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百文网手机站

房龙《宽容》序故事散文

时间:2021-07-07 11:42:33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房龙《宽容》序故事散文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房龙《宽容》序故事散文

  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

  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

  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

  这条小溪并不像江河那样波澜滚滚,但对于需求浅薄的村民来说,已经绰有余裕。

  晚上,村民们饮毕牲口,灌满水桶,便心满意足地坐下来,尽享天伦之乐。*

  守旧的老人们被搀扶出来,他们在荫凉角落里度过了整个白天,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

  他们向儿孙们唠叨着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却惦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

  这些字眼的含意往往模糊不清。

  不过,它们是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所知的部族写下的,因此神圣而不可亵渎。

  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

  所以,大家都和睦相处。

  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谁要是得不到果园里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又该怎么办呢?

  深夜,在小镇的狭窄街巷里,人们低声讲述着情节模糊的往事,讲述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男男女女。

  这些男男女女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另一些人曾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

  但他们陈尸石崖脚下,白骨累累。

  日月流逝,年复一年。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外面是一片漆黑,一个人正在爬行。

  他手上的指甲已经磨破。

  他的脚上缠着破布,布上浸透着长途跋涉留下的鲜血。他跌跌撞撞来到附近一间草房,敲了敲门。

  接着他昏了过去。借着颤动的烛光,他被抬上一张吊床。

  到了早晨,全村都已知道:“他回来了。”

  邻居们站在他的周围,摇着头。他们明白,这样的结局是注定的。

  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在村子的一角,守旧老人们摇着头,低声倾吐着恶狠狠的词句。

  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但律法毕竟是律法。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志,犯了弥天大罪。

  他的伤一旦治愈,就必须接受审判。

  守旧老人本想宽大为怀。

  他们没有忘记他母亲的那双奇异闪亮的眸子,也回忆起他父亲三十年前在沙漠里失踪的悲剧。

  不过,律法毕竟是律法,必须遵守。

  守旧老人是它的执行者。

  守旧老人把漫游者抬到集市区,人们毕恭毕敬地站在周围,鸦雀无声。漫游者由于饥渴,身体还很衰弱。老者让他坐下。

  他拒绝了。

  他们命令他闭嘴。

  但他偏要说话。

  他把脊背转向老者,两眼搜寻着不久以前还与他志同道合的人。

  “听我说吧,”他恳求道,“听我说,大家都高兴起来吧!我刚从山的那边来。我的脚踏上新鲜的土地,我的手感觉到了其他民族的抚摸,我的眼睛看到了奇妙的景象。

  “小时候,我的世界只是父亲的花园。

  “早在创世的时候,花园东面、南面、西面和北面的疆界就定下来了。

  “只要我问疆界那边藏着什么,大家就不住地摇头,一片嘘声。可我偏要刨根问底,于是他们把我带到这块岩石上,让我看那些敢于蔑视上帝的人的粼粼白骨。

  “骗人!上帝喜欢勇敢的人!我喊道。于是,守旧老人走过来,对我读起他们的圣书。他们说,上帝的旨意已经决定了天上人间万物的命运。山谷是我们的,由我们掌管,野兽和花朵,果实和鱼虾,都是我们的,按我们的旨意行事。但山是上帝的。对山那边的事物我们应该一无所知,直到世界的末日。

  “他们是在撒谎,他们欺骗了我,就像欺骗了你们一样。

  “那边的山上有牧场,牧草同样肥沃,男男女女有同样的血肉,城市是经过一千年能工巧匠细心雕琢的,光彩夺目。

  “我已经找到一条通往更美好的家园的大道,我已经看到幸福生活的曙光。跟我来吧,我带领你们奔向那里。上帝的笑容不只是在这儿,也在其他地方。”

  他停住了,人群里发出一声恐怖的吼叫。

  “亵渎,这是对神圣的亵渎,”守旧老人叫喊着,“给他的罪行以应有的惩罚吧!他已经丧失理智,胆敢嘲弄一千年前定下的律法。他死有余辜!”

  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

  人们杀死了这个漫游者。

  人们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借以警告敢于怀疑祖先智慧的人,杀一儆百。

  没过多久,爆发了一场特干旱。潺潺的知识小溪枯竭了,牲畜因干渴而死去,粮食在田野里枯萎,无知山谷里饥声遍野。

  不过,守旧老人们并没有灰心。他们预言说,一切都会转危为安,至少那些最神圣的篇章是这样写的。

  况且,他们已经很老了,只要一点食物就足够了。

  冬天降临了。

  村庄里空荡荡的,人稀烟少。

  半数以上的人由于饥寒交迫已经离开人世。

  活着的人把惟一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

  但是律法却说不行!”

  律法必须遵守。

  一天夜里,爆发了叛乱。

  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守旧老人们无力地抗争着。

  他们被推到一旁,嘴里还抱怨着自己的命运不济,诅咒孩子们忘恩负义。不过,最后一辆马车驶出村子时,他们叫住了车夫,强迫他把他们带走。

  这样,投奔陌生世界的旅程开始了。

  离那个漫游者回来的时间,已经过了很多年,所以要找到他开辟的道路并非易事。

  成千上万人死了,人们踏着他们的尸骨,才找到第一座用石子堆起的路标。

  此后,旅程中的磨难少了一些。

  那个细心的先驱者已经在丛林和无际的荒野乱石中用火烧出了一条宽敞大道。

  它一步一步把人们引到新世界的绿色牧场。大家相视无言。

  “归根结底他是对了,”人们说道,“他对了,守旧老人错了??…?”

