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很长,何必惊慌抒情散文
罗素曾说:人的一生像一条河,开始是娟娟溪流,被狭窄的河岸所束缚;然后,它激烈地穿过巨石,冲越瀑布;渐渐地,河流变宽了,两边的堤岸也远去,河水流动得更加平静;最后,它自然的融入大海,并毫无痛苦地消失了自我。
人就是这样,不知不觉,慢慢老去.....
生活着,怕的也许不是大风大浪将自己击垮,而是将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的烹饪,一开始,安于温逸的环境,当幡然醒悟想要逃逸时,会觉得四肢无力,匮乏。原来,温逸已将那颗躁动不安,跃跃欲起的心志消失殆尽;你如同一潭温水,无波无澜,悄无声息,像水蒸汽一般蒸发散去。
人到中年似乎越怕自己这样,特别是离生命的尽头越来越近,我们也会越来越惶恐,惶恐这一生平淡无奇,惶恐这一生自己生活的模样不是自己所冀望的;越到中晚年,越想活到自己最理想的状态。
1
认识一个姐姐,喜欢亲切的称呼她为陌黎姐,和陌黎姐的相遇源于一次偶然,参加一个品牌推介的时候,刚好是陌黎手绘,就这样认识了陌黎姐。见陌黎姐的第一面,觉得她是一个大大方方,十分豪迈的北方女汉子,但是深层次的了解她之后,发现在这个女汉子的身上也有着江南女生的温柔细腻。
陌黎姐说她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花花草草,喜欢涂涂画画,并且觉得自己长大之后一定会成为一名设计师,这种感觉可能是一种与身居来的;后来,陌黎姐上了大学,学了设计专业-工业设计,慢慢的有很少的时间去创造手绘;大四那年,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踏上北漂的路程,成为一名珠宝首饰设计师。
她说北漂是很辛苦的,住在五环外,去三环上班,每天来回四五个小时的车程都是常事,困难一直都在,就这样从一名小小的设计师当上了珠宝设计总监,这一切对于北漂的她而言,似乎是圆满的......
但是陌黎姐说,在当上珠宝设计总监的半年里,厌倦了满眼的尘埃,厌倦了机械的味道,感觉自己就要丧失灵感,于是辞职,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背包客生活。买了一张去云南的火车硬座票,开始去实现自己的那个梦想,所有人都说她疯了,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陌黎姐的创作是从摆摊开始,丽江的街头,有很多卖画的街头艺人,陌黎姐也曾是其中的一员,画过明信片,画过石头画….后来,她在上海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实体店,很不幸,赔钱,倒闭了,也想过要放弃,但是坚持了下来,她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是最幸福的,
陌黎姐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把它做成终身的事业,这就是她的梦想,用匠人之心做独居匠心的作品,这一切这是源于自己内心对自由,对艺术,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无他。
对于像她们这类热爱的人来说,会让一个人更懂得生活,发现自然的美丽,升华自己的灵魂,可以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的温度是现代这个社会钢筋水泥,高楼大厦这样冰冷的机器代替不了的。
很羡慕陌黎姐这样的生活,更多的是羡慕她从头再来的洒脱,对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的.一种坚定...
我们跌跌撞撞,小心翼翼的生活,也许为了生计,不得不卸下自己最憧憬的模样,拾起残缺的面具,开始奔波于生活;有那么一天,我们厌倦日复一日无聊的生活,想要撕下面具,却发现前路未测,最憧憬的模样变成了自己最恐惧的,当然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2
甜甜姐也是一位和我比较有缘的女生,咋见她第一眼:齐刘海,蘑菇头,顺顺的垂在耳际;弯弯的眼睛,一笑起来眯成一条线,好像会说话;笑起来还有两个浅浅的小酒窝。常穿一件休闲式的上衣-天蓝色或者白色,外面套一个短短的小外套,下身穿着阔腿裤或者那种至脚踝的长裙,脚下永远是一双休闲鞋。
甜甜姐说她做过销售,经理助理,但是天性自由的她认为可以更好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于是辞去了工作,开始自己的手作之路,没有学过设计,更多的是源于自己对事物的敏感。她为她的手工名牌起了一个很温馨的名字八月南方,因为从小就在南方长大,喜欢泥土的味道,树木的青茂,喜爱雨后焕然一新的自然气味,带着点天然的淳朴。
甜甜姐的八月南方是以鸡血藤为主题的品牌,一种古老的藏式,曾经藏民们用它来熬水喝,后来一个活佛把它戴在手上,成为一个传统的手镯。从藏族人亲自挖出原藤到手作人细细变成藤镯,整个过程都是手工的,注定每一个藤镯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一个藤镯的背后会葬送无数个藤,就像人一样,想要达到自己极致的生活模样,必须抛弃一些不愿抛弃的羁绊。
所谓两个字舍得,有舍才有得;付出的,生命会以另外的一种形式还给你,以前没有修炼好自己,那就重新来过,也许需要三年,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给自己一个机会,从头开始,把拧巴的人生活成自己冀望的样子。
一辈子很长,又何必惊慌.....
【一辈子很长,何必惊慌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余生很长,何必慌张散文随笔05-29
何必执着-抒情散文02-28
我们的路还有很长抒情散文02-26
落日余热何必哀痛抒情散文08-30
人生何必太相思-抒情散文04-24
相逢何必曾相识经典抒情散文08-06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抒情散文07-16
花花世界何必当真抒情散文02-17
如若相惜何必十年抒情散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