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时间:2024-09-14 09:15:42 雪桃 经典散文 我要投稿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精选26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秋节的经典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精选26篇)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1

  在人们的心里是最好不过的了,不用上班了,可以和家人团聚,这一点是很好的。记得在外地上学的那个时期里,每到中秋佳节的那一天,因为是回不了家,自己总想着和家人的团聚,那个时候自己是在外地上学的原因。当自己看到本地的学生放完学之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自己却和其他的学生在学校停留,想想那是的情景,是多么的伤感。同学和老师再好也比不过家人的,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事实上人都是有同感的。一个人在外地上学是多么的孤独,白天有太阳的陪伴,夜晚有月亮的伴随,到了睡觉的时候,有着梦的点缀。但是在我看来,都是没有家人的体贴和温暖。

  在结束了我的学生时代当中,我就能和家人团聚了。今年的中秋节我已经毕业了好几年个年头了,在今年的中秋节里,和家人过个团圆的节日,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有的在外地务工的人们,为了过中秋节和家人的团聚,从远方而回家了,这都是因为思家心切的.。当然在乡村的街上可以看出来,人们都是在为了打酒买菜的,为着过节而准备着,这都是节日的气氛。在这传统的节日里,人们可以放松放松了。在自家开的店里,快到过节的前一天,乡邻买东西的就是特别的多。店铺里的人也不少,在街上买东西的人更多,给我的感觉就是特别的热闹,你买我买,我想都是买。和家人的团聚是每一个人,最想要的,这不是别的,而是亲情。

  人在外地的时候,每到放假的那一刻起,就为什么往家去,这就是为了和家人的团聚,思念家的感触。中秋节就是个团圆的节日,我想人在外地久了,便会想家的,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又想到了从前,想到了在外地上学的日子,想到了在外地过中秋节是那么的孤单。我的学生时代已经划上句号,不会再去东奔西跑的了。能安稳的过着自己想要的节日,和家人的团聚是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当然中秋节不是过年,这两者是无法相比较的,这是在我个人的眼里是这样的。在乡村里,过节是要放鞭炮的,只要在中午鞭炮声一响就可以吃饭了,这是我们这儿的乡村的风俗,同样要是在过年时也要放鞭炮的,这都是节日的气氛。

  想想那些时光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些岁月带给我们的只是苍老,夺去了我们的时间,因为时间也是一去不复返了。而我们迎来的只是新的一天,新的开始,同样有着新的故事在发生。在今年的中秋节里,我不是很轻松的,为什么,因为我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做的。人都有思念的时候,当然人都有怀念以前的时候,这都是岁月和时间在作怪,只是把那些事情推向了很久以前了,在今天发生的事情,可是到了明天就成为历史了,成为回忆了,难道不是吗?我想是的。平日里在家的年轻人就是特别的少,等到了过中秋节的那一天,在我们这儿的乡村里的年轻人回来一部分。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2

  中秋节,我带着儿子回家!

  一路上正逢乡下秋收的时节,望着遍地黄灿灿的玉米,坐在班车里的我,心绪再也按奈不住对这秋天的阅读,翻阅着这秋天的过往,于是记忆就不自觉地走进这秋收的文字!

  秋天最美的景色就是收获的笑靥,这也是秋天给我最深的记忆之一。

  每年秋收时节,我都会回家帮助父母收秋的。一年又一年,秋风吹白了父母的双鬓,却吹不走父母脸上收获的喜悦与幸福,而这份记忆随着时光的流逝,格外的清晰!

  时过境迁,那些秋天的文字一次次地积淀成我生命力的诗集,每次翻阅,都让我沉醉其中。秋天不尽让人们收获着希望,更是一首深沉的诗,那岁月,就像是一个老人,在翻阅着这个时节的篇章,给人一份凝重与深沉……

  临近中秋的天气,凉风扑面,总会掀起我们记忆的'心窗。透过窗外的景色,记忆的闸门被清风推开,一份惦念,在久远的心底,犹如是脱缰的野马,乘着一阵阵风的清凉,而奔驰在青山和绿水之间穿梭寻觅。这是秋天怎样的一份心思?我想,只有那些亲身经历过乡下秋天的人们,才会体会到这份文字的分量!

  许久了没有这样的心绪,只是没有与秋天相遇而已,疏忽了这秋天的景色。如今再一次目睹从眼前掠过的秋天,就触动我的心弦。依车窗眺望远秋,我在想,乡下久违的老树,是否早已挂满了红火的果实,在太阳温和的照耀下,正裂开了嘴;晨露如斑迹点点的老泪纵横着整个春秋,嫣然似一个老人,而时刻都在叹息自己脆弱的生命?这个秋天悲泣虽然还没有来临,可是对于那些离人来说,早已在心里种下一行行惋惜、慨叹的诗行!

  关于秋的文字,从初秋到现在中秋时节,我已经写了一些秋天的记忆,每一次,都会因为心绪的不同而塑造秋天的心情,快乐、忧郁、叹息、惋惜,凡是秋天触及到的,都已经写在我生命的文集里,今天也是这样的心绪而起!

  坐在我身旁的儿子,静静地望着外面,根本没有意识到我对秋天的这份心思!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视线,我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心情而刻意去强求别人!

  车里乘坐的乡人,面孔都是那么的熟悉,淳朴的乡情,亲昵的乡人,再一次让我感受到回归故里的那份急。,许久了,不论我们走多远,倘若踏上回乡的路,我们一样会感受一份浓浓的心情在自己的旅途上洋溢……

  一路无语。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在下午五点多,我回到了乡下。班车更在我们村丁字路口停下,我与儿子刚下车,两个小外甥女就在哪里等我们。毕竟是孩子,他们三个人很快就边走边玩起来。看着孩子们的身影,拎着行李的我,自然就想起每次回家经过这段仅有三百米远的乡路之记忆。点点滴滴,如散落在草丛上的树叶,没有年轮,没有轨迹,总会让我去寻找从这里走过的痕迹、行踪!

  回到家时,太阳已经偏西,日落的夕阳,哪里会想到一颗回归故里之心的静谧?

  夜幕降临,圆月就像是一个大圆盘,高高的悬挂在我家杨树的梢顶上。母亲为我与儿子的到来十分的开心,总是忙这忙那,还把自己买好的月饼、苹果等东西统统拿出来,给我与儿子。目睹着母亲忙里忙外的身影,我有些愧疚,便不忍心。而当我拒绝母亲的好意时,就看到母亲脸上的笑意一下就沉落在其邹纹里。我想,母亲心里一定不悦了。于是我就像是孩童时候那样,把母亲准备好的甜甜月饼塞进嘴里,母亲就笑起来……

  难道说我们无论多大,而在母亲眼里也都是未长大的孩子吗?

  因为中秋节,母亲自然就谈到了那些未回家的人,如在省城我的哥哥、嫂嫂、侄女,还有我的爱人,我的小妹妹,听着母亲的唠叨,渐渐的入睡!

  梦见在中秋之夜,一个明亮的大月亮,投进我们乡下的小屋,我与哥哥、两个妹妹正趴在一个圆桌子上,等着母亲给我们分中秋的月饼、苹果与梨儿。年轻的母亲,用盘子盛着那些东西从里屋走出来,一一地给我们分着,可是盘子里只放着一个月饼,母亲问,该分给谁呢?我们都不做声,最后,母亲说,这个月饼该留给你们的父亲,理由是父亲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我们没有争辩,可是一向贪馋的我似乎顶不住这月饼甜甜的诱惑,正当闹着要吃月饼的时候,母亲转身就走,我就追,不小心碰在墙角,我奋力争扎着……

  醒来才发现是一个梦,淡淡的月色照进屋子、轻轻的打在脸上,听着里屋母亲打呼噜的声音,心里渐渐的平静下来。

  中秋节之夜,团聚的心原来始终存在着……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3

  今年的中秋,学校放假了,同学们不能共赏明月。老师理解我们,决定十六的晚上仍然举办晚会,我们过得很快乐,因为我们过了一个迟到的中秋节, 中秋节那一天,我们在家里过中秋节,应该说,每个人都过得很快乐,可是,只有我孤苦伶仃一个人,,在这样的一个节日里,要能和班上的同学聚在一起多好啊!

