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马来散文
卷首:繁华算起,只不过是600多年的历史。从15世纪初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并发展成当时东南亚主要国际贸易中心,或者从“槟榔屿”此地理名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永乐年间成书的《郑和航海图》中说起。这就是马来西亚。可是,这明明显得并不足够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史却浓墨重彩地选择在这里打下了她深深的烙印。于是,终于等到这一次,我来到这里,任凭让自己深深地沉醉在这南洋的旧时光里,放肆地享受着这趟旅行中,随遇而安的一切:擦肩而过再也不会往来的陌生人,风景和心情。
一、吉隆坡,有如猛虎细嗅蔷薇
因为受到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大马一年四季都是那么地热。5月的马来又恰逢雨季,虽然温度只不过徘徊在30度上下,但是潮湿的空气让体感温度绝对不止。
在我的印象里,人们对大马向来舍不得倾注太多的时间,选择来这里旅游的人大多也都是“新马泰”式的路过。所以,我此行的期望值并不高,可以说怀着一颗如止水般的心随着飞机的降落来到了吉隆坡,那心情,就好像从北京到天津一样平淡。
没想到,大马自己竟然默默地惊艳了起来。
五一过后的五月,是国内游客的淡季,淡的我们一路上几乎看不到中国游客。这让我跟朋友的自由行显得更加自由,感觉就像是到了一个清净的地方随便走走,不像是“正式”的旅游了。
因为不是旅游旺季,加之我们又是自由行,所以能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的生活当中去。在吉隆坡,我们住的地方虽然说是一个四星的酒店,但是其中有一些楼层就是酒店式公寓,很多都是长期入住的人。住在这里的两天,感觉自己似乎能像一个马来人一样过着周末生活:早上睡个懒觉,然后起床,散步到一家好吃的粿粉店吃很好吃的牛肚粿粉,然后坐着地铁去体育馆看苏迪曼杯;吃完晚饭,坐着公交车慢慢悠悠地到双子塔去逛街;晚上回来之后,上上网,看看电视,然后山南海北地聊天。
其实,吉隆坡在我眼中,更像80年代中香港电影中的场景。旧旧的,却有着不断崛起的生机,窄窄的巷子,藏不住道不尽的热闹与活力;一些店面的老牌坊——比如“张记贸易公司”——似乎还能看到曾经的蓬勃,一抬头,便接上了隔壁摩天大楼那高耸入云的现代繁华。早上上班的人们,形色也是匆匆,但是却看不到北京西直门地铁站里那种“僵尸来了”般的麻木,他们的脸上,有着生动的表情与喜怒哀乐,似乎个个都是精力充沛,满血复活。
早期的殖民历史,后来的移民历史,优越的地理位置,丰盛的物产和神秘的宗教,让这座繁华的现代都市有着一种融合之后敏感而细腻的气质。这里除了马来本土人,还有大量的伊斯兰人、印度人,当然还有华人。繁华的大城市,市中心建筑高耸入云,而这里的公路却大多是弯弯曲曲的小路,所以很多道路几乎都在建筑遮天蔽日的阴影里。然而,就是在这样看似冰冷的大城市中,这里不同肤色的人却是那么地友好,在这一路上,在异国他乡,我们曾经先后得到了八位不同肤色的陌生人的帮助。
到吉隆坡首日,我们在地铁买票。旁边有一位大学生样子的印度小伙子,跟着他的妈妈在我们旁边,看我们来回研究地图(吉隆坡的地铁比较乱,有的是单向的),于是主动过来问我们是不是需要帮助,指导我们买好票之后,一路引导我们上了地铁,然后他们还表示如果需要,可以送我们到目的地。我们再三表示不用这么麻烦,已经很感谢了,他们才没这么做。
还有一次,是晚上,当时我们从地铁出来在看地图找酒店,有一位当地华人(父母已经都是马来人了,好几代在这边,他本人在当地是大学老师),路过看到我们,也是主动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我们说了目的地的地点后,他也不知道这个地方在哪(吉隆坡道路非常多,都是弯曲的,没有正向的,很混乱,几乎没有人记路名,相隔几条街的地方,很多人就不知道甚至没听过,后来旅行中一再证明,跟这里人拿地图提路名真的是太幼稚的行为),又问了其他人,问清楚之后,他认为我们两个女孩走夜路不是很安全,于是坚持步行15分钟一直把我们送到酒店大堂,才转身离去。
这样的例子有好多好多。
有这样温暖的故事,让我们在离开的时候,已经感受到了这里的温暖,林立的冰冷的建筑并没有消磨掉这里人们的善意和美好,每个人都是那么地温柔,把最温暖的一面,展示给了于这城市这国家陌生的我们。所以,吉隆坡给我们的印象,就有如老虎细嗅蔷薇。看起来高大冰冷,却有一颗柔软的心。
