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前才不舍我的加拿大同学散文
为了方便识别,在上课的第一天,每个人的电脑显示器上就摆好了自己的姓名,这样无论谁见面,都不会因为叫不上对方的名字而尴尬,可惜的是至今我只记住了几个名字,因为我们在一个Team合作,其他的依然只是一句热情洋溢的“Hi”,就代表了一切。或者有时明明看了对方的名牌,还是拼了一个错误的发音,好在大家都是老外,一笑了之,不会太介意。也因为时间太短促,根本没有时间去更多的交流,每个人天天坐在电脑前就是十几个小时,你好意思跟谁聊啊。
只是到了后来快毕业的时候,才从对方的简历中,有了一些浅浅的了解。令我惊讶的是,他们几乎都是大学本科刚毕业的学生,又来读一个专科的文凭,这倒使我大吃一惊。一方面潜意识中应该是学位越读越高才对,对加拿大学生的这种选择很是不理解;另一方面,以自己的高龄混杂在这帮下一代之中,长达一年之久,表示惊叹和恐惧。
而且其中不乏加拿大几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们的天才和聪颖,真的让我打心眼里佩服。记得我从上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就接受中国学生在国外是如何出类拔萃的教育,还有很多母校的留学生回国作报告,成绩一说出来就是A或者A++之类,一说就是长了民族志气,让老外教授大跌眼镜等等。所以,等到自己头上,每到考试交作业的时候,总有一种民族败类的自责涌上心头。
这些年轻人对新科技的`接受能力和熟悉程度,以及在艺术设计中的创意与西方思维的融合,是我所无法比拟的。我们常常戏说自己的西人同事,在数学计算能力方面是如何的差劲儿,无论多大的加减法,都要借助于计算器才会有自己可信的结果。可恨的是加拿大,连买个菜都是有零有整,再加上一个税,对于口算能力再强的人,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有时候也说西方的教育下,孩子玩的时间太多,太过于自由,总之是身体不错,学习不好。但我的同学,却个个身体壮得像小牛就不说了,学习也认真的不得了,每天早来晚走的,对着教授有问不完的问题,而我当时却在思考和回味教授说了些什么,还没有发问的念头,往往到了最后设计实践的时候才会遇到要问的问题。而且当面对一个,需要灵感和创意的设计的时候,我很佩服这帮拿着计算器的年轻人,他们的思路就和当今的好莱坞大片一样的前卫,有的时候真叫人着迷。
以他们的学识,现在独立工作都是绰绰有余,而他们却要再选择这样一个专科文凭去读,真不可理解。加拿大的本科教育偏重于理论性多一些,所以很多老外也不理解中国人一出来,就读硕士,读博士,好像一直把所有的学位拿完,才算有成就感。而他们觉得又不要当教授,又不想一辈子做研究,干吗读那么高的学历。而专科文凭的课程,更注重实际的专业操作技能,往往教给你工作中最实用的东西,一旦有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学起这些就驾轻就熟,平添了一份自信和潇洒。而生活中的很多实际工作,往往也不需要硕士和博士才可以去解决的。人才市场的自由竞争,决定了人们去选择怎样塑造自己,而不是仅仅装扮自己。
有了和他们交往的经历,我很敬佩那些远渡重洋的小留学生们,他们有语言和学习的压力,又有身份的压力,还有感情和亲情的压力,能坚持下来读完大学,真的是不容易。我想一个在国内也读不好书的孩子,家长千万不要希望来到国外就好了,至少可以学一门外语。可孩子小小的心灵,是不可能承受这样的压力的,在无助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放弃,或者自弃,那就更可怕了。我觉得在自己的学习中,郁闷惆怅和深感压力的时间,远远多过轻松和快乐的时候,可一旦挺过去了,就一定有所收获。
我常常鼓励自己,实在学不会,就只当学语言增加词汇量了,这一招还真有效,以前看英文超过两页就想休息一会儿,慢慢的,现在也习惯了一页一页的就这样读下去了。
马上就要离开这些曾经朝夕相处,而又叫不全名字的加拿大同学了,好在现在有网络,可以经常到他们的网站上浏览一番,看看有没有新的变化,也好记住这个John三,那个Mark四的家伙。
【离别前才不舍我的加拿大同学散文】相关文章:
离别前表达不舍的感人话语09-22
同学离别伤感充满不舍的话09-08
离别不舍句子03-18
离别不舍的句子10-22
离别不舍赠言09-01
不见才知想念,离别才知情深散文07-03
表达离别不舍的句子10-09
爱人离别不舍的句子06-29
离别不舍的句子大全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