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 百文网手机站

留守抒情散文

时间:2021-08-15 15:36:45 抒情散文 我要投稿

留守抒情散文

  一到腊月二十,这村支书张开林就更忙了,他忙啥呢?忙着给每家每户送年货呀!这是他当了二十二年幸福村的村支书近十年来一贯的作风。以前,他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走门串户给全村六十七户人家拜年,慰问村民。近十年,他改在了年前,并且是开着车拖着大箱大箱的东西慰问每一家村民。

留守抒情散文

  车上全都是大米、面粉、食油、楚翁泉酒……每到一家,他都会亲自把这些年货送上门。当张开林来到五保老人梦中祥家中,他在屋子里转了一圈儿,对老人说“梦大伯,提早给您老拜个年!看还差什么?”梦大伯一边从他手中接过东西一边说:“书记,我什么都不缺了,你就到我家吃饭吧,你看,我刚杀的年猪……”

  “不了,还有七八家还没去呢!”

  幸福村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

  位于神农架千脉一系的马桥镇有个村落名叫歇马,据说有一年八月尧帝打马而过,在此一歇,正赶上这里年年的洪灾期,眼见洪水快把这里的村庄、山川给吞没,尧帝手持神鞭用力呈波浪形地一挥,就把漫天卷地的洪水折向了西南的洞河,又用神鞭轻轻横着河面一划,河上即刻出现了一座大桥,取名为马桥。神鞭所过之处留下的道道痕迹,就成了道道山川,就成为神农架下绵延起伏的大山,从此,这里再也没有洪涝一说了。人们得以重享安宁,这个村落的人们为了感激尧帝的恩情,就把歇马改为了尧治河。

  尧治河与神农架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沿着山势,半山腰有一道道凹地,山脚下有一道道潺潺的溪水,几千年来,尧治河的人们依山而住,终年过着肩挑背扛的农耕生活,仅靠双手养活着各家各户的人们,愚昧的山里人只看哪家孩子生得多,可没想到这些贫瘠的土地哪能养得活这么多的人口!这一带被称为远近有名的贫困村。几千年后,尧治河的人们依然是吃的供应粮,穿的烂衣裳,点的煤油灯,住的破草房。这里交通不便,人们出门爬坡上岭,满眼看到的除了山还是山,有女儿的人家都把女儿嫁到外地,或随女儿远走高飞,还有好多有门道有人缘的人都渐渐地搬走了,只有男丁们和老弱病残的人成了守候大山的走不出这大山的留守人。

  改革开放了,人们仅依靠这大山里的几道道田地,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了,人们逐渐走出这大山,到远方打工,家里只留下老人与孩子,这尧治河也就成了真正的留守村了。

  张开林就是这打工簇中的一个。他在外地打工,看到黑*老板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克扣和拖欠工人工资,若有工人生病了轻者不闻不问不说、重者赶快打发,生怕万一在公司出事了连累自己……赵德宝和张开林是同乡,又是一起去的,赵德宝是个憨厚的人,做事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张开林经常照顾他。老板总是把最脏最重的活儿安排给赵德宝去做。那天,赵德宝感冒了,还在勉强坚持,当张开林一边干着自己手中的活儿,顺便帮赵德宝搭搭手时,却被老板发现了,就以他擅自离岗为由扣了他们每人半天的工资,为这,张开林差点儿和老板打起来了。他们勉强坚持到年底,打算明年再换一个地方。

  张开林年底回到尧治河,正赶上村民委员会选举,原村支书记刘德胜已经六十四岁了,多年前他就申请要退下来,就是没有人接替,这次,张开林回来了,由于他年轻,又仗义执言,平时在乡亲们心中印象又比较好,村支书记老刘像抓到了救命稻草,就鼎力举荐。张开林说“书记,我不行的。”老刘书记说“开林,别怕,相信自己,万一遇到什么难题,还有我们呢!”张开林就这样糊里糊涂的被推上了村支书记的位子当上了尧治河的村支书。

  刚开始,张开林一边虚心向刘德胜学习、领教,全面掌握全村情况;一方面在心里划算,怎样寻找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才能留住本村人不再向外流失。他结合本村全是高山峻岭、满山除了石头就是树木,祖祖辈辈都靠着肩挑背扛在这大山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穷苦的日子,什么资源都运不出去,也没有人愿意进村来收购的现状,他首先就考虑到要想引导人们发家致富,要想留住人口,要想不落后,当务之急就是必须先修路。他的想法得到马桥政府的支持,于是发动本村群众开山修路。

  这公路必须接着尧治河邻村的堰垭村一直往上修,途中要经过无数道山岭,每经过一道山岭必须用炸药劈山才能炸开一点通道,仅凭人力是如能如何也不能进行的。在每炸过的地方下面露出的全都是银灰色的石头,当石头碰撞石头就会发出铛铛铛的响声。当人们把这些石头用锄头、钉耙刨向路外边时,石头往下滚落就会发出哗啦啦的'不同一般石头的响声,那声音真好听。