二、槟城艳,旧时光
邓丽君有一首歌,叫《槟城艳》:马来亚春色,绿野景致艳雅,椰树影衬住那海角如画。花径那风送叶声,夕阳斜挂。你看看那,那艳侣双双花荫下。绿野景致艳雅,椰树影衬住那海角如画。春风送一片绿香,野外林挂。春风鲜花,心内觉舒畅乐也。若午夜互诉情话于椰树下,情侣在芭蕉曲径,一双双相偎怕看他。马来亚春色,绿野景致艳雅,椰树影衬住那海角如画。心轻快,只见艳花,万绿丛挂。春风吹花,心内觉欢畅乐也。
明快、质朴、艳丽。一如这歌中描述的一样,这就是槟城。
在范冰冰的《一夜惊喜》片尾,她选择远离喧嚣,在槟城开了一个小店,这让槟城一下子高端洋气了起来。
没错,相比于吉隆坡的繁华热闹,槟城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这个海滨的城市,当代的我们看到的槟城,虽然相比于邓丽君《槟城艳》,鳞次栉比的购物中心和现代化设施为槟城注入了更多一份时尚气息,但是来到槟城,生活节奏还是明显感到一下子就慢了下来,处处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傍晚,红彤彤的天空下,海滨城市的气息再也无法抵挡。一边是大海,另一边则错落有致地散布者好多好多不高的房子,近景远景,错落有致,街道是那么干净,那么精致。你会发现,槟城的气质仍然和当年《槟城艳》中的一样,时尚与否、发达与否这类的词,都跟她没有什么关系。
槟城还是那么地明快、质朴与艳丽。
如果说槟城的气质一定要和国内的某个城市相比拟,我认为最为贴切的是杭州。这里的贴切无关建筑,不谈经济,只是气质。槟城与杭州是两个最让我“不忍”的城市,不忍扰乱,不忍离开。在我看来,她们一样,都是自顾自美丽的小城,有着自己的坚持和气韵,同时,“水”无疑赋予了他们灵气。然而,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他们的美好并不是一个游客专门过去,看一眼传说中的西湖或者传说中的蓝屋就能领会的。如果你真的'信以为真,冒冒失失去看了,最终恐怕也只能换来一句“只不过如此”的感慨。那你就辜负了她们。她们的美好,是只有放下旅游的身段和猎奇的心理,如果有机会,住上一段,才能感受的到的。于我而言,有幸在杭州生活了四年,而对于槟城,我显然做不到这些,算是个不小的遗憾。我还是喜欢小城。
接近乔治市,老式建筑多了起来,最为有特点是连绵不断的骑楼。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不踏进二战后的建筑一步。多么有魅力的一句话啊!在这里,老南洋旧时光的味道扑面而来,旧旧的街道,斑驳的墙壁,好像走进了时光隧道,悠悠地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不同民族的融合,外来文化的注入,华人在南洋吃苦耐劳的奋斗以及不可多得的那份智慧和从容。
在这种老南洋旧时光的基调中,很多地方都可以信步走到:蓝屋、lovelane(爱情巷)、各种华人最早到槟城时以自己姓名确定的姓名桥、圣乔治教堂、市政大厅、康华利斯古堡,当然,还有被联合国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惟妙惟肖的壁画。这里尤其要说一下壁画。这里的壁画很有意思,是那种画和实物相结合的呈现方式。画的风格很古朴、逼真,所以惹来很多人一起在这里摆拍,让自己融入到壁画的场景中去。从壁画中,也能看到很多华人的身影。甚至还能看到中国传统戏剧人物的脸谱。可以想见,槟城这座城市确实有着悠久的华人历史。
如果想看自然风光,槟城国家森林公园和batuferringhi海滩是我推荐的。槟城国家森林公园里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热带特有的植物,树木都很茂盛,叶子很宽大,完全呈现出热带雨林的风貌。而且,这里的森林公园相对于国内来说,还是相当地保留了本来风貌。从入口进去走上一小段之后,后面就连铺好的路都没有,说是正经的大路也只不过是窄窄的被人踩出来的小路,路很窄,仅容一人通过。走在路上,和你两边擦身而过的,就是伴着各种奇花异草的一望无际茂密的森林。忽然间,恍惚感觉自己好像来到了爱丽丝漫游的奇异仙境。
我向来胆小,所以总是幻想旁边路过一朵美丽而鲜艳的大花就是食人花,忽然会把我吞下去,不及躲闪,猝不及防。
这里的动物都不怕人。或者说,他们才是主人,我们只不过是偶然造访的客人。这里一方面人很少(我们去的时候除了入口看到了几个人之外,钻入森林就一路几乎见不到人了),另一方面,也是当地人们的友好。于是,一路上,你可以看到这里的主人翁——猴子啊、蜥蜴啊、乌龟啊——就慢悠悠地在你眼前走过,反而是我,总是被吓的一惊一乍的。