  因为,班主任说过:“我们114班是一家人,就是一个集体。”在家的那个晚上我过得太漫长了。终于。到了第二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动起来了,同学们忙着成立各种各样的小组,有下象棋的、有下跳棋的、有猜谜的`、有唱歌的等等。有的同学忙着上街购物,有的摆放桌椅,够物的同学买来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有人们中秋爱吃的月饼,香脆的瓜子,水果包括两类,一类是苹果,一类是梨子,还有一人一瓶矿泉水,这么多的东西,那是应有尽有。当然,晚会也随之高潮迭起,主持人刘艳宣布第一项是象棋比赛,参赛的选手们绞尽脑汁地思考着如何战胜别人,赢得冠军,终于有一位冠军诞生了,接着又有一位出现了。

  教室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主持人又宣布第二项比赛:跳棋比赛,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后。又有人夺魁了。接着是唱歌比赛、猜谜……。 晚会过得真快啊!晚会就要结束了,同学们都非常的快乐,我希望我还能过上这种迟到的中秋晚会。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4

  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在老家过中秋了,以至于今天下午打电话给母亲时,才记起老家的中秋节是八月十四。

  按照今年中秋节放假时间,如果我八月十三回老家,十四正好可以在家陪父母,十五返回岗位。可是我忘了。我下午以后还在纠结要不要回去,最后认为如果去了,八月十五要返回,中秋节只能在路上,于是决定不回去。一经决定就立即打电话告知母亲,说我今年又不回去了。母亲说,她今天早上就已经推好豆腐,还以为我要回去的。并说,今年如果来,正好来一天,去一天,中秋节在家过。于是我才想起老家是八月十四过中秋。

  我在老家读书的时候,山里没有电视,每逢中秋,大人们吃过晚饭就坐在院子里聊天,说的都是当年的收成如何,以及这家的猪那家的羊什么的。

  由于没有电,室外也不便点灯,大家聊天时是互相看不见的,偶尔能看见的是对方萤火虫般忽闪忽闪的旱烟。

  在大人们聊天的时候,孩子们则聚在寨中的一个大院坝里玩。玩的多是《拍芝麻》和跳绳之类的。《拍芝麻》是一首童谣,由四个孩子背靠背,各出一只脚搭在一起,分别用一只脚在地上跳,边跳边拍手,并唱:

  月亮光光,芝麻香香,先推豆腐,再煮莽莽,莽莽没熟,我要腊肉,腊肉没耙,我要糍粑,糍粑还没打,我要去耍,北京在开会,毛主席万万岁。

  跳绳的时候是两个甩绳子的人唱,跳的人按照节奏跳,跳错或者被绳子套住就换人。诸如:

  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解放军,砍柴要砍青杠柴,挑水要穿解放鞋,乒,乓,叉。

  他们在院子里追来打去,叫喊声打闹声从对面山的缺口处飘到山外,传得很远。直到月亮渐渐西沉,山村暗下来的时候,才满头大汗地摸索着回到各自的`家去。

  有三五个贪玩的还在躲猫猫,于是就听到这边大人在喊,冬生,你还不回来,老子就拿棍子来请你了嘞!那边大人在喊,腊狗,你还不回来睡觉,明天早晨起不来放牛你就晓得“锅儿是铁捯的”!

  随着人们的呼喊声,寨中的狗叫声又一阵此起彼伏,然后恢复宁静,整个村子都进入梦乡了。

  在老家,中秋节是必须推豆腐,打糍粑的。而且,家家都是一样的,菜是豆腐,饭是糍粑。

  我是读中学后才走出大山。有一年中秋节,语文老师叫我们写作文,题目是《中秋赏月》。我们都没有什么体会,无从下手。老师就开导我们说,你们想想,中秋节的时候,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你们拿着月饼,在院子里边吃边看月亮,此时你们有什么感想啊?我说,没敢想!老师说,我是问你们有什么感受。我就问老师什么是月饼,月饼像什么样。在我问的时候,好多同学也瞪大眼睛看着老师,等着老师解答。那时我们的老师多数是乡里招的民办教师,他们也没有吃过月饼,任他怎么想象,我们还是一头雾水,那篇作文我至今还没完成。

  现在乡场上有月饼卖了,但是乡亲们过中秋节依然是推豆腐,打糍粑。一来是风俗习惯难改,二来是舍不得花钱。

  这些年生活条件好了,大家不必等到逢年过节才有好东西吃,习俗就淡了很多。加上这些年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在家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没有力气大糍粑,中秋节也就只有煮饭吃了。倒是哪些在外打工的人回来过了年又要出去的时候,往往要打糍粑一家人吃了再走,既是孝敬老人,也是表示“吃糍粑,一家人粘在一起,不分开”,寄意吉祥。

  打糍粑是力气活,通常一人打,一人在手上沾了水去按,相互配合,我父亲和我大哥配合就很默契,我在旁边看过好几回。我们兄弟姐妹五人都在外面,我的父母也是多年的中秋节没有吃上糍粑了。今天我在电话中问母亲,她说准备用我给她们买的汤圆面做汤圆,于是我也感慨起来。

  此时她们应该熟睡了吧,今夜的月已经沉下去了,等她再次升起,月光照到床前的时候,就又是老家的中秋。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5

  当我的心灵得到慰藉时,当爱变得的现实时,当我们的相遇是那么的不能分开时,我感觉这个世界的所有为什么是那么的不现实呢?有时感觉自己很虚伪,有时感觉这个世界很虚伪,可是即使是所有的都是虚伪变成的,那你又能怎样呢?中秋节,让我期望了很久很久,也许又是一个失望的终结。我害怕,又是那么的无奈。

  中秋是那么的美好,看着月亮圆圆的挂在空中,看着月亮想那远方的情人,可是,这一切好像是在梦中。月圆夜,是梦中情人的生日,我准备让那份浪漫满载一车星辉,走向世界的任何角落。我有一个漂亮的梦中情人,她穿着上帝赐予的天使的睡衣,显得那么的有贵族气息,又不那么的脱俗,又是那么的让人看了楚楚动人。我不忍心让她在另一个天堂过活,我要拯救,拯救这个美丽的女孩,让她做一会真正的天使。

  我是你心中浪荡的公子,风流倜傥,又是那么的多情似水,你喜欢我的文采,你喜欢我的真诚,你喜欢我的为人处世,你喜欢我的交际广,你喜欢我为你营造的浪漫气氛,你喜欢我每天想你的样子,你喜欢我坐在花街石椅上那傻傻的样子,你喜欢在你逛街时我为你提着大包小包在人群中穿梭的可怜模样,你喜欢我我们清晨爬山露出坚实臂膀的男人气概。我总是傻傻的幻想,又傻傻的安慰自己。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天空中的云朵儿也飘的老高,淡淡的,不像夏天那样的深蓝,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准备了好长时间,为了心爱的你,我煞费苦心,我想把中秋的月亮摘给你,可是我没那个能力,只能让你失望,但是我给了你一个真诚月亮,我把我的心给你,我把她做成月饼,你知道我是个穷人,穷的一塌糊涂,有时连自己的饭都要别人来买,真要感谢那些为我买饭的人,是他们给我一次次的温饱,让我可怜的肚子一次次感受那份温暖的关怀。我早已为你准备了一份大礼,在那深秋月圆之时,我准备送给你。

  我已给报社去过电话,要把这篇稿子发表出去,我要让很多人知道我是真诚的爱你的,我要向所有知道我爱你的人发誓,你是我心中的唯一。

  我不会欺骗自己的良心,我更不会欺骗爱我的人,你走了,带着分离的感伤走了,流着泪,像雨点般的滚了下来。我忍着心中的不舍,悄悄地走了,我不忍心让你看见我的眼泪,我不忍心让你看见我心痛的样子。我是脆弱的,又是将强的。我又着千言万语,我又着千情万意,可有时只能自己一人独自分享。我怕失去我本应该得到的那些东西。

  我的心是柔的,总是用那份重的能把我压死的爱来给你家的温暖,有时,你看见我累了,你拿着你那快绣着兔子的手绢给我擦汗,我的汗水是晶莹的,像珍珠般,你是我的天使,我把我的心已交给了你,你拿着那份我的爱,你舍不得浪费,那是宝贵的。月圆了,你在月球的.那端,我在地球的这端,我拿着月饼从天堂来,你看见的是一份心,一份爱,语言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他早就了我们,有让我们重归另一个世界,那是天堂,一个静身心伊甸园,那里有我们约会的足迹,也有我们相拥的身影。

  嫦娥姐姐带着她做的月饼来了,她是美丽的,又是伤感的,带着忧郁,带着那份无人尽知的怀情,她带着微笑,鼓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天堂快乐。

  地球人不是都在看我们吗?我们为他们舞蹈吧,就是那个伊甸园浪漫的舞曲,带着飘逸,带着感伤的那个。我带着三年的月圆给了人间,为想在天堂有一个安静的夜晚,可是天堂有夜晚吗?我从来没有见过,我有时感到好累,有时感到很幸福,带着一份思念,带着一份期盼,慢慢等待,之间的,我学会了等待,是那样的煎熬,我没想到,但是我乐意,天堂美丽的人儿还在看着我呢?

  你总说不分手,可是还是分手了,是因为那份不值得提的浪漫吗?我不知道。

  悄悄地,悄悄地,把那些伤感藏起来,留下美好,留下一份怀念。月圆了,我来了,带着我的情,带着我的爱,来看你,为你祝福。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6

  中秋未到,桂香已至。不知不觉间整个城市到处已弥漫着洒脱的清香。超市里名类繁多的水果早已上架,各式各样的月饼琳琅满目,甜香醉人。入夜,看窗外苍穹如黛,素辉如练,金风送爽,桂影婆娑,不禁想起童年过中秋的欢乐时光。

  童年的生活虽然有些艰辛,却也是情趣盎然。我的老家位于豫西秦岭脚下的一个小山村。每年快要过中秋节的时候,我们都要好好地兴奋一阵子。因为平时生活比较拮据,除了重要节日,我们很少能吃到白面馍,因此这中秋节就让人有些翘首以待了。我们会先帮大人们把玉米、谷子、豆子等秋庄家收割完毕,晒干入仓,等父母闲下来时就天天不厌其烦地问:“中秋节还有几天?”,父母会说,看天上的月亮快要圆时就要到了。我就和小伙伴们每天晚上坐在院子里看月亮,讨论着还有几天月会满圆。盼到快过节时,父母会让我和小伙伴们到外边山坡的枣树上摘红枣,我们就把平时上学的课本掏出来,把腾出小书包往脖子上一挂,跑到山坡上,比赛谁爬树爬的快,上的高,比比谁摘的枣最大最甜,直到把书包盛满。回家时我们把枣交给母亲,会得到几句夸奖,我们的开心比枣还甜呢。

