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百文网手机站

久病床前无孝子散文

时间:2021-09-12 14:06:59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久病床前无孝子散文

  婆婆走了,走的是那么的安详,泪眼模糊的望着静静的躺在鲜花丛中的婆婆,那紧闭的双眼和嘴唇,仿佛在告诉我们,她走的从容,走的干脆,走的毫无牵挂和遗憾。

久病床前无孝子散文

  三天,仅短短的三天,就让婆婆和我们阴阳两隔,三天前还可以拄着拐棍蹒跚学步,三天后,竟长眠在地下,残忍的与我们永别。把无尽的思念和回忆留给了深爱她的亲人们。

  五十岁前的婆婆,一大盆的洗衣水,端起来就能扬到大门外,抱起我那胖嘟嘟的女儿,健步如飞,把当时年方二十多岁、两手空空的我,远远的甩在身后。

  六十岁前的婆婆,满口的牙齿,洁白、坚固、整齐,每当吃着脆骨或者猪蹄的时候,我们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婆婆嚼的咯嘣咯嘣脆,香甜的吃着,每当此时,婆婆都会笑话我们这些牙齿不如她的儿女们。

  七十岁以后的婆婆,首先是牙齿开始松动,然后是腿脚变得迟钝,从三年前突发心脏病住进医院开始,身体就一天天的衰弱下去,缠绵病榻。老公是长子,婆婆生病住院,他没有通知远在外地的姐姐,也没有让为生计奔波的弟弟留下来,他一个人衣不解带的日夜守护,整整半个月,当婆婆可以出院了,老公却变的苗条了许多。

  出院后的婆婆,身体还是很弱,时刻离不开人的照顾和护理,老公干脆搬到了婆婆身边,和公公一起照顾婆婆。因为婆婆生病,原本性格粗线条的老公,变得比以前细心了。他学会了量血压,测脉搏,看体温计,学会了察言观色,一旦婆婆的脸色和神态不对,马上把相应的药物喂给婆婆吃。

  婆婆的身体在家人的呵护下,在慢慢的好转,因为中秋节和孙子一起吃月饼,一时高兴,多吃了几块,结果,加重了心脏负担,再次发病住进了医院,由原来的冠心病,上升为心肌梗塞,老公再次陪伴婆婆住进医院,并且是重症监护室。

  对心梗病人的护理,要求又多又严,比如说:室内的空气必须保持新鲜,温度和湿度要适宜,阳光要充足。要保证病人的心情愉快防止不良的刺激。在饮食上,更是让我大费脑筋,既要使饮食清淡,又要富于营养,每次还不宜多吃。每天换着花样的为婆婆准备她喜欢的饮食,还要规劝婆婆不要想那些油腻的、对身体没有好处的食品。

  “久病床前无孝子”是一句民间的俗语,它概括的总结了千百年来的一些社会现象,尽管它的具体的来源已经无从考证,但双亲重病时间太久,再孝顺的子女都有厌烦抱怨的时侯,严重时,甚至连人影都看不到了的现象比比皆是。

  “久病床前无孝子”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客观现实的问题。是千百年来对一种比较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的总结。我不知道“久病”的这个“久”,应该是多少,三年的时间算不算久?我也不知道“久病”的这个“病”,应该是多重,心梗加脑梗算不算病?看着老公对婆婆的照顾和护理,我的脑海里总是在盘旋着“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我也一直在想,明天、后天,一个月、两个月,我们对生病的婆婆态度会怎么样?

  我深深的知道,千百年来,不论何时何处,父母对自已子女的爱往往要超过子女对父母的爱的几倍甚至百倍千倍啊。无数的活生生的事例告诉我们,如果是母亲对待生病的孩子,她会夜以继日,无怨无悔的照料和担心着,即使是需要自己的心、肝、肺,也会毫不犹豫的拿出来,在所不惜;而有些做子女的,面对生病的老人,往往是相互推诿,总是要找出种种理由来为自已开脱,甚至会为了医药费而大打出手,更有甚者,把生病的老人扔在医院,无人问津。世上还是慈母多过孝子啊。别人就是一面镜子,他可以照出你做得好还是不好。

