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我的教科书史光荣经典散文
八十年的蹉跎岁月,八十年的风雨兼程。平凡的父亲,历经八十载的岁月沧桑,用毕生的勤劳和善良,在人生的轨迹上,著就了一本阅历丰厚的书册,像一盏灯塔,照耀着我们子孙前进的航程。
凝聚着父亲用毕生心血著就的厚重的书典,作为儿子,我用了五十一个春夏秋冬,认真的阅读,仔细的揣测,置身处地的端祥,直至父亲慢慢地合上他那炯目的双眼,我也一直没有读懂那书的内涵,没有体味到父亲的伟岸。
直到父亲入土为安、过了头七,路边的柳絮已发黄变绿,尤如纷乱的思。掩卷长思,我真的'没有读懂父爱,没有过深地了解父亲,走进父亲的精神世界,尤如读书,我只读到了扉页。
父亲用一生写就的书稿,没有书名,没有章节,平平常常,波澜不惊,尽是些一日三餐,柴米油盐,但细细品味下来,是那么曲折,是那么高洁。如果硬要把书分为章节的话,那么我认为最少可分为战乱中的青春年少、大显身手的中年岁月、不甘心的老年风采。
1936年9月21日,父亲生于一个稍显殷实的农家窑洞,说殷实,一个是一大家子有84亩山坡地,另一个是家里有一头骡子一匹马,煌虫闹腾最厉害的那年,家里种了几十亩绿豆,煌虫连树皮也吃,唯独不吃绿豆,使全家人躲过了灭顶之灾。十几岁时,家里用一头骡子入股,和有马车的人家合伙跑运输,年幼的父亲跟车赶脚,长途贩运,装车卸货,赚钱养家。农忙时节,父亲则起早贪黑,披星戴月,顶起家之农耕大梁,在那个战乱年代,在各方伪顽势力拉锯扰民的区间,父亲独自用他那稚嫩的臂膀,撑起了家的辉煌。
1954年,叔父们逐渐长大,有眼光的爷爷又送父亲进城工作,还是与骡马相关,父亲当县委办的通信员,主要任务是为书记牵马,那时垣曲尚不通汽车,出县开会,书记县长要坐胶皮马车,到东镇换乘火车。大炼钢铁时,父亲属能工巧匠,在工地上大显身手,遂留在企业,一晃三十年过去了,父亲虽苦犹甘,如鱼得水,混得也算是风生水起。
那时,父亲一人在外工作,每月仅有三四十元工资,要顾及到家里六口人生机,不知父亲是怎样倷过那艰难的岁月,但有两件事记忆颇深。
一件是柴禾。那年月家里缺柴,生米生面难做成熟饭,父亲则经常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到十几里外的瓦舍山里去砍柴,砍好后拉回厂里,找顺车再捎回六十里开外的老家。
另一件是换麦。家里长年缺粮,父亲用家里的玉米,换成能做糖稀的大麦,再用大麦从厂里换成等量的小麦,给家里勉强添钵些吃的,其中甘苦,鲜为人知。
1984年,年仅48岁的父亲,正值中年,为了让大哥尽早接班,他早早退休,退休后,每月只能领取二三十元工资,为了生机,父亲又操置起山楂糕加工设备,拧成一股绳,全家齐上阵,在八十年代中期,率先成了万元户,在城里盖起了楼房,有了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家。
看着在行政单位工作的左邻右舍,把自己的孩子一个个都闹进了好单位,我们也曾埋怨过父亲,赚父亲窝囊,父亲本就是县委大院的人,也认识好多当官的人,但父亲却说,我的任务就是把你们从农村弄到城里,至于工作,就要靠你们自己了,你们的任务,则是在现有基础上,要把你们的孩子送到更大的城里工作,过去是几大家子培养一个读书明理的人,现在条件好了,要让他们走得更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在家的姊妹三人,凭着自身的努力,先后调入行政单位,常常以父亲为镜子,教育子女,努力拼搏,三个子女分别读到博士、硕士,留京工作,成家立业。
父亲心胸豁达,高风亮节。对我们作子女的,从来都是严格要求,虽不善言谈,但为人处事,从容大气,宁可人负我,但绝不负他人。
对乡邻、对朋友,父亲尽力而为,尽心操持,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家里二楼,就是父亲的工棚,各种工具一应俱全,从早到晚,叮叮当当,响声不绝,不是替东家补锅,就是替西家修造。在父亲居住的小区,无权无势的草民父亲,谁都应得起,谁都用得动,好人老史,呼声甚高,好评如潮。病重期间,老街坊邻居去看望父亲时,多少人失声恸哭,令人唏嘘不止。
在陪护期间,与父亲接触越多,越觉得对父亲理解的少,认识的浅,越觉得愧对父亲,在难以入寐的深夜,一件件往事从脑海里闪现,先后写了《没当成干部的父亲》、《父亲情结》、《嚼块馒头,也是一种幸福》等文章,但怎么也描述不全平凡而有伟大的父亲。
父亲在平静中故去了,去了一个没有等级、没有病魔的极乐世界,只留下披麻戴孝、极度悲痛的儿孙,长跪灵前,在惆怅、悲呛中忏悔,如果有来生,咱们还做父子,做相互了解、相互熟黏的父子。
读不懂这本书不要紧,还有来生,我用来生去研读一辈子,我的父亲,您是最伟大的老师,您是我一辈子的教科书。
【父亲是我的教科书史光荣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我的奥运史散文09-14
沉睡的民国教科书散文06-09
我的父亲散文精选07-08
我与父亲经典散文09-03
光荣的战士散文07-01
写父亲的散文:我的父亲12-27
物理学史是如何加入到物理教科书的03-10
我和老公的罗曼史的散文08-10
关于父亲的叙事散文:我的父亲01-08