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陵随想散文随笔
几天前,我与友人一道来到位于修武县古汉村南的汉献帝禅陵,凭吊这位大汉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由北向南走进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高大的墓冢。驻足墓冢前,望着冢上落叶的树木、枯黄的杂草以及落满灰尘的松柏,满眼尽是荒凉。
我们目睹空旷冷清的陵园,不免有些伤感。想想刘协也真够窝囊无能,他自9岁登基,至41岁被逼禅位,始终是个傀儡皇帝,没有权力,没有尊严,甚至连老婆伏皇后和两个皇子被杀害时也无法相救。一个男人救不了老婆、孩子是最大的无能,一个君王救不了江山社稷也是最大的无能。
禅陵前没有石人、石马等能体现帝王陵墓威严的翁仲,只有清朝的“汉献帝陵寝碑”和“汉禅陵基址碑”两通石碑立在陵园内,为汉献帝禅陵在古山阳作了历史注解。
刘协在位时没有什么建树,被贬到山阳做了山阳公后,却做出了一件足以让当地老百姓怀念和感激几辈子的事情,也给刘协后半生的历史写上了光辉的一笔,这恐怕连他本人也是始料未及的。
别看刘协在治国安邦上是庸才,却学了一手高超的医术。刘协脱下皇袍,换上布衣,亲自到老百姓家中为病人看病,没有尊卑之分,没有上下之别。刘协看到的是一张张感激的笑脸,听到的是感恩戴德的'欢呼声,从百姓的拥戴中真正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这和过去在汉宫中胆战心惊、仰人鼻息、受尽侮辱和痛苦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皇位虽好,但随时潜伏着杀机。皇位只不过是让人利用,作为政治杀戮的工具罢了。历史歪打正着地和刘协开了个玩笑,不让他当皇帝,却让他当郎中。也正因为成了郎中,他一心想为百姓造福的夙愿才得以在后半生实现。刘协还上奏朝廷,为山阳百姓减免赋税。百姓纷纷拿出自己的劳动成果——鲜果、粮食进献刘协,以此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但被刘协婉言谢绝了。
历史选择了山阳,山阳选择了刘协。山阳大地造就了刘协在龙椅上做不到的辉煌,山阳助成了刘协后半生的伟业。刘协用医术拯救山阳百姓的同时,山阳也拯救了刘协本人。
刘协寿终正寝后,山阳百姓悲痛欲绝,举家吊唁。百姓用帽子盛满黄土,在刘协墓穴上堆起了一座小山样的墓冢。帽者,冠也,是戴在头上、保护头颅不被风霜雨雪侵袭的保护神,帽子应和头颅同样重要。用帽子盛满黄土为刘协造坟封墓,是山阳百姓用自己认为最独特、最虔诚的方法,来表达对刘协的怀念和崇敬。
我们走出陵园又路过墓冢时,对庞大的墓冢肃然起敬,因为我们知道这土堆承载的是山阳百姓对刘协的感恩之心。于是,我们面对墓冢深深地鞠了一躬。
【禅陵随想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感悟禅散文随笔02-22
禅教散文随笔08-31
散文随笔:随想07-13
随想散文随笔03-20
季陵的秋天散文随笔04-28
散文随笔:佛语禅说06-03
童年随想散文随笔08-25
年轻的随想散文随笔08-25
孤独随想的散文随笔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