  所幸我的婆婆,没有生出不孝的儿女,当闻听婆婆心脏病住院,女儿抛开家里的一切,千里迢迢,赶到母亲身边,寸步不离的守候着,连着两个春节在娘家度过,新娶的儿媳妇,从过门就没在婆婆家过过春节,但有这样孝顺的婆婆做榜样,我相信,老公的姐姐,一定会得到她的儿子媳妇的回报。

  当婆婆还在被心脏病纠缠的时候,脑梗却悄悄的侵袭上来。本来好好的坐在床上陪着孙子看电视,看着女儿忙里忙外的洗衣做饭的婆婆,突然的倒了下去,送到医院,已经昏迷,这是第一次脑梗发作,这次的病魔,夺去了婆婆的说话、吃饭和走路的权利,在医院抢救的半个多月里,老公和姐姐天天守在病床前,为了让婆婆能有能量和体力,想尽办法喂婆婆吃东西,当一次次的努力失败后,只好让医生给婆婆插胃管。我又有了用武之地,开始为婆婆熬鸡汤,做营养米糊,水果蔬菜汁,想尽办法为婆婆增加营养和体力,因为婆婆病在数九寒冬,东北的气温又是极低的,为了让婆婆能吃到热乎的食物,我买了三个保温饭盒,倒换着,每天都匆匆的奔波于医院和我家之间。

  婆婆有了体力了,就用她那还能动的左手,飞快的把胃管拔了出来,再也不让医生插了,以后的每一次吃饭,都像是一家人的战争。婆婆不会吞咽,需要压住舌头把食物送到喉咙深处,但婆婆不配合,总是用还能动的手脚反抗,为了母亲不被饿死,为了婆婆的口腔不受伤,我的老公用手去压婆婆的舌头,每次都被婆婆狠狠的咬住,尽管疼的直冒汗,但他从没吭声,总是笑眯眯的和婆婆说:“妈妈,对不起了,儿子不这样,您的病怎么会好,您的胃里一定要有食物,您的体力必须要尽快恢复,如果您觉得咬我能好受,您就咬吧,但咬完了,咱还得把饭吃进去。”一次次的咬下来,老公两只手的食指、中指已经肿胀的不能回弯,影响了喂饭的效果。姐姐看到后,就和弟弟调换分工,就这样,姐弟俩的手轮流的让婆婆咬着,而婆婆的药和饭一次都没有落下,医生和同病房的病人,都被他们感动了。

  2013年的春节,我们是准备在医院度过的,我在家准备了丰富的菜肴,为的是不让婆婆感觉到节日的凄凉,结果,中午吃完饭,婆婆就闹着要回家,她不停的用手指着衣服,又指着门外,让我们明白,她要回家。就这样,大年三十的傍晚,我们经过医生的同意,把婆婆接回了家。

  回到家的婆婆,明显感觉到心情和精神都比在医院好,每天都有护士来家里把点滴给挂上,又把康复中心的医师请来给婆婆针灸,指导我们怎么样帮助婆婆进行康复训练。眼看着婆婆像一个小婴儿般的一天天的进步,一天天的好转,能起身坐一会了;能下地站一会了;大小便有知觉了;知道渴了指着水杯要水喝了……这每一点点的进步,都使我们欣喜若狂,虽然吃饭还要压着舌头,虽然老公和姐姐的手指还在轮流的肿胀,但看着婆婆一天天的进步,他们说即使是咬断了,能让妈妈好起来,也值了。

  婆婆能站住了,会咀嚼会吞咽了,体能在一点点的增强,老公开始训练婆婆迈步走路,他用布条把自己的左腿和婆婆瘫痪的右腿绑在一起,搂着婆婆在地板上一步一步的走着,每一次,老公都是满头大汗,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我们东北冬天取暖用的是地热,光着脚站在地板上,让婆婆这没有知觉的腿,先从脚下的热开始感觉,就这样不间断的坚持了一个多月,婆婆的腿可以自己往前挪了。姐姐又用宽布带,套在婆婆的脚上帮助抬腿走路,慢慢的,婆婆可以自己抬起脚了,但抬的不高,经常被地板缝绊到,老公就做了个沙袋,绑在婆婆右腿上,让婆婆先负重,然后再把沙袋拿掉,这样反复的训练不久,婆婆的腿就会回弯了,会抬脚走路了。