  然后就是母亲起早贪黑地蒸枣花馍了。母亲不但勤劳而且手巧,她把白面团整出很多花形,有五瓣六瓣花形的,也有小兔子小猪造型的,更有麦垛形的,在这些馍蒸上笼之前,母亲会把那些鲜红的大枣放进馍里,点缀成花的蕊,兔子的眼睛,和麦垛上的装饰。这样蒸出的.枣花馍看上去就会特别漂亮逼真,吃起来更是香甜可口。不过刚蒸熟的馍我们是吃不到嘴的。母亲会派我和弟弟把先蒸熟的馍送几个给爷爷奶奶先吃,我们都非常乐意,当我把枣花馍端给爷爷奶奶时,他们总是先夸奖母亲的手艺好,然后掰下一小块放到嘴里品尝,把有红枣的一大块递给我让我吃。我和弟弟也会掰下一小块放在嘴里仔细品尝,把剩下的送给母亲和父亲吃。母亲会推说不饿,父亲会推说顾不上吃。当时我还真以父母不喜欢吃呢,后来才知道他们是舍不得吃。艰苦的日子里他们总是尽量节俭,也总是尽量照顾好老人和孩子。

  枣花馍蒸好后,父亲会到镇上的供销社用粮票买上几斤老月饼,让我们用竹蓝?着母亲蒸的30个枣花馍,再带上2个老月饼去走亲戚。回来时长辈亲戚会收下25个枣花馍和1个月饼,把余下的5个枣花馍和一个月饼当做回礼让我们拿回来。尽管很想吃,但路上我们是不会动的,等到家了把回礼全都交给母亲。母亲就把这些回礼再配足枣花馍和月饼让我们到别的亲戚家去。就这样等亲戚走完了,母亲才会把回礼的枣花馍和月饼让我们送给爷爷奶奶吃,再发给我们吃,我们会迫不及待地把月饼掰成几牙儿,每人尝上一块,那是一种彻骨的甜香,一直甜在三十多年的记忆中。

  中秋节当晚,我们全家围坐在院子中间石榴树下的石桌边,品尝月饼、石榴和枣花馍,分享着秋天收获的喜悦和中秋的快乐。当大人们去收拾忙碌的时候,我会一个人坐在树下欣赏着月明星稀的夜空。

  透过斑驳的树影,沿着那飞瀑似的清辉看天空那轮圆月,我试图从上边淡淡的山影中寻找那千年的桂树,还有寂寞的吴刚,寻找洁白的玉兔还有舒袖的嫦娥,试图能和月亮上的神仙说话,让万能的神仙给我们更多福祉,能经常吃到枣花馍和月饼,思绪就会飞的很远很远,直到两只眼睛瞪的有些酸涩,直到一双小手被寒露浸的冰凉,才肯回屋去睡。梦中,还在想着中秋的枣花馍和月饼,想着月亮上一定会有很多,就想有一双翅膀飞到月亮上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几十年的时光悄然已逝,而记忆中童年那些往事却晃然如昨,挥之不去。每当中秋那轮浑圆的玉盘徘徊中天的时候,我会更加怀念已逝的父母和前辈,是他们的慈祥和勤劳,是他们的教育和影响,是家庭的和睦和温馨,让中秋的月光更加皎洁,让童年的纯真灿烂更加趣味无穷。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7

  再过几天,就是中国人们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了,按照人们的惯例,一般都是全家人吃过晚饭后,围坐在窗前的茶几上,摆上精美的月饼、瓜果,一边品味,一边赏月。如果天公作美的话,皎洁的月亮高高的挂在遥远的天空中,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心情也会格外的清爽。

  记得小时候,出身农村,家住平房,小孩子们对中秋节的期盼绝对不亚于过年,七十年代,正是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但母亲无论多么忙碌,总要在中秋的夜晚亲手为我们准备一顿“极其丰盛的晚餐”,那就是蒸一锅热气腾腾的'白面馒头,出锅以后,在馒头上点上几个小红点,说是等晚上月亮出来以后,给嫦娥姐姐吃。后来,农村经济条件好了,不仅蒸馒头,还打月饼、炸丸子、配小菜、弄小酒,所有的这些精美食品摆放在圆圆的饭桌上,或形“圆”或意“圆”,总之就是要月圆人更圆,淡淡的月光下,苹果,西瓜,葡萄所有的吉祥、团圆都被母亲做出各种精美图案摆放在饭桌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父母亲每年都要给我们讲述中秋的来历和嫦娥的传说,让我们永远都难以忘怀。有时干脆就把几家人的餐桌合并到一起,再点上一堆干木材,既驱蚊,又取暖,红彤彤的火光映衬在每个人的笑脸上,孩子们桌前桌后,院里院外玩耍嘻戏,大人们谈古论今更是笑声朗朗,一种浓浓的节日气氛充溢在院里的每一个角落。那个年代的人们太容易知足了,没有广播,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几个家庭简简单单的自发组织一台纯天然的不需经过任何修饰,任何渲染的“中秋晚会”,没有伴奏带的独特的歌声听起来美妙动听,没有经过事先彩排的小品表演起来照样让人捧腹大笑,欢歌又笑语,丰盛又丰富。中秋的喜悦渲染着美丽的大地,月亮显得越发柔美,星空显的更加灿烂。以至于多少年后的每个中秋之夜我都会想起儿时在农村度过的中秋节,这是现代的孩子们永远都无法享受,无法体会的美妙绝伦之乐。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8

  瓦蓝的天空澄澈的一尘不染,远处飘来一缕缕金桂的清香夹杂着醇厚的柿子味。舍不得离开的蝉还在枝头上低声的嘶叫着,辽远,清亮。却还是没能留住燥热烦闷的夏,秋天便迫不及待的跨上了行程,悄声带着丰收来到了这个令人神往的村庄。

  树根又傻愣愣的坐在村口,整整一下午了。“中秋节快要到了!”想起来离家漂泊的疯娘,树根又重重的叹了口气。

  树根从小就是村里人眼中的另类。他那十几年前就去世的哑巴父亲以及那离家出走的疯娘无一例外成了村里人这些年茶前饭后的议论话题。一场大暴雨后,凶猛的河水卷走了颤微微的'独木桥以及桥上的树根爹,被救上岸后昏迷不醒。穷苦的家庭如何能支付巨额医药费,树根爹变哑了。后来成了家,却不幸掉下悬崖摔死了。再后来,树根娘变疯了,常常到处乱跑,不过每次都会自己回来。树根是个敦厚的人,也没太在意。谁知两年前母亲出走后再也没能回来,树根找遍了十里八村可没有一点消息。

  往事像电影一样一幕幕闪现在树根的脑海里,眼前这座富饶祥和的村庄把他的思绪拉回到几年前。泥泞不堪的小路上发疯的母亲在地上胡乱的翻滚,身上脏得不像样,分不清是泥还是牲畜的粪便。树根便耐心的为疯娘洗干净,即使很脏,他也觉得很幸福。而现在要是母亲还在身边,那该是多享福啊!

  他还依稀记得那年的村子,天翻地覆的蜕变了。那天,村支书兴冲冲的跑来“要修路了,要修路了!”原来,村村通公路要普及到这儿了。这可是村里人做了几十年的梦啊,村里男女老少齐心协力的跟着共产党的领导,修建那条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路。筹资、开山、挖石、肩挑手抬……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在挖土机的轰隆声中,在村民高亢的吆喝声中,在险峻的山谷中巍然迤逦。凝聚着无数的心血与希冀,这条宛如银龙的路无尽绵延,穿过村庄往南通向县城,往北直抵市区。于是,这个闭塞的村子一下就变成了交通要道。

  自从树根爹死后,树根便把自家几亩地租给别人种,这让思想保守的村民们很是看不顺眼,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竟然不种地,那还想干什么?村支书是个老党员,考虑了树根的情况便将刚批下来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农村医保的名额留给了树根家。这可是个稀罕事啊,困惑农村家庭几十年的收入低、看病难的问题竟然解决了。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树根签了承包合同,把村口一栋废旧的厂房租了下来,用这个破厂房开了个漂亮的饭店和一个洗车场。这要搁以前啊,村里人肯定会笑掉大牙,而现在这宽广的公路通向这里,带来了川流不息的人流和车辆。以前连个拖拉机都罕见的村庄现在大小车辆来往不绝。树根的饭店和洗车场也成了香饽饽,生意十分红火,赚了不少钱,盖了小楼房,小两口日子过的像模像样。

  看着南来北往的人群,树根又想起他那流浪在外的疯娘,“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还会回来吗?要是回来时迷路了怎么办?家乡这几年变化这么大,娘会认识吗……”想着想着,泪水模糊了树根的视线。党的政策这么好,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钱是挣不完的,可娘却只有一个啊!树根站起身理了理衣服,看了看眼前这祥和的村庄,高耸的楼房、宽敞的公路和一切的一切,他下定决心明天就去找娘,带她去治病,想着这些他缓缓的向着远处的五星红旗深深的鞠了一躬。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9