  自从通了公路,这里的人们做事方便多了,不久,村里有了第一辆自行车。接下来,摩托车、三轮车也进山了,拉出的是木耳、香菇、木材和玉米,拉进的是水果、蔬菜、大米和日杂,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此,留守在尧治河的人们的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二)

  尧治河自从通了公路,人们就意识到了知识可以改变愚昧,知识可以改变贫穷落后的命运。人们都把孩子送到马桥镇去读书,有的妈妈甚至在那里租房子专门照顾孩子读小学,也有把孩子送到县里读高中、也有从这里走出去读大学的。

  尧治河的石头怎么和别处的不一样呢?为什么会发出钢钢的声音?张开林心里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

  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在财政上班的姐夫李志高说了,姐夫也感好奇,让他带几块石头去有关部门化验测检一下。这不化验不打紧, 一化验就化出大喜讯来了:这灰白色的石头竟然是含磷量很高的一种旷石!

  于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合作开矿的矿老板来了,投资商们也来了,路变宽了,车多起来了,从这里拉出去的是一车车灰扑扑的矿石,拉进来的是沉甸甸的票子。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尧治河这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在整个湖北省就传开了。

  尧治河人有了自己的矿产,尧治河六十多户的男人们再也不用外出打工担那份风险和受亲人分离的牵挂了,就留守在自己的土地上,既能看家又能挣钱。尧治河人凭着对自己土地的那份爱,对自己土地上能出产这么多的矿石,突然改变了几千年来受穷的命运,突然觉得每一锄头下去,挖出的不仅仅只是矿石,而是一锄头比一锄头更深的幸福!

  (三)

  整个尧治河人都富起来了。村级出台奖励政策,凡盖新房的给五万元奖励。有劳力有钱的人家都把房屋盖在了村级规划区呈别墅型;几家五保户,有村级统一给他们把房屋盖好;还有那刘良奎、王大贵等四五个四十多岁的光棍们,张开林也在心里盘算着,为了给他们找个媳妇成个家,他也想到了像引进外资一样,从邻近的堰垭 、中坪、西坪村里把那些在外打工遇难者的媳妇们牵引到尧治河来,给这些光棍们安了家,对还有生育能力的年轻妇女,张开林亲自联系亲自带他们到大城市的医院去给她们做解除结扎手术,让那没有孩子的刘良奎与张大贵从此也做爸爸了。

  各地人口在不断地减少,尧治河人却渐渐多起来了。到处都在拆校合并,可张开林考虑的却是让本村孩子不走路就在自家门前上学,尧治河村拿出百万元把一个村小建成一个花园式的学校,除了国家付给教师的工资外,另加一倍的工资邀请两口都是教师的上山当老师,不仅解决了本村孩子上小学路远的问题,还解决了外来旷工和矿老板们的孩子读书难的问题。

  家有了,房有了,钱也有了,这个村也出了几十个大学生,这些大学生们毕业了也回到了尧治河共同参与管理村里的矿山,让他们安全的有计划地开采。

  (四)

  张开林现在考虑的不仅仅只是这些矿山,这些产业了,而是把矿山换得的钱拿出来投资再生钱。在尧治河开发旅游业,由本村的大学生们去管理,吸引全国各地的游人到尧治河来观光旅游;在保康县建起了最大规模的楚翁泉酒业,楚翁泉酒畅销全国各地。

  这几年,一个小小的尧治河村也聘请好多外来大学生到这里工作,有的也融入到尧治河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尧治河人了。

  那政府旅游部的经理乔麦就是志高的儿媳来自广西桂林,是志高儿子李铭大学同学。儿子负责矿石的销售调度工作成天在外不得落家,志高也放弃了财政公务员的工作,回到尧治河帮助内弟张开林管理矿上一切事务兼负董事长。一家人都在忙业务,只有牺牲李铭的妈妈乔麦的婆婆提前退休回家带孙子。

  尧治河村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回本村工作,还出巨资聘请培训外地大学生在各个旅游办事处服务。那刘守强的女儿刘娇大学毕业也把男朋友郑君带回了尧治河,一同在矿上上班。

  从此,尧治河,成了全国文明的留守村,这个村的人口由张开林上任时的六十多户四百七十多人上升为现在的一百多户七百多人,加上外来所有流动人口,全村共有上千人。这个留守村也被尧治河人称为了幸福村。

  今天,张开林送完了年货,还得和村委会成员研讨今后的发展大计: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力争“十二五”末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5万元,100%的农户拥有私家轿车,100%的农民转化为员工,达到生产非常发展、生活非常宽裕、乡风非常文明、村容非常整洁、管理非常民主,力争把尧治河建成“中国山区幸福村”。

【留守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留守女孩的抒情散文09-09

留守那份爱抒情散文04-07

留守儿童,留住的是糖果的芬香抒情散文09-03

留守的散文09-01

留守的儿童散文05-30

留守儿童座右铭03-17

留守的童年作文06-28

留守的幸福作文05-31

留守儿童作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