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优美散文随笔
往事如烟,我没有美好的时光来回忆,我的成长是在苦涩的日子里度过的,那些缤纷的生活都没有与我结下姻缘,让我再回味昨日,我的心在跳动着。
八月火一般的热,酷暑难耐,热浪滚滚,我已第二次去支农,第一次去王台,这次去沙县高桥倌庄农场。
高桥倌庄农场是为适应当时的历史条件,党委提出“建立农场、鸡场、猪场……搞副业,解决全厂职工生活后顾之忧而设的。所以它是青纸厂在前进的道路上的一朵花絮。
农场地处山区,二山对峙的长谷,中间一条清水石溪,流泉淙淙作响,像一条银线似的蜿蜒流去。三排红砖平房,有十余职工在长期管理,宫付厂长在坐镇,后殿山林,100余亩的水田地,围绕着农场。
干燥的山路,车在颠簸中抖动着,尾尘卷起尘埃弥漫着。各车间的职工已到了三四十人,每天七时出工,中午小休,下午二时出工,晚六时收工。
第一天下田开镰,禾谷整齐的'一束束堆着,不时掠过一阵阵微风吹着,摇曳着稻穗,给这片风景染上一片金色,打谷机声音给这丰收柔和增加一种气氛,收割过的田野、移动的声音,眼睛看去是粗浊调和。
打出的谷子,麻袋装回了农场,在竹蓆晒干。
八月的农场,没有一点罗曼蒂克的景色,它没有诗般的浪漫,没有那么多的情愫。它不是花前月下,不是漫步在山林小路。
它是一门粗犷线条的艺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胼手胝足劳作在田野。谷真有可爱之处,没有崇山峻岭,陡坡上面一片连绵的山岗,更高处的山峦,在那山峦上,一到晚上显出黑魆魆的一片,把这个小小的峡谷吞没,叫你无处举目。
谷里有仨仨俩俩的人家。饱受灌溉的山田,得天独厚,土壤肥沃,可以种植任何农作物,山谷是富庶的,养育着祖祖辈辈的山民。
一条迷津的小径,弯弯曲曲地直穿远远的树林,向那山坡青翠,重重迭迭地岗峦,迤逦而去。
晚上在淡淡的灯光下,我默默地写着一天的日记,积累素材。
我经常慰藉自己,吃苦耐劳是我们民族的标帜。在我工作后,奶奶告诫我,要能过得俭朴的生活。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就是形容生活状态的极端刻苦。明代“菜根潭”记:“嚼得菜根”能耐得清寒。尝过苦,再吃甜,就感到特别甜,吃过甜,再吃苦,就感到特别苦,这是哲理,很令人回味。生活的熏陶,使我学会了用一种人文去关怀,去关注我周围的事,可以说是我思想的升华。漠然在我思想境界里,淡淡逝去,可能是我人生的一个感悟。
第二天,我们在微曦的晨光中,太阳还在山坳里,田野有点凉风在稻穗上吹着,未割的稻谷随风飘动,扇动着丝丝的声,各种彩红的颜色,好像天上的虹掉落金黄田野。早早食过早饭就去出工了,今天指定要割10亩地的稻子,随时割完随时收工。
有些人可能没有割过稻子,手指被镰刀伤出血,有些人腿脚被蚂蝗叮咬,干劲很足,因为天热,进度比较慢,掉后的使劲地往前赶。
今天晚上,万籁俱寂,夜月宁静,月窥墙。使我想起白居易的《夜坐》“斜月入前楹,迢迢夜坐情。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
六天来,我们完成了指标,我们喫农场生产的粮食、蔬菜,睡草垛,打通铺,倒头便睡。一个个皮肤晒得黑黝黝。一套工装像盐渍了一样,白渍斑斑与泥汗浸泡在一起。接班的人来了,我们坐着厂车,在崎岖的山路上,扬尘而去。
农场收割完后,全厂职工每人无偿送大米20斤。在七十年代,粮食配给制,虽区区二十斤,也能饱餐几天。
2003、7、7
【山风优美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山风散文随笔08-18
心若山风-散文随笔04-09
大山风情散文随笔02-24
春日山风优美散文06-08
优美散文随笔精选03-27
优美散文随笔08-05
红包优美散文随笔08-24
空白优美散文随笔08-24
雨夜优美散文随笔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