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泥桌的散文随笔
泥桌,不知道的会很好奇,泥怎能做成桌子呢?马上就有答案,请随我穿越回七十年代。
我们上学时,物质条件还不丰富,学校简陋的只几间土墙草房,而用土坯做腿,上面蓬上树枝用麦糠泥抹平,做成一排排的长台,就是我们课桌。随着年级的上升和身体的增高,这种课桌显然就不适应了。条件所限使用木桌不太现实,恰巧一位外出参观的教师,带回了“先进”的经验——打泥桌!
老师在班会上很有兴致的介绍说,咱农村到处是泥土,建房的土坯,打成的泥囤子,烧制的砖头都是就地取材用泥土做的,泥桌同样能成,不需花钱也与木桌一样适用。老师的话让我想起了泥囤的事来……
泥囤是当时农村盛粮食的主要工具,也算是一件主要家俱。记得媒婆提亲说媒时,总会安排女方父母到男方相家,心眼多的会看有几个泥囤,也会顺势把手伸进去,这就叫摸家底,是啊!谁愿意把女儿嫁给吃饭都成问题的男人呀!可见泥囤关乎婚姻的成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七月骄阳似火,挥汗如雨。这样的好天气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完成制作泥桌这个特殊的暑假作业。
记得一个早晨,太阳还不怎么毒辢,我与同桌就从远处把最优质的泥土用板车运到制作地点,在土堆上扒一小坑,倒入从校门外的坑塘里打来的水,掺些麦糠用铁铣慢慢的和,用脚仔细地踏,很快一堆又匀又韧、带有粘草的泥坯和成了。几十年过去了,那拉板车时深一脚浅一脚的疾走,用脸盆端水时那蹒跚的步履,一摇一晃的憨态,赤脚光脊踏泥时,那溅满泥汅、只露几颗白牙的小脸,让人至今难忘。
制作开始了,老师用粉笔在地上画好桌子的剖面图,撒上麦糠(为防搬运时粘地),由于没有模具,具体的操作需自己把握,我们先用泥做好底,再把泥块捏成稍粗条状,在应该是腿、面、边及抽屉洞壁的地方,慢慢地接续,压入竹片,在接口处摁上小坑后,就标志着初具雏形的.桌子要暂停半日,因泥巴的不稳定性,操之过急将前功尽弃,这都是借鉴打泥囤的经验。
记得母亲在打泥囤时,做好圆圆的底,用捏成条的泥巴圈成弧形用力地镶嵌在底的边缘,每天接叁伍圈,用手蘸上水抹光,为了接合的更牢就用手指在接口上摁几下。高度增加的同时,泥条也向外张一些,慢慢上口越来越大,到一定口径后再向内收,几天下来,一个瓮形的泥囤就成形了。显然做泥桌要简单多了,无需收张直来直去就行。第二天接续了一点,第三天达到要求的高度。待至半干时借来生产队里的铲马蹄的铲子,修整掉多余部位使得簿厚均匀,就这样一张泥桌坯就做好了。
经过十几天的精心养护,桌子干了,这一天,老师们把这些桌子都请进了教室,用牛粪这个特殊的材料和泥,做成的桌面很是光滑,舒适的象木桌一样。从此我们拥有了山寨版的“课桌”,那种自豪感前所未有!
时光飞逝,这些泥桌陪伴着我们度过了纯真的中学时代。
【打泥桌的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回忆散文随笔:丑桌07-14
打蚊子的散文随笔08-29
打鸟散文随笔07-27
打陀螺散文随笔08-16
打捶鱼丝散文随笔06-11
五七排打狼记散文随笔09-01
桌缝散文06-11
酒桌文化07-11
一桌饭菜一桌爱作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