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像诗一样优美散文
晚上,电视正在播放台湾的一部电视连续剧,不知道什么名字,只知道剧情大概是这个样子:一对各带一儿一女的中年男一女,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可这个家庭,并不因为有了孩子,而变得硝烟四起,反而孩子相处得像亲姊妹一样,这些孩子都把彼此的父亲或者母亲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一家人没有组合家庭的那种天然的隔阂。尽管,这家里还有一个男一方的父亲,也就是孩子的爷爷,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平时总能根据剧情需要,为家庭惹来不大的麻烦。组成家庭后,他们又收养了一个孤儿,加上他们俩不久亲生的男孩,这样这个家庭共六个孩子,三个成*人,祖孙三代。一家九口人,关系和睦。孩子勤快懂事,夫妻相敬如宾,他们没有经济的烦恼。倒是贫寒的生活,在他们的眼里,完全是一片诗歌般的情景。他们住的是南方那种杆栏居建筑——在距湖面不足一米之处,搭建的一座阁楼。这座阁楼三面临湖,背靠一片青青的翠竹,一条幽僻的林间小路将这座阁楼与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优美的环境,衬托了这部片子的唯美风格。厨房里升腾的人间烟火,如神仙们飞临人间时脚踩的五彩祥云一样美丽。这简直是人间仙境!
当然这是影片,影片的风格,体现了编剧和导演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风格;这是艺术,艺术本身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而生活不是艺术,生活的特点是真实,而不是虚构,在生活中,我们没法按图索骥,找到这样的房子,这样的人家。我们也没法要求自己把家安在高山之上,来领略台湾作家李乐薇的那种“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的情怀;没法把我们的房子建在大海边,体味北大天才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神韵。那种情怀、那种神韵,只能是作家优美的想象,是一种艺术化的理想生活。这种生活的特点就在于将生活中的美夸张化,而将生活中的痛苦诗意化,从而给我们以美的`感受,心灵的愉悦。,尽管这种作品骗了我们,我们还是爱不释手、百看不厌。
诗是由一个个的汉字构成的,就汉字而言,其本身只是信息传输的工具,没有审美性*。可经诗人用情感酝酿的的甘美芬芳的的溶液一浸泡,便成生了质变,成了诗歌,从而产生不可思议的魔力,让我们爱不释手。
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我们不可能要求上苍只将甜美留给我们,而将悲苦抹掉。佛说,人生就是苦难,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难的表现形式,忍受苦难,人的来世就会幸福。耶稣也认为,人生来就是受苦,人要忍受痛苦,死后就可以升入天堂,坐在上帝面前,和上帝一起边吃面包,边听赞美诗。道家认为,人生应该忍受苦难,人就可以长生不老。儒家认为,人生在世,应该将痛苦化作奋进的动力,以成就大业。所有的宗教哲学,都直面人生,承认人生痛苦的必然性*,并给人开了解除痛苦的不同良方。但这些良方要么让人忍受苦难,退一步天高地阔,要么让人与之斗争,“岁寒而知松柏之高洁”。人类多勇士,可成大事者毕竟寥寥。我们大部分人只有面对苦难,忍受失败。大部分人与成大事无缘,成不了胜利者,也看不到自己来世的富贵,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活活气死吗?
那么就让我们以诗意化的目光看待生活,对待生活吧。我们住的地方也许是穷乡僻壤、穷山恶水,可我们却在这里看到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听到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我们的日子可能入不敷出,生活捉襟见肘,可我们却有凡人的自一由,能充分领略到“笼鸡有食汤刀进,野雀无粮天地宽”的境界,理解了“我不穷,只不过没钱”的坦然。也许本来应该我们得到的东西,却因自己的疏忽而化为乌有,我们也会有一种哲人般的收获——这只是命运剥夺了我们获得高贵的权利,并没有剥夺我们获得伟大的权利,毕竟“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从这样的角度看生活,那些失意、那些痛苦、那些坎坷,全都成为诗歌中烘托主题的最美丽、最自然、最真切的意象群,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那样迷人。这样来看,我们不是生活在诗歌的海洋里吗?这朴素的生活,不就像一个个经过审美组合的汉字,脱胎换骨,成为一首美丽的诗歌吗?
影片中的生活原来就是这样感染我们的,我们何不把平凡的生活打扮得跟影片一样呢?
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地球在众多星球中能被蓝色*大气包裹,能孕育生命,这本身就是一首大气磅礴的宏伟诗篇,宦海沉浮、仕途坎坷、命运逆转,都是这些诗中最丰富的色*彩,最迷人的波澜。生活在诗歌的世界中,却背弃了诗的创作原则,把生活的诗歌,淡化了传输信息的文字,这样的生活能不干巴吗?
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痛苦根源。
生活本来可以像诗一样美好,只要我们用诗的眼光去欣赏。
【活得像诗一样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优美散文:活得像秋天一样05-09
优美散文像风一样自由03-03
像没病一样活着优美散文07-05
像风一样自由优美散文08-03
让心情像花儿一样开放-优美散文02-20
像玫瑰一样的爱情散文07-03
像树一样的活着散文06-05
散文像没病一样活着07-06
像风一样的日子散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