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百文网手机站

年味浓浓的童年记忆散文随笔

时间:2021-07-13 13:11:56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年味浓浓的童年记忆散文随笔

  岁月匆匆,时序变迁,转眼又是一年的开头。

年味浓浓的童年记忆散文随笔

  但江南水乡——浙江平湖,处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年味,那是我的童年,心目中那艰苦岁月的过年,一直缠绕在自己的心中,让人难于释怀。

  每到年底,总让我想到那时的一些细小的年底旧事,当时虽然幼小,但记忆中的点滴,依旧那样地清晰,总让人由一种发自内心的冲动,将心中的思考与一些零散的片断记忆,用文字串连起来,今年春节放假,终于找到了一点空隙,将年味 的一些细节写下来,以至纪念。

  房屋里面大扫除,这是过年前必须要搞的一次非常彻底的整理、清理工作。往往在腊月二十左右,就在准备清理的工具,一旦有个空闲,就用长竹子,一头系上稻草,用绳子扎实,另一头用双手握紧,端去房子顶上与侧面的垃圾,这个工作,俗称“端沿尘”,必须在小年夜前完成。每一间房子的顶上与四壁,房子内不常用的东西,暂时搬出屋内,让房间显得整洁,整齐干净,有面目一新之感觉。。

  在临近年前的冬至这一天,将房前屋后影响房子安全的大树,要挖掉树根,锯掉阻碍交通的树枝,来一个彻底地清理,有时要叫亲戚帮忙,以期在这一天,完成大树的`挖掘工作。

  因为按照当地的风俗,只有冬至这天,才能可以挖房屋前后的大树,平时大人是不准挖树的。大人将房屋前后的大树上的树枝理掉,一方面清理了周围的环境,又一方面,又为小年夜烧圆团、糕点准备了充足的柴料,是一件一举二得的事。

  写春联,贴门联:记得小时候,家里没人会写春联,大年三十,吃过年夜饭,就用红纸,贴在前门与每一件家具上,还会贴到猪棚屋的门上,以期六畜兴旺,以期新年有个好的收成。

  等到我上了初中,我就用自己书写的春联,贴在前门上,左右成对,往往在过年前,我早早地趁上街的时刻,悄悄买好了历书,那上面会有一些好的对联,可以转抄到红纸上,成为比较适合当时形势的对联。小小的对联,会引来村庄一些识字人的评说。由于我写的对联内容适时,往往会引来一些邻居的好评,熟悉的邻居,还会让我也给他家写上一些对联,让春节的客人来家,感觉真的是眼前一亮。

  自制甜酒酿:记得小时候,母亲临近年底,总会自己做一些甜酒酿,往往在过年前的二十天,就着手这方面的工作。

  母亲早早地准备好了做酒酿的酒药。小时候,记得母亲的娘家的天井里面,种植了一些草药,其中的一种,正是用来做甜酿的。往往选择上乘的糯米,先在大锅内煮成米饭,然后,将饭放入专用的竹器内,摊开成薄的一层,上面散上碾成了粉沫样的酒药,拌均、凉透后,即放入专门的容器中密封起来。但此时已经临近春节,地表温度严重下降,这样,如果上面没有覆盖东西,那么,很难赶上春节正巧可以美美地饮用。往往在这种情况下,要采取一些保暖的手段。我家常用的办法,就是将放入糯米与酒药混合物的容器,放到柴囱内,上面盖上一些旧棉被、稻草柴,以保证容器的温度,让酒酿在春节前可以食用,如果掌控不好,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在童年的记忆中,这米酒,是大年夜必备的产品。大年祭祖后,大人小孩一起围在一个桌子上,父亲饮用白酒,而母亲和孩子们,一般就用自己制作的甜酒。

  做圆团尺糕,一年中,圆团做得最多的,就是过大年。我家六个人往往要做圆团尺糕7蒸,这是一个相当多的数量,一方面当时其他的吃的东西不多,另一方面,春节时节天冷,可以放得久一点。

  往往小年夜吃过中饭就开始做了,先做糕,再做圆团。做糕意思一年比一年好,而团圆就是团团圆圆,也就是一家人和和睦睦,而每一蒸中间放置一个最大的圆团,又称当家圆团,这个圆团是留给父亲吃的。

  蒸圆团开始,让人感觉真正的年味来了。那笼罩在农宅橱房,从大锅子内散发的热气,充满了整个橱房,温暖了整个家人的心,任何一年中的艰苦,在这个时刻,化作缕缕快乐的暖气,冲入家庭人员的心窝,橱房中散发出来的白色暖气,跟窗外的西北风,一冷一热,形成了强大的反差,家的幸福,在这一时刻,彻底地放射出来。

  蒸熟透一蒸糕团,另一蒸又紧跟着放上,一蒸蒸从大锅上撤下的圆团与尺糕,放到后门外的凳子上,随风吹透,在每一块糕团的中心,点上预先准备的红色点,喜庆的氛围,瞬间散发出来。

  但大人关照小孩子,开头几蒸暂时不能食用,用于大年夜祭祖用的,小孩在大人的叮嘱下,考虑压岁钱等因素,此时,表现相当理智,再想吃,也只得再等等。

  几家人合伙杀年猪: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买到猪肉也有些困难,且价格上又不划算,于是,邻居几家合伙,杀一头年猪,一时成为一种常态。这样一来,肉有了,其中的猪内脏也有了,在特殊年代,产生了一些别具一格的办法来应对过年用肉,让人产生特殊的记忆元。

  寻找猪源、推猪毛用的大容器,成为必须的工序。有的时候,就在泥地上挖一个坑,将烧好的开水放入坑内,再将杀好的猪,放入坑中推毛,其实,老百姓也有应对特殊情况的独特办法,这杀猪涉及的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吃年夜饭: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当时的制度,将人的户口紧紧地捆在土地上,所以往往一家人要么在田里面工作。家父只在大队的窑厂上班,最远也就几里外,所以往往一家人在一起过年。不像现在的情况,人在世界各地跑,往往过年在一起不容易, 必须预先早早地定车票或机票,以期来一个团圆!

  大人给小孩压岁钱:现在叫红包。小时候,在乡下,当时的一个劳动力约0.8元,所以压岁钱也是以几角计算,一个大年,拿到几元已经开心得不得了,可以买洋片、朴克及有关的学习用品。

  隔年火,一般在大年年夜,用铜脚锣,里面预先放好龙糠及干燥的木头,上面盖上一些草木灰,再盖上脚锣盖。

  母亲说,大年初一起来看了隔年火,眼睛非常明亮,高考体检时,我的眼睛1.5,说不定跟小时候每年看隔年火有关,哈哈,真灵光!谢谢小时母亲的提醒,让我的眼睛一直很好!

  岁月匆匆,又历一年伊始,时代的巨变,让过年显得有些没有了年味,但童年在平湖乡下经历过年的年味,尽管已经逝去了许多年,但至今想来,依旧是那样的清晰与记忆犹新!

【年味浓浓的童年记忆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年味浓浓的语录09-17

童年的记忆散文随笔09-01

浓浓的年味优秀作文03-23

浓浓的年味初中作文06-23

浓浓的年味500字作文03-28

高中浓浓的年味优秀作文10-28

年味经典散文随笔08-30

浓浓的年味小学作文800字06-23

关于浓浓的年味作文8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