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去上学散文随笔
新中国刚成立那几年,洛阳各县多不通公路,有马车,偶尔有货车,绝对没有公交车。我初中毕业通过考试被洛一高录取,要想求学,那就要扛起行李,迈开双腿走路到学校。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这叫长途跋涉。
当年洛一高在市区,而学生大都来自各县,近的偃师、孟津有几十里,我家在宜阳,有七十里远,远的洛宁、嵩县、汝阳,都在百里之外。走路上学,是他们求学洛一高的头道门槛。
那时,家家生活很苦,能走路上学的孩子在农村大都当劳力使用,家长对生活只求温饱,没有更大奢望,一般不全力支持孩子上学,因此,学生走路上学全靠自觉。这自觉源于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探知外部世界的好奇心。
学生当时长途跋涉求学,没有诱人的物质奖励,也没有任何的精神鼓励。就说我吧,背起行李走,思想单纯、坚定,就是要赶到学校不迟到、不缺课,这才是心无旁骛。途中,遇上风和日丽,还好说;碰上下雨下雪,头上雨淋雪飘,地上泥泞湿滑,走起路来十分艰难。更难的是走累了行李没处放,只能抱着树干喘口气,就算歇息。如果途中能在坟头上遇到供桌,能坐下吃几口干馍,爬到水沟边一番牛饮,那就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除了路远,有的同学家境贫寒,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要忍饥挨饿走路上学。有位来自嵩县的谢呼晨同学(已故),有次走路上学夜半遇上狼群,只得借宿在老乡家的牲口屋里。老乡家断炊,他还把自己在路上的干粮留给老乡的孩子。
那时的学生走路上学,可不是一次、两次,而是要历冬历夏,连着走过三年。当时同学们的求学走路之旅,没有当今市场经济氛围下的那么多功利目的,真正是坚定求学读书之旅。这是无字的课本,它以无声的语言给了我们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一往无前的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我的另一位同学现居外地,常打电话过来诉说乡愁。谈起当年徒步负重求学时总会感慨,当年饭都吃不饱,上学的劲头还那么大,心胸沉静踏实,不心浮气躁,那一步步地走,真正是用心走路,誓言写在路上,是为新中国读书,为祖国为人民读书,想想这不就是现在说的实干兴邦之路吗?
【走着去上学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散文随笔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05-16
《自己走着去》的教学设计10-20
行走着的飞鸟散文随笔08-30
我在月光下走着散文随笔06-06
走着走着就散了散文11-16
走着走着就散了经典散文06-21
走着走着我们就老了随笔08-25
走着走着我们就老了的随笔08-24
走着走着就散了伤感散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