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 百文网手机站

读世界散文经典:法国卷

时间:2021-07-03 14:32:56 经典散文 我要投稿

读世界散文经典:法国卷

  还是在兰州广场书城淘到的这本书,跟美国卷一起,好多年了,到现在都离开离开兰州一年半了才刚刚把法国卷读完。读完一本书并不是目的,读一本书最重要是能从中学到东西,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生活,让你的生命中多一段与某本书有关的美好回忆。这本关于经典的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法国文学的知识,还读到了一些让人非常难忘的文章。

读世界散文经典:法国卷

  第一篇文章是蒙田(1533-1592)的论闲逸,在文章的开始有一段关于蒙田的介绍,他的代表作就是《尝试集》,这是他为读书而读书、本无著书立说之目的的无意之作。大学里李志好像也有这本书,但是那时没看过他的文章,而读了他在这本书里的三篇文章倒是很想看看他的尝试集了。文章以一个排比句引出,他说“心灵亦然,倘若没有一定的主意占据着它,把它约束住,它必定无目标地到处漂流,入于幻想的空泛境域里。”之后还引用了大诗人维吉尔、贺拉斯等人的名句来强调这一观点的正确。“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无所不在等于无所在。”接着又引用了一句名诗,说出了他自己的情况:“我最近隐居在家里,决意在可能的范围内,不理旁事,优游闲逸以度这短促的余生:似乎对我的心灵没有更大的恩惠,除了让它在闲暇里款待自己,逗留和安居在它自己身上。”后面他还谈到了对死亡的看法。

  最喜欢蒙田在《我不想树立雕像》中所说的一句话:“我这本书只配放在书架的一角,博得邻人与亲友的喜欢。”

  第二个作家是拉罗什福科(1613-1680),他的代表作就是《道德箴言录》,他所感兴趣的是描述出人们在道德问题上的表现形态与客观状况。大学时还读不太懂,至少那时觉得这些箴言并没有什么,就像那时觉得蒙田的文章也没有什么一样,那时我粗略地看了一下作家小传,还幼稚地在目录上边写着:“作家小传写得并不好,只看划线的即可。”可现在却也不是这样看了,觉得那时还是没能更好地理解。比如箴言录里关于激情的议论:“具有激情的最笨讷的人,也要比没有激情的最雄辩的人更能说服人。”“激情在人的心灵里源源不断地产生:一种激情的消除,几乎总是意味着另一种激情的确立。”等等。由此我开始想,虽然大学时读这段书时才是两年前的事情,而那时的理解水平也不会比现在差,可是为什么那时没有共鸣的文字,现在会产生共鸣呢?也许是心境不同吧?所以,对于经典,还是经常读一读比较好,有时就会体会出不同的意境呢。而所谓的经典,也就是这样一些常读常新的文字吧?

  第三个作家是帕斯卡尔(1623-1662),就是那个有名的数学家,他的代表作是《思想录》。在合肥的时候还买了一本,只是还没有看。他的文笔在两年以前就引起了我的共鸣,有几段我觉得好的都划了线:“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这就是他全部的尊严和他全部的优异;并且他全部的义务就是要像他所应该地那样去思想。”“人的伟大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认识自己可悲。”

  孟德斯鸠(1689-1755)的《波斯人信札》也被选了进来。在了解三权分立时,早就知道了孟德斯鸠的大名,可是对他的文风还没有什么了解,我所受到的教育最大的缺点是只对一些好的东西加以肤浅的介绍,这也是课本最大的.缺点,而这一缺点就是源于我们只是泛泛地读这种课本,而不去广泛地了解精华的基础,因而我们的学习是没有根基的。理想的学习应该是对这些经典的深入学习。

  我们也对伏尔泰(1694-1778)耳熟能详,可是谁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出名吗?我想在知道他的中国人中一百个能有一个知道,我们的教育就很成功了。我至今还不知道。但是这本书里选的他的两篇文章很有意思。我想把我读它们时觉得好的地方适当地摘录几句,就算是复习一下功课吧。在《谈对文人应有的尊敬》中有几句很有意思:“我所见到的惊人奇事之一,就是英国议院竟愿出两万几尼的奖金付给那发现经度的人。”“一个成绩卓著的人总能在英国获致财富的。”“请您走进西敏寺去。人们所瞻仰赞叹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所建立的纪念碑;您在那里看到了他们的塑像,犹如人们在雅典看到索福克勒斯和柏拉图的塑像一般。”

