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高中散文
说是老街,并不是因为它年代久远,也不是破旧冷落,而是自从认识到老街,它在人们的印象里数年如一日地容貌依旧、未曾变革。
老街并不大,东西走向,也就七八米宽,二里多长,却车水马龙,尤其上下班高峰期,老街一路更是川流不息。各式大小不同错落有致的店铺,饭店服装杂货菜场百货等生活所需应有尽有,繁华不减闹市。
平时买东西或逛街时,我都要先经过老街的中段路,因为来来回回走过太多次,所以我闭上眼睛依然记得老街从头到尾的所有店铺及大致特色,像副画卷般在脑海里定了格,当无意间发现哪家铺子改头换面了,还会再想起以前的铺子及铺子里的面孔。经过老街的一路公车,间隔十分多钟一班,多数时间都是人满未患,依旧是一块钱的票价。老街虽略显拥挤和古旧,但因过于熟知、印象深厚而觉得亲切。
老街的中段有两三条南北巷子相交,来往的巷子里面也是一条条小街道,但多是住户。常常看到门前坐着三三两两的老人,或聊着天或围坐一桌打着麻将,慵懒的猫舒服地趴在石板上,打量来往行人。门前各色不知名的花草生机依旧,给冷清的巷子增添了几分情趣,也愉悦了路人的眼球。安静而悠闲的节凑,温馨的像时光里的画卷。
老街的最东边是县医院。医院附近除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饭店便利店,还有各色小吃摊位,加上来往医院的行人,常常把一截路堵到交通瘫痪拥挤不堪。过了医院向西的路段逐渐开阔起来,卖衣服鞋子、蔬菜小吃、花草盆栽的摊位也聚焦在此,叫卖声吆喝声顾客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得到玩具的孩子的欢笑,淘得宝贝物件的人们的相互交谈,路遇熟人的寒暄招呼,以及来往车子的鸣笛,习惯的喧嚣都成生动,演奏着一曲老街和谐交响曲。
很喜欢那家卖水果蛋糕的小摊。虽然是临时小摊车现做现卖,但每每见到,摊子前总是很多等候出炉的顾客,生意很好。香喷喷的烤蛋糕味,和老板制作蛋糕时熟练麻利的动作,引得路人不免想要停下观看。只见面前一张铺有白色桌布的长桌子上,一边摆着新鲜的香蕉、哈密瓜等水果,另一边是几个方盘里不同水果的蛋糕,因为等候的人多,供不应求,所以很快就光盘了。老板娘把香蕉一个个地剥开在盆里,然后打入鸡蛋,再放白糖面粉。老板把搅拌好的水果蛋液倒入烤盘磨具里,再放入烤箱。两人一边招呼客人一边有条不紊地忙制作,干净利
落。我喜欢看别人认真娴熟做一件事情的样子,觉得是一种享受。更喜欢吃他们家的蛋糕,香香甜甜揉入水果的味道,看得见的美味和实惠。
只是后来再想着买点水果蛋糕的时候,却已经找不到了,以前繁华的夜市段仿佛忽然间消失不见了。才知道是管理部门开始了严打主抓,整顿街道市场,当然还要制止占道经营,毫不松懈。于是乎,一部分夹缝里求生计的人们只得另谋出路,一部分胆大的人只得打游击般地另谋地点,跟城管队玩起了左躲右避的游戏。还好现在城管不像以前那般蛮横,多数时间也就是象征性地责备一番,扬长而去。
还记得那个挑着两个大篮子卖时令水果或菜蔬的大叔,有时在固定的街口,有时去小街巷子里沿街叫卖。夏天有带叶子的桃子、几个大个香瓜、一些择干净的四季豆、带刺的黄瓜、根须沾泥捆成把的韭菜,秋季有青青的梨子、火红的柿子、其他一些绿叶蔬菜、或者一些土鸡蛋。他说都是自家园子摘的鲜果种的菜,绝对纯天然。他的果子个头大小色泽会略有不同,不像超市卖的挑选精良整齐光鲜,蔬菜也不如菜场整理的`匀称、时时洒水的水灵,有时可能还有个别虫子,虽外表不够好看,但买的人基本不与他讨价还价,也不挑三拣四,有时也不过称,拿一把菜直接给钱,过称之后的毛把零头直接抹掉,若是忘了带钱也没关系,下次遇到再给就好,彼此爽快。这种诚信缘于他的实诚,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不但不会缺斤短两,还向来比市场价便宜,遇到有需要的还会毫不吝啬送两颗葱,送孩子一个果子,说是自家种的东西不值钱,但吃着放心,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光顾他的生意。听一些人说,有时遇到街头有残疾或乞讨者时,他总会捡两个自己的果子给他们,或者给他们买一份饭吃。我想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环,难怪大家对他这么信任。
后来见他的时候是在另一条街的路口,面对或熟悉或陌生的顾客,依然慈祥的面孔憨厚的笑。天冷了,也许大叔以后出来的时间也少了,但愿好人一直平安。