  中秋节由来已久吧。据说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到明清时期,已经是与春节齐名的传统节日。说起对中秋的记忆,我却觉得有些模糊。儿时中秋就是吃月饼。每年的中秋节,总会吃到月饼。儿时的美味少,月饼是其中之一。每年中秋节临近的时候,就盼着父母赶紧走完亲戚,然后就能吃到月饼了。那时的月饼种类也少,最常见的也是最喜欢的就是五仁月饼。酥酥的大白皮,里面包着软糯的,甜甜的馅儿,轻轻地把外面包着的,被油渍透的纸揭开,先把里面碎了的月饼屑儿,一点点舔到嘴里,然后开始轻轻地咬几口。那混杂着甜味、芝麻味儿、青红丝味儿的馅儿在嘴里慢慢弥漫开来,就很满足的样子。听别人说吃月饼经常是要一家人围坐着,分着吃,我却没大有这样的记忆。我记得八月十五的时节,地里的农活也还不少,或者是要耕地,去砸坷垃,或者是去地里收拾玉米秸……,大人们总是会忙忙碌碌,中秋节就没那么隆重了。父亲偶尔会在天井里抬头看一眼圆圆的月亮,如果恰巧是晴天,就会很高兴地说一句:“今年月亮又大又圆,是个好年景。”儿时的月饼少的可怜,每年也就吃那么一块两块的,偶尔看到有的同学竟然拿那种豆沙馅儿的月饼在吃,而且皮儿也不是那种需要捧着吃的酥皮,就很羡慕,一边咽着口水,一边盼着自己哪一天能吃上这样的月饼。

  大些了,才知道中秋节不只是吃月饼那么简单,讲究的人家是要祭月、赏月的。现代著名作家周作人在《药堂语录·中秋的月亮》中说:“普通称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这是浙江绍兴的习俗。但是我又依稀想起奶奶在世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类似的仪式。记得奶奶要把家里的小桌子摆在天井里,桌上摆点儿苹果、葡萄、桃酥、月饼等各样的小点心,然后点上几炉香,等香燃个十几分钟,落落“香帽”,就开始烧纸。把火纸一摞摞分开,嘴里念叨着“月明奶奶”“地宫老母”……等神仙的名字,很是虔诚,烧完纸还要磕上几个响头,当然我虽然不明白,也是要跟着磕的,只不过磕头的时候,眼睛总是盯着供桌。当我迫不及待要拿起供品吃的时候,奶奶也是要拿碗清水,用手指蘸了,抹在我的眼睛上,说让“月明奶奶”保佑孙子眼神好,学习好,不长“眼疖子”之类的话。

  再大些了,我最羡慕的是那些文人墨客们中秋节可以吟诗赏月。相传被嘉靖称为天下第一才子的粤东才子宋湘约几个秀才中秋赏月,即景吟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几个秀才对不出与之相媲美的下联,直到除夕,宋湘想明天是新年,见景生情拟出下联: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真是绝妙佳联。如此种赏月吟诗的例子是数不胜数,我也是愈发羡慕与向往。

  中秋习俗有很多,于我而言,最不愿提及的是团圆。中秋节作为合家团圆的节日,也在人们的心中渐渐重要起来。而我的父母早已去世不在,中秋节对我而言是“中秋赏月,月圆人不圆,孤子思亲,亲殁亲不至”。每年的中秋节,都犹如一把小刀,割的我心痛不已。我想,如果父母在,我一定会领着老婆孩子,买好多好多的,各式各样的月饼,让他们一一品尝。苏式的,广式的,莲蓉的,红豆沙的……我都要买。还记得有一年我们吃到了一种博山出产的月饼,比我们平时买的那种要酥软很多,好吃很多,母亲吃了一小块之后念念不忘,以至于以后再吃月饼都会提起。现在我知道博山产的最好吃的月饼品牌叫做“景德东”——如果父母还在,我一定会买好多好多的“景德东”,如果他们喜欢“黄金酥”,我也会买好多好多……。

  可是没有如果,中秋的月仍旧那么圆,五仁月饼入口还是那么香甜。于是,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陪伴我的总是清凉的月光,还有满满的思念。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10

  中秋节又名仲秋节,也叫团圆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第二大节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别的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形成的。

  中秋节有着一段凄美的传说:相传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大地冒烟,一名叫后羿的英雄,登上昆仑山,挽弓搭箭,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因而很受人敬仰。后来,他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嫦娥。有一天,后羿上昆仑山求道,巧遇王母,赐予长生丹,后羿不忍心撇下嫦娥,将仙丹交与嫦娥。不料被小人逄蒙发现。一天,逄蒙趁后羿狩猎之时,叫嫦娥交出灵丹,嫦娥当机立断,将丹吞下,于是就飞天成仙,借住月亮上。后羿回家了解了事情的原委,痛不欲生,他追啊,跑啊,可是,他跑月亮也跑,他停月亮也停。他知道再也追不回嫦娥了,他举头望着天空中的一轮明月,突然发现月亮里仿佛出现了嫦娥的身影。后羿赶紧在院子里摆上嫦娥最喜欢的糕点,以此纪念嫦娥。从此,这一中秋祭月的习俗就这样流传开了。

  月饼的出现始于元朝,由于元朝的残酷统治,中原广大人民纷纷起义,当时朝廷搜查得十分紧,军师刘伯恩想出妙计,将纸条放进饼中,纸条上写着:"八月十五起义。"再将饼运进义军军营,八月十五,一举攻城,攻下了元大都,朱元璋欣喜若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将"月饼"作为食品赏赐群臣。于是,中秋就有了吃月饼的.习俗。

  中秋不仅是一个充满美丽传说的节日,也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写下一篇篇不朽的著作,有的咏月颂月,还有借月抒怀。苏轼的《水调歌头》,王唯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人想起远在异乡的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妈妈拿出一盒包装精美的月饼,拿出刀切开一瞧,绿茶的,我们尝了尝几口,带有浓浓的茶香味!妈妈又切出第二个,原来是牛肉的,硬硬的,甜中带咸。当切出第三个时,一看是莲蓉的,我们尝了尝,又酸又甜,真是好味道!

  在中秋前夕,听着关于中秋的美丽传说,品着甜甜的月饼,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中秋节气息。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11

  又是一个月圆之夜,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在这一天的晚上,赏月就成了必备的一课,自古以来,赏月的佳作也可谓是数不胜数。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美好祝愿;李商隐“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的丰富想象;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满怀愁绪,张九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乐观心态……这些都无不让我们为之叹服,可在同一天晚上,赏同一个月亮只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时代背景便发出了不同的感慨。其实,每一个人对于同一种事物的看法都不会是一样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还记得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画拿到街上去,让过路的人们把他们认为画的最不好的地方用圈圈画出来,到了晚上,他看到画上面有很多的圈圈。到了第二天他又拿了一张跟前一天相同的画,这一次不同的是,他让路过的人把他们认为画的最好的部分用叉画出来,到了晚上,他仍然看到很多叉叉。而且他惊奇的发现,有些被人画上了圈的`地方却被另外一个人画上了叉。

  人类就是这样,所有人的思想不可能一致,对待同一种事物,所有人的看法也不可能一致。比如当两个人同时遇到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时,一个人会说:“这个孩子可真机灵啊!”而另外一个人则会说:“这孩子从小就这么狡猾,长大了还得了?”还有就拿刘翔退赛这件事来说吧!一些观众认为刘翔根本就是装的,无非是怕输,不敢比罢了。而另外一些观众则想刘翔的伤势怎么样,是不是严重?虽然刘翔没有拿到金牌,但他们仍然支持刘翔。

  我们无法判断谁对谁错?因为对与错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世上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比如金钱,它虽然可以带来人们物质的享受,可同时它也是犯罪的源泉。

  或许有的时候,我们不需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对于一件事,就算你做得再出色,再成功,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肯定。我们只需做好自己就行了,别人的看法也许并不重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12

  蟋蟀声稀,桂香渐浓,说明了岁月的脚步已经迈入了真正的秋天。

  又是一年一度的月满中秋时,节日的氛围浓了江南,也浓了我的心海。望着蓝天云中月,细数流年月中水,情不自禁,情不自禁地回眸一眼那岁月深处的时光码头,月光最柔最美的还是在童年的中秋时节。

  童年的中秋节,有着记忆里最香的那碗大米饭。前河口原是一个沿海盐碱滩涂之地,一直种植着高粱、玉米等旱作物,到了我七岁那年才开始种植水稻。老队长刻意安排一种叫着珍珠尔的水稻种,虽然相对产量较低,但它成熟得早,赶在中秋节的前几日就金谷飘香,恰恰不迟不早地舞上中秋节那天的餐桌上。无怪有着珍珠的美名,不仅每粒饭晶莹剔透,而且绵甜可口,老远就闻到诱人的香味。也因为我爱上了那碗大米饭,冥冥之中的那双手也把我送进并流连在江南的鱼米之乡。

  在家乡港城,自古中秋节就有着团圆节的说法。农事再忙,生产队也会安排一天的休息时间,孩童们又恰逢秋假(那是农村的中小学都有一个十五天的秋季假期),在外地工作的人也早早调休,大包小裹地回家过节。所以,前河口从大清早就会喧闹起来,家家户户都在忙活着。

  清淡的早餐一过,主妇们就会烧上一些开水,准备去杀扣在笼子里的大公鸡,围在一起观看的孩童,不失时机地拔下一把自己认为漂亮的鸡毛,去做毽子。家主们总是要到集上去买上几斤猪肉回来,留下一部分做上一碗肥美的红烧肉外,余下的在一阵阵乒乒乓乓的刀砧声里,剁成为肉馅,准备做肉圆和馅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家老宅前后就各有一个水塘,前面的养着鱼,后面的种植着荷藕。二哥拿出炫网,一个圆弧就在鱼塘里溅起了银白的花朵,须臾的功夫,就捞起了数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中秋时分,婆娑的荷叶已经被秋拿走了神韵,七零八落地卷曲在水面,塘水也显得清凉起来,可四哥不怕,举起一瓶云山白酒,咚咚两口,一个猛子潜下去,不一会就摸上一组臂膀粗的荷藕。左邻右舍的人,在笑声中要求再来一猛子,好让他们家的餐桌上也多上一碟下酒菜。

