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医散文随笔
一把100多年前的日本铃木小提琴,破损得面目皆非.已经不能发出声音,经过我市一位制琴家的修复和另一位小提琴演奏家的调整,使这把琴焕然一新,拉奏出来的声音一鸣惊人。我敢断定,这把琴与我见过的意大利琴、德国琴毫不逊色。我用了一个新概念来定义这两位琴者,他们是琴医。
琴医王刚是制琴家,他高高的个子,身材消瘦,棱角分明的长脸,一双眼睛给人一种刚毅的感觉,说他刚毅不过分,因为,十几年前,一场罕见的疾病降临在他身上一一僵直性脊柱炎。当时年轻的他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向病魔投降,倒在床上,二是战胜疾病,重新获得新生。王刚选择了后者。在极度痛苦中他找到了一个分散他疼痛的职业,一一制造小提琴。年轻时拉过小提琴,所以,他钟爱小提琴。查资料,选材料,忍着病痛,精雕细刻,用顽强的毅力开始了制造小提琴的事业。小提琴的制作工艺要求十分严格,他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代价来制造小提琴,当他的第一把小提琴诞生后,他沉醉在琴声里,一种成功感和幸福感涌遍全身,一切病痛全部烟消雾散。从此,他制作小提琴一发而不可收。多少年来的经验积累,他制作出的小提琴越来越完美,有的.琴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次修复这把日本铃木小提琴对他是一种挑战。他查阅大量资料,了解铃木琴的木料和制作特点,经过了近两年时间终于让这把小提琴焕然一新,用演奏家杨占元的话来说,这把琴,是目前他拉过的本溪的小提琴中最好的一把琴,琴主陶宏威更是乐不可支,一把残损的琴获得新生,放在谁身上不高兴啊?这把琴修复者是王刚,调琴者是另一位琴医,一一杨占元。
杨占元和王刚是好哥们,都是琴的缘分聚在一起的。杨占元和王刚形象上形成鲜明对比。杨占元中等身材,胖胖的圆脸,头发好像被滥砍盗过,有点稀疏不太茂盛。我们称呼他省略一个字,去掉了元,管他叫杨占。他有个外号叫“杨老慢”,说话慢、走路慢,喝酒慢,平时总爱卷起一枝旱烟慢慢地抽。可他拉起琴来却不慢,不管怎么快的十六分音符,到了他手里,干净利落,一丝不苟。杨占元当年是本溪歌舞团的首席小提琴,曾经是沈阳音乐学院著名小提琴家的关门弟子,他培养出来的学生众多,而且大都优秀。老杨不仅琴拉得好,更擅长调琴。调琴可不是闹着玩的,有句话:好琴要好调,次琴能调好。一把小提琴,本质当然得好,木料、做工、油漆等都是因素,可琴的音柱、琴码、等等决定了这把琴的音色好坏。陶宏威的这把铃木琴修好后,王刚拿到杨占手里,这等于王大夫对琴的手术完毕,剩下来康复、调养、心理安抚需要杨大夫来完成。杨占一点也不敢慢怠,精心调整,不知道几个回合,终于让琴达到了满意的效果。就这样,一把百年老古董焕发起艺术的青春,重新震颤出惊人的优美旋律,那天晚上,我也试奏了这把琴,属实不错。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谢这两位琴医,他俩抢救出的不仅仅是一把琴,而是对一件文物的抢救。
好医生光治愈一个病例不行,不知道有多少琴经过他俩的修复和调整,重新走向工作岗位。我的一把琴经过他俩过手,也变得面目一新,声音更佳。这正是:琴是有情物,病了可修复。神医出妙手,枯木发新树!
【琴医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曾经女子不为医散文随笔09-01
闲琴雨诗,梦归何处抒情散文随笔08-17
琴的散文09-13
琴的心事作文09-10
关于琴的作文06-02
学琴的作文08-09
琴优秀作文03-04
琴乡优美散文06-22
时光的魔琴散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