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百文网手机站

品味小菜的随笔散文

时间:2021-07-23 12:29:34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品味小菜的随笔散文

  一、小瓜菜

品味小菜的随笔散文

  盘中之物玉色的肉,翠绿的边,分明是由某种果或瓜削成的。细嚼:有点咸丝丝、甜津津、脆生生又有点软绵绵;一股久违的滋味直扑舌上的味蕾,一种熟悉的回忆一下子跃上心头:小瓜菜!是的,这是一盘没有经过烟火薰煮,没有经历油烹细熬的盐腌小瓜菜。立即,一幅熟悉的场景浮现在脑海:到菜地里拨开密密的瓜叶,随手从横七竖八的小瓜中摘回三条两条,水洗之后竖着一剖两开,嫩嫩的瓜瓤保留着,老了的瓜瓤用菜刀的下角刮去;左手拿瓜,右手持刀,立即,玉中镶绿的雪片纷纷飘入盘中,撒上点盐,放上点蒜泥,浇上点醋,稍一搅拌,一道脆生生,清爽爽的养眼小菜呈现在面前。

  那时,因为夏天气候炎热,人们往往早早起来就下地割牛草或交到队里挣点工分,或晒干了粉碎做猪的粗糠。割了一早的青草之后回到家中,在凉棚下喝着早已冷着的米搅糁子粥,就着这样一盘小瓜菜,恬淡与安然,自在与满足将心里塞得满满当当。

  香瓜是瓜中的小姐,有点小娇气,那成熟了的滋味却是美不可言,只是往往还没等完全熟透就被已经盯着好久,口水咽了许多的淘气鬼们捷足先登了。西瓜,在农村更是鲜有生长,它们是当年瓜中的贵族,一夏也难得吃上一两次的。小瓜,又叫“梢瓜”,它是乡村里最普通的'一种瓜,随处可见。既好长又肯结,正如乡村里那一群淘气却皮实的小子们;它不仅可以削削腌了,做成小瓜菜。也可以剖开晒干,撒上盐腌成瓜干,以待冬春缺少小菜时佐饭。因而,每到扯瓜藤的时节,会堆着好多的小瓜,在大人的引领下,几个小孩分工合作一片繁忙,用刀剖开,用铜钱在瓜的中间一刮,瓜瓤都落入盆中,将瓜洗净,摆在柴帘上晾晒,再放在缸里撒上盐即成。小瓜没有西瓜甜,也没有香瓜香,然而它却长得最多,农人们也从中得到最多,不为别的,只因为它们的平朴,它们的实在,与我们一起度过那个虽然困窘却令人难忘的年代。

  二、朋面疙瘩

  一只状如小盆的白瓷碗内,漾着些碧绿的丝瓜,夹杂在丝瓜中的是些淡紫色的小方块,心里寻思:这是什么菜呢?邻座告诉我:这是朋面疙瘩。朋面疙瘩?有点茫然,因为它那淡紫色的颜色。入口细品,粗粗的感觉从喉咙间经过,这才感到它真的就是朋面疙瘩。当即,一股原始麦香在口中冲撞,一种怀旧的感觉在胸中荡漾……

  朋面,家乡方言,即大麦面,是在轧糁子时筛下来的粗面。说老实话,小时候我们对糁子、朋面没有一点好的印象。因为我的老家地处稻区,常年吃的都是大米,偶然的糁子饭让我们感到糁子特硬,特粗,有种难以下咽的感觉,所以,我们小时候到处于旱区不长稻米的舅舅姨妈家去玩,舅妈、姨妈考虑到我们吃惯了大米,而在煮饭时在锅里将当地相对宝贵的米“推”在一旁,为我们特意煮上些米饭,又因为我们不谙世事,也往往直受不辞。想来,当年也一定因之招来同龄小表哥们的侧目了吧!

  朋面疙瘩为咖啡色,呈两头尖中间鼓的纺锤形,长的约有十多厘米长,说是“面”,其实与面的细度相去甚远,只是细些的糁子。因为其口感,大人们喜欢,说有筋道,有嚼头,而我们则认为太粗了,所以往往在吃朋面疙瘩时,在大人们的软硬兼施之下勉强吃了几个后就找个借口落荒而逃。

  还记得当年在青黃不接的季节,麦粒尚青,奶奶割回些麦子的青头,使劲地搓,再去除麦壳,就剩下肉鼓鼓的半透明绿色麦粒。在石磨上拐一下,于是从磨子的缝里流下绿茵茵的麦肉条来,用手攥成团或与韭菜同炒,那肉肉的口感新鲜的麦香格外诱人,这就是“lengleng”。前些年在街上还看到过有人自行车后面绑着个小笆斗,上面盖着条毛巾叫卖。这几年再想品尝,却遍寻不见了,不禁有些怅然。

  现在细面大米吃多了,又不禁怀念起当年曾经闻之色变的食物来。仪器表明,这些粗粮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且有降压降脂的保健功效,于是,不时想方设法去搞点大麦糁子、玉米糁子之类回来煮粥。上次人家送来几斤朋面,很是高兴,立马让妻做成朋面饼品尝,只是那朋面都是小麦面一样的细,少了点那粗粗的感觉。而今天这朋面疙瘩才真正让我感觉到那朋面经过喉咙的粗砺,找到了些当年的感觉,只是觉得加入的鸡汤有点让它们贵族化了。其实大可不必,就用清汤相煮,返朴归真,岂不更好?

  三、丝瓜烧馓子

  乳白的汤水中,翠绿的丝瓜如一个个小岛半隐半现,一根根金色的茶馓夹杂着,宛似一条条灵动的鱼儿在其中穿梭。这分明是一幅动态的画么!夹一些,那丝瓜的爽滑,茶馓的柔嫩在唇齿间缠绵,直让人有种清新、嫩滑的美好感受。一直以来对于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只是比较喜欢些清淡爽口的小菜。因为喜欢,所以妻会时而做些,每每在饭桌上看到“丝瓜烧茶馓”或“白菜烧百叶”之类,总要欢呼一声,由衷感激妻的体贴细心。

  馓子,多少年前可是人们眼中极好的营养品,它只有产妇才能享受得到。亲戚家添个小孩,拎一柳“箬”馓子,带二斤白糖做为月子礼,可是很有面子的。如果再拎上一两只老母鸡,那就更客气了。而馓子别人舍不得吃,那是产妇的专利。“他家媳妇常泡馓子给老爹老奶吃呢”。这是孝顺媳妇极好的表现;“吃馓子”似乎成了产妇们生孩子的代名词。其实,在今天看来,馓子不过是用小麦面在油锅里炸了一下而已,又能有多少营养呢?不过,在那个物质匮乏经济贫乏的年代,却成为了人间美味啊!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植物蛋白退居一隅,动物蛋白大行其道。因而,馓子之类吃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别说月子里有人吃它。但是,我喜欢!虽然它们既不名,也不贵,又没有什么丰富的营养;也许有人不屑一顾,然而,喜欢,不因为它们价格的高低,也不需要特别的理由。

  一转念,简单、平实、自在,这,不也正是自己所喜欢的生活么?

【品味小菜的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品味经典随笔散文02-16

品味林青霞的随笔散文07-22

品味人生随笔散文03-13

品味孤独随笔散文05-26

品味故乡随笔散文03-18

品味青春的随笔散文05-09

关于品味的随笔散文09-28

品味冬天散文随笔08-27

品味简单散文随笔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