  天气慢慢的暖和了,老公和姐姐把婆婆领到楼梯前,开始帮助婆婆爬楼梯,婆婆像孩子一样兴奋,每天都要求去锻炼,由开始的.一层,慢慢的增加,最后,能上下七层楼梯,看着婆婆的进步,我都充满了希望。母亲节,我给婆婆买了一束康乃馨,祝福婆婆永远健康,婆婆高兴的捧在怀里,像个孩子一样,一脸的灿烂笑容。中午,老公把我买的鱼做好,因为婆婆最喜欢吃鱼,我把鱼肚子上的肉给婆婆摘下来,姐姐一口一口的喂婆婆吃,也许是婆婆嫌我摘的太慢,突然伸出左手,快速的在盘子里抓起一把鱼肉,噻到嘴里,我吓的一下跳了起来,怕婆婆被鱼刺卡到,一家人都笑了,为婆婆的天真举动,姐姐告诉我,婆婆从小就长在湖边,吃着鱼长大,从来都没被鱼刺卡过,虽然在病中,也许是本能吧,婆婆还是会吃鱼,会吐刺。

  母亲节这天,天气不冷不热,阳光温暖,微风和煦,饭后,我们把婆婆带到小区,让婆婆散步,我拿出相机,说:“妈妈,您好好走一个,我给您拍下来,给您的孙女发过去,让她看看奶奶的进步。” 婆婆高兴的点头,很认真的走着,我举起相机,拍下了婆婆留在人世间最后照片。

  姐姐看婆婆恢复的这样好,就和婆婆商量,回趟家,换换衣服,顶多一周就回来,婆婆点头答应了。谁都不会想到,能走的婆婆,会毫无预感的再次发病,如果不是老公发现及时,如果不是医生在CT室里就会诊并制定了抢救措施,也许婆婆连最后这三天都不会留给我们。可怜的姐姐,陪伴了这么久,仅仅离开两天,再回来,看到的就是母亲昏迷的样子,发病前只有我老公在身边。最后的三天,老公把最后这一天夜晚的守护留给了婆婆的小儿子和唯一的孙子,老公说:“老儿子,大孙子,是老太太的命根子,让他们多陪陪的吧。”本以为婆婆还会坚持几天,没想到,一夜的时间,病情就急剧恶化,庆幸的是,天亮了,待老公去医院后,婆婆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没有让精心伺奉她这么久的大儿子失去送终的机会。

  古代的“孝”字是个象形字,“孝”,是一个老人家,手搭着孩子的头走路。如果拆开来看,“子”在下面,老人手扶着孩子,靠着孩子在走路。如果挖掘“孝”的基本原理是“奉养双亲,”然后又引申出“尊敬长辈。”“孝”的核心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是处理家庭中长辈和儿女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所以《礼记》里讲: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孝”是一切德行的起点。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无从考证的民间俗语,虽然千百年来被形形色色的人们,用不同的版本演绎着,但还有更多如老公和姐姐这样的人,在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久病床前有孝子”的赞歌。我觉得,只要是孝子,不论父母病的多久,只要尽心尽力了,只要做到问心无愧了,就够了。我还更深的感觉到,如果是孝子,就不要等到父母病了的时候,才来尽孝,只要父母还健在,就把孝心毫不保留的送给父母,让父母感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父母老了,需要更多的陪伴,为儿女操劳一生的他们,需要的往往不是物资上的满足,他们更渴望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常回家看看吧,别让老父老母倚门盼儿归,别让老父老母感到被遗忘,别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多次上演。因为我们的父母留给我们尽孝的时间,真的很有限。

  婆婆走了,我们在悲痛的同时,又感到欣慰,我们没有遗憾,因为我们都尽心尽力了……

【久病床前无孝子散文】相关文章:

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作文12-01

奉献青春散文经典散文07-11

优美散文精选:琥珀散文03-24

我是散文迷散文06-16

散文的散文随笔09-02

散文阅读-优美散文03-12

优美散文精选:琥珀散文03-07

精选散文05-26

经典散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