还记得那个拎个竹篮在马路边卖手工鞋垫的阿姨。她坐在小凳上,戴着眼镜正专心地穿针引线,绣着手里的鞋垫,身边一个精致的小竹筐里,是一双双不同花式的手工绣花鞋垫,古朴美观,还有些婴儿穿的棉鞋虎头鞋,花花绿绿好不可爱。因为好久没见过手工绣了,以及手工童鞋,而且图案精细到可以与刺绣媲美,所以印象特别深。有年轻人会忍不住蹲上前看,问她这么好的活计怎么没想着拿到网上去卖,阿姨说如今儿女都看不上这些了,嫌过时了,嫌自己没事出来瞎倒腾,还说年轻时是十里八村出名的绣花好手,教过很多姑娘绣花画图样,如今老了还是不想丢了这门爱好,也许总还有人需要总还有人喜欢。
鞋垫很漂亮,也不贵,但我因为用不上,所以一直也没买,但对绣花之人由衷钦佩。因为失传了很多年的一种传统手艺,如今几乎已无人问津的情况下,还能够坚持下去,并提供给想要的需要的人,即使没人学了也还想继续绣下去,已是不易。
老街的小吃店饭店不少,我却没有试过一家家去品味各家不同风味,我不是一个吃货。常去的餐厅,是老街路西的一家沙县小吃和一家酸辣粉店。沙县小吃种类多、清淡为主,比较符合我的口味。店里阿姨和蔼,有时会主动帮忙照看童车里的孩子。用餐时间即使有时人很多,得等,我也从不会催。曾经有一次粗心地把钱包落在了他们店,返回去的时候本以为没希望了,但没想到最后是他们帮我收了起来,并物归原主。心里带着感谢,从此就对那家店有了感情,也成了那里的常客。
酸辣粉是个小小的精致的店,连厨房一共十多平的面积,只有酸辣粉及少量小食饮品,一般当不了主食,用来宵夜或午茶好像更为合适。我不善吃辣,有时跟表妹经过此,就想进去点份餐坐一会,因为小店的独特,总觉得里面有一种温暖,有一种释放的安心。小店布局是靠墙两边嵌着两条窄长的台面,用作餐桌,墙面、屋顶用墙纸做装饰,一张玻璃小门隔开一小片厨房,两面墙上也是留言板,贴满了留言贴纸,还有老板建的小店微信交流号和公众号,暖色的壁灯和经典的音乐,整个店面简洁而温馨。有心瞟几眼,每一张贴纸,都是一份心情,一个祝福,抑或隐藏着一个秘密一个故事。老板是两个九零后小年轻,来这吃饭的人基本也都是些年轻学生,大多是回头客。我想也许是对小店的留恋,也许是对老板热爱生活的欣赏吧。
他们有时会把店门关上一两天,并贴上“有事外出,暂停营业”的条子,上门的顾客却毫不埋怨,只觉得很欣赏他们的生活态度:不把经营店铺当做赚钱的目的和唯一事业,而是把它当做一个热爱、一种传递给大家能量的一个心灵港湾,有空闲就经营小店,累了就出去旅旅游,收集留言者的文字,写成一篇故事,做成一篇文章推送。忙碌却不失生活情趣,如此洒脱心态,怎不羡煞人?
走到老街交叉巷子口处,看到一小排不起眼的店铺,就想起其中有一个不起眼的皮肤小门诊,因为去过,所以印象较深。起初因为我有过很严重的脸部过敏起红疹症状,在医院皮肤科经过打针消炎各种用药,却没好转,无奈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别人所说的那个极简陋没招牌、却很出名的皮肤诊所。没想到医生看了一眼就指出了过敏源——日光疹,太阳紫外线所致,不用治疗,避免晒太阳,三两天就自动痊愈。没有开药也没收一分钱,如是所做,果然脸的问题就解决了。从那以后再有皮肤方面的问题我就直接去那个小诊所。后来才知道为什么他那里总是门庭若市,为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为什么老百姓对他如此认同?原来不仅老医生的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从不为赚钱而忽悠或夸大病情,总是用最低的价格、最实际而有用的方法对待患者,原来口碑就是这样流传开来的。
老街除了医院、诊所、鲜花宠物店、古董钟表店,其他店铺,还有超市、宾馆、银行、武馆、书店,觉得比较遗憾的是,挨着新华书店的另两家大书店,因为近年来的生意惨淡,经营不下去而关门了。想想前几年每次一到周末或节假日,里面好多人翻书找书,还有些直接坐在地板上看书,那种对书籍如饥似渴的吸引的景象,再也一去不复返了。真担心如果有一天连新华大书店也维持不下去的时候,该让人们情何以堪?
老街西头一个地方今年开发了房地产,二十多层高楼忽然拔地而起,一栋,又一栋,乍一看,跟老街周边的建筑、环境极不协调。有人说,老街不久的将来肯定也要拆了,不然新楼一起来,老街显得太破旧不堪了。
老街也许并不老,只是随着道路的加宽新建,随着现代商业街的旧貌换新颜,老街略显旧了。我想,不管新建还是破旧,老街的印象始终留在一代人心里,有温暖的记忆,有未来的憧憬。相处久了的事物,总是有感情的。老街,记载着我们走过的痕迹,和经历过的一段岁月。随时光走远岁月更迭,老街印象也许会渐变模糊,但关于老街的过往,随时想起,依旧温情。
【老街高中散文】相关文章:
老街印象经典散文06-21
伤感的散文:老街06-22
老街记忆散文04-21
山塘老街的散文06-01
老街唯美散文05-27
老街的网络散文07-21
都市老街散文07-01
遗落的老街随笔散文06-12
老街印象散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