  久居灌西盐场的三哥骑车回来了,一下车就慌忙地解下一个鱼篓子,倒出了蠕动的海虾和横行的海蟹,并亲自下厨,烹饪出地地道道海滩味。大哥是一个转业军人,一直在县城工作,他总是不紧不慢地坐上公交车,在中饭前赶到。老五是一个急性子,一大早他就担起水桶,去挑满两大缸水,再拿起斧头锯子,劈上一大推柴火,准备烧饭炒菜之用。只有我和妹妹两个人没有事,蜻蜓一般地一会儿东飞飞,西躲躲,准备着午餐的大快朵颐。

  母亲从天一亮就开始忙碌着,菜园中拔起一把葱,砍来几棵菜,剥皮洗净,手上的水气还没有干,就和我两个姐姐一起忙里忙外。一会儿做红烧肉,一会儿做红烧鱼,这两盘菜一般是要首先烧好,然后放在蒸笼里保温。一会儿炸肉,一会儿炸藕饼,说起藕饼吃起来好吃,可做起来远比其它菜费事,首先要选择粗大而又内孔偏细的藕,去除二头不规则的地方,再切成为半公分厚的片,再用刀从中间破开到五分之四的位置,然后塞进肉馅,再放进装着蛋清的'容器里浸一下,捞起后还要让外表再沾满生粉,并迅速地放进滚开的油锅里,炸透后又要迅速捞起,摊开存放,一连串的动作,基本上是在须臾之间完成的,只有掌握好火候的人做出的藕饼,才会外酥,中脆,内香。

  袅娜的炊烟刚一停下舞步,午餐就开始了。如果有客人在,一般会分为两桌就餐,没有时父亲会直接安排:将两张八仙桌并在一起,一家人总是团聚一桌就餐。酒,是午餐少不了的,而且不会是当地的云山白酒,常常是久负盛名的洋河大曲。一贯谈笑风生的父亲,此时往往是举着酒杯,笑而不语,一会儿看一眼这个,一会儿又望一眼那个,只有我们这些儿女向他敬酒时,他才慌忙地说:“好,好好……”六儿三女,真不知道,父母为我们花费了多少精力!

  尽管中午吃得十分丰美,可,家乡一直有着包团圆饼的习俗。午餐一过,母亲还没有喘口气,又开始忙碌起来,刚刚揣完面后,又开始安排三位嫂子剁菜砧肉,然后将它们在和成为馅。一旦面发好,就得迅速去包团圆饼。团圆饼广义上包括了甜馅和咸馅圆形状的饼,而从我们家乡的寓意上讲,只是中秋节晚上用来赏月的那一大八小的糖饼,才能够称为团圆饼。

  由于忙碌,中秋节的晚餐,大多是食用一些馅饼和稀米粥,就在家人都在用餐的时候,母亲还独自一人继续在厨房里炕团圆饼。团圆饼的馅就是绵白糖,条件好的人家会兑进一些芝麻糊,包着外面的皮就是发酵过的面,薄薄的,几乎可以看到馅,要保证馅融饼脆,更不能够有缺损,肯定要掌握好灶膛里的火候。所以每到此时,母亲总是打发别人去吃晚饭,小心翼翼地独自操作。

  一旦用过晚餐,父亲让我们将八仙桌抬到庭院里,开始了拜月赏月仪式。首先将直径最大的、象征月亮的糖饼放在八仙桌的中间,四周围放着八块小糖饼,取义于众星捧月。然后将园田果树上摘下苹果、柿子、石榴和梨子端来,摆在四个桌面,供奉月神。一家人默默地围坐着,在心里许着愿。一旦玉轮般地月亮爬上树梢时,父亲立即站起来,点上一支烟,去点燃一条长长的鞭炮和八个爆竹。只要有一家的鞭炮响起,瞬间,前河口就会沸腾起来,电光炫目,欢天喜地。

  当鞭炮的声音停止后,我伸手就想去拿糖饼吃,被眼疾手快的大姐一把拉住:“这团圆饼现在是不能够吃的,谁吃了会找不到媳妇的!”为了打岔,母亲赶紧拿出用油皮纸包着的月饼,每人发上一块,迅速地将团圆饼和水果端回厨房,悬挂在气死猫的篮子里。再端来预先准备好水果摆满了桌子,于是一家人又团聚八仙桌前,在如水的月光下,说说笑笑。说笑里还少不了带来关于月亮的那些传说:玉兔拜月,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说起月饼,当时应该属于城里人享受的,农村的孩童一般一年就能够见到一次,因此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是一种奢侈品,当时是绝不会立即吃掉它,不仅中秋夜会枕头月饼睡觉,甚至还会收藏数日。就是开始吃了,也会先从背面开始一层一层地剥下吃,因为正面当时都模压着嫦娥或者月兔的图案,只有在外皮吃尽后,才会小心翼翼地拨下一点,含在嘴里,慢慢品味着百果的韵味,味蕾享受后,才开始咀嚼。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第二天的早餐才是真正吃团圆饼的时光,那小的糖饼往往是一人一块,而那大的则是要用刀细心分开的,要做到人人有份,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曾经走过千山,曾经趟过万水,如今,一旦有人问起:哪里月亮更圆、哪里月亮更亮时,我都会脱口而出:亮在港城,圆在灌云,韵在那个叫做前河口的小村庄。并不是受“月是故乡明”的感染,而是那里有着我的童年,有着童年里中秋月光,月光里有着父母那慈祥的目光,硬朗的身体……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13

  小时候,曾祖父常说,过了中秋,这一年又快要过去了,有时候,也说,离过年不远了。那时的我,不懂这话的深意。现在看来,这前一句话,是感慨时间飞逝,多少带有点哀伤,后一句话,是一种憧憬,因为过年是个团聚的日子。我不敢妄测曾祖父的话意。我小时候的记忆里,中秋没有团聚的概念,只有过年才是阖家团聚的日子。在今天,曾祖母和曾祖父离开十八年后的中秋夜,在这个人们挂在嘴边团聚却依然有大多数的人不能和家人团聚的日子里,我怀念我的曾祖母、曾祖父。

  我的整个童年,都伴随两位老人家而度过。在我离开老家后的十八年里,对老家的能想起来的记忆,都和两位老人家有关。记忆中最早关于月亮的传说,也是两位老人家说给我听的.。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天狗食月,仙女坐在月光上,月光上的老公公,乘凉时抬头看明晃晃的月亮时两位老人家用蒲扇赶蚊子的夏夜,等等。

  记忆犹新,因为记忆里都是苦难,都是贫穷。我对过年过节不甚喜欢,这也是小时候落下的根子。小时候的中秋节,是芋子可以吃的季节。在老家农村,过中秋的标准食谱时油炸芋包子,两斤猪肉。那时,炸芋包子是件幸福的事。因为穷,那时的家庭不像现在,10斤或更多的一次性往家里买油,那时只是供炒菜的油。在我老家,食油要到20华里在的圩市上买,一般都是一次买两斤三斤,吃完了,赶集时又去买两斤。因为没油更多一次性买那么多油。我的家庭是属于贫困中较贫困的。在我小小的年纪的心里,我总是可以觉察到,要过中秋了,妈妈总是不那么开心。对于妈妈来说,节日里,苦她自己可以,不能苦了老人和小孩。妈妈常为了炸芋包子的油发愁,也常为了两斤过节的猪肉而发愁。家里除了粮食,没油更大的收入来源,尽管妈妈很能干,每年养三四头猪,但一家人的开销,总是捉襟见肘,过中秋,要买油,买猪肉,还得靠养的鸡下蛋卖了,才有钱买油。也常有鸡不生蛋,蛋不好卖的时候,这时,要是曾祖母、曾祖父要是领到了红军抚恤金,总会拿出钱来置办节日的食材。但是,妈妈的心有多痛多难过,要强的妈妈从没说出来过。

  小时候过中秋,芋包子和猪肉是必须要的,至于月饼,那是奢侈品了。而且,都是没陷的饼,能吃到的月饼类似于现在的桃酥饼。当我有能力买起饼时,我曾无数次想买到小时候吃过的月饼来吃,但是,我再也没有吃到那种味道了。

  时间久违,我在时间中老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冲撞进退。但,对于小时候仅存的一点记忆却历久弥新,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融化在我的血液基因里,伴随着我的为人处世之道,我从没后悔和怨恨那些苦难和贫穷的生活,它教会我的,足以让我受用一生。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14

  这一年真的很怪。

  夏天本是我们这里多雨的季节,老天却吝啬到极至,近百天里,可以把阳光挥霍无度,有效的降雨倒没下几场。进入秋天,雨水反而又多了起来,大一场小一场,急一场慢一场,路上老是湿漉漉的,野外就更不用说了。

  不同的农作物在成熟期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通常年份,远远望去,一片片,一块块,在灿烂的阳光和送爽的秋风抚慰下,五彩纷呈,遍野绚丽,缤纷的田园风光,那才叫个美!今年,可能是夏季缺少雨水,庄稼们忍受饥渴太久了,秋日里得了充足的水分供应,贪婪之性喷发,时至中秋,看上去一色的墨绿。

  时间并没有因为庄稼的生长延期而停步,中秋节还是在不知不觉间再度归来。

  月亮由弯钩渐渐拉圆,在夜里斜斜地贴到了高大的柳树梢头。

  夜风习习,百鸟归宿。哦,中秋节要到了!