槟城毕竟靠海,森林公园也在海边,当峰回路转眼前忽然明亮起来,看到了开阔的海面,我们都为之一振:碧蓝碧蓝的大海,像一块儿满绿又剔透的翡翠一样。抬头,是一览无余,洁净透明的蓝天;低头,是散落满地,无拘无束的阳光。海面风和日丽,沙滩上一个人都没有。沙滩被晒的滚烫滚烫,我们被烫的一蹦一跳的前进,大笑大叫着迫不及待地把脚丫放到水里,全然不顾自己会被晒黑。
不满足于白天偶遇的大海,晚上,我们决定去batuferringhi(峇都丁宜)海滩看日落。这里的海滩没有长滩一样的细腻,但是人却要少很多,所以也是多了一份自然与悠闲。决定来batuferringhi去看日落的时候,完全是随机的,我们并不知道,原来这里看日落是被颇为推荐的。由于方向感的紊乱,在去batuferringhi的路上,拐来拐去的公交,让我们一度还在怀疑,batuferringhi海滩的方向很可能是看不到太阳落山的。但是,因为这次旅行中我们随遇而安的心态(我们竟然会在白天的时候,选择睡午觉,而不是马不停蹄的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所以即便怀疑了,这个想法也只是一闪而过,并没有放在心上,继续高兴地向batuferringhi挺进。没想到的是,来到海边之后,我看到了我生命中最为壮丽的日落——大朵大朵的白云,镶嵌在碧蓝的天空上,慢慢的,太阳炽热的白光开始变成了金色,再后来,变成了红彤彤的颜色。这个时候,云朵被太阳镶上了金黄色的边,变得很低很低,似乎蹦起来就能够到。很快,太阳西沉了下去,只剩下暗红色的天空慢慢被深蓝色点染,直到最后,天光完全消失了。这如油画般的美景,让我们欣喜若狂并颇为留恋,一直抓紧拍了很多照片。
如果说这些还是为人们所熟知的景点,那么槟城的最后一天,我们因为和当地人聊天,偶然临时决定要去的马来乡村“BatuMaung”,则完全不是一个景点,但是但是,却美丽的让人窒息。
不得不感谢这里的气候。我想,也只有这样,只有这样的气候,这样的水土,才能让BatuMaung如此美丽。BatuMaung最早的时候,其实是一个海边的小渔村。很早的时候,也曾小有名气,因为保留了当地比较传统的渔民风俗。但是,其实我们去的时候,这个村子除了一个“郑和庙”之外,就只剩下码头了,村子已然不见了踪影。我们坐车过来,因为这里离机场不是很远,所以,我们决定一路游玩走回机场(同时,这里真的是乡下,走到公交要很远,出租车更是连影子都看不到)。在路上,我们却意外的发现,虽然传说中的传统渔村不在了,但是周围的最为日常的马来乡村的景色,却是那么那么的美。这里家家户户都像花园一样,种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而且个个都精致华丽,精神抖擞。什么叫争奇斗艳?正是应了此情此景。
我们拜访了路边卖水的村民的家里,发现里边特别干净、整齐。我们不禁不住口地夸赞主人家里的别致漂亮。主人却说,这些都是政府提供的房子,类似于国内的公租房、廉租房这类。后来,我们又路过一个小村落,旁边还有学校和小教堂。在明快的阳光下,午后的村子里树影婆娑,红花点点,就像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最后,蒙上天眷顾,我们终于还是搭上了当地村民的车。由于在中午烈日下连续三、四个小时的行走,我们看起来已经非常狼狈。然而,内心的满足与快乐,让我们似乎充满了不知所以的能量。
结语:
对旅行的痴迷,万千的思绪,通过我有限的语言能力,并不完整的努力表达着。这份情怀中,我在欣赏风景,风景也在检视我。我时刻都在告别过去的一个自己,时刻在风景中、在陌生的城市中、在擦肩而过的人群中,看到现在的自己。一次次的旅行,一次次的笔记,承载着心灵的尘埃、过往的谶语,也许还有未来的宿命。也或者说,这一切,只不过是自己小心翼翼地透着细密的心思又千回百转抵也抵不过的自我救赎式的一场情绪的起伏。这其中,有我对风景的眷恋,对生命的尊重,对内心力量的珍视。当然,还有对文字的敬仰。一并羞涩的呈现。
旅行结束后的回味,才是最长的旅行。
“感谢时间,让一切变得温暖”,好爱这句话。
【抒情马来散文】相关文章:
抒情散文:抒情孤独06-03
散文抒情汇集06-12
岁月抒情的散文06-10
爱的抒情经典散文05-25
散步抒情经典散文06-18
雨抒情经典散文12-19
尘缘抒情的散文04-23
青春的抒情的散文04-15
匆匆的抒情的散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