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乡拾杆人优秀抒情散文
巍峨的中条山腹地,有一个环山逶迤,傍河而居的小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那就是垣曲,传说是舜帝的故乡,又称舜乡。
舜帝自幼以孝闻名,以孝感人,以孝得以受让天下,因此舜乡也是德孝文化的发祥地、传承地,许多民间风俗习惯也都围绕一个孝字,颇有来历和讲究,世世代代口口相传,传而有序,历经千年而不衰。
舜乡人以“孝“为德,内容五花八门,习俗千变万化,礼仪繁杂多样,活着时要孝敬长辈,敬老爱幼,对逝去的人多用土葬、厚葬,讲究灵魂升天,在阴间也能平平安安,庇护子孙代代年年。如何把逝者的棺木既风光又安然地葬于墓穴,即人常说的入土为安,就要看逝者的造化、后人的孝道和对拾杆人的敬重了。
拾杆人简单说就是抬棺的人,但也有些微区别。把逝者的灵柩从灵棚里抬到外面稍宽阔的地方,叫出灵。到了外面,用两根结实的木杆夹在棺材两边,叫“老干”,用绳子、粗短木棒捆绑好,叫“萨板”,用肩膀抬棺材叫“拾杆”。
拾杆的人,要提前安排好,一般是十六人抬,一班人替换,那个人在那个头,都要提前安置到人,丝毫马虎不得。
拾杆的人,去的时候腰里就会别着绳,肩上扛张锨,抬到坟上后还要帮忙起拢坟头。
拾杆的人,得到的是全村人的敬重。
第一桌开席,拾杆的人先坐,无论宴席兴起啥水平,拾杆人的待遇无疑是最好的,亲戚们吃嚼片时,拾杆人吃“单顶席”,即四凉四热,中间一个“扣碗”,后来条件好了,亲戚们也吃“单顶席”了,拾杆人是“双顶席”,即两个“扣碗”,再后来,兴“一道墙”,三个“扣碗”,“五碗饭”,五个“扣碗”,现在是炒盘,即小炒,跟食堂几乎同步。
招呼的主事人,一声“拾杆人坐桌了”,意思就是拾杆人开始吃饭了,吃了饭就要拾杆抬棺材往坟上去了,离逝去人的入土渐近了。
灵棚里就会传出一声接一声的恸哭声,主要孝子顾不上吃饭,烧纸焚香,用手帕或孝布,精心擦拭着棺木,撕心裂肺地哭上一场,再要不哭,就真的是抬棺上路,入土掩埋,从此天各一方,阴阳相隔了。
祭奠中,嚎啕恸哭的孝子,泪洒灵前,以告慰逝者之灵,但千万不可疏忽,来到拾杆人的桌前,领事的人喊道:“拾杆的都有了,孝子给大家叩头了“,主要孝子就会依桌跪下,”咚咚咚“,三个响头,叩地有声,女婿、外甥等依次敬烟,抽与不抽,都要一一敬到。饭后,主家还要给主事的拿来拾杆的烟,过去是一人一根,现在则是一人一盒。这是主家的一点心意,意思就是托付大家一路抬好,让死者在赴阴间路上少一些折腾,少一些坎坷,平安入土。
拾杆人则要从出灵开始忙活,把棺木放置在两条长板凳上,用”老干“和”跑干“把棺萨慥好,前后试一下平衡,就算准备好了。主事的人把放置在棺盖上的一片青瓦,”叭“的一声拍碎后,前后拾杆的人就会同时起肩,开始往坟上抬去。
这时,所有孝子在前,亲戚朋友殿后,护卫者棺木,一片恸哭声中,浩浩荡荡地向坟上走去。
孝子辈最小。无论主孝者年龄多大,辈分再高,官职再大,送葬路上,拾杆人才是老大。
每走上一小截,主要孝子都要转过身来,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拾杆的人叩头致谢,祈求把逝者安安稳稳送到坟茔。
女婿、外甥则会一遍遍敬烟、叩头,答谢众人。
如果逝者在世时,不贤惠,为人处事不好,惹下众怒,拾杆人就会扭三歪四地在平路上”扭麻花“,或慢腾腾地行走,有时干脆停步不前,折磨着孝子,发泄内心的不满。
如果子女不孝敬,不尊重村里人,或不敬重拾杆的`人,或与拾杆的人有过节,拾杆的人也会用这种办法惩治不孝,所以村里人大都会贤惠、厚道,与人为善,一家有难,大家相帮。
拾杆人也有拾杆人的操守。遇到地堎高、河渠宽等坎坷时,拾杆人都会齐心协力,那怕踩在荆棘中,踩在粪堆上,踩在河水中,再冰凉,再泥泞,也不敢松劲,尤其是往坡地上走,遇到较高的地堎时,前边人拉,后边人推,两边人扶灵,保持着平衡,这时,拾杆的人腿千万不能软,直直蹬着,看着与地塄都快成九十度了,这不要紧,在前后众人相扶下,两三米高的地堎就平稳地上去了。
这时, 拾杆的人,牙关咬的紧紧的,肩上再沉,也不敢松劲,更不能换人,死死撑着,谁要掉链子了,影响了棺木平衡,甚至倾斜或落地,那就是死仇,一辈子都解不开的疙瘩,自家有事时,别人也会同样报复,所以,关键时候,死都要扛着。
这时候的孝子,已不敢大声恸哭,只能远远地跪着,默默地叩头致谢,亲戚朋友帮忙扶灵,越过这些坎坎坷坷,沟沟茆茆,平平稳稳地把逝者送到坟上。
公社化时,村里人多,拾杆的人还要挑一挑,捡一捡,老弱病残的都不用拾杆。后来,进城打工的人多了,留在家里的青壮年人少了,有时连拾杆的人都凑不齐了,这时,就开始”摊派“了。
每家都有老人,每个人都会老,所以遇到白事,家家户户都要出人,轮流着拾杆,打工离家近的,再紧再忙,也要回家拾杆,远处打工漂泊的人,实在回不来,也要找邻居或亲戚朋友,顶替拾杆。
只有拾杆的”摊派“,无人埋怨,无人敢耽误,因为人人只有为别人拾好杆,别人才会为自己的亲人乃至于自己拾好杆。俗语讲:”尖顶帽,轮流戴",人人都要从这里经过。
只有为别人抬轿,别人才会为自己抬轿;自己尊重了别人,别人才会尊重自己,这就是拾杆人的浅悟。
有时,看着老拾杆的几个熟人问道:”觉得亏吗?“
他们笑着说道;”好死不如赖活着,宁可为别人拾杆,也不期望早早地让别人来为自己拾杆“。
这也是拾杆人对简陋生活的乐观态度,开朗豁达。
这样看来,那些两鬓已经斑白的拾杆人,腰驼背弯的拾杆人,也是一种幸福,一种活着的幸福。
原来,幸福如此简单,只要活着。
【舜乡拾杆人优秀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舜皇岩抒情散文07-13
舜皇岩优美抒情散文04-02
收拾收拾去旅行优秀抒情散文精选05-21
优秀抒情散文:人散06-05
乡韵抒情散文05-26
乡记抒情散文09-04
乡梦-经典抒情散文05-13
朝花夕拾抒情散文06-23
乡路的随笔抒情散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