  信步走向小城东南角,在一处田埂上蹲下身来。披着皎洁的月光,听庄稼仍在拨节的脆响,出神地回想起关于中秋的许许多多往事。一幕一幕,于脑海里或浓或淡地交替着,象山尖上的雾。渐渐地,父亲的影子清晰起来,他及他和中秋有关的场景,定格下来了。

  望着镜子一样的月亮,我想问天国里的父亲,曾经的岁月里,中秋的记忆还存在吗?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他在世的时候,对中秋节有着一份虔诚的.眷顾。

  我在家里的姐妹兄弟中,排行最小,等到我有记忆力的时候,父亲快进入老年人的行列了。印象中的父亲,无论是在生产队时期还是后来土地承包到户,无论是头发斑白的老年时候还是瘦骨嶙峋的垂暮晚景,每到中秋节,他都会在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准时走进家门。他把手清洗干净,搬出一张桌子,放到院子中央月亮能够看到的地方。按照院子的方位,把桌子摆成一个缩小了的“ 院子”,与空旷的院子相结合,整体感觉就是一个“回”字!他用双手去按桌面的两个边,如果摇晃,会找薄薄的石片,支在下面,只到桌子一动不动了,才满意地折身回屋。把月饼盛在一个盘子里(下面放一个大的,代表全家,上面放几个小的,代表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把各样瓜果清洗干净,将西瓜用刀划成齿状,分成两瓣儿,放在一个大盘子里,中间是红瓤黑籽的西瓜,旁边由大到小依次一圈圈挤满了梨子、苹果、葡萄等等;再把母亲煮熟的水饺,选择五六个漂亮一点的,夹到碗里去。等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以后,父亲一盘一盘地端到院子里,放在那张桌子上。最后点燃一柱香,插到一个事先装了小米的废弃不用的墨水精瓶子里,一并去供俸。在那柱香尚未燃尽之前,家人是谁也不许动筷子的,哪怕水饺粘到一起,弄好的菜变凉。

  香烟袅袅升腾,父亲靠在窗台前,目不转睛地望着月亮,嘴角一翕一合,他在想什么,他在盼什么,我们在他无声的世界里,还是能够读懂的。他有点迷信,总认为月亮是最无私最无瑕的神灵,能庇佑人畜共旺,禾稼茁壮,世界安详!

  中秋前后,我们这一带正是农田收获的大忙时节。玉米山药谷黍,豆类荞麦油菜,式样很多。庄户人家每到这段日子,忙得不可开交。父亲干了一辈子的庄户,再苦再重的活儿都能干,就是不会扬场。这个缺点,在土地承包到户后,让他难为情。到了扬场的时候,父亲的眉头就皱了,他会怯生生地在扬场好把式的周围转来转去,帮人家收收场,扫一扫粮食里的杂质,等到他家干完了,抽出空儿再给我们扬场。事后,他会把自家的月饼拿出来,给把式家送去相谢。后来的几年,他在庄稼还没有成熟前,就上山坡去抽只芨,栽扫帚,一把又一把,自家只用一两把,其余的,他就早早送到扬场把式家,或者去割柳条,编筐子,送给人家,算是换工吧。

  那些扬场的把式,虽说是些粗人,但他们心里明镜似的,知道我父亲的心意,也从没有刁难过,尽管自家的活儿让他累得够呛,还是吸支烟,稍做休息,过来帮个忙,解了父亲燃眉之急。就这样年复一年,父亲带着一个庄户人的缺憾,把我们一家人养活过来了。

  他知道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懂得用自己的长处去报答别人的恩情,好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他的心里一直装着我们一家,也装着周围的别人,他会虔诚地去祈求神灵的保护,会一丝不苟地去做自己可以做到的事,从来没有怨天尤人。那时候,村里的人也不乏毛毛躁躁,手脚不干净的人,父亲和其他的老者们都会以一笑掩过,也没有以牙还牙,倒是他们的宽容与大度,让一些人改过了毛病。整个村子在平和与邻里友善中过了一年又一年。

  父亲离开我们去往另外的世界,可他与他们那个充满帮助与感恩的时代却留于我的内心世界。每当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快的时候,就会非常非常地想念那些珍贵的东西。

  哦,又到中秋节了,我无限怀念父亲,怀念父亲的中秋节!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15

  中秋是一个想象优美的神话,一千年一万年脉脉相传,中秋是一段缕缕不断的眷念,一代代一茬茬浓情思念。

  皎皎明月共话中秋

  提到中秋节,古人笔下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亦或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伤感的、思念的、圆缺的。然而除了秋意浓浓让人思念感怀外,还有一种是对美好事物向往的乐趣。

  中秋节是儿时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因为每到中秋节爸妈就会放下田里的劳作,带着我和弟弟步行去两公里外的外婆家过节。在外婆家吃完晚饭,赶回家的时候月亮出来了。爷爷准备好月饼、水果和酒水祭月,一家人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着五仁味的月饼,一边听着爷爷奶奶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年年如此,百听不厌。对于儿时的我,此时满满的幸福感,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油然而生。在异乡一个人打拼的日子,每每看见黑夜中圆圆明亮的月亮,脑海中不觉浮想起小时候和家人一起赏月的情形,让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支撑着我走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中秋节自古延续自今,已超越了传统节日的本身意义。多少忙碌中的人们,因为这一天一家人从不同的地方欢聚在一起;又有多少人因为有这一精神支柱支撑着走过多少风风雨雨。我想说留住心中那些美好的场景,孤单时拿出来与自己分享,就像品味一杯醇香甘美的`茶。然后充满力量的去为下一个目标拼搏奋斗。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皎皎明月,闲话家常,期盼化身繁星点点,穿梭在宇宙之上,倾醉月光之下,缓了流年,慢了岁月。一辈子不短也不长,愿所有在异乡的朋友,都能停下繁忙的脚步,回家看一看年迈的父母,也让他们感受一下儿时的温暖时光。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16

  时间如流水,仿佛是转眼间, 春去了秋又来,多半年的时光就这样渐渐的过来了。转眼到了中秋,中秋节不知不觉的来到了眼前。

  太阳慢慢的落下了西山,都说月到中秋分外明,明月高挂泛着银白,星光闪烁洒下了斑驳一片,这是中秋的月亮,朦胧又现月影婆娑,仰望苍穹,深蓝色的天幕明澈如水,宁静而又深邃。萧瑟的北风迎面吹来,凉飕飕的感觉,一轮圆月静静的嵌在浩瀚的天空中。

  记忆的阀门慢慢的打开,儿时的记忆犹如就在眼前。一样的中秋,一样的北风,一样的天空,一样的明月,不一样的情怀。

  我家住在农村,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人是贫穷的,在那个解决不了温饱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的,感情是深厚的。那个难以忘怀的年代,也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中秋节这个中国人民传统的节日,在我们北方,其规模仅次于春节。和春节一样,也是走亲访友的日子。

  那时候是人民公社,以生产队为基础,白天走亲戚要和生产队长请假,一般不批准,而且耽误了挣工分,白天走亲戚的不多,只有晚上才能走亲访友。那时候,无非是带上几封月饼(每封两个,用纸包着,上面是一个红色的`标签)一点水果。到亲朋好友家里吃顿饭,喝点酒,拉拉家常,谈谈半年多来各自家里的变化,家长里短。亲朋好友之间的亲情关系,表现的亲密无间。每逢到了农历的八月十一的晚上开始,走亲访友的人们。熙熙扬扬的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现在,人们富裕了,就连走亲访友携带的礼物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过去的几封月饼,一点水果,现在是一箱好酒,或者一包名茶。差一点的一箱牛奶,一箱八宝粥,两斤月饼。东西多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淡薄了。多少人把走亲访友看成了一项任务,没有多少人能和亲朋好友在一起吃顿饭,喝点酒, 拉拉家常了。有的人把走亲访友看成是走走形式,走走过程而已。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也慢慢淡薄了。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生活的节奏在加快,为了生存大家都在忙忙碌碌。亲朋好友在一起交流的时间少了,就连中秋节这样重要的节日,似乎慢慢的也淡薄了。人们与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仿佛也渐行渐远了。

  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社会是进步了,道德却落后了。物质是丰富了,情感却谈薄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渐渐地疏远了。远远不如吃不饱穿不暖那个时代了。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难道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该发展,不应该进步吗?

  一轮明月当空,我抬头望着月亮,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中秋节还是一样的中秋,还是一样的刮着北风,不一样的是我的情怀,我多么想回到从前,回到我儿时记忆的那个时代,回到那个时代的中秋节。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17

  “明月千里寄相思”,古人的千年一叹,至今仍情真意切。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它唤起了我对友情的回味,对亲情的感怀,对爱情的思念。

  昨天已成为记忆,一些儿时长大的玩伴和曾经相熟的朋友,虽偶尔还能记起他们的模样,但紧张忙碌的工作却成了我们不能常见的借口,使这些美好的情感越飘越远。忆往昔,“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老先生的千古名篇,便是当年三五好友相聚时的真实写照。通宵达旦的畅饮,醉得酣畅淋漓,却是那样的飘逸、放荡,谁也不会顾及醉酒后的尴尬,想怎么放肆就怎么放肆,其间的温情,其间的友爱,足以让人铭记一生。又至中秋,想重温那些人,重温那份纵情和那份随性,谁想却应了李后主的那句话——雕楼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月到中秋,愿我们珍惜友情,重拾起那份“发小”情怀。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月里还掺杂着一丝酸涩的东西,虽然高速发达的通讯设备可以让遥远的思念近在咫尺,但电话和视频却永远无法替代亲人团聚时那份热闹而温馨的浓浓温情。远在异乡的游子,看着渐渐圆润的明月,仿佛又回到了心中那个最温暖的地方——家。想到年少时的'中秋之夜,亲人们围坐一团的情形,不由得潸然泪下。“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我们身处何地,世上最牵挂我们的人,永远是父母。

  月到中秋,儿想家、亲想儿,愿天下的父母亲都身体健康,无论孩子走得多远,回家后都能痛快淋漓地叫一声“爸、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对有情人的衷心祝福。身处两地的爱人们,心中的那份思念和煎熬却无法释怀,每一次的短暂相聚和忧伤的离散,又怎能用一句“两情若时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能慰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思念,在这个月圆之夜变得愈加浓烈。

  月到中秋,愿有情人不再对影成三人,结束“终日思君不见君”的日子,千里共婵娟。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是一个美好的月圆之夜,愿普天之下,月圆、人圆,所有美好的愿望都能圆在月圆之时。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18

  这是一个不凡的清晨,一个本应该阖家团圆的日子--中秋节,我却骑着单车行驶在异乡的柏油马路上。宽广的马路清净了许多,偶尔有一两辆汽车驶过,行人不再象以前拥挤,远远望去孤零零地。路边的花草,也似这般的冷漠,肥厚的枯老的叶子上,落上一层尘土,我的心倍感凄凉。

  我久违的故乡呵!在这样的早上,你又是什么样子呢?

