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白龙洞的优美散文
从彝家新寨下行二十几分钟,就到了白龙洞。
白龙洞,亦称白龙寺,明嘉靖年间由别传禅师创建,清初重建。前殿的大门两边的对联上写道:金顶正当山门,暮暮朝朝餐秀色,白龙潜通海穴,年年岁岁赏清音。从另一幅对联:白龙洞外,点点翠峰迎旭日,古德林中,片片绿云带春烟。就可知,寺院的周围景色该是多么迷人。
古德林,是白龙洞一带桢楠林的美称,是峨眉山一处人工植物景观。古德林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说是别传禅师率领众徒所种,种树时口念《法华经》,一字一株,一字一拜,按字计株,共植69777株,遍布周围两华里。后人为了纪念高僧为民造福、为山添秀的功德,故称古德林,敬称祗树林。
据说春天时,古德林日光融融,春霭层层,浮漫在林中,祗林如披着一层薄薄的面纱,轻柔、恬淡、幽静。所以把这一美景命名为祗林春霭。明代刘迈开有诗云:擘路洪椿去,幽林古德传,繁柯荫仄径,叶密罨生烟。这是该处景观真实的写照。此时,尽管是深秋,林中依然枝叶扶疏、蓊郁葱茏,绿云蔽天,好一派清凉美丽的世界。
在离白龙洞不远的一个岔路口,我们见到了一颗号称峨眉山桢楠王的桢楠树,此树高40米,树冠庞大,树姿优美,树龄1000余年。史载,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宋太宗诏令重修万年寺,为便于香客的往来,就在游山便道的岔路口栽下了这棵桢楠树,作为方向标志。
白龙洞是一座不大的寺院,仅有前后两殿——三圣殿和大雄宝殿,加上左右配殿,围城一个院落。殿内所供菩萨与其它庙内无异。不同的是,在大雄宝殿前有两棵桫椤树,桫椤树是古老的木本蕨类植物,有活化石之称,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类保护植物。我们按照导游的说法,饶有兴致的围着桫椤树转了三圈,祈求健康长寿。
白龙洞外右后方山路旁有个不大的.水池,据说是白娘子修行的地方。传说很久以前,白娘子还是一条雌性白蛇,在这里修炼已达千年,颇有几分法力,后游至天庭,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道行大增,又回峨眉山继续修炼,终成蛇仙。
当时,在黑龙潭修行的小青也只是一条雄性青蛇,他早就迷恋白蛇,欲与白蛇成亲。白蛇好胜,提出比武定胜负,输了就嫁与青蛇,赢了,青蛇就得变为她的丫环终身伺奉左右,青蛇一口答应。不想几个回合下来,青蛇便败下阵来,老老实实地成了白蛇的丫环。由此,我也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也好,妖也罢,学艺不精,就只能屈居人下。
后来白蛇变成一位身着白衣的美女,自称白素贞。青蛇则变为一青衣少女,取名青儿,二人沿江而下来到杭州,在西湖断桥边,白娘子与许仙演绎了一场缠绵悱恻、流传千古的经典爱情故事。
其实,白蛇传的原型本是一个西湖蛇妖作祟害人、法师降妖救人的故事,而在数百年来的流传过程中,却逐步演变成一个优美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我想,其主要原因,还是源于中国老百姓那种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婚的婚姻态度吧。
这从而也说明,文学创作,归根结底要植根于人性和人心。我们每个人,从心理上都会厌恶那些束缚人性的道德说教,厌恶那些冰冷的训诫类故事。在老百姓看来,既然白娘子与许仙本是恩爱夫妻,你法海就不该多事,强行拆散他人婚姻。所以,最后连玉皇大帝都要惩罚他,吓得他只好躲到螃蟹肚子里去了。这也正好说明了法海形象演变的社会文化根源。
【峨眉山白龙洞的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白加黑的爱情优美散文07-18
神奇的黄龙洞散文06-13
恬淡致远白芽寺优美散文03-22
感是心灵的一抹白优美散文09-02
今年冬天没白过-优美散文03-12
白与黑的散文05-26
白妞散文05-28
白与黑散文07-14
秋处留白,此情可待优美散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