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洞记散文
朋友约我去看灵山洞。
说来惭愧,我在这洞口下住了半年,竟不能忙里偷闲,也去洞里题一个“到此一游”;小学里的代课教员,本就不该不务正业,随便的附雅遣兴。不过,灵山村我是去过多次了,总见红巾翠袖,游人如织,其间也不乏碧眼黄发者;可见这灵山洞的名声,在外界是叫得挺响的了。但我却更爱山边的小溪。山左山右,两条细流潺湲,到达竹林之下,汇为一流;再经水渠的几度盘曲,一直注入富春江。因为在溪边浣衣洗浴,得惠不少,交道打多了,无端的便生出一丝感想。我窃认为,天下至纯至洁者,唯山溪而已。你看她出自深谷,活泼天真,衔着一份好奇,一份憧憬;不带丝毫修饰,丝毫欺骗;穿草越石,走向广阔世界,一路向大自然问好。我还专为她写下一幅对联,叫做:
浊世有尘迷本性,清溪无欲洗天真
不过话说回来,灵山洞终究是好地方,每天吸引着大批玩山之客,由此也很为本地挣来不少收入。暑假之初,那欲阴不阴闷热的一天里,两位同仁引导,我们就循小路去爬山。石阶陡窄,虽有绿树送荫,仍颇觉口干舌燥;好不容易爬上半山,早已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好在朋友对这里熟若家门,不费什么周折便弄到几张免费券。他举着纸券向我笑道:“这就是当老师的好处呀!”一问,原来守洞的那几位,都是他早年的学生。
洞口一堆乱石,是人工堆砌的,可能兼作屏风。洞门上方,赫然刻着四个草书:“灵山幻境”。那艳红的底子,飞腾的笔势,在石壁上翩然若舞,翕然欲飞——这是当代书法家姜东舒先生的墨宝。游人若是站在石堆上拍照留念,这些字,倒是一个绝好的背景。
走进山洞的刹那,一股清凉爽润之气扑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舒展一下筋骨,遍体通泰;与洞外难耐的暑热对照,一门之隔,判若两个世界。
头一回见这溶洞,真是神奇极了。一会见巨笋倒悬,一会见利剑拔地,清浅的池边,千万朵倒垂的莲花争奇斗艳;幽邃的洞顶,忽又见巨龙探海、猛虎扑食——我于是就知道了,这都是那位“自上而下结成冰柱”的精灵的杰作了。四顾空灵的洞内,光影变幻,回音绵邈,清溪流转,滴沥有声;这天凑巧游人不多,恰给洞中平添了几分幽谧、几分仙格。洞内按各审美角度的不同,逐一安装了彩灯;柔和而旖旎的光晕,在润湿的薄霭中相互辉映,构成一个层层叠叠、迷离嵯峨、缥缈恍惚、亦幻亦真的世外宫殿。所谓“灵山幻境”,据此观之,倒也没有辱没“幻境”二字。
朋友兼充导游,一面东指西顾,一面作着风趣的解说。指这钟乳石,说它像个什么什么,总是民间传说或者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罢了;比如上面一个钟乳灵秀些,下面一个钟乳憨实些,便美其名曰“孙悟空戏猪八戒”。其实我看它也不大像,但转念朋友的这番美意,不可辜负了;心中有疑,也不宜点破。事实上,人们赋予自然之物以灵魂,很大程度都取决于其主观的愿望,无非是姑借其形而已。巫山的神女峰,即便在烟云迷蒙中,看一个很不真切的剪影,也未必像一个女子;但人们既然已经唤她做“神女”了,则这石头恭敬不如从命,也只好罗衣双鬟,站在山头引颈颙望它的“丈夫”。明乎此,则这位“美猴王”不过是小巫一个,何足以大惊小怪;我也乐得入乡随俗,连连点头称是。
朋友说,这灵山洞的上洞,也就是今天被命名为“清虚洞天”的,是很早就发现了的。当年苏东坡守杭州,曾来洞里玩过,留下一首七言古风,刻在洞内石壁上。宋室南迁,临安为首都;地近都城的湖埠,当时还是一片湖沼。向北不远,大约在现今姚家坞的地方,有一渡船码头;因为有湖有埠,“湖埠”这地名便渐次叫开了。城中烦嚣时,自有达官贵人来山野间流连;日子一久,油然的生出一个“湖埠十景”,而灵山洞正是十景之一。后来因为无人开发,遂逐渐荒废。到了近代,日本人进攻杭州,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全钻进这洞里;人在危急时刻,胆子居然能暴大起来,尽管那时里面蝙蝠乱飞,幽森若狱,阴阴的透着一股砭骨寒气,但毕竟能避锋镝,何况难中仓惶,也就顾不上许多。所以说,湖埠人早就知道有这样一个山洞的,只是它对于现实生活,实在没有多大用场;因为日本鬼子不会再来,人们也就免了再唱“二进宫”。一直到三年前,杭州城里一所学校举办夏令营,中学生们在这山里寻幽探胜,这才揭开风景洞面纱,让她有幸再度公诸于世。
