮一番,从四面八方赶往白头山对歌。小伙子会主动把山歌抛过去:“山高岭陡弯路多,看见妹仔想唱歌。唱得不好不怕笑,就怕妹仔连别个”,以试探虚实。如果姑娘有意会马上接歌:“你要连妹就唱歌,你要撑船就下河。半心半意不要唱,唱就唱到心窝窝。”至此,小伙子会放开喉咙尽情歌唱:“我要连妹才唱歌,我要下河才解脚,连妹就要真心连,哪个骗人四个脚。”这样一唱一和,就撞出了爱的火花。经过几次的对歌,姑娘、小伙子就会互换定情物。姑娘微笑着从腕上取下一只手镯送给心爱的小伙子,小伙子就会回赠一个精美的手电筒或者一张精致的织花头巾。随后,他们进行一种别开生面的“拿篮子”。
“拿篮子”分为男方“出篮子”和女方“回篮子”。小伙子“出篮子”时,先在家里打扮一番,邀请一位年纪比自己小一两岁的男仔作陪。男子提着一只椭圆形金黄色的小竹篮,内装几十元钱和香烟、糖果等,用一条蓝、黑、白三色组成的花纹机织帕子盖上。他们相约前往山坡树林里或者小溪边的青草地。小伙子同应约而来的姑娘唱一番情歌后,就送姑娘到离她村子半里多路的地方停下来,彼此约好下次相会的日子。然后,由作陪的男仔把竹篮交给女方的陪客,再让钟情的姑娘带着陪客把篮子提回家去。糖果赏给婶娘、嫂嫂的小孩以及她相好的女友,香烟则敬给本村的小伙子们。父母亲还要把这事保密,避免走漏风声。一个月后,姑娘便带上亲手为意中人织的八宝被和一双布鞋,用漂亮的机织帕子覆盖竹篮“回篮子”给小伙子。通过这样一“出”一“回”的“拿篮子”,男女青年的感情迅速炙热起来,当条件成熟时,男方就请人做媒提亲。
“会歌堂”是瑶家姑娘、小伙子谈情说爱的另一条途径。每当村里来了一位或者几位外村的姑娘或小伙子,当晚,来客之家就会有热闹的歌堂,村上的男女青年相约聚集在来客之家,邀请客人对歌。一般是男客女陪,女客男陪,主人则按照瑶家习俗,煮油茶招待客人。如果是冬天,主人就在堂屋生好火盆,大家围坐进行对歌。老人和小孩也来听歌,到凌晨一两点钟,主人备好夜宵,供大家食用。姑娘、小伙子一直唱到天亮。唱着唱着,就唱出了感情,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求婚、看家、送日子,是瑶家姑娘和小伙结婚的前奏曲。
小伙子求婚时,媒人会拿两包用竹叶包扎好的8个鸡蛋到女方家说亲。女方收下了表示应允,媒人立即将喜讯告之男方。第二次去时,媒人和小伙子一起到女方家相亲。带酒肉各6斤、糖果少许、父母红包各一个。如果收下钱物,则表示女方愿意。接着,女方在姑嫂、姐妹的陪同下到男方“看家”,了解基本情况。女方满意时,男方则选择“好日子”举行出“八字”仪式。出“八字”的当天上午,男方请两位诚实稳重的同辈人相陪,挑60斤猪肉、60斤酒和60个牛角粑粑到女方家里。女方把姑娘的“八字”(即出生年月日)写在大红纸上,做成“龙凤帖”,郑重地交给男方。姑娘家人把男方送的60个半圆形,每个约两斤重的油炸粑粑分赠给家族和亲戚,传播喜讯,表示姑娘“名花有主”。经过双方一段时间的了解、接触,爱情成熟了,小伙子就挑着两个特制的“爷粑”、“娘粑”到姑娘家去求婚。姑娘的父母用丰盛的午餐热情地招待小伙子。午饭后,小伙子挑来的两个大粑粑如果被姑娘的'父母收捡好了,就表示允许姑娘今冬出嫁;如果没有收下大粑粑,就意味今年姑娘不出嫁,小伙子只好明年再来求婚。
姑娘出嫁前,男方要办“过礼茶”,备米酒80斤、猪肉80斤、衣物若干、首饰一套,送到女方家,之后便是送“日子”。男方择定结婚的良辰吉日,用大红纸修成“吉日书”,再备60个大糍粑,放在柜中堆成宝塔形状,两人抬送到女方家里。女方虔诚地收下“吉日书”并珍藏好,等待喜庆的日子到来。
姑娘见男方送来了“日子”,依恋之情油然而生,便开始“坐离娘月”。临近出嫁的一个月不到田地里干农活,只在家里做针线活,准备嫁妆。同时还要“吃鞋子饭”,即女方亲朋好友在这个月内相继请姑娘作客惜别。姑娘要给亲戚朋友送一双亲手做的布鞋,表示感谢和纪念。
出嫁前七天,姑娘要走访本村的家家户户,请姐妹们来家里陪夜,请小伙子到家里坐歌堂。出嫁前两天,新娘就要用自织的手帕蒙着脸“哭嫁”。先哭父母,叙离别之情,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后哭哥嫂,再哭姊妹。姊妹对哭时,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一家老少哭到为止。这两天晚上都要设酒宴、“坐歌堂”。第一天叫小歌堂,第二天叫大哥堂。