  “他讲的是实话,守旧老人撒了谎……”

  “他的尸首还在山崖下腐烂,可是守旧老人却坐在我们的车里,唱那些老掉牙的歌子。”

  “他救了我们,我们反倒杀死了他。”

  “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

  随后,人们解下马和牛的套具,把牛羊赶进牧场,建造起自己的房屋,规划自己的土地。从这以后很长时间,人们又过着幸福的生活。

  几年以后,人们建起了一座新大厦,作为智慧老人的住宅,并准备把勇敢先驱者的遗骨埋在里面。

  一支肃穆的队伍回到了早已荒无人烟的山谷。但是,山脚下空空如也,先驱者的尸骨荡然无存。

  一只饥饿的豺狗早已把尸首拖人自己的洞穴。

  人们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先驱者足迹的尽头(现在那已是一条大道),石头上刻着先驱者的名字,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的名字,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石上还写明,它是由前来感恩朝礼的后代所建。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鉴赏】《〈宽容〉序》是一篇短小精致的寓言诗、哲理诗和故事散文,也可说是其作品集《宽容》的思想纲领。全篇散文犹如一首庄严的交响曲,悲壮而又发人深省。虽然仅仅是一篇序言,但其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思维方式无不展现了作者俗畅独特的风格。

  作者由于深受荷兰人文主义者伊拉莫斯和美国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因而一生致力于反对愚昧偏执,提倡宽容和平。在其《〈宽容〉序》中,作者以寓言象征的手法,把抽象复杂的思想问题转化为一个形象可感的故事娓媒道来,既通俗流畅,又不落俗套。在平易的故事当中包含的是深刻的哲理与深层的`思考。故事以象征愚昧、封闭和落后的守旧老人们(统治者和执法者)与象征自由、开放和民主的年轻先驱者(普通平民)的激烈冲突作为搭建情节线索的框架,表明为追求光明自由的幸辐生活虽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但是“宽容”最终会取代“不宽容”,为宽容而斗争,值得!因为后人会永远记住这个“先驱者的名字,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的名字,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作者在文章的开首就写道:“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无知的山谷”在文中是愚昧、封闭、狭隘和落后的代名词,而这个所谓“幸福的生活”也不过是抱残守缺而已。“无知”并不代表着完全绝对的缺失,也不是一个无限永恒的时间范畴。在时间的长河里流淌,“无知”本身就会孕育出“知识的小溪”,“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就像生命本就起源于无生命一样。作者在《宽容·无知的暴虐》中曾说过,野蛮的原始人是最不宽容的,但是在他们借以栖身的环境里,专横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他们一意容忍,用来保护他们人身安全、头脑纯洁和部落生活的许多清规戒律遭人践踏,便会陷入灭顶之灾,这可是最大的罪过”。因此,宽容的精神何等艰难,也许它永远只是一个理想和目标。

  然而,即使是一个理想,仍然会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那个年轻的先驱者就是其代表。悬崖下的粼粼白骨并没有丝毫动摇他爬出山谷寻找新幸福的决心,由于离开了山脚,“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志,犯了弥天大罪”,“他的伤一旦治愈,就必须接受审判”。审判的结果就是他被人们以乱石活活打死。他没能带领人们看到“幸福生活的曙光”,“不宽容”的制度和“守旧老人们”,又使“无知的山谷”落后、愚昧了“很多年”,最后特大干旱的来临,使得这个“无知山谷里饥声遍野”,“知识的小溪”枯竭了,“它消失于未来的沼泽”。于是,“活着的人把惟一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但是律法却说:‘不行!’”。终于,叛乱发生了,那些守旧老人们的抗争无疑是螳臂挡车,为了生存的力量是任何事物也不能阻挡的。正是当年“先驱者”在探险中的一堆“石子路标”、一条“火烧通道”,把残留的村民引出了大山,找到了新的牧场。这时,村民们才终于认识到:先驱者“对了”,守旧老人“错了”。“不宽容”的社会和老人,付出的代价太惨重了!惨重的代价告诉人们,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都要宽容不同的思想行为,甚至“异端邪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走向封闭、僵化、死亡,找到更开阔的新生之路。

  “不宽容”显然来自人类本性中的狭隘和自私,而自私狭隘的人性又最容易引起矛盾、冲突甚至战争。.因此,宽容作为人性的一种超越和升华,显得格外难得、珍贵。尽管提倡宽容在今天仍只是一种理想,但是,作者还是在文末提出了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了”。

【房龙《宽容》序故事散文】相关文章:

房龙宽容读后感05-25

浔龙河的故事散文07-23

宽容 序读后感03-18

龙柏树经典散文09-10

关于宁乡序散文06-16

《惘然记》序散文03-12

宽容的境界散文03-11

宽容志向散文05-28

宽容的优美散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