  我仿佛看到无边的绿野上,乡亲们正迎着出升的太阳,喧闹着、忙碌着,收获自家的玉米。那一个个健壮地玉米棵,随着丈夫举着明亮镰刀的起落,只听“咔嚓咔嚓”一片片玉米棵应声倒地。公爹拿起一个特大玉米,朝我举着,微笑道的说“你看这个玉米,个真大”黑红色的脸上,汗珠晶莹,那笑咧的嘴巴,分明就是一朵绽开的花。一双儿女嬉笑着,追逐着,踩在铺了一地的玉米棵上,弯腰抓蚱蜢。

  仿佛看到婆婆站在院子里,看着栅栏里的`公鸡,犹豫不决。“咱今天吃这个吧!这个最大了”她指着一个红红的公鸡问我。我摇了摇头说“这个太大了,恐怕吃不了,还是吃那个吧!”我顺手指着一个正站在石头上一根腿独立的、略带黑色羽毛的公鸡说,婆婆点了点头说“嗯嗯,好”,说着就走进栅栏里,追着抓公鸡。这下可好了,引起了鸡的反抗,所有的鸡都直着脖子“咯咯,咯咯”地乱叫,还扑棱扑棱地到处飞,吓得我后退了几步,看着婆婆满栏里转圈,笑得我弯下了腰。

  一声刺耳的汽笛声把我从回忆的长廊里拽出来,吓得我不觉身子一摇晃,差点从车子上跌下来,凝滞在脸上的笑容也顿时消散。叶子还在低垂,高大的树上偶尔落下几片残叶,感觉起风了,凉凉的掠过我的身体,更让我倍感惆怅。我亲爱的人呵!你们在哪里?我亲爱的丈夫呵!你又在何处?你们是否听到我内心的呼喊:“你快回来吧!我一个人承受不了了!”泪水惨然飘下,这样的一个早晨让我心酸。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19

  一年之中,最让我们值得庆贺而团圆的日子,那就是中秋节和春节。

  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自有史以来,几千年的发展史,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向往和追求的一天。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又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还有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日。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的色彩。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曾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等佳句。

  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人们还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

  中秋节将要临近,我们生活中的人们都迫不及待,个个都精神饱满、喜气盈盈,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喜迎中秋、庆贺团圆”的喜悦之情,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民俗庆祝活动。

  中秋之际,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忙碌中增加收入,大街上、店铺内、各大商场、超市内,货物繁多、品种齐全,购物的人们络绎不绝,如同过年一般。还有在外漂泊的人们,匆匆忙忙向回赶,脑海里时时念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千古绝唱的诗句。

  再看田野里一片片秋收的景象,人们正忙的热火朝天,这一切都证明了我们生活中的富裕和向往团圆的精神寄托,时时在追求着美好的目标。全国上下各族人民高歌、劲舞、狂欢,我们用美文、抒情、描绘等各种形式来迎接赞美“中秋之夜”而团圆的美好日子。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20

  昨天,是中秋节,老天似乎很讨厌这个节日的来临,变得喜怒无常起来,好像在抱怨自己的不满。天阴沉沉的,雨没日没夜地下,都快让人分不清时间的存在,世界,是灰色的。

  天空和道路都是一色的灰,仿佛连雨点也是灰色的,就像一台搅拌机,让天地的颜色都混到了一起,看看温度计,调皮的水银柱又往下跳了好几格。打开窗,寒风扑面,让人真正感觉到了秋的'来临。

  这个年份,很奇怪,夏夺走了本该属于秋的太多时间。秋想反抗,却被夏那毒辣的光芒照得不能动弹,只好不断呻吟。夏肆无忌惮地开始在别人的时间里大放异彩,水银柱只好跳得高高的,而且无法下落,人们很不满,责怪夏,但夏是强大的,没有人能赶走他。

  于是,秋只能缩在某一个小小的角落,看着天空小小的一角。秋是一个柔弱的女子。而夏则正处在男孩子的青春叛逆期,秋能做的,只有等待。

  不知什么时候,夏觉得疲倦了,不好玩了,他想寻找秋,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突然变得着急起来,秋会去哪呢?终于,他看到了秋,缩在角落里那小小的秋。夏轻轻地走过去,摸摸秋的辫子,对秋说,我们不玩了好不好,你回去吧,我把属于你的时间还给你。

  这时,夏才发现,秋的眼眶中盛满了泪水,夏走了。

  秋回到了人间,她不禁大哭了起来,秋是一个忧郁的女孩子,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一颗颗砸在灰色的地上,很快,不见了。秋哭了很久,那天是中秋,但秋才刚刚拿到属于自己的时间。月亮见状,也没心情去人间探望了,忙着安慰秋。所以那天晚上看不到月亮的笑脸。

  秋突然想起,昨天是中秋节,但月亮一直陪在秋的身边,秋感到自责,不争气的泪水又涌了出来。马路上,一个小女孩问他爸爸,为什么秋天来得这么晚?爸爸回答,因为夏天死赖着不肯走,秋听得清清楚楚,知道人们没有责怪她,天空变亮了一些。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21

  每当一季的中秋意韵如纷扬的落花铺泻时,总会有着不一样的寄托自大地飞上天空,传承千载,记录着一份又一份的中秋情缘。

  有一种中秋,埋于神话,名为离愁。它是数千年之前嫦娥奔月的离殇,是迫于不让恶人得逞,而独栖广寒,与爱人天人永隔的悲凉。纵然流年不语,华灯空瘦,这份中秋情缘依然从神话中衍化并传承而下,不再只是神话与思想的传递,转而水到渠成的化骨生肌,走入现实。

  有一种中秋,步入凡尘,名为喜悦,起于唐而兴于宋。史载之中,庄稼成熟为秋,而在八月中秋,农作物与各类果品相继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便以八月中秋这天为节日。同时,在《唐书·太宗记》中记载,唐太宗梦游月宫,得《霓裳羽衣曲》,由此,在民间盛行中秋节的习俗。及至宋朝,中秋鼎盛之时,更是有“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的场景。中秋之喜悦,由此可见!

  有一种中秋,生于此而终于彼,名为思念,是跨越了空间与时间的旷世之情。无论是“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的前情寄望;还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不世幽思;亦或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之念,都是中秋诗酒年华的产物。也寄托了无数切切思念的情怀。

  有一种中秋,亘古而来,旷世绝仅,却不复以往,在钢筋水泥与键盘荧幕之间枯萎消融。它经历了时间的磨洗,走出了王朝的更迭,越过了民族的变迁,却在新世纪的文明里逐步匿迹。曾几何时,月光还是清亮的,世界还是天真的,意趣也还是单纯的。可仅仅一念之间,世情化为凉薄,亲情变得稀薄,连交流,也定格在了荧光屏指键的.跳跃与空洞的无声,并在铜锈的臭味与名利的浮华中,一起见证着这个时代的不复以往。

  总有一种中秋,属于你我。世事浮华,时态变迁,唯愿这份中秋情缘,可以在人性的脉络流淌,永驻人间!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22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我们一家和芊芊姐姐一家相约去体育公园赏月。公园里来了很多赏月的人们,有的搭起帐篷,有的席地而坐,湖边,草地上,到处都是。公园里弥漫着浓郁的桂香,到处荡漾着人们的笑声,中秋之月,我们期待着。

  来到离湖不远的地方,我们找到一块满意的草地,把帐篷搭好,大人们坐在垫子上聊天,我和芊芊姐姐去湖边散步,沿着湖边慢慢地走着,天渐渐暗了下来,走着走着,突然,芊芊姐姐手指远处天地相接的`地方,“快看”!在天地相连的地方,一轮巨大的蛋黄色的月亮露出了半个脸,天空大幕开启,很短的时间,月亮就从地上跳到了天幕上,蛋黄色,无光,无比的大,让我们欣喜若狂。不一会儿,一轮皎洁的明月就挂在了远处的树梢上,月亮向上一窜一窜的,像迈着轻盈的脚步。过了一会儿,便腾跃到更高的空中了。抬头望去,在天空大舞台上,彩云是灿烂的背景,星星是舞伴,它们簇拥着这位出色的舞蹈家,尽情地变换着舞姿,月儿似银镜般光彩夺目,月光如流水般清澈,月光撒到湖水上,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湖面波光粼粼,不由得让人想起许多文人墨客有关月亮的诗句: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多美妙的意境呀!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也是在写这中秋之月吗?只有这中秋之月,才有这般迷人的魅力,才能这般令人陶醉!