  《路易十四在位期间(1643-1715)的特殊事件与轶事》很长,一共二十五页,还是在琥珀山庄读完的它,每天早上看几页,在不能不去上班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一开始伏尔泰说了说轶事,他说普鲁塔克的《伟人传》是一部令人乐于阅读但不尽可靠的轶事汇编;普罗科普所著《查士丁尼秘史》一书,是部在复仇心理驱使下写成的讽刺作品。今天,募集普鲁塔克是不行的,仿效普鲁塔克就更不行。只有证据确凿的事实,我们才承认是史实。家庭琐事读起来只能使好奇的人感到高兴。把人的弱点缺陷公诸于世,只能使邪恶狡诈之徒喜欢,除非这些弱点缺陷或因招致不幸,或因为美德所弥补,能使人从中获得教益。路易十四使他的宫廷和统治如此灿烂辉煌,以至他生活中最微小的细枝末节,正如过去曾经引起欧洲所有王室和所有同时代人的好奇心一样,似乎莫不引起后人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没有一个历史学家没有叙述过路易十四最初曾经爱上博韦男爵夫人,阿尔库尔小姐和后来同欧仁亲王的父亲苏瓦松伯爵结婚的那个马扎然红衣主教的侄女,特别是她的姊妹,后来嫁给科洛纳元帅的玛丽曼奇尼……

  布封(1707-1788)的《松鼠》和《天鹅》也让人想详细地看一看他卷帙浩繁的《自然史》。

  卢梭(1712-1778)在文学中开辟了一片个性解放、自我意识、感情发扬的新天地,并首次把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欣赏引入文学,他也是特别着迷于徒步旅行,他的文章也一直是我的最爱,可惜还没有完整地看过。

  主持编纂百科全书的狄德罗(1713-1784)的两篇文章也很给人教益。

  夏多布里昂(1768-1848)的文笔是这本书里最美的作家之一,让我想起了萨特,真是字字珠玑。他是最先走上19世纪世纪文学舞台的浪漫派作家,他的小说《勒内》把忧郁传染给整整一代人,形成了法国文学中有名的“世纪病”。他的散文巨著《基督教真谛》致力于宣扬基督教的读意与美,这里选的《钟声》就是选自这本书。而《密西西比河风光》也是这本书里最好的文章之一。

  司汤达(1783-1842)的“文风严谨准确,笔触遒劲犀利,善于持政治视角,对事物之义理阐述深刻。”他的《红与黑》《巴拿马修道院》在高中时就非常熟悉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一直都不太喜欢他的书,虽然几乎一个字都没有看过,不过现在对他有所了解了,尤其是读了这篇《拜伦爵士在意大利》之后,才略微少了一些对他的偏见。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实要打破很多的偏见,慢慢地才会对各种知识了熟于心。而这样的过程非常困难,往往需要很多人的帮助。

  对巴尔扎克(1799-1850)我也有几乎同样的偏见,虽然非常让人崇敬的马克思也非常推崇他。但他的三篇选文让我彻底改变了看法,尤其是那篇《论吸烟有害》。他的人间喜剧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去看,不过还是要看一看他的《都兰趣话》。

  雨果(1802-1885)的《〈克伦威尔〉序》有63页,是这本散文集里最长的一篇,也是在文学理论方面我看过的一篇最好的文章。雨果就是以这篇文章在他二十九岁时一鸣惊人的。禁不住想引用几句:“这样,我们便达到了近代的诗的顶点。莎士比亚,这就是戏剧。而戏剧,它以同一种气息融合了滑稽丑怪和崇高优美、可怕与可笑、悲剧和喜剧,戏剧是第三阶段的诗、也就是当前文学固有的特性。”

  “诗有抒情短歌、史诗和戏剧三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和一个相应的社会时期有联系。原始时期是抒情性的,古代是史诗性的,而近代则是戏剧性的。抒情短歌歌唱永恒,史诗传颂历史,戏剧描绘人生。第一种诗的特征是纯朴,第二种是单纯,第三种是真实。行吟诗人是抒情诗人向史诗诗人的过渡,就好像小说家是史诗诗人向戏剧诗人的过渡。历史家与第二个时期一道来临;编年史家、批评家则和第三时期同时产生。抒情短歌中的人物是伟人:亚当、该隐、诺亚;史诗中的人物是巨人:阿喀琉斯、阿特鲁斯、奥里斯特斯;戏剧的人物则是凡人:哈姆雷特、麦克佩斯、奥赛罗。抒情短歌靠理想而生,史诗借雄伟而存在,戏剧则以真实来维持。总之,这三种诗是来自三个伟大的泉源,即《圣经》、荷马和莎士比亚。”

  书中还引用了给未婚妻的信和给朱丽叶特的信,但是觉得都不太好,也许是因为他太多情了吧。

  对司汤达的偏见的消除还得益于梅里美(1803-1870)的《亨利贝尔印象记》,亨利贝尔就是司汤达的本名。关于他们俩,我都不了解,但是介绍里有句话,可以让人更多地了解他们:“如果说司汤达长于意大利色彩的话,那么,梅里美则长于西班牙情调。他写西班牙的强盗与斗牛的散文,很是幽默有趣。”

  波德莱尔(1821-1867)的穷人的玩具也是一篇让人印象深刻的文章。他的恶之花前一段时间还是畅销书呢,我想它一定也是一本常销的经典。

  福楼拜(1821-1880)的书信在文学史上颇为出名。

  龚古尔兄弟(1822-1896,1830-1870)的日记举世闻名。

  泰纳(1828-1893)的《希腊雕塑何以繁荣》也让人受益匪浅。

  “都德(1840-1897)主要以对普罗旺斯地区的风光人情的描绘,而显独特的艺术个性,其传世不衰的代表作竟是一部头不大的散文与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他以韵味取胜,风格淡雅柔和,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与幽默的情趣。”在书店工作时曾有很多人都问过我关于普罗旺斯的书,可惜那时我根本不知道都德在这方面的成绩。