我们在洞中漫步。耳听着石上滴水声,脆而有韵。空气中弥漫着奇幻,流动着大自然神奇的魅力。静寂之中,我已消融在这幻景里,仿佛心胸也像这溶洞一般的旷阔起来,在那灵性的垂端上,也正一滴一滴的,落下脆而有韵的水滴来。……
忽然看见一座造型别致的钟乳石,巍然屹立,酷似一朵巨大的柱体莲花;顶端坐着一位菩萨,垂首默诵经文;彩灯的余辉洒在菩萨身上,幻成一圈奇异的光华。菩萨头顶,峥嵘倒垂下许多玲珑剔透的小钟乳石,更像是仙阁嵯峨,飘渺雄峻,海市一般的可望不可即。仰观这一奇景,我狂喜不已,围着石笋转了两周,还是不能润解心中的渴慕。于是我顾不得栏杆阻隔,把手伸向了石笋底座——
没料到,竟沾了我一手的稀泥。它原是碳酸钙质的,一洗即净,丝毫不留痕迹;但我心中却不觉一愣,随即生出些许疑惑来。仔细再看洞内,原来那布灯的地方,都是水泥做成的槽穴;用以作陪衬的另一座奇特的钟乳,也是人工堆砌而成,由石块筑成造型,之后再抹上水泥。因为身处这迷蒙的光线中,本不易分辨,再者入洞之初,正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慑,忘怀虚实,为之倾倒,全身心领受着造化的富有而无私的'恩赐;所以根本未去注意细节,而把它们都当作天造地设的一景,倍加叹赏。现在逼近一看,才知道真中掺假;诸如睡狮前后、“小蓬莱”四周,凡天然所未造就的地方,悉以人工替代。洞中所有的灯光设置,为了与这虚假相配合,无不煞费心机,使人但觉若隐若显,不可捉摸。至于由下洞攀升到上洞,则是铁梯为渡;虽名曰“石栈天梯”,实则都是人工的伟绩。
当我一旦明白洞里这些原被我误认为是白璧无瑕的绝世奇观中,竟掺入了许多人工,许多虚假,我的兴致便蓦然阑珊了。天然所造,本极高妙,偏又去画蛇添足,弄出诸多修饰来,则天然之趣味,亦因之丧失殆尽。
待到爬上上洞,浑身又觉燥热起来。平心而论,上洞比下洞富丽得多,也耐看得多,但由于心存了一个不悦的念头,就总提不起情绪来。看了看洞中瀑布,自然也没忘读几句东坡遗句,再经“曲径通幽”,匆匆通过隧道,便由山顶出了溶洞。
我想,人们把寓巧于拙的天然滥加斧凿,自以为是锦上添花;不料矫枉过正,反倒损害了自然之美,这固然是一个深刻教训。但我在洞中流连既久,怎么也会把人工的装饰误以为是天然的幻景呢?这很可能是那个特定的环境在作祟,使人身处其间,难辨真伪。由此可见,一个人要在任何场合中保持头脑的清醒,不被愚弄和欺骗,而能以睿智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虚妄,确非轻而易举!
应当说,灵山洞还是挺奇妙的;只可惜离城市太近,又没有锦水秀山互为表里,不能挽留住客人,因此当地的旅游业一直难成大器。
当我走出山洞,重返村外溪边时,实在有一种劫后余生之悸。看着这清莹秀澈的溪水,纯净透明,天真无邪,不带丝毫的修饰做作,别具一般自然之趣。古人云,水可悦性,山能生幽;灵山的山和水所给予我的,远比溶洞为强。喝一口灵山水,净彻肺腑,香润生津,可以除烦洗俗,耳聪目明。灵山脚下的人民,淳朴勤俭,慷慨憨厚,他们所给予我的,又远较溪水为胜!——吁!路正远,我须整顿脑筋里的行装,将作跋涉荒漠的旅行,孤身寻找那灵魂的绿洲。
【灵山洞记散文】相关文章:
飘灵记经典散文07-10
天灵散文09-04
蝴蝶的灵情感散文07-15
有关灵云山散文06-19
灵遁者的经典散文作品05-27
牵挂灵遁者精选散文05-13
灵鸟成诗散文05-18
灵体抒情散文08-14
散文诗:灵与肉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