  描写中秋节的散文

  环顾四周,远处的紫金山,近处高低不齐的树和小山丘,都沉醉在朦胧的一片夜色之中,月亮把银色的光芒倾泻在大地上,给远处的树木蒙上了一层白纱,仿佛仙境。我们抬头仔细端详月亮,上面还有一块黑影呢?那可能就是嫦娥吧!旁边那一小块黑影,应该就是玉兔啦!我真想和她们会会面,可惜那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月光似水,月色如华。中秋之月,带给我们无限遐想,带给我们诗情画意的美好意境,带给我们光明、团圆的欢乐!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23

  窗外,一轮明月高高挂起,散发着柔和的微光,皎洁的月光抚摸着大地,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月常圆,人不常圆,几番辗转,又是一度中秋节……

  小时候,中秋是除了过年和端午之外我最喜欢的节日,无它,唯吾爱月饼矣。我总是所在母亲的怀里,把桌子上的月饼都霸占到我的身前。父亲总会在这个时候呵斥道:“没孝心的孩子,也不知道给外婆留一个。”这是外婆总会站出来为我撑腰“不要紧,他爱吃就让他吃吧,我们去赏月。”我一个人吃着满桌的月饼,那月饼的甜味是我童年的味道。

  一眨眼,初中时候到了,仍是那中秋,仍是那轮明月,唯一的不同便是不见了外婆。“来,吃月饼吧。”母亲的声音传来,母亲将月饼切成三块,我一块,母亲一块,父亲也一块。我的月饼永远是最大的,而爸妈的月饼却是小了许多。其实,我不再喜欢月饼了,它太甜太腻,或许还会让我牙疼。但我总是笑眯眯的接过,努力地嚼着,装出一副很喜欢的样子。“小心,别噎着了。”月夜秋凉如水,月圆之夜总是很冷,但中秋那天总是很暖。

  思绪收回,我坐在教室里,沐浴在清冷的月光中,心底也变得和身体一般冰凉。我拿着母亲很久前塞给我的月饼,不断的转动着,似乎不知从何下口。“哎。”我轻叹一口气,将月饼放下,家人已不在身边,这月饼也显得毫无滋味儿了。是了,没有家人的中秋,又算什么中秋?

  “月饼,来,分我一半。”耳边传来同桌的声音,他毫不客气地分了一大半,又把剩下的一小半连着盒子塞给我,看着这一小半月饼,我愣住了,以往父母的月饼不也是这么小么?抬首看到了同桌的.笑脸,我也笑了。月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寄托在月饼上的那颗心。想起母亲将月饼塞给我时的唠叨,我将月饼向天上的明月一举,然后一口吞咽了下去,感受那份甜蜜沁入心田。不在一起又如何,只要心中互相有牵挂,这月饼便永远是暖暖的,甜甜的!

  岁岁中秋,今又中秋……这个中秋,我仍和亲人在一起!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24

  小时候,最盼望过中秋节,因为一到中秋节就会有月饼吃了。

  今天又是中秋节,听到外面传来此起彼伏的烟花爆竹声,却全然没有以往的心情了。简单地吃点,洗漱了一下,就上了床。

  夜半忽然醒来,打开了房门。呀!好一片银辉,恍如白昼。抬头一看,一轮圆月正挂在碧蓝的天空上。我很少见到这么大、这么明亮的圆月,不觉一时痴迷起来。

  它就像一块晶莹洁白的玉璧,静静地挂在天幕上;又仿佛是一颗硕大的夜明珠,发出迷人的光芒。在它的万丈银辉下,星星们都害羞地躲了起来;不仔细分辨,真难找到它们的.身影呢。只有东边天空中一颗较大的星星在远远地张望着它,但也不敢跟它争辉;‘月朗星稀’用在这里最合适不过。它是今夜天空中绝对的主角。在它的旁边,有一片片的云彩,不是很厚,均被它的光芒映照得雪白透彻,像雾、像纱、像堆积着的绒羽。仿佛只要有一阵大风,霎时就能把它们吹得无影无踪;可惜现在没有风,一切都那么平静。天空真蓝呀!简直就是一块澄澈的蓝水晶;又像是一望无际的碧蓝的大海。——那朵朵白云不正是它翻卷的浪花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多么优美的诗句啊!

  明亮的圆月中,有一片阴影清晰可见。传说那是吴刚为了追求嫦娥,在不知疲倦地砍着那棵永远也砍不倒的桂花树。他怎么能砍倒呢?除非嫦娥心中永远没有了后羿。“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想要嫦娥不再牵挂后羿,那又怎么可能呢?

  记得小时候过中秋节,有这样的习俗:在月亮升起之时,全家人都围坐在自家的院落中,吃着月饼,赏着圆月,听老人们讲着有关月亮的优美的传说。可惜的是现在这样的习俗早已荡然无存了。

  月光如水,使人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有阵阵的微风拂过,带走了我残存的睡意;远处隐隐传过来几声犬吠,除此之外,天地一片静谧。

  哦!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25

  再过几天,就是中国人们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了,按照人们的惯例,一般都是全家人吃过晚饭后,围坐在窗前的茶几上,摆上精美的月饼、瓜果,一边品味,一边赏月。如果天公作美的话,皎洁的月亮高高的挂在遥远的天空中,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心情也会格外的清爽。

  记得小时候,出身农村,家住平房,小孩子们对中秋节的期盼绝对不亚于过年,七十年代,正是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但母亲无论多么忙碌,总要在中秋的夜晚亲手为我们准备一顿“极其丰盛的晚餐”,那就是蒸一锅热气腾腾的白面馒头,出锅以后,在馒头上点上几个小红点,说是等晚上月亮出来以后,给嫦娥姐姐吃。后来,农村经济条件好了,不仅蒸馒头,还打月饼、炸丸子、配小菜、弄小酒,所有的这些精美食品摆放在圆圆的`饭桌上,或形“圆”或意“圆”,总之就是要月圆人更圆,淡淡的月光下,苹果,西瓜,葡萄所有的吉祥、团圆都被母亲做出各种精美图案摆放在饭桌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父母亲每年都要给我们讲述中秋的来历和嫦娥的传说,让我们永远都难以忘怀。有时干脆就把几家人的餐桌合并到一起,再点上一堆干木材,既驱蚊,又取暖,红彤彤的火光映衬在每个人的笑脸上,孩子们桌前桌后,院里院外玩耍嘻戏,大人们谈古论今更是笑声朗朗,一种浓浓的节日气氛充溢在院里的每一个角落。那个年代的人们太容易知足了,没有广播,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几个家庭简简单单的自发组织一台纯天然的不需经过任何修饰,任何渲染的“中秋晚会”,没有伴奏带的独特的歌声听起来美妙动听,没有经过事先彩排的小品表演起来照样让人捧腹大笑,欢歌又笑语,丰盛又丰富。中秋的喜悦渲染着美丽的大地,月亮显得越发柔美,星空显的更加灿烂。以至于多少年后的每个中秋之夜我都会想起儿时在农村度过的中秋节,这是现代的孩子们永远都无法享受,无法体会的美妙绝伦之乐。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26

  上班时听见楼下的突然传来响亮的歌声“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是社区的叔叔阿姨在排练中秋的节目,我是容易感伤的人,听着阎维文《母亲》这首歌尤其是在这个烟雨蒙蒙,乌云密布的早上,心情格外沉重。

  一直想为父母写点什么,无从下笔,一直想对父母说些什么,梗咽于喉。

  月到中秋分外圆,人到中秋徒影单。

  小时候我最盼望过中秋节,那时只为吃月饼;长大后,依然盼望中秋节,但更多的是为品味那种怀着喜悦心情分享辛勤劳动收获的累累硕果,那种一家人团圆和谐令人陶醉的家庭气氛。

  长大参加工作,远离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想跟父母一起过个中秋节竟然变成了一种奢望。好长时间吃不到妈妈亲手做的.饭菜,好久没有享受过与爸爸妈妈在一起那种温馨的感觉。路漫漫兮而修远,曾一度是我的借口。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可我们却把最优美和忧伤的文字都献给爱情,怦然心动、万念俱灰,没有爱情好像天空也是灰暗的。

  当我们在城市的霓虹灯下散步时,看看城市里闲情逸趣的人们,会想起操劳的双亲吗?可当我们工作不顺心,却总习惯第一时间听听他们的声音,当我们生活不如意,总愿意靠在他们的肩头聆听细细的的碎语。

  时光总是匆匆,今年的中秋节转眼又到了。在这个城市里有着太多和我一样的人,不管是为了什么,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自己的父母,在这个诗意的节日里体会孤独。父母不知又增添了多少皱纹,多少白发。我不能回去看望他们,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为他们祝福。祝愿我的父母亲,天下所有的父母亲都能够健康长寿,笑口常开,永远做儿女们避风的港湾,幸福的依靠。

  这些文字不是为了纪念,不是为了伤怀,而是为了明天的爱,为了明天那段不知还有多长却希望永远没有尽头的爱。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中秋节的优美散文06-15

中秋节的优美散文[优选]06-16

中秋节的散文随笔10-21

中秋节与酒散文(通用8篇)09-28

那年中秋节散文随笔(精选27篇)04-29

散文:感恩父母的散文05-30

我爱中秋节抒情散文(通用26篇)10-13

经典散文06-07

夕阳的散文01-12

优美散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