  左拉(1840-1902)是自然主义文学大师,以把生理学、实验医学引入文学、开辟了从遗传与生理条件描写人的道路而著称于世。他的《卢贡马卡尔家族》也许像人间喜剧一样没有机会去看了。在《我的憎恶》里有一句话让我很喜欢:“我不过是个喜欢探索的人。”

  法朗士(1844-1924)的两篇文章也是非常漂亮,如果可能也要看一看他的文艺批评的集子《文学生活》。《植物园里的隐居》是这里最有意思的一篇文章,轻松的阅读就能留下难忘的印象。

  莫泊桑(1850-1893)的选文是《谈谈小说》。我是在大学里读的,划了好多行,引用几句现在觉得不错的吧:“所有的作家,雨果和左拉一样,都曾坚持要求写作的绝对权利、不可争辩的权利,也就是说根据他们自己的艺术见解来想象、观察。”“大多数批评家毕竟只能算得上是一些普通读者,因而,他们责备我们几乎全责备错了,要不然就是毫无保留、毫无分寸地恭维我们一通。”“只有少数出类拔萃的人物要求艺术家:根据你的气质,用最适于你自己的形式,给我创造一些美好的东西吧。”

  “在许多性格极其复杂、天才多种多样的大师们之后,还有什么可写的没有写,要说的没有说呢?在我们之中,谁能吹嘘说他写了在其他的书里不曾有过的隐约相似的一页书一个句子呢?我们都被法兰西的文字填饱了。”“有天才的人决不会有这些忧虑和痛苦,因为他们自己身上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创造力。他们不给自己下评语。而我们这些人,只不过是有自知之明和有恒心的写作者,我们只有以坚持不断的努力才能够抗拒这不可占用的灰心失望。有两个人以他们简明的教训给予我这种不断尝试的力量,那就是路易布耶和居斯塔夫福楼拜。”

  他还引用了福楼拜教导他的话:“才能就是持久的耐性。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罗曼罗兰(1866-1944)的《弥盖朗琪罗赞》也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弥盖朗琪罗的阶级“偏见”,他甚至说:“修练艺术的,当是贵族而非平民。”这引发了我对自己身份的思考,其实他的偏见也很有道理,农民没有钱,吃饭都是问题,怎么可能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呢?所以作为一个有志气的人是不会甘于贫穷的。可是小时候却很少有这样的想法,也许只是因为生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吧。可是一个大同的时代却不会给人更多的思考,人们称这为纯朴,可是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的纯朴才是真正的纯朴。

  纪德(1869-1951)的名声也很大,只是在这里没有看清他的特点。

  普鲁斯特(1871-1922)在文学上只做了一件事:复活已经逝去的时间,长达数十年的时间,但他以那种独特的自由联想的方法,不仅复活逝去的时间中的事件,而且复活了全部声、色、气味所达到的辉煌成就,是无人能企及的。

  马丁杜伽尔(1881-1958)以规模巨大的长篇小说《蒂波一家》而著称于世。

  萨特(1905-1980)的文字生涯是我第一次看,因为是一本自传体的小说,因此对他的文学之路有了更多的了解。其实在学校里就很想看看他的这本书了,可是这本书比较难找。这两天也在看《八十天环游地球》,这样的一本名著却让人觉得不怎么好,小孩子看还可以,大人看就无所谓了,也许萨特很小很小的时候就能写出来这样的文字了,而这样的文字却并不能给我们的学习增加多少动力。

  波伏瓦(1908-1986)是萨特的女朋友,他的作品也特别好。最喜欢她的《对马塞,我真是一见钟情》。她两手空空、切断了过去、离开了所爱的一切,独自一人来到马塞是事业的一个转折点,“之前,我总紧紧地依附别人,让他们给自己定下原则、立下目标,而今,一切都由自己了!”“开始,我选择五六小时能走完的路,后来就挑九到十小时能走完的路。”“我登过每一个山峰——加达邦、奥雷莱峰、圣维克托和‘国王之杵’。翻过每一条沟壑,踏过每一处山谷、深涧和山峡。”

  加缪(1913-1960)与萨特齐名,他的《西西弗神话》与《反抗者》是表述了存在哲理高度概括、高度凝练的思想巨著。

【读世界散文经典:法国卷】相关文章:

卷伤感散文08-29

爱情与猪肉卷的散文08-02

法国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05-24

卷珠帘,等谁精美散文03-07

经典散文:我和法国电影05-07

法国的英文单词怎么读正确11-20

法国留学读研的费用有哪些03-31

关于申请法国留学读研须知08-12

读《沁香一瓣自选精巧十卷集锦》散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