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白鹭》同步练习及答案
[请你思考]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用简洁语言勾画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
2、在这些描绘中,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3、文章采取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4、文章首尾圆合,赞美白鹭,从哪几个词语上体现出来,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5、全文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
6、学完这篇文章以后,给自己怎样的启示?
[合作探究]
文章首尾都提到白鹭是一首诗,那么,文章是如何将“散文的诗”和白鹭形象相融合的?找出能透视全文主旨的句子。(突破方法:第一个问题难度较大,教师适时点拔,引导学生从散文和诗的特点入手分析,把握散文诗这种文体的特点,从而让学生体会本文有形无声却有情的优美意境及淳美的意蕴,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主旨。在这两个环节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学会品读文章的方法。)
[尝试训练]
1、给加点字注音。
①长喙( )
②铿锵( )( )
③镶嵌( )
④嗜( )好
⑤赦( )免
⑥为难( )
2、对《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有下列四种表述,不正确的一种是( )。
A.作者通过对白鹭形、神细致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物象被人忘却了的平凡朴素的美。
B.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真情。
C.作者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诗人,所以对富有诗意的白鹭情有独钟。
D.文章运用了对照、排比句、排比段等多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凡物象的独特发现与感受,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
3、如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篇散文的主要内容。
[自主检测]
阅读《白鹭》,然后回答问题。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的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⑩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 文章第⑤段所写的内容可分别用第①段和第②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
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有言:“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
则太白,敷朱则太赤”。请从文章中摘录与之内容相近的语句。
3、 甲同学把第⑦段的内容概括为 “白鹭望哨图” ,但乙同学不同意,认为这
样概括不对。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写点评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仿照下面句子写的点评,给其它两句作点评。
句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
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点评: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
句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
点评:
句子: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预,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点评:
阅读《关于散文<白鹭>》,然后回答问题。
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隽永( ) ②liáo廓( ) ③绮丽( )
④睿( )智 ⑤冷jùn( ) ⑥恬淡( )
2、请你仿照下列语段的表达形式再写两个短语,本文中提到的作家除外。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 。
3、第⑤段引用名言的作用是什么。
4、“我”喜欢散文的原因是什么?(原文回答)
5、你知道第二段中的这些作家的作品吗?请列举一到两例并讲述你的阅读感受。
6、仿写句子:
白鹭是一首诗,《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拓展视野]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山的呼唤
琼 瑶
①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②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旖旎与神奇。
③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常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山风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声籁、山的倾诉和山的呼唤。
④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屹立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⑤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深入云霄、高不可攀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⑥那山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⑦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⑧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于岩石的阴影下。身边所有的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⑨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憧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儿,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感动,让人震慑,让人迷惑。
⑩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选自《美文阅读》,有改动)
1、认真阅读第③④两段,结合语境并联系文段内容,理解下面句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①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
②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
2、文中第⑦至⑨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
①白天的玉山:
②夜晚的玉山:
3、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攀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
4、本文描写景物浓墨重彩,形象生动。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
5、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我的收获]
十三、散文家谈散文答案
[请你思考]
1、作者先通过比较写了白鹭的形体美,然后再写它的寻常之中的美丽。
四幅画面:白鹭的形象美、白鹭立于清水田里的一幅画面、白鹭悠然站在小树的绝顶的画面、黄昏中低飞的白鹭等四幅图画。
2、前两幅是静态描写,后面两幅画则是先静中有动,后动中有静。
3、比喻,作者抒白鹭比作“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美,说明其容易被人忘却,因为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样容易被人发现。
4、“实在”、“韵在骨子里”,“实在”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即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5、进一步说明了白鹭是“优美”而不是“铿锵”,这就使作者心中白鹭的美得到了很充分的表现。
6、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给予点拨,最后总结:由赞美白鹭美在自然、,进一步联想到人,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无私奉献的人,同样具有美的闪光点。
[合作探究]
诗有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意蕴,这跟白鹭相似;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尝试训练] 1、略。 2、C 3、说白鹭是一首诗,是因为白鹭的美丽、精巧、如诗如画;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是因为白鹭的美寻常、朴素、自然天成,这种美需要人们去寻求,在寻求中理解这种美。4、本文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感受和独到的认识,讴歌了那些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自主检测]
《白鹭》参考答案:1、精巧 适宜
2、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没有标准答案。参考:乙同学有道理,因为作者并不认为白鹭是望哨。理由:
(1)文中说:“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是反问,否定了“望
哨”之说;
(2)文中还有“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放哨的哨兵是不可能
悠然的。
4、(1)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写出白鹭与水田的配合适宜、和谐,给人
以美感;
(2)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刻画出在小树绝顶,白鹭悠然而立,给人一种清新
高洁之感,超凡脱俗之美。
《关于散文<白鹭>》参考答案
1、略。 2、略。 3、作者引述这段话是为了说明《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体现了郭沫若“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一种散文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白鹭》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否则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4、略。 5、略。 6、略。
[拓展视野]
1、①对未来充满憧憬,富于幻想 进行文学创作,写出自己对“山”的那份感觉 ②不懈追求自己所确立的奋斗目标。
2、①光影变幻,迷离神奇,如构如幻 ②山籁唱和,清幽朦胧,威严肃穆
3、童年登家乡的山是游球松林,编织梦想;后来登上玉山是欣赏美景,感受自然魅力,寻找和体验对“山”的感觉,实现自己的心愿
4、示例:①绘形、绘声与绘色相结合,既突出了山上景物的特点,又体现出个人登“山”的切身体会与感受,形象生动,趣味盎然(举例略)②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既概括出了所见景物的总体特征,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景物的突出特点,凸显出“高山”以及大自然的巨大魅力(举例略)[若从其他角度如调用多种感觉器官、先总写后分写、变换人称等方面举例分析且正确、通顺亦可]
5、通过对两座山中自然美景的叙写和描绘,渲染出“山”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懈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散文诗《白鹭》同步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语文同步练习答案07-25
猫的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08-01
语文蒲柳人家同步练习及答案07-25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07-25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及答案07-17
初中物理电压同步练习及答案07-09
数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04-17
1.2.2数轴数学同步练习答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