坐歌堂有一定的程序:被邀请来的都是外村出色的年轻女歌手。本村小伙子要到村外迎接,主客双方都要从村外一路唱歌进村里。客人先是唱该村环境优美或名望出众等赞歌,主人则唱致歉歌。上台阶要唱阶梯数目歌,进大门要唱大门结构歌,坐凳之前要唱凳歌,喝茶之前要唱茶歌……歌堂一开始,要唱《起歌堂歌》,由小伙子唱几首向来客表示歉意,意为招待不周,请原谅。接着就唱《邀歌》,即小伙子邀请女方唱歌。请出来后,接着就唱《赞歌》,即赞美对方的美貌、德行、才能等,以激发对方的兴致,把歌堂气氛逐步推向高潮。然后就唱《盘歌》,这是男女双方一问一答的对歌,是坐歌堂中最紧张、最热烈、最精彩的环节,犹如进行智力竞赛。这需要唱歌者不但具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历史知识、天文地理知识、农业生产知识、速算知识,而且还要能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触景生情,逢物唱歌,逢事唱事,即兴创作,出口成章,运韵成律,否则就会“败阵”。如果歌遇高手,年轻歌手还要请经验丰富的老歌手助阵,一直唱到对方答不出,自己认输为止。最后还要唱《散歌堂歌》,依依惜别。“坐歌堂”的姑娘、小伙子都是对歌的高手,最能唱出水平,唱出感情,也会播下爱的种子。
在成亲的大喜日子里,男方由几个聪明机智的“送礼郎”在鼓乐声中把礼物送到女方家里。走到女方村子门楼前,要向看热闹的人群撒一些喜钱。“送礼郎”还要用智谋“骗”过该村小伙子和孩子们的有意纠缠,进到女家吃早饭。出村时,他们又要应对村里拦门楼的姑娘的对歌。唱输了,送礼郎要接受从她们举起的板凳下钻过去的惩罚。唱赢了,就可以顺利通过“封锁线”。早饭后,女方准备好嫁妆,新娘梳妆打扮一番,头戴花冠,髻插银钗,两耳垂吊银环,手戴银钏,胸束崭新围裙,腰上系着耀眼银链,脚穿绣花尖头鞋,在一片鼓乐声中,由家中兄长或者长辈背新娘出堂屋,出嫁。本村的姑娘们一路陪送新娘进村子,入郎家。送新娘的队伍走走停停,总要刁难一下婆家,喜烟、喜糖发了一路。遇到桥,又不走了,婆家人赶紧放鞭炮,鞭炮一放,继续行进。婆家人要出村外敲锣打鼓,燃放喜炮迎接。新娘到了婆家门口停下脚步让新郎背着。新郎满面春风,心里乐开了花。
中午,男方用丰盛的酒席热情款待双方的亲朋好友。晚饭后,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要来“闹新娘”。他们把新娘团团围坐,先是新娘发喜烟,向每人敬烟两支(意味着好事成双),并逐一点燃。接着,新郎、新娘各戴一顶破草帽,各持一把锅铲“炒油茶”……这样的滑稽“表演”持续到深夜十二点多钟,直到人们心满意足地走了,新郎新娘才获得“自由”,在亲朋好友的欢笑声和祝福声中进入洞房。
男女之事,小孩是不知道偷窥的,有的大人就在背后教唆,引诱小孩躲到婚房的床下,等众人散去,听新郎新娘有什么动静。新郎新娘也不傻,他们总是在房间里仔细搜索一遍,那些潜伏着的小孩子就被一一揪出来,赏一些糖果,打发出去。
女人是流动的,她的前半生在娘家,后半生在婆家。男人如果不是上门入赘,就一生一世不会离开这块土地了。
结婚,原来并不认识的两个人,最后居然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家庭,经营着幸福的日子,真是上苍赐给人间的一项福利!
【瑶家婚事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瑶家吊脚楼优美散文10-14
婚事和家事的优美散文11-28
大山深处的乡村婚事散文03-20
经典的优美散文12-05
优美经典的散文05-09
等的优美散文09-06
散文阅读-优美散文03-12
优美散文精选:琥珀散文03-07
优美散文